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頭黑陶作為黃河口制陶文化的唯一代表,以其造型古樸典雅、雕功精湛細膩、造型及圖案大方而深受工藝品愛好者的喜愛,其特點是精巧、挺拔、樸實、仿古!吧缒暼珑,薄如紙,亮如鏡,硬如瓷”,掂之飄忽若無,敲擊錚錚有聲,有“齊魯黑陶之花”的美譽,是饋贈外賓、鑒賞珍藏的佳品。史料記載,佛頭黑陶系李元通、李元成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自山西洪洞縣移民于黃河口時帶來的祖?zhèn)骷妓嚕瑲v時600余年,幾經(jīng)興衰流傳下來。
簡要介紹
佛頭黑陶作為黃河口制陶文化的唯一代表,以其造型古樸典雅、雕功精湛細膩、造型及圖案大方而深受工藝品愛好者的喜愛,其特點是精巧、挺拔、樸實、仿古。“色如墨,聲如鐘,薄如紙,亮如鏡,硬如瓷”,掂之飄忽若無,敲擊錚錚有聲,有“齊魯黑陶之花”的美譽,是饋贈外賓、鑒賞珍藏的佳品。
基本介紹
文化遺產(chǎn)名稱:佛頭黑陶
所屬地區(qū): 山東 · 東營 · 墾利縣
遺產(chǎn)編號:Ⅷ-39
遺產(chǎn)類別:傳統(tǒng)手工技藝
申報日期:2006
申報人/申報單位:墾利縣
遺產(chǎn)級別: 市
工藝概述
佛頭黑陶作為黃河口制陶文化的唯一代表,以其造型古樸典雅、雕功精湛細膩、造型及圖案大方而深受工藝品愛好者的喜愛,其特點是精巧、挺拔、樸實、仿古!吧缒,聲如鐘,薄如紙,亮如鏡,硬如瓷”,掂之飄忽若無,敲擊錚錚有聲,有“齊魯黑陶之花”的美譽,是饋贈外賓、鑒賞珍藏的佳品。
在2006年6月舉行的山東國際文博會上,東營市佛頭工藝美陶廠生產(chǎn)的佛頭黑陶受到與會人士的一致贊譽,多家廠商紛紛與其簽訂購貨協(xié)議,其產(chǎn)品迅速銷往全國各大城市,并出口日本、韓國、東南亞。
工藝特點
黑陶是龍山文化的代表產(chǎn)品,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其特點是“色如墨、聲如鐘、薄如紙”,是我國古龍文化遺產(chǎn)之一,具有極高的欣賞價值和收藏價值。佛頭黑陶是東營市的土特產(chǎn)品,也是黃河口文化的代表產(chǎn)品。
工藝生產(chǎn)
東營市佛頭黑陶工藝美術廠,最早成立于1988年,生產(chǎn)的產(chǎn)品曾經(jīng)享譽一時,被著名詩人臧克家贊為“齊魯黑陶之花”。其生產(chǎn)的佛頭黑陶作為黃河口制陶文化的唯一代表,佛頭黑陶以其造型古樸典雅、雕功精湛細膩、造型及圖案大方而深受工藝品愛好者的喜愛,特點是精巧、挺拔、樸實、仿古!吧缒暼珑,薄如紙,亮如鏡,硬如瓷”,掂之飄忽若無,敲擊錚錚有聲,有“齊魯黑陶之花”的美譽。而作為東營惟一的黑陶產(chǎn)地——墾利縣勝坨鎮(zhèn)佛頭寺村,用黃河淤積紅泥制作黑陶的工藝已有近300年的歷史。
“佛頭黑陶”原有罐、壺、筆筒、花瓶等60多個花色品種,經(jīng)過民間老藝人的多年的潛心研究,在原有產(chǎn)品花樣基礎上又進行了文具、書法卷筒、古罐、古鼎、鏤空花瓶、千手觀音等100多個品種,產(chǎn)品銷往云南、廣東等全國各大城市,出口日本、韓國等國家,成為居家裝飾新寵,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歷史記載
史料記載,佛頭黑陶系李元通、李元成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自山西洪洞縣移民于黃河口時帶來的祖?zhèn)骷妓,歷時600余年,幾經(jīng)興衰流傳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