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編是利用各種柔韌草本植物為原料加工編制的工藝品,如提籃、果盒、杯套、盆墊、帽子、拖鞋和枕、席等。有的利用事先染有各種彩色的草,編織各種圖案,有的則編好后加印裝飾紋樣。其原料生長地域廣泛,而且易得易作,故草編工藝在中國民間十分普及。2008年草編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發(fā)展進程
為了使作品流傳的經久長遠,制作者逐步利用彩帶代替植物葉 。有的利用事先染有各種彩色的草,編織各種圖案,有的則編好后加印裝飾紋樣。既經濟實用,又美觀大方。
據考證,截止2012年12月30日,可見的中國最早的草編遺物是 河姆渡人制作的,距今已有7000年之久。令據 《禮記》載,周代已有以莞(蒲草)編制的莞席了,而且當時已有專業(yè)的"草工","作 萑葦之器"。到 春秋戰(zhàn)國時期,已有用萱麻和 蒲草編制的斗笠。秦漢時期,草編已在民間廣泛使用,品種有 草鞋、 草席、草扇、 草簾及 僧侶信徒打坐的 蒲團等。 漢代至 盛唐,草編亦較發(fā)達。除了蒲草編制蒲衣、蒲鞋外,還有蒲草編制的蒲帆。
長江流域地區(qū)的草編原料多用野生的黃草、 蘇草、 席草( 水毛花)、 金絲草、蒲草、 龍須草、 馬藺草、 蒯草、 薦草、竹殼、 箬殼等,也有用人工栽培的農作物稻草為原料的。適于 草編的用草,草莖光滑,節(jié)少,質細而柔韌,有較強的拉力和耐折性;采割來的草料先要挑選,梳理整齊,進行初加工后,方可編制。長江流域的草編以 草席、 草鞋和其它日用品類最具特色,分布于四川、湖北、湖南、江蘇、浙江等地,其中浙江為中國的草編生產基地,從十九世紀四十年代起就已遠銷國外。
草編在中國分布很廣,主要產區(qū)有山東、浙江、廣東、河南等地。農民和藝人利用當地的 玉米皮、 席草、 茅草、 麥秸等豐富的地方資源。編成帽、籃、拖鞋、提包、地毯、睡席等日用品,品種花色繁多,質量優(yōu)良,富有樸素雅致的風格,在國內外盛銷不衰。
此外,四川的 棕編,浙江的 麻編,也以它們堅實耐磨、輕便舒適的傳統特色著稱于世。
主要品種
有河北、河南、山東的麥草編,上海嘉定,廣東高要、東莞的黃草編,浙江的金絲草編,湖南的 龍須草編及臺灣省的 草席等。
草席類
草席是指用柔韌的草莖編織的席子,一般草席不能折疊,只能卷起來。但經過改良的草編涼席,能夠折疊儲藏。草席吸水能力比較強,草編藝品(草席子)江南蘇席,儀征樸席,浙江寧席并稱“全國三大名席”。亞草席是采用高科技將天然草本植物經粉碎、烘干、防霉、殺菌、拉絲處理,編織成草席的。 樸席鎮(zhèn)在歷史上就有“三灣九井十八巷,家家戶戶織席忙”之說,所產樸席麻筋結實、織工考究、席面光潔、色澤一致,有著“直立不倒、盛水不漏、二十年不壞”的美譽。當地已建成 華東地區(qū)最大的草席交易中心———中華樸席城。
江蘇樸席,產于江蘇儀征樸席村,以選草嚴格、麻筋結實、織工考究、編排緊密、席面光潔、經久耐用形成特色。人稱"站立不倒,盛水不漏,二十年不壞"。蘇州虎須席,產于清代, 蘇州虎丘附近蒯草編出的草席。 顧祿《桐橋倚棹錄》:"蒯席,出 虎丘者為佳,見《姑蘇志》。山塘只一二店而已。別有 蒲席、篾席兩種。昔年環(huán)山居民多種蒯草,織席為業(yè),四方稱'虎須席',極為工致,他處所不及也。今種蒯草織席者,滸關為甚,然虎丘地名尚有號席場弄者。湖南 臨武龍須草席、淥田草席、 祁陽草席和湖北沔陽薦草地席(毯)亦很有名。
草鞋類
草鞋以稻草編就,是稻作文化的產物。草鞋的制作很簡便,只需打出 鞋底,再在腳頭用草繩扭結,腳跟連底兜起后用草繩套住打結即成。此鞋價廉物美、走路輕快,上山下地日常勞作均可穿用,至傍晚鞋底如若穿破,多棄之,故又名"不 惜"、"不借",一日一雙,日日更新。據傳,草鞋始于 夏朝,至 春秋戰(zhàn)國,王公貴族也時興穿此鞋。大思想家 莊子不僅自己能織,還穿著破草鞋去見魏王。東漢后,王孫貴族不再穿用,草鞋淪為粗俗之物,為下民專用。一落泊文人曾作草鞋詞曰:“少日青青老來黃,十摳萬結結成雙。甫能打就同心結,又怕旁人說短長。 云雨事,我承當,可惜不能進蘭房;有朝一日肚腸斷,棄舊戀新撇道旁”以草鞋自喻,發(fā)人生感慨。
長江流域的草鞋種類繁多,以布條代草編制的鞋稱"布草鞋"、用麻編制的稱"麻草鞋"、用葛藤編結謂"葛藤草鞋"。形狀大同小異,均適于在陡峭石壁、崎嶇山路、苔蘚石道、泥濘田埂上行走。盛產毛竹的山區(qū)用箬殼編鞋,較尖挺,雨天耐穿,多為山民所用。用蒲草編制的稱" 蒲鞋",有船形鞋幫,比 草鞋上乘,小商、店員多穿之。四川漢州草鞋起初用谷草為主要原料,幾根麻繩為經,谷草作緯編制而成。后為了美觀,將麻繩鼻改為彩色絲線,捆鞋的麻繩改成彩色絲帶。據說這種舒適輕便的草鞋曾被乾隆皇帝看中,舊時當地每年夏初進貢絲耳子草鞋百雙。從此,漢州編草鞋的婦女更多了,工藝也不斷改進。漢州的知州還在 衙門口左對面設了個草鞋市,方便當官的挑選貢鞋。南通產一種茅靴,又叫"蒲鞋",系用蘆葦花搓成花繩編制而成,是具有良好保暖作用的實用工藝品。 南通縣五總鄉(xiāng)的戲臺墩村為"茅靴村",這里過去溝溝汊汊很多,泥土寒性強,堿氣重。很適合蘆葦的生長。作為蘆靴的主要原料蘆花垂手可得。由于制作蘆靴材料易得、技藝簡單,又能抵寒防潮,故很容易推廣。這里男女老少都會編制。一般先于初春期間打制靴底。等到夏季蘆花開了,采摘蘆花曬干后,就開始把靴底都嵌上蘆花繩,沿上藍印花布邊,一雙厚實大方,手工精致的茅靴便制成了。茅靴是當地遠近聞名的一大副業(yè)。
其它類
上海嘉定
以編制日用工藝品聞名。 嘉定草編以黃草為原料。黃草屬 單子葉植物綱 莎草科,原生
于嘉定東澄橋鎮(zhèn)一帶的灘頭河邊,有所謂"名城寶產數黃草"之說。黃草莖桿光滑柔韌,自明代起,當地居民就用其編織蒲鞋。 光緒時黃草編制就已十分發(fā)達。近代,黃草已發(fā)展到人工栽培。編織品種有帽、包、袋、毯等。花色樸素美觀、價廉物美、輕便耐用。浙江慈溪長河、臺州、溫州、 黃巖等地也盛產草編工藝,編織品種有日用品和各類玩具。
黃河流域
以山東,河南為代表,其中山東尤為興盛。
山東的民間草編,據1959年發(fā)現的 泰安市 大汶口文化遺址中出土的陶器看,早在6000年之前就已存在了。民間草編織工藝按料的不同可分為麥秸草編、 玉米皮編、蒲草編、瑯琊草編、馬拌草編、三棱草編、稻草編、 麻編、山箭草(民間又稱“油草”)編等等。其中以麥秸草編、玉米皮、蒲草編最為普遍。按編織物的用途分類,屬于用器類的有簍、筐、盒、盤、箱、茶墊、坐墊、箸籠、飯包、笊籬、菜篩、鍋蓋、扇子、花盆套、紙簍、信插、茶杯套、草玩具等等;屬于衣著一類的有草帽(有禮帽、童帽、斗笠、太陽帽、麻帽種種)、草鞋(有傳統的冬季穿用的 “蒲窩”,也有各式拖鞋與涼鞋)、蓑衣、玉米皮涼衫等等,家具一類的有草屏風等;建筑及室內裝飾類有 草地毯、燈傘、墻壁裝飾紙、草墻紙等等。此外還有作為半成品的各種各樣的草辮兒。按工藝分類則有 編貨、砌貨、串貨、釘貨種種。作為一種傳統的工藝美術品和農家手工業(yè)產品,草編遍及于山東全省,較集中的幾個地區(qū)是煙臺市、濰坊市、 濱州地區(qū)、 聊城地區(qū)以及青島市和濟南市。
煙臺市 掖縣 沙河鎮(zhèn)一帶是中國草編織品早期的集散地,也是 非物質文化遺產地,至今仍是草編生產很活躍的地方。這兒用麥秸草制成的草辮、草墊、草帽、草盒等仍然具有傳統特色。草辮如“沙河黃”、“沙河白”以及數以千計的“花樣辮”,工藝規(guī)矩,制作精美,在國內外享有一定盛名。
煙臺市的草編主要產品已由麥秸桿編織品轉為玉米皮編織品,海陽、 乳山等市的玉米皮地毯, 海陽的“馬蓮垛”提籃, 龍口的纏桿提籃, 招遠的玉米皮門簾,都是有特色的熱銷產品。濰坊市的 昌邑縣以手編草帽聞名,當地所產金絲草帽向稱名貴,至今全縣農村婦女多能手工編織多種形式的草帽。
臨沂地區(qū)的 郯城縣,是榔琊草編織品的著名產地,樼鸩,也稱黃草,因其主要產區(qū)郯城縣為秦時的 瑯琊郡,因稱“瑯琊草”。 瑯琊草葉片細長柔軟而富彈性,極宜編織,當地人世代用以編織草鞋。1913年,當地的楊錫堂等人根據民間編織的方法創(chuàng)造出以苘為經,以榔琊草為緯的編織草帽工藝,遂使瑯琊草編織的草帽名揚天下。榔琊草編有各種技法:“風眼編法”韻律諧調,“ 鷹爪花紋”活潑而有動感,“繩草合編”格調空曠,幾種編法相結合則具有虛實、疏密、明暗相比相濟的效果,瑯琊草制品于草帽之外還有拖鞋、提籃、茶杯套、果盒、花盒等。 平度市也是山東草編生產的傳統地區(qū),產品以麥草辮和草茶墊最有特色。
濱州地區(qū)的 博興縣以絞編工藝編織的 蒲草茶墊、坐墊等,頗有獨到之處,他們堅持與時俱進的發(fā)展眼光,著重以葦、蒲制作各種草墻席,使傳統的草編成了現代建筑的室內建筑材料。
山東草編的工藝方法極為豐富,常用的有編辮、平編、絞編、編花(如“馬藺垛”、“套扣”、“鏈子扣”、“小浪花”、“十字扣”、“曲徑扣”、“粽子扣”、“梅花扣”等)、錐砌法、串接、串釘、串連、纏扣、纏鋸、纏邊、纏畫、包裹、擰編、卷折、縫繡、粘貼、割花扎勒種種。
山東草編這一富有深厚的歷史和民間傳統的工藝品,在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山東人民的手里,將會成為富有時代風采的現代 民間手工藝品,會為全人類的現代生活編織出幸福、和諧、美滿。
東陽竹編
“東陽竹編”以馬富進為代表的傳統編織技法有:挑一壓一法、挑二壓二法、挑三壓三法、挑一壓二法、挑一壓三法、挑一壓四法、經疏緯密法、編串法、翻黃陰雕法、竹雕裝飾法、翻簧雕空嵌絲法、翻簧據花膠合法等16種。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竹編藝人組織起來以后,堅持繼承傳統、古為今用,和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時代精神相結合,新的技法和花色不斷產生。首先從傳統的六篾起頭法中創(chuàng)造出九篾起頭法;接著根據花瓶和動物的生產需要,改革創(chuàng)新了插彈法;1968年生產仿古產品時,創(chuàng)造出貼片法;1974年生產手提包和端盤時,又創(chuàng)造出綜合編織 法;1983年創(chuàng)作“九龍壁”時,在技法創(chuàng)新上有了新的突破。
原料工匠
原料地域
[ 嘉定的黃草] [山東的 蒲草] [浙江 金絲草] [杭州 水毛花] [各地馬蘭草] [湖南 龍須草] [東北 馬藺草] [江浙的 蘇草] [臺灣的 席草] [蘇州的 蒯草] [云貴的 薦草] [安徽 玉米皮] [四川的竹殼] [云南的 箬殼] [陜西的麥草] [山東的麥草] [四川 棕櫚葉] [云南雞廣藤] [古永水廠藤] [盈江刮皮藤] [云南的 黃藤] [貴州的 紅藤] [河北 紅皮柳] [四川青神竹] [ 湘南攸梨藤] [ 汝城的灰藤] [湖南盤山藤]
地域不同,原料也不同,長江流域的草編原料多用野生的黃草、蘇草、席草(水毛花)、金絲草、蒲草、龍須草、馬藺草、蒯草、薦草、竹殼、箬殼等,也有用人工栽培的農作物稻草為原料的。黃河流域,比如河北、河南、山東的草編,多為麥草,另外還有東莞的黃草,浙江的金絲草,湖南的龍須草等。
工匠藝人
草編
寧陽縣東疏鎮(zhèn)小王莊村的農家婦女李詠梅,有一套精致柳編的絕活,普通的柳條在她手里可以變成2000多種諸如花籃、水果籃、食品盒之類的工藝品,全部銷往國外。李詠梅表示:“俺用柳條一年能掙回來一輛u2018桑塔納u2019!”
竹編
藝人馬富進、何福禮、盧光華
1、馬富進【竹編狀元】
馬富進(1860~1933年),曾名馬府君,佐村谷岱村人。11歲學藝,竹編技藝超群,是清末民初東陽竹編杰出代表、著名匠師,創(chuàng)造了許多珍品杰作,名聲流傳于世。
他為 吳寧清朝翰林 李品芳家制作的1對3層托籃;3年半,油漆3個月。構思奇妙,編織精巧別致。該托籃于1952年由省文化局選購去送北京,現珍藏于故宮博物院。
他在50歲時創(chuàng)作的竹編神像“魁星點斗”,造型生動,氣勢雄渾,色彩典雅,編織精細!翱恰弊竽_踩在鰲魚頭上,右腳向后踢,一手持斗,一手執(zhí)筆,上身俯傾,呈點狀元之勢,炯炯有神,姿態(tài)逼真似生。1915年,被選送參加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獎。1929年,參展于“西湖博覽會”,獲得“竹編 狀元”匾額1塊和獎金,名聲大振。
他創(chuàng)作的竹編工藝品還具有實用價值。如竹編小酒杯,玲瓏精巧,美觀別致,盛酒功能可與瓷杯媲美。
展品“八角提籃”創(chuàng)作于1906年,是 東陽竹編老一輩藝人碩果僅存的稀世珍寶。
2、何福禮【中國竹工藝大師】
何福禮,中國竹工藝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男,1944年生,1958年入東陽竹編廠學藝,現任市工藝美術行業(yè)協會副會長,東風竹編廠董事長、總工藝師。
大師出身寒苦,14歲為謀生進廠學藝,長期在竹藝編織第一線摸爬滾打,數十年磨一劍,終于從一個小篾匠成長為一代竹工藝大師。
大師業(yè)精于勤,功底深厚,經驗豐富,一直是原東陽竹編廠的業(yè)務骨干和技術權威。1983年由其主持編織技法處理的絕世珍品《九龍壁》,獨創(chuàng)多種編法,被載入《東陽市志》,成為竹編工藝的一個里程碑。大師為香港特制的《工藝長龍》,全長達2500米,1997年由港首董建華親自點睛,并創(chuàng)世界最長舞龍吉尼斯紀錄。大師年過六十仍勤勞不綴,不斷有新作精品問世。大師致力于培育新人,先后收徒數十人,毫無保留地傳授技藝,為東陽竹編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貢獻。
3、盧光華【中國竹工藝大師】
盧光華,中國竹工藝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男,1948年生于浙江東陽,長在竹編世家,系 雅溪盧氏竹編傳人。現為中國竹子博物館技術顧問、市工藝美術行業(yè)協會副會長、市竹藝精品有限公司總設計師。
由其獨創(chuàng)的大型竹編《蘭亭序》開千古竹編藝術之先河,1989年后創(chuàng)作的竹編立屏 《清明上河圖》、《百馬圖》等40余件作品先后獲國家級、省級金獎和銀獎,兩件作品評為浙江省工藝美術精品,30余件大型作品為博物館或國內外行家和知名人士收藏。他的竹編書畫藝術被權威部門稱為“中國民間藝術一絕”和“中國竹編書畫第一家”。
盧光華大師獨創(chuàng)的竹編書畫藝術品既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又具獨特的編織技藝,形成了別具一格的藝術流派,被人們譽為“古今中外竹編藝術的新高峰”。
百花齊放
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發(fā)展,竹編企業(yè)通過改制全面推進,民營企業(yè)和個體經營發(fā)展得生機勃勃、如火如荼,其中東陽竹編之花開遍城鄉(xiāng),涌現出了一大批竹編工藝能人和精品杰作。
近10多年來,隨著市內幾個原大集體竹編企業(yè)的改制解體,一批從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跌打滾爬中鍛煉成長的民營竹藝企業(yè)應運而生。如市東風竹編廠等均為我市竹編企業(yè)的新生排頭兵。它們或以動物器皿細竹編稱長,或以平面中國書畫竹編工藝品著稱,或以江南民俗風情為竹藝精品題材,或以實用竹編工藝品作大批量生產,或采用新工藝制作竹編移影系列產品,或專門生產古代弓箭等健身新產品,真是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將 東陽竹編工藝水平提到一個新的境界和新的高度。圍繞著這些排頭兵轉的,還有一大批分散在各鄉(xiāng)各村、家家戶戶的竹編個體經營戶,他們將東陽竹編工藝產品市場搞得又活又紅火。
據不完全統計,東陽竹編有家具、燈具、文具、浴具、花具、容器、動物器皿、裝飾品、健身器皿、仿古品、竹絲鑲嵌(竹木結合)、竹編書畫藝術品、竹藝園林建筑、竹藝室內外裝飾、竹編墻紙、竹根雕、留青雕等25大類,3000多個花色品種,產品遠銷6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全市從業(yè)人員6000余人。中國竹工藝大師2名,省 工藝美術大師2名,高級工藝美術師4名,中級工藝美術師百余名。2002年全市竹編工藝品總產值達2億元,出口創(chuàng)匯1.5億元。
重要意義
草編是中國傳統的民間手工藝品,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和文化積淀,其價值不僅僅是囿于一種經濟實用鏈條,而且具有較高的審美愉悅和鑒賞功能。
國外草編
日本
在日本,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女性們挎著草編包,草編包的酷酷的、輕巧的外觀使其成為今夏的理想選擇。雖然包包已經流行了很多年,但其2012年的流行卻是史無前例的。大多數草編包都是休閑的而且價格也不貴,帶有亞洲色調或者 海灘渡假色調。但是越來越多的包包專賣店開始出售進口的和國內的設計師品牌的包包,許多高檔包包開始進駐市場。一些包包帶有皮飾或者絲帶,這與草編包本身的皮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另外在顏色和款式上也各有千秋。
可愛造型, 職業(yè)女性的選擇
草編包不再是僅用在周末外出,也適用于女性日常生活的所有場合。草編包尤其受到20歲至30歲的職業(yè)女性的歡迎。這些女性能夠承受包包的價位在5,000 日元(按照人民幣1元折價14.82日元計算,大約合337.38元)左右,另外她們也會選擇外國進口的包包,價位一般位于10,000日元(折合674.76元)到20,000日元(折合1,349.52元)之間。其他流行的設計師品牌 手提包包括Samantha Thavasa和Coach設計的,她們設計的包包價位一般位于10,000日元到60,000日元(折合4,048.58元)之間。
帶有皮質提把的四四方方的包包,可以盛放A4紙張文件的大包,以及其他適用于工作用的包包都非常暢銷。這種包與女裝搭配可以形成一種非常柔美的溫柔形象,但是包包同樣可以與稍微男性化的短袖夾克衫和褲子或者套裝搭配。這種多功能性是這種包包吸引大眾的主要特點。
有一些包包非常可愛,飾以小花束、繡花水珠或者麻花辮絲帶等,還有一些包包更浮華一些,飾以人造鉆石或者帶有木珠或者海貝等亞洲風格。適合戶外及各種場合的包包應有盡有。一些女性甚至參加社會活動都要穿著棉質的和服,挎著草編包。草編包的輕巧通風外觀且易于與傳統日本服飾搭配使其成為大眾的最佳選擇。
古典設計(共立女子短期大學生活科學科顏色及設計研究室)
昂貴的頂級進口手提包依然是標準的標志。設計師設計的產品充斥了整個的市場,從辦公室工作人員到中年的家庭主婦,甚至是趕時髦的十幾歲的和二十幾歲的少女,看起來每個人都擁有一款。設計師設計的手提包不再像從前那樣 唯我獨尊。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草編包由于其合理的價格而受到女性朋友們的青睞,另外女性朋友們選擇草編包也因為草編包適合于夏季,而且也適合于很多不同款式的搭配。
尼泊爾
尼泊爾人至今仍然保留很多傳統的生活習慣,仿佛幾個世紀時光的流逝并沒有在他們身上留下什么痕跡,這一點從他們的服飾就可以清楚地看出來。
尼泊爾人在著裝上最突出的一點就是男女老少很少有人穿 襪子,大多數人都喜歡赤腳穿涼鞋或者拖鞋。除穿正裝的公務人員、穿 制服的軍警人員以及穿西服的城市年輕人以外
,很多人一年四季都光著腳。穿民族服裝的女孩們尤其此。她們往往喜歡在腳趾甲上涂抹鮮艷的紅色或者紫色,戴上金燦燦的腳鐲或戒指,再穿上涼鞋或拖鞋,把腳部的美充分展現在人們面前。
冬天,常?梢钥吹侥岵礌柲凶由仙泶┲纺[的 羽絨服或 皮夾克,再披一件厚厚的大披巾,把腦袋和肩膀裹得嚴嚴實實的,下面依然是光腳穿著一雙拖鞋,頗有點 顧頭不顧尾的意思。
女子則在外面披一件鮮艷的羊絨披肩,赤腳穿一雙類似日本 木屐的夾腳趾拖鞋。講究的人穿的是皮革制品,一般人多穿塑料或者草編的拖鞋。據說,中國出口到 尼泊爾的小商品中,只有襪子不那么暢銷。
探究尼泊爾人喜歡赤足的原因,無非有以下幾個。一是傳統習慣。歷史上,尼泊爾人大多從事農耕行業(yè),常年在田里勞動,養(yǎng)成了赤腳的習慣。尼泊爾農民依然保持了光腳勞動的習慣,只是在進城的時候才穿上草編的拖鞋。參加過當地尼瓦爾人組織的宗教慶典活動,他們在唱歌跳舞的時候也都必須赤腳。
非洲
非洲草編,是西方富人的專利,無論是從非洲部落的 手工藝中尋找獨特的時尚感覺的Prada草編涼鞋,還是有自然之魅的簡約包,還有充滿神秘色彩的非洲草編掛飾,都彰顯著別樣的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