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知書屋,在承德避暑山莊澹泊敬誠殿后。是一座5間大殿,康熙帝曾題名“依清曠”,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又增題“四知書屋”。四知取《周易-系辭》“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jiǎng),萬夫之望”之意。此殿為清帝在大典前后更衣小憩之所。庭院四周構(gòu)有半封閉回廊,將有限的空間隔成幾部分,各部分獨(dú)自成景,又彼此襯托,加強(qiáng)了庭院的空間層次效果。
景點(diǎn)簡介
四知書屋,在承德避暑山莊澹泊敬誠殿后。是一座5間大殿,康熙帝曾題名“依清曠”,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又增題“四知書屋”。四知取《周易-系辭》“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jiǎng)偅f夫之望”之意。周有回廊,曲折疊繞,使庭園清幽,詩意盎然。這里是清帝召見朝臣及各族王公,處理軍國要?jiǎng)?wù)及舉行大典前后更衣休息之處。據(jù)載,清帝在此召見了喀爾喀蒙古的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一世、三世、四世、班禪六世,土爾扈特汗渥巴錫等。
主要景點(diǎn)
四知書屋周有回廊,曲折疊繞,使庭園清幽,詩意盎然。這里是清帝召見朝臣及各族王公,處理軍國要?jiǎng)?wù)及舉行大典前后更衣休息之處。據(jù)載,清帝在此召見了喀爾喀蒙古的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一世、三世、四世、班禪六世,土爾扈特汗渥巴錫等。
乾隆皇帝所題的“四知”一語出于《易經(jīng)》。因《易經(jīng)》中說“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jiǎng)偅f夫之望!鼻』实蹖(duì)此話十分贊賞,因?yàn)榍『帽磉_(dá)了他剛?cè)嵯酀?jì)、恩威并施的統(tǒng)治策略。皇帝上朝前后,在這里更衣,有時(shí)也在此召見王公大臣和少數(shù)民族首領(lǐng)。萬歲照房和配房展出了一些稀世珍品,主要有御用官窯瓷器、琺瑯器、帝后車輿和石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