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府飲食文化的價值取向
孔府飲食文化在古代的社會中, 畢竟是遠離大眾的貴族飲食文化,甚至在某些方面與宮廷飲食文化有異曲同工之妙。然而,孔府飲食文化又是一種家庭色彩濃厚的飲食活動,因而又不可避免地帶有樸素的民間特點,這就形成了孔府飲食文化雅俗共賞的特色。
孔子一生追求的最高境界和最終目標是“克己復禮”、實現(xiàn)“禮治”。即治國安民施之以禮;社會秩序用之以禮;祭天祀祖彰之以禮;即使日常生活、便宴小酌也加以規(guī)范。然而,這種美好的愿望在孔子的有生之年沒有實現(xiàn),孔子的后裔也不可能實現(xiàn)。但“衍圣公”府是一個“詩禮傳家”的門第,府中的一切活動幾乎無不以禮的要求予以規(guī)范,飲食尤其如此?梢院敛豢鋸埖卣f,孔府飲食活動中的一言一行、一餐一飲,乃至一菜一點、一杯一盞,都充滿了“禮”的內(nèi)涵,至于宴飲中的等級制度、長幼之序、親疏觀念、尊卑意識等,在孔府宴席中表現(xiàn)的更是淋漓盡至。
“衍圣公”因享先祖的余蔭而得以顯赫百代。在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有很多,唯獨孔子享盡殊榮并福及后代,這顯然與他治國的哲學思想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但是孔子生時卻因種種原因而不得志。正是基于此,孔子后裔對歷代帝王所給予的恩寵無不感恩戴德,并借助各種形式加以表達感激之情。其中主要的表現(xiàn)方式之一就是借助飲食活動來歌功傾德、炫耀尊榮。例如每年一度的祭孔活動,形式上是為了紀念“圣人”所為,實質(zhì)上不過是借以炫耀孔子世家的尊榮與顯赫,同時又竭盡心力表達孔氏家族對皇帝的忠誠。孔府菜中有些菜肴的命名,更是直言不諱地體現(xiàn)了這一點。諸如“帶子上朝”、“一品壽桃”、“詩禮銀杏”、“御帶蝦仁”等其歌功頌德、炫耀顯貴之用心顯而易見。
孔府雖然是古代社會中一個至高無上的貴族官邸,享受“鐘鳴鼎食”的奢侈生活。但孔府畢竟還是一個家庭,因而在其飲食活動中又充滿了許多生活的情趣,這就形成了孔府飲食文化多彩多姿、雅俗共賞的多向性特點。豪華高貴的筵席可以用來迎接“圣駕”的幸臨,其山珍海味無所不具。但是在孔府主人的日常生活中,卻并非全是珍品海鮮。粥飯面食、豆腐野蔬,乃至腌菜渣菜亦為“衍圣公”所食,毫無奢侈饕餮之態(tài),充盈的是日常精雅之趣。因此,在孔府中“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都可以覓到。
值得一提的是,在孔子的飲食思想中,提倡科學飲食,強調(diào)食養(yǎng)效果,重視飲食的時與節(jié)、量與度。在孔子看來,食是養(yǎng)怡人生、保健身體的根本所在。孔子的后代亦以此為要旨,從食品、菜肴的制作加工到食物的配合以及飲食的環(huán)節(jié),都非常講究。食品有葷有素、有軟有硬、有干有息有酸有甜,五味俱全。至于四時的變化、飲食的搭配,在孔府都是有規(guī)律可循。
孔府的飲食活動,不僅重視飲食品種的內(nèi)容和質(zhì)量,而且還非?粗仫嬍郴顒又械乃囆g審美意義。如孔府的高擺席面,四個高擺飾品點綴其間,高擺上嵌有與席面相吻合的“龍鳳呈祥”、“萬壽無疆”等吉祥用語。餐具與飲具不僅美觀典雅,而且排擺的高低有序、錯落有致。至于食品的造型,或形態(tài)典雅,或寓意雋永,或生動形象,其色、香、味、形、器、質(zhì)的藝術配合可謂巧奪天工、登峰造極,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美學內(nèi)涵。毫無疑問,飲食活動發(fā)展到高水平,應該是內(nèi)容與形式的高度統(tǒng)一和完美結合。美味可口的食品只有賦予恰到好處的表現(xiàn)形式,才能增加食的意趣,提高食的境界?赘嬍澄幕∏”磉_了這樣的一種意境,它融飲食活動的實用價值與藝術欣賞價值為一體,使孔府飲食文化達到了一個至善至美的境界。
總之,孔府飲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所具有的民族精神和氣概,歷時數(shù)千年,縱橫南北中,兼收并蓄,博采眾長,融宮廷飲食、貴族飲食、地方飲食、民間飲食、家庭飲食為一體,充實發(fā)展成為獨具一格的孔府飲食文化?梢哉f,孔府飲食文化是中國飲食文化各個層面的集中表現(xiàn)者。它既是一種飲食活動,又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她是中國飲食文化史,乃至世界飲食文化發(fā)展史中絕無僅有的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