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民間剪紙歷史悠久,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是千百年來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民,世代相襲,不斷創(chuàng)造,不斷豐富,經(jīng)久積淀的結果。它歷經(jīng)黃河文化的孕育,又經(jīng)齊魯文化的洗禮和吸收周邊文化的營養(yǎng),最終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藝術風格,同時也展現(xiàn)著別具風采的文化神韻。
2018年5月15日,文化和旅游部、工業(yè)和信息化部發(fā)布第一批國家傳統(tǒng)工藝振興目錄,濱州剪紙入選。
簡要介紹
民間剪紙藝術是農(nóng)耕文明的產(chǎn)物。千百年來,她伴隨著勞動人民渡過了一個個春秋冬夏。民間剪紙是民俗文化的載體。她以豐富多彩的形式,雅俗共賞的內容,形象深刻的象征寓意,跟隨著一個個民俗的節(jié)日,呈現(xiàn)出她那親切而動人的神采。
深深扎根于黃河泥土的濱州民間剪紙,凝聚著勞動人民的情感,傾吐著人們對自然、對勞動、對生活、對愛情、對生命的頌揚和贊美。表達了他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反映了他們高尚質樸的情操和樂觀向上的精神。
歷史起源
藝術內容
濱州民間剪紙內容豐富,主要反映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民俗活動、歲時節(jié)令、人生禮儀和在民間流傳的戲劇故事、民間傳說等。從眾多的題材反映的內容來看,有反映孝道的“王小臥魚”;有反映尚文內容的“牛角掛書”;有反映愛情、親情的“牛郎織女”、“走親戚”;有反映義勇雙全的“關公出陳”;還有反映耕耘勞作勤儉持家的。誕生于濱州一帶的地方戲——呂劇,深受人民群眾尤其廣大勞動婦女的喜愛,濱州民間剪紙中有很多題材就取自于呂劇劇目。
藝術題材
民間剪紙中的吉祥紋樣,吉祥題材和所表述的吉祥內容是十分豐富的。像吉祥人物中的孔子、老子、魯班、秦瓊、尉遲敬德、關羽、岳飛;神靈中的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太上老君、觀音、鐘馗、八仙等;還有那祥禽瑞獸中的龍、鳳、麒麟、仙鶴、獅子、鹿;祥花瑞草中如牡丹、桃子、靈芝、石榴、竹、菊、蘭、梅等;吉祥器物圖案有八仙、八吉、八寶、八卦、寶瓶、如意及福、祿、壽、禧、盤長、方勝等文字和符號。
表現(xiàn)形式
民間剪紙的制作工具主要是剪刀和紙張,也有刀、剪并用的。作品種類繁多,樣式多變,多具構圖簡單、造型夸張、裝飾性強的特點,常見的有:做刺繡的底樣:鞋花、枕頂花、門簾花、帽花、荷包花等;春節(jié)貼的門箋、窗花;元霄節(jié)的燈彩、紙扎紋飾;裝飾新屋的頂棚花、墻圍花;紙糊容器的笸籮花、面斗花。圖案多是花鳥蟲魚、瓜果菜蔬、吉祥紋樣和人物故事等,造型夸張大方,構圖飽滿和簡樸,粗獷古拙,強烈、渾厚、率真的氣質,體現(xiàn)了濱州人質樸的性格。
發(fā)展沿襲
濱州有眾多的剪紙藝人和剪紙愛好者,人才輩出:有德高望重的吳鴻禧老先生;有大眾喜歡的杜秀貞、張金娥、趙恒英、王德榮、劉桂蘭、劉根英老人;有蘭福梅、耿延禎、王秀英、張艷枝等五六十歲的傳承人;這些藝人們有的剪技熟練、剪法講究、精細工整、玲瓏剔透;有的下剪大膽、粗獷簡練、生動傳神;有的不用畫稿,信手剪來,充分反映出他們熱愛生活的真實感受。更多的是分布在城鎮(zhèn)、鄉(xiāng)村中的剪紙愛好者,還有眾多的年輕人和中小學學生,他們是濱州剪紙的未來和希望。
濱州民間剪紙的傳承主要是祖輩相傳和師徒相傳。祖輩主要是母、女、奶奶、姥姥等親屬關系。師徒相傳主要是以剪紙為主業(yè)或副業(yè)的剪紙藝人,他們生產(chǎn)的剪紙主要批發(fā)給當?shù)刈呓执锏呢浝,也有走街串巷的游方藝人,農(nóng)閑時節(jié)游走四方,出售剪紙,以資補生活。
榮譽記錄
建國以后,濱州民間剪紙藝術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工作,得到了黨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取得了顯著成績。
1950年,華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吳楓(吳鴻喜)編輯的《渤海窗花剪貼選》一書。
1981年春,山東剪紙協(xié)會成立,吳鴻禧、張洪慶同志被接納為首批會員。同年秋,文化館安排張洪慶對民間剪紙進行了全面考察、挖掘、整理。
1982年,濱州民間剪紙(三幅)參加了省展。同年春節(jié),原濱縣舉辦了第一次民間剪紙展覽。
1983年,《美術》雜志第四期發(fā)表了趙春秋、趙恒英的剪紙作品22幅。在該刊第八期上,張士增的《民間美術的復蘇》一文介紹了濱州民間剪紙。
1984年,著名民間工藝美術家張道一在《民間工藝》雜志第二期上撰文介紹濱州民間剪紙藝術。
1985年11月5日至15日,30多位民間藝人的500余幅剪紙作品在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展出。
1986年5月10日至20日,濱州民間剪紙400余幅作品應邀在北京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展出。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在文化主管部門和剪紙藝人的努力下濱州剪紙得到了飛速發(fā)展,為了傳承和保護這一傳統(tǒng)民族藝術形式,濱州剪紙已經(jīng)走進校園,走進課堂,許多中小學都已開設了剪紙課程,濱州學院、濱州職業(yè)學院等高等院校也開設了剪紙藝術欣賞等課程。
近幾年,濱州市連續(xù)舉辦剪紙展覽:2007年6月的“首屆濱州市民俗文化節(jié)——民間剪紙展”,2007 年9月的“濱州市文博會——民間剪紙精品展”、“濱州市婦女剪紙大賽”,2009年9月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展演活動”等。
市文化主管部門還多次推薦“濱州剪紙”作品參加國家級的剪紙展覽,并不斷取得佳績:
2007年10月,第八屆中國藝術節(jié)的“國風歸來 國際剪紙藝術節(jié)”上,耿延禎的作品“招財進寶”獲得銀獎;
2008年4月!皷|風頌 迎奧運 中國剪紙藝術大展” 耿延禎的作品“水滸英雄”獲得“金獎”;
2009年11月,在“第三屆u2018神州風韻u2019全國剪紙大賽及首屆全國剪紙創(chuàng)意大賽”上,耿延禎的大幅作品“西廂記”榮獲 “十大神剪(金獎)”,蘭福梅的“團花”榮獲 “優(yōu)秀獎”,王德榮的“福壽安康”榮獲 “入選獎”。
2006年11月,“濱州剪紙”被評為“山東省首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項目,2008年6月,“濱州民間剪紙”被國務院批準列入了“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
2009年6月,王德榮被山東省文化廳確定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2009年12月,蘭福梅被確定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2018年5月15日,文化和旅游部、工業(yè)和信息化部發(fā)布第一批國家傳統(tǒng)工藝振興目錄,濱州剪紙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