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濟南老火車站簡介

    2021-10-03    濟南   

    濟南老火車站是指“津浦鐵路濟南站”,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德國著名建筑師赫爾曼·菲舍爾設計的一座典型的德國風格日耳曼式車站建筑。它曾是亞洲最大的火車站,登上清華、同濟的建筑類教科書,并曾被戰(zhàn)后西德出版的《遠東旅行》列為遠東第一站。

    當年它和德國人二十世紀初設計的膠濟鐵路火車站(現(xiàn)為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有限公司公用建筑——濟南鐵路教育基地)相距僅數(shù)百米。兩座頗具規(guī)模、均為歐式風格的車站近距離并存,這在中國大城市中極為罕見。1992年3月,雖受到濟南市民和專家學者的強烈反對,山東省濟南市和國家鐵路部門仍落實了老車站拆除方案。

    濟南老火車站

    發(fā)展歷程

    車站落成

    1898年,德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膠澳租借條約》。1904年,德國人將膠濟鐵路自東向西鋪到濟南,不久,由英、德兩國出借款項建造的津浦鐵路也修到濟南。當時因兩條鐵路的統(tǒng)轄權不同,津浦鐵路濟南站獨立設置在今濟南站的位置。相距數(shù)百米,有兩座頗具規(guī)模、均為歐式風格的車站,這在中國其他城市中極為罕見。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后,日本趁德國無暇顧及遠東,便占領了膠濟鐵路。1919年,巴黎和會擅自決定由日本繼承德國在山東的勢力范圍。1923年中國政府收回了膠濟鐵路主權。這里遂成為兩大鐵路干線統(tǒng)一使用的大型車站。

    20世紀30年代以前,這兩座火車站同時使用,坐哪條線的火車就在哪座車站購票候車。1937年底,侵華日軍占領濟南,為了配合自己的分區(qū)管理,將原來的兩座車站進行改造和擴建,于1938年將膠濟鐵路濟南站并入津浦鐵路濟南站,所以,原來的津浦鐵路濟南站,自此就成為人們心目中的濟南老火車站了。

    這座造型別致的火車站剛一建成,便受到了國內(nèi)外建筑家和百姓們的廣泛贊譽,成為遠東地區(qū)最為著名的火車站。二戰(zhàn)后,德國人編制的旅行手冊上就建議,“到遠東最值得看的第一站”就是濟南火車站。它還成為當時北京清華大學、上海同濟大學建筑學教科書上的范例。電影《大浪淘沙》也拍攝于此。1958年,為增加容量,鐵路部門對老火車站進行了部分改造,在西面建起了兩層候車室和三座站臺天橋。1972年為歡迎柬埔寨西哈努克親王來濟南,車站新建了從站臺直通站前廣場的出口,當時稱迎賓門。

    史料記載

    濟南鐵路局史志里,并沒有關于赫爾曼·弗舍爾的記載。這本截止到1985年的史志是這樣介紹濟南火車站的:位于濟南市經(jīng)一路北側,是津浦鐵路與膠濟鐵路的交會點,車站東西走向,坐北朝南。1985年擁有站舍8528平方米,擁有候車大樓,鐘表樓、售票處、行李房等。

    早報記者查到的檔案資料顯示,津浦鐵路與膠濟鐵路原本并不交會,膠濟鐵路先建于津浦鐵路,濟南火車站是津浦線上一個站場。民國時期,日本人接管濟南火車站,將兩條鐵路的火車站合并為一。

    接觸過赫爾曼·弗舍爾家族后人的濟南市政協(xié)文史委員會特約委員雍堅告訴早報記者,“赫爾曼·弗舍爾來到濟南的時間是1908年,時年24歲,一個剛從德國希爾德堡豪森大學畢業(yè)的建筑師,在德國還沒有名氣!笔悄,滿清政府與英德兩國簽署了借款合同開始修建津浦鐵路,借款500萬英鎊。

    從濟南鐵路史志里,能夠看到德國人參與修建鐵路的熱情。可查的檔案資料顯示,1851年、1864年清政府為了鎮(zhèn)壓太平天國運動和運輸糧食的需要,曾提出過建設天津至江蘇鎮(zhèn)江的一條鐵路線,但英德兩國插手鐵路貸款權。德國人阻止鐵路修建,因為這條鐵路會影響到“膠濟鐵路”,所以不允許鐵路線經(jīng)過山東省境,直到清政府同意津浦鐵路的建設由德國提供部分貸款和修建。

    濟南老火車站曾是亞洲最大的火車站,并曾被戰(zhàn)后聯(lián)邦德國出版的 《遠東旅行》 列為遠東第一站。

    “濟南老火車站的歷史意義遠遠超過建筑本身,它影響了濟南城市的發(fā)展!睗峡脊叛芯克L李銘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稱,“建筑的靈魂最核心的因素是歷史載體。濟南老火車站見證了清政府的滅亡到民國的轉變、到抗日戰(zhàn)爭時期日本人軍管鐵路,再到新中國建立以后的這段歷史,它是一段可以觸摸的u2018立體的歷史u2019!

    清朝末年,濟南自主開埠,西洋商人和中國人開始并處。李銘在他的辦公室展開了一幅地圖!皬慕(jīng)一路、經(jīng)二路一直到經(jīng)十路,都是濟南開埠后規(guī)劃所留下的;疖囌揪驮诮(jīng)一路上,當年下了火車到開埠區(qū)最多有20分鐘的行程,當時主要的交通工具還是自行車。在經(jīng)一路、經(jīng)二路還有后來修建的電報局、銀行。當時的窮人依靠鐵路養(yǎng)活,慢慢在鐵路以北形成獨特的貧民區(qū)——官扎營,以及一些方便招工的工廠!

    拆除過程

    1990年1月,鐵道部部長李森茂來濟南鐵路局視察。當時的濟南鐵路局局長張同生陪同檢查了濟南火車站,并向李部長提出了濟南車站重建的意愿,當即得到u2018濟南車站,可以重建u2019的回復。濟南鐵路局馬上向山東省和濟南市的領導傳遞了這一消息,1990年6月,濟南鐵路局開始著手新站建設設計方案,并且致函濟南市政府和山東省政府請示關于濟南站鐘樓的去留問題。兩級政府都答復說鐘樓不再保留。而1991年4月,鐵道部正式批復,同意拆除老火車站。

    老火車站當年確實已經(jīng)不堪重負了,這是拆除的重要原因。1958年,濟南鐵路分局在車站廣場西側建了一座二層候車室,公開資料記錄,候車室能容納4000多人,但是,鐵路局內(nèi)部工作人員告訴本刊記者,1990年左右,濟南站全年的客運量在400萬人次左右,每天平均有1萬多人次的客運量!翱土鞲叻鍟r候,旅客從候車室流向廣場,站前廣場就成了候車場,擁擠的人群,排成幾百米的長隊,轉著圈兒慢慢地進站,尤其是趕上春運,廣場就是宿營地,根本就進不了站,所以要建個大的、更好的火車站!

    而拆除的另一傳言“老火車站是殖民地建筑”的說法也得到了很多人證實。1992年初,攝影師荊強與一些領導去北京接當時參加“兩會”的代表!盎貋頃r,我跟濟南鐵路局局長在同一個軟臥包廂里,當時拆老火車站的消息已經(jīng)出來了。我就問局長,為什么一定要拆老火車站?他說,車站太小不夠用了,要建個更大的,還說那個車站是殖民地建筑,留著干什么用?這種思維太狹隘,我當時就無言以對了!鼻G強嘆了口氣說。魯申也告訴本刊記者:“那個時代就是那樣的,改革開放也沒幾年,領導的邏輯也很簡單,就是覺得這是個列強侵華的象征,看著不好,就拆了建個好的,心里也有不服氣,就不信建不過殖民者,所以就拆了,也意識不到歷史啊文化啊這些東西。”魯申說,當時山東省人大、省政協(xié)也質(zhì)疑過,查閱了有關動遷濟南站的所有文件,發(fā)現(xiàn)都是正式文件,也都同意建新客站不保留鐘樓。“而且當時的文保單位總量很少,只有革命遺址、還有古代建筑才算,近代建筑被忽視了,老濟南站也沒有進入文保單位。”濟南文史專家雍堅告訴本刊記者。

    “濟南火車站當年每天的客流量達5萬人,并且以每年3000人的速度增長!睗匣疖囌疽幻ぷ魅藛T表示,隨著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人口流動加快,與民航、公路相比,鐵路的運輸壓力開始增大,當時,包括鄭州、西安等在內(nèi)的鐵路樞紐,都開始擴建。

    “整個火車站廣場都是人,如果到了春運高峰期,廣場根本走不動。”一名自稱在濟南火車站擺攤近30年的小販稱。在這種背景下,1991年底,原鐵道部批準了濟南新客站的立項。濟南老火車站于1992年7月被拆除。同年,在原址上開始建造當前的濟南火車站。

    “在1990年代,追求現(xiàn)代化建設、排斥資本主義是一種嚴重的思潮,當時執(zhí)政者有一種強烈的u2018民族自尊u2019!币晃徊辉妇呙漠斈隄匣疖囌緮U建專家組成員告訴早報記者,當時,濟南一名身居要職的官員稱,老火車站是殖民主義的象征,看到它就會回想起中國人民那段受欺壓的歲月。

    公開的報道稱,濟南鐵路局原副局長、原濟南站改造配套工程指揮部指揮長姚廣宏,1992年參與了改造工程。他當時遵照上級指示拆除老火車站時,也聽到過一些不同意見。

    攝影師荊強當年拍下了濟南老火車站被拆除時的瞬間!拔覀冞@一代人,都是過來者,所以感觸太深。歷史扭曲了人的靈魂,總有一天會后悔,濟南老火車站也一樣!鼻G強說,他當年看著工人舉起錘子砸向老火車站墻壁時,含著淚按下了快門。

    “老火車站修建得非常堅固,又因為距離火車道太近,不能使用大型機械,只能人工拆除,所以用了1個月左右的時間才拆完!币V宏如此描述當時拆除的場景,“當時老火車站的建筑本身保護得很好,鐘樓修建得非常精細而且堅固,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鐘樓內(nèi)部很多地方不是用的鋼筋,而是鋼軌,加上石材質(zhì)量也很好,所以拆起來特別費勁。”

    這個說法得到了濟南市考古研究所所長李銘證實。李銘在第二次文物普查期間,曾先后兩次對濟南市老火車站進行拍照,存檔。

    “近現(xiàn)代建筑很少列入文物保護單位,這是那個時代的特征,但文保單位也很難擋住市政建設的步伐,一個個文物近些年也消失了。”李銘從事大半輩子文物保護工作,心中不免傷感。

    1995年6月8日14時,國家投資3.9億元的濟南新客站改擴建工程竣工并開始通車。

    找回大鐘

    2008年6月原大鐘在濟南鐵路局一倉庫內(nèi)發(fā)現(xiàn)。當時,大鐘在倉庫內(nèi)散落著,全然沒有了昔日的風采。大鐘的四個大表盤靠在墻上,每個表盤直徑在1.3米左右,表針、齒輪和上弦的搖柄等關鍵部件都還完整,其他一些較小的零件存放在紙箱內(nèi)。但大鐘的鑄鐵底座受了點兒輕傷,有一處斷裂了,鑲有金屬貓頭鷹的木質(zhì)擺桿下落不明。

    濟南鐵路局電務段的有關負責人表示,這個大鐘是2002年搬家時放在這里的。當時,他們覺得這個大鐘還有價值,就一直存放在這里,該單位的職工真正知道大鐘下落的人不超過10人。

    歷史地位

    它曾是亞洲最大的火車站;它曾登上清華、同濟的建筑類教科書;它曾被戰(zhàn)后西德出版的《遠東旅行》列為遠東第一站,是我國一處享譽世界的著名地標。濟南老火車站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德國著名建筑師赫爾曼·菲舍爾設計建造的,是一座典型的德式車站建筑。那伸向藍天的高大鐘樓體現(xiàn)了歐洲中世紀的宗教理念,但設計者又把與他們信仰中的上帝相銜接的尖頂改換成了羅馬式的圓頂,并把圓頂下的墻面裝飾上四個圓形大時鐘,用以替代只可用聽覺感知的教堂鐘聲,既增添了視覺觀賞性,又為旅客提供了方便。

    歐洲歷史上流行最廣、最具民俗性的巴洛克建筑風格在濟南老火車站這座小小建筑中也有多處體現(xiàn):鐘樓立面的螺旋長窗、售票廳門楣上方的拱形大窗、屋頂瓦面下檐開出的三角形和半圓形上下交錯的小天窗等,既為建筑物增添了曲線美,又增加了室內(nèi)的光亮度。墻角參差的方形花崗巖石塊、門外高高的基座臺階、窗前種植的墨綠松柏、棕褐圍欄都使這座不大也不算太小的洋式老車站既有玲瓏剔透感,又有厚重堅實的恒久性。

    在建筑界,凡提起鐵路站點設計,沒有人不曉得濟南站。但許多人可能不知道,歷史上曾有兩個濟南站:一個是1904年建成的膠濟鐵路濟南站,另一個是1911年建成的津浦鐵路濟南站。它們共同見證了濟南這座享譽中外的“泉城”在中國近代史中的滄桑歲月。

    歷史殘跡

    2013年8月15日中午時刻,走出濟南火車站,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繁忙的施工景象。腳手架上戴著安全帽的工人汗流浹背,2013年8月4日濟南站的室外溫度超過35℃。

    站在火車站南廣場向四周望去,幾乎找不到濟南老火車站的蹤跡,火車站南面的大樓阻礙了視線。與其他城市一樣,火車站廣場兩邊,一群老人手拿著牌子招呼著來往行人,“臨時休息,賓館內(nèi)有空調(diào)。”

    沿著站前街往南走到第一個路口左拐,是一棟老房子:尖頂、紅瓦、巨大的柱子、幾個壁爐煙囪、墻體上爬滿墨綠的爬山虎……墻體上,黑色的銘牌有中英文兩種解說:濟南鐵路局實業(yè)發(fā)展公司,兩側的歐式古典建筑始建于1904年9月,屬膠濟、津浦線濟南站區(qū)附屬建筑物……距今已經(jīng)有100多年,被列入濟南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沒有多少路人留意銘牌上的文字,行色匆匆。這個歐式大院里有一個花壇,花壇中央擺放著一塊巨大的石頭。門衛(wèi)阻攔了記者的拍照,“這里是辦公大樓,不能拍照!苯(jīng)過記者的詢問,大院旁賣飲料的小賣部老板娘指著遠處的鐵路大廈說,“那才是濟南老火車站,現(xiàn)在那里實際上是濟南站出站的地方。濟南老火車站的真容,只能從畫冊或者老照片上看到。

    復建計劃

    2010年的兩會提案中,有委員關于復建濟南“老火車站”的建議令人關注。相關專家表示,復建“老火車站”雖然在技術上有難度,但總體可行,關鍵是找到老火車站的設計原圖和精心選址。

    來自濟南四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無黨派政協(xié)委員崔安遠,在政協(xié)會議上提出復建濟南“老火車站”的建議,“濟南u2018老火車站u2019在濟南城市發(fā)展史上特別是近代發(fā)展史上是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它早已成為濟南市的標志性建筑,在大力推進濟南旅游文化內(nèi)涵和觀感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復建是非常必要的。”

    關于復建的可行性,崔先生認為,在建筑史上復建、重建、遷建的實例非常多,中國古建筑多為土木結構,在歷史的長河中,由于天災人禍、自然老化,很多都需要重建、復建、遷建。國外實例也很多,例如德國首都二戰(zhàn)中幾乎夷為平地,戰(zhàn)后若干年德國對其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復建,所以復建濟南“老火車站”并不影響其歷史價值。

    中國民居建筑學術委員會委員、山東建筑大學教授張潤武此前已經(jīng)與濟南市政協(xié)副主席崔大庸溝通過,“在技術能力上,現(xiàn)在復建德式老火車站還是可行的,但是需要拿到該車站的設計原圖才可以。該圖一直在濟南鐵路局檔案館保留著!睆埥淌谡J為,建筑作為歷史的見證、時代信息的載體,忠實記載著其建造年代的科技教育、文化藝術、政治倫理、民俗風情、經(jīng)濟財力等諸多方面的內(nèi)容,復建老火車站有利于濟南的歷史文化名城建設,關鍵是在哪里選址,“原地復建價值最高!

    選址考量

    關于選址問題,崔先生認為當前濟南火車東站(即大明湖北岸,現(xiàn)大明湖站)位置非常好,建成后可建觀景臺,與大明湖、護城河、四大泉群、泉城廣場及整個老城區(qū)連為一體,是旅游觀光、市民休閑的最佳路線。馬子愷、白龍等委員在此建議上聯(lián)名支持。濟南東站,也有人建議在西客站復建。

    濟南考古界專業(yè)人士認為,最好使用原材料復建,最大限度地利用原先的石材和大鐘等部件。

    濟南市有關部門表示,濟南老火車站作為歷史的見證、時代信息的載體,重建之后有利于傳承人們的文化記憶,提升城市建設品位。從2008年開始,濟南市就開展了復建工作的相關論證,2012年正式確認重建。

    據(jù)了解,即將動工建設的火車站北廣場位于天橋區(qū)官扎營片區(qū)。記者在現(xiàn)場看到,這里原有的大片棚戶區(qū)已被拆除,建筑垃圾也已基本清除完畢。

    濟南老火車站復建的規(guī)劃設計工作將由德國建筑師擔綱。濟南市要求,復建歷史建筑要貼近原有意境,做到形似神似,并賦予文化、商業(yè)或二者兼顧使用功能。

    征求民意

    重建尚未完成規(guī)劃

    2012年,濟南市人大代表、天橋區(qū)城鄉(xiāng)建設委主任劉敬濤等11人提交《關于加快火車站北廣場建設及原鐘樓復建的議案》,呼吁盡快啟動濟南老火車站重建。

    對此,濟南市政府回復稱,濟南老火車站復建的方案一定會認真考慮。

    重建老火車站的呼聲,在2012年達到高潮。一個在當?shù)貜V為流傳的故事說,“赫爾曼·弗舍爾的兒子1992年來濟南維修老火車站,但看到火車站正在拆除,傷心地離開了。”但這個故事最終被證偽。赫爾曼·弗舍爾的孫女在2012年末首次來到中國時稱,赫爾曼的后人此前從來沒有到過濟南維修老火車站。

    2013年8月2日,濟南老火車站要重建的新聞再次見諸報端。濟南市舊城開發(fā)投資集團對外公布,將投資15億元修建濟南火車站北廣場,其中包括復建21年前拆除的老火車站的鐘樓、站房和行包房。濟南市規(guī)劃局一位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該復建的圖紙設計還沒有完成,正在完善規(guī)劃方案。

    2016年12月27日,濟南王文濤書記提到了老火車站復建問題,他提到:“比如說我們一直比較糾結的老火車站的問題,建與不建,為何不讓市民參與呢?市民才是這個城市的主人!保〒(jù)悉,民間投票有超過半數(shù)濟南人希望老站復建,并立下恥辱碑警醒后人)

    社會評論

    盡管有不少濟南市民在接受當?shù)孛襟w采訪時,表示盼望著再次見到老火車站,但是,一些當年曾極力反對拆除濟南老火車站的專家,這一次又站在了反對復建的立場上!疤岢鰪徒ǖ娜硕及堰@棟建筑的風格搞錯了,這不是哥特式建筑,怎么可能復建一個原汁原味的老火車站呢?”“原址已經(jīng)破壞,建筑材料與工藝也發(fā)生了變化,圖紙現(xiàn)在尚且沒有找到。這都是復建濟南老火車站的困難所在!

    李銘也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即使是有圖紙,老火車站也不可能復建成過去的樣子,因為建筑者對待建筑本身的態(tài)度已經(jīng)改變了!薄肮糯ㄖ哂米詈唵蔚墓に囎龀鰜硪粋復雜的建筑,而現(xiàn)代人是用復雜的工藝做出來一個簡單的建筑,u2018魂u2019是不一樣的。”李銘認為,做出“原汁原味”的建筑已經(jīng)不可能。

    濟南老火車站的真容,如今只能從畫冊或者老照片上看到。

    在濟南市考古研究所,所長李銘從電腦里調(diào)出了當年濟南老火車站建設中的照片——鐵軌上,一輛軌道車上坐著一位洋人,他戴著禮帽、身穿西裝,腳踏一雙皮鞋,身后四名中國工人留著清朝的發(fā)辮。有資料顯示,軌道車上的洋人正是濟南老火車站的設計師——德國建筑師赫爾曼·弗舍爾。當時的火車站還沒有裝修完畢,站前一位出苦力的人,光著膀子推著獨輪車,皮膚黝黑,放著光。

    相關爭議

    濟南老火車站被拆21年擬復建 被指一蠢再蠢

    2013年8月1日;濟南市舊城開發(fā)投資集團對外公布;將投資15億元修建濟南火車站北廣場;其中包括復建21年前拆除的老火車站以及行包房。

    “濟南后悔了!”濟南文史專家雍堅這樣評價重建濟南老火車站的決策。

    2013年8月1日,濟南市舊城開發(fā)投資集團對外公布;將投資15億元修建濟南火車站北廣場,其中包括復建21年前拆除的老火車站以及行包房。

    1992年,濟南鐵路局為了擴大站場,不顧專家和學者的反對,將德國人于1904年修建的濟南火車站拆除。當前,復建規(guī)劃尚未完成,濟南官方稱復建后的濟南老火車站將“原汁原味”展現(xiàn)在市民面前。

    濟南老火車站重建的信息勾起了一代濟南人的記憶,也引起了一些建筑界專家非議!耙淮溃俅!鄙綎|建筑大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授表示:“原址已經(jīng)破壞,建筑材料與工藝也發(fā)生了變化,圖紙現(xiàn)在尚且沒有找到,建筑風格并不是哥特式建筑,而是日耳曼風格,怎么可能恢復得原汁原味?”

    “但重建并非沒有意義,復建最大的意義是警示后人,我們曾經(jīng)以一種錯誤態(tài)度對待了我們的歷史,這就是我們的恥辱碑。”濟南考古研究所所長李銘說。

    相關文章
    熱點文章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