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王府也稱“成都皇城”,是明代蜀藩王的府邸,始建于1385年,位于今四川成都的四川科技館、天府廣場一帶。1381年,朱元璋派景川侯曹震等人赴成都主持營建宏偉華麗的蜀王府。1390年,蜀王府宣告竣工。蜀王府北起東西御河,南到紅照壁,東至東華門,西達西華門,周長2500多米,面積38公頃多,其建筑可與北京故宮媲美。2013年初,天府石獸的出土,2013年10月14日,蜀王府考古挖掘項目啟動,至今發(fā)掘出大量的碎瓷片等生活遺跡,還發(fā)現(xiàn)一條蜀王府內(nèi)的小路及唐宋時期的排水設(shè)施。
王府介紹
始建緣由
1378年,明太祖朱元璋冊封7歲的兒子朱椿為“蜀王”,鎮(zhèn)守明朝西南地區(qū)。3年后,朱元璋派景川侯曹震等人赴成都主持營建宏偉華麗的蜀王府,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縮小規(guī)制而建。
1390年,蜀王府宣告竣工。這座蜀王府規(guī)模雄偉,是明代最富麗的藩王府之一,北起東西御河,南到紅照壁,東至東華門,西達西華門,周長2500多米,面積38公頃多。整幢建筑坐北朝南,處處殿閣樓臺、金碧輝煌。中軸線上的建筑主要有承運門、承運殿、端禮殿、昭明殿等。
莊嚴的正門點綴著樂亭、表柱、三橋、石獅等建筑,令人感到肅殺之氣。接著是蜀王府的心臟——承運殿,該殿為蜀王理政之處,用西南名貴的楠木制成。北面有用楠木制造的蜀王寶座。再后就是蜀王居住之處,建筑十分精巧華麗,園林精致優(yōu)美,小橋流水,鳥語花香,簡直就是人間仙境,其中的“菊井秋香”被譽為成都八大景之一。
毀壞緣由
可惜,這座豪華的古建筑,今天已經(jīng)蕩然無存了。
1644年,張獻忠率農(nóng)民軍攻入成都,蜀末王朱至澍跳井而死。張獻忠在蜀王府自稱大西王,并以蜀王府為西王府,1646年,張獻忠在撤離成都前焚燒了蜀王府,蜀王府部分建筑被燒毀。
1659年,清朝軍隊攻占成都,將蜀王府設(shè)為貢院。
1917年和1932年兩次軍閥混戰(zhàn),使蜀王府遭到極大破壞,該地方也逐漸廢棄,成為市場,但并未毀滅。
1967年紅衛(wèi)兵將剩下的建筑炸毀,變成為“敬祝毛澤東主席萬壽無疆展覽館”,簡稱“萬歲館”(今四川科技館)。蜀王府也除了那幾個地名外,沒有一丁點兒痕跡了,永遠、徹底地退出歷史舞臺。
何時重建
市規(guī)劃局網(wǎng)站上全文刊登了這位不愿具名的市民來信。該市民介紹,成都蜀王府曾有小天安門之稱。成都所以名為成都,其城市的整個布局,都是緊緊圍繞蜀王府來展開的。有了蜀王府,才有了少城,才有了它周圍各種各樣的建筑,蜀王府一直是成都這座城市的心臟和靈魂,是不可替代的。他建議恢復(fù)重建成都文化標志性建筑——蜀王府。
研究論證
對此,成都市規(guī)劃管理局回應(yīng),成都是我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擁有底蘊深厚、魅力獨具的歷史文化資源,而蜀王府作為成都歷史上非常重要的古代建筑群,是城市記憶的重要載體與城市文化的重要標識;謴(fù)重建蜀王府事關(guān)重大,恢復(fù)重建一事還在認真的研究論證過程中。未來不排除采取各種方式,充分展現(xiàn)成都歷史文化的強大生機與活力。
延伸閱讀
面積宏大
四川省歷史學(xué)會會長、著名古蜀文化研究專家譚繼和曾介紹,蜀王府,即明代蜀王的府邸,位于今四川成都的四川科技館、天府廣場一帶,始建于1382年。北起東西御河,南到紅照壁,東至東華門,西達西華門,周長2500多米,面積38公頃多。
蜀文化風(fēng)格
據(jù)介紹,蜀王府是北方方正、莊嚴式建筑格局、南方自由市井式的棋盤街道格局以及魚脊型胡同的少城格局這三者在一城的巧妙融合。三者協(xié)調(diào),形成了二江環(huán)抱、三城(少城、蜀王府、龜城)相套、龜城走向的奇妙城市格局,全國獨特。這種兼容性,正體現(xiàn)了蜀文化的奇妙性。華西都市報記者羅琴 編輯:王敏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