香溪洞,國家AAA級旅游景區(qū),位于城南3公里新城辦事處境內。東起陳家溝西環(huán)山梁。西至西坡根山溪,南到任家溝北環(huán)山半坡茶園,北至頭天門牌坊北環(huán)溝中,總面積6.6萬平方米,香溪公路專線直達公園。據(jù)園內碑文載始建唐代,明萬歷庚子年(1600)。清雍正九年(1731)兩度重修,昔稱“古洞仙蹤”。系安康“八景”之最。
香溪洞景區(qū)現(xiàn)有50多處景點和文物, 主要景點有香溪八洞、純陽樓、玉皇閣、天梯、駕云橋、鏡兒湖、凌霄亭、古鐘亭、望江樓、興賢塔、古戰(zhàn)場、三清殿等,素有“古洞仙蹤”之稱。香溪洞、藥王洞、三茅洞、龍王洞、文昌洞、八仙洞、慈航洞、祖師洞并稱“香溪八洞”,洞中石雕泥塑道教神像多尊,神采奕奕,栩栩如生。自明朝以來,香溪洞就成為陜南道教最大的活動中心。
香溪洞景區(qū)四面群山環(huán)抱,翠屏相列, 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 稀有珍貴古樹木12種,有被稱為“活化石”的水杉和銀杏,還有20余種野生動物和鳥類。百畝茶園,萬畝松林,景區(qū)四季常青,風景如畫。
香溪洞既有天然之幽美,更有人文之粉飾。 欣蓬盛世, 這一千年勝跡, 頻增新顏,點染江山,大放異彩,是鑲嵌在綠色安康之南山秀嶺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是廣大游客陶情冶性之“洞天福地”。
景點概述
香溪洞風景名勝區(qū)位于陜西安康城南郊3千米處,南依巴山,北臨漢水,山有道觀,相傳曾是呂洞賓修煉會仙之地,始建于明成化初年,面積10平方公里。
景區(qū)總面積10余平方公里,風景區(qū)周圍山環(huán)峰繞,層巒疊嶂。山下溪流蜿蜒,如遇水漲急 流,懸序掛布,蔚為壯觀。山谷間野花香草,色彩絢麗。其中有花名:“香團刺”,葉狀如商,花間黃白。陽春三月,花香遠播,漫谷飄香,故 名香溪。溯溪而上,谷狹山峭,懸石夾道。相傳呂洞賓曾在此修道 成仙。后人在此架橋筑樓,鑿巖開洞,名之“香溪洞”。 地址: 安康城南約5公里
景點來歷
根據(jù)陜西省人民政府1990年4月6日公布第一批省級風景名勝區(qū)通知,香溪洞被列入其中,景區(qū)占地面積將擴展三倍,由香溪洞、三天門。文武山。蜈蚣嶺和牛蹄嶺五個景區(qū)組成。
發(fā)展歷史
2000年至2013年,景區(qū)內修復彩繪了望江樓、草堂、天梯、閣、亭、洞穴、重修了很多造像,也在繼續(xù)擴大香溪洞的面積。并建立了下山的滑道。又造了一個人工湖。栽培了種類繁多的奇花異草,真可謂“樓閣云中建,竹木藏山巔,花草遍地長,溪水四季清”。
主要景點
自然景觀有香溪、鏡兒湖、黑龍泉、蒼古旱柳、古柏凌霄等數(shù)十處,人文景觀有:純陽樓、煉丹爐、駕云橋、凌霄亭、玉皇閣、溪園、得月軒、望江樓和“香溪八洞”,是一處融人文自然于一體的園林式景區(qū)。
香溪洞風景區(qū)總面積10余平方公里,分香溪洞、三天門、蜈蚣山、牛蹄嶺五個景區(qū),有50多個景點。森林覆蓋率
85%以上。
游香溪洞,從山底洞盤山小路曲折而上,經(jīng)3個“天門”。停立 “天門”遙瞰漢江一帶,安康城廓樓舍錯綜,風帆點點,煙樹參差,遠山如熏。三天門上建有石壁青瓦小屋1間,門上橫額石刻“去天五 尺”4個大字。再上有純陽洞。洞內有呂祖塑像1尊,壁間有石刻 “來往大千須半日,金州南畔有柴扉”,“仙人已乘降龍去,羽士還疑化鶴來”,“古洞深深碧嶂前,遺蹤共說有神仙。春風香送桃花雨,晚 日晴熏玉樹煙”等詩句。這些詩文不僅繪聲繪色地描繪了呂祖的傳 說故事,也對香溪洞的美麗景色作了細致入微的描寫。除此之外, 還有藥王洞、龍王洞、龍泉、八仙洞、下棋亭、架云橋、通天梯、玉皇 閣等名勝古跡。
據(jù)《重續(xù)興安府志卷二十》記載:去城東南七里有香溪,八洞對開,一橋橫亙,樓臺掩靄,竹林森森,安陽之勝景也。府志中所說的七里,應該是從古城南門(今金州路和興安路十字)算起蜿蜒上山的步道。如今隨著安康城市建設發(fā)展,香溪洞已經(jīng)逐步成為安康的城市公園。
沿著香溪路緩步而上,通過頭天門和書有“去天尺五”橫額的二天門,轉彎即到香溪洞入口三天門,門樓為明清風格的建筑。由此而入,是一條卵石鋪就的曲徑,兩邊樹木高聳,遮天蔽日,涼風習習,即便是在盛夏,也感覺不到暑熱。前行不遠便是純陽樓、煉丹爐、傳說是呂洞賓超度郭尚煉丹之處。再稍往前是純陽洞,洞內有呂祖塑像一尊,相傳是明代呂巖參元修道的地方。洞內兩壁摩巖題刻“來往大千須半日,金州南畔有柴扉”、“仙人已乘降龍去,羽士還疑化鶴來”等詩文。出洞轉至藥王洞、上行為三茅洞,下行為龍王洞,前行至文昌洞,再行為八仙洞,其右為慈航洞,與七洞相對應的是祖師洞。
過了八洞,來到傳說中張果老倒騎毛驢的駕云橋。橋下溪流潺潺,在溪水之上辟有由回廊、曲橋、樓閣、松亭、花軒、龍泉組成的溪園。溪之下游為龍門谷,谷崖上鑿有仙人古洞,溪畔建有草亭。溪水經(jīng)駕云橋飛瀉下,激起濃濃水霧,仿佛把橋托在云霧之中,加之周圍古木交蔭、鳥語花香,飄飄如臨仙境。
穿過駕云橋,左拐溯溪而上,可以看到宋代金州太守王希舜題寫的《游香溪》、明代詩人普輝的七言絕句和清末最后一任知縣林煬光的撰文石碑。橋的正面則矗立著一架陡峭的“天梯”,它依山而鑿,攀130余級登上凌霄亭。再登數(shù)十級臺階,便是安康道教古觀-玉皇殿,殿內供奉的是玉皇大帝。殿前有香柏一株,為唐時所栽。殿后還有三清殿和中華萬福鼎。登上與玉皇殿一山之隔的東山望江亭,眺望漢江,猶如一條白色的玉龍,自西向東安康山城一分為二,一江兩岸,將一幅山水園林城市的美景盡現(xiàn)人們眼前。
相傳,香溪洞玉皇殿始建于唐代,碑文記載明萬歷年6年(1642年)、清雍正9年(1731年)等時期經(jīng)過擴建維修,逐步成為安康規(guī)較大、具厚重歷史文化印跡的著名道教宮觀。古往今來,每逢道教三元月,即正月十五,天官校戒,上元齋月(上元節(jié));七月十五,地官校戒,中元齋日(中元節(jié));十月十五,水官校戒,下元齋日(下元節(jié))等重大節(jié)日,以及祖師張道陵誕辰、四月十四日呂祖純陽誕辰等,道觀都要建壇作齋,舉行上章儀式等齋醮法事。法師、高功領誦經(jīng)念咒,眾道跟唱有和有分,鈴鐺木魚法器齊鳴,善男信女朝山,朝觀香客敬香,游客絡繹不絕,好一出別開生面的“古洞仙蹤”勝景。
景區(qū)建筑
香溪洞數(shù)經(jīng)歷代官民修建,成規(guī);趾辏L格多樣的道教勝地。主建筑有亭榭、飛橋、天梯、洞穴、樓閣等,工藝奇巧。風雅別致。游人沿盤山小路曲折而上,經(jīng)頭天門、二天門、三天門(舊為木牌坊)進入園內。近瞻曲徑通幽,蜿蜒四塞,八洞列排。引你入勝,俗稱“洞天福地”。原有純陽樓,翼然凌空,系園之入口所在。舊樓無存,F(xiàn)已在原址重建。稍前純陽樓。翼然凌空,洞內有呂祖像一尊。春風香送桃花雨,晚日晴黛玉樹煙。滴露研采人已去,推枰看月事空傳我來策蹇親游賞,信是壺中別有天!边@些詩句不僅繪聲繪色地描述了呂祖的傳說故事。也對香溪洞的自然風景作了惟妙惟肖,出神入化的渲染,令人競相爭睹,香溪景致除此之外還有藥王洞、龍王洞、龍泉、八仙洞、下棋亭、架云橋、玉皇閣等古跡。
景區(qū)環(huán)境
香溪洞松柏交翠,四季各宜,風景如畫,為了活躍群眾文化生活地,市城建部門邀請能工巧匠,修復彩繪望江樓。草亭,凌霄亭,呂祖煉丹,園中園,黑龍泉,玉皇閣,八洞(香溪洞,藥玉洞,三茅洞,龍王洞,文昌洞,八仙油,慈航洞,祖師洞);重塑各類栩栩如生的造像;栽培廳花異草,成為“樓閣云中建,竹木蔽山巔,花草遍地長,溪水四季青”的游覽勝境,根據(jù)陜西省人民政府1990年4月6日公布第一批省級風景名勝區(qū)通知,香溪洞被列入其中,景區(qū)占地面積將擴展三倍,由香溪洞、三天門。文武山。蜈蚣嶺和牛蹄嶺五個景區(qū)組成。
景點特色
彩繪望江樓、草亭、凌霄亭、呂祖煉丹、園中園、黑龍泉、玉皇閣、八洞(香溪洞、藥王洞、三茅洞、龍王洞、文昌洞、八仙洞、慈航洞、祖師洞),重塑各類栩栩如生 造像,栽培奇花異草,成為“樓閣云中建,竹木蔽山巔,花草遍地長,溪水四季青”的游覽勝境。
交通路線
客車
安康市到香溪洞有旅游專線車,但是運營的車輛只有一輛,車程約40~50分鐘,票價2元,在興安公園、雷神殿均有站。
返回時,客車要等人上得差不多了才發(fā)車。
出租車
到香溪洞,打車費用在15元左右。
景點門票
免費景點
開放時間
7:30-1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