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溝燒餅,又名馬蹄酥,是安徽省固鎮(zhèn)縣傳統(tǒng)名點。因產(chǎn)于湖溝鎮(zhèn)而得名。其以小麥面粉、芝麻為原料,用多道工序制作而成。制成后,香酥可口,稍嚼即爛,外脆里嫩。
食品歷史
湖溝燒餅由來已久,據(jù)說陳勝、吳廣在大澤鄉(xiāng)起義后,攻占了薊縣,人民群眾熱烈擁護,奮起相應(yīng),并紛紛獻出特產(chǎn)燒餅犒勞義軍。這燒餅,有油有鹽,有滋有味,既可充饑,又可代菜。因薊縣與湖溝相距很近,制作燒餅的工藝基本相同。后來,湖溝人調(diào)整了工藝,燒餅做得更加好吃,因而出了名。
湖溝鎮(zhèn)上的燒餅世家黃姓乃祖?zhèn)魇炙嚕嘌佣啻,并且授徒傳藝。改革開放后,湖溝燒餅相繼打進了北京、南京、上海等地,聲名遠揚,深受好評。
食品制作
主要食材
小麥面粉、食用油、蔥花、驢油(或豬油)、鹽、胡椒、八角粉等。
制作步驟
1.和好的面團,涂上配制好的食用油放置待用。
2.選用上好的驢油加蔥花、鹽、胡椒、八角粉等作料拌餡。
3.待面團分成面記,用手掌搟成長條形并用手拽長,涂上事先配置好的作料卷成團,再用手按成圓形,撒上上等芝麻貼入爐內(nèi)烘烤,2分鐘就新鮮出爐了。
食品特色
烤出的燒餅,對著陽光看,通透閃亮。外皮整體呈蟹黃色,芝麻黃亮如金。吃起來,不油不膩,稍嚼即爛,外脆里嫩,口感甚美。
食用須知
營養(yǎng)價值
面粉富含蛋白質(zhì)、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鈣、鐵、磷、鉀、鎂等礦物質(zhì),有養(yǎng)心益腎、健脾厚腸、除熱止渴的功效。
豬肉富含銅,對于血液、中樞神經(jīng)和免疫系統(tǒng),腎等內(nèi)臟的發(fā)育和功能有重要影響。富含脂肪,維持體溫和保護內(nèi)臟,提供必需脂肪酸,促進這些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增加飽腹感。含有豐富的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提供血紅素(有機鐵)和促進鐵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鐵性貧血。
注意事項
豬肉不宜與烏梅、甘草、鯽魚、蝦、鴿肉、田螺、杏仁、驢肉、羊肝、香菜、甲魚、菱角、蕎麥、鵪鶉肉、牛肉同食。食用豬肉后不宜大量飲茶。
歷史文化
典故一
相傳,陳勝吳廣起義占領(lǐng)大澤鄉(xiāng),臨近的農(nóng)民聽到這個消息,都拿出糧食來慰勞他們。送燒餅的大嬸因為緊張,燒餅未完全送到騎馬將士的手中,就掉落在地上摔成好幾塊。于是湖溝燒餅還有另一個名字“馬蹄酥”。
典故二
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大戶人家女兒生了一種怪病,吃東西沒胃口,一見飯菜就惡心。財主心急如焚,就貼出告示,說誰能治好他女兒的病,他愿意給20兩銀子。來了很多醫(yī)生,都沒有治好。于是財主再次張貼告示,并把酬金從20兩增加到50兩、100兩,最后一直到一半家產(chǎn),但還是沒能治好。
后來,一個放牛的窮小伙,愿意一試,條件是他要娶這個大小姐為妻。財主答應(yīng)了他的要求。年輕人做了很多燒餅給小姐吃,治好了小姐的病,并獲得了小姐的芳心。但財主反悔了,年輕人和小姐私奔逃到了湖溝,世世代代做起燒餅的生意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