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石寺,位于福建省福清市東張鎮(zhèn)的靈石山麓,坐落于磅礴百余里、其勢插天、峰巒九疊的靈石山主山芙蓉峰下。創(chuàng)建于唐大中元年(八四七年)。初由林、趙二姓舍地,由常誦「七俱胝咒」的元修和尚修建為庵。
景點簡介
靈石寺,位于福建省福清市東張鎮(zhèn)的靈石山麓,坐落于磅礴百余里、其勢插天、峰巒九疊的靈石山主山芙蓉峰下。
景點故事
創(chuàng)建于唐大中元年(八四七年)。初由林、趙二姓舍地,由常誦「七俱胝咒」的元修和尚修建為庵。唐大中四年(八五○年),始修建精舍名為「翠石院」。唐懿宗敕賜「靈石俱胝院」,有庵堂三十六個,僧眾二千多人,田地千畝,山林萬畝。宋朝寺院興盛,入明后漸衰。明萬歷四十三年(一六一五年)高僧性麟和尚募緣,寺院有所修復(fù),形成今天的規(guī)模。是時葉向高過訪寺院,曾贈詩《靈石訪同我禪師》一首。少司空何喬遠(yuǎn)說 「相國遺詩尚可尋,山僧藉上鎮(zhèn)祗林!菇o復(fù)興寺院以很大的支援。性麟和尚示寂后,其上首弟子曹源繼主法席,重建法堂,請方冊《大藏經(jīng)》,內(nèi)勤禪戒,外嚴(yán)道場,「諸徒子皆能仰遵遺范,克肖前懿」,靈石寺又恢復(fù)了生機(jī)。
主要景點
清康熙二年(一六六三年),道霈禪師募建天王殿,重修大雄寶殿,保留至今,而唐朝建筑僅存六根柱礎(ch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