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尉氏縣簡介

    2022-02-17    開封   

    尉氏縣隸屬河南省開封市,古稱“尉州”,位于豫東平原,東鄰通許、扶溝縣,南與鄢陵、長葛縣接壤,西與新鄭縣交界,北與開封縣、中牟縣相連。

    尉氏縣歷史悠久、人文薈萃,于秦始皇三年(公元前219年)置縣。1983年8月撤開封專區(qū),尉氏歸屬開封市至今。

    總面積約1307平方公里,戶籍人口95.69萬人(2014年),轄17個鄉(xiāng)鎮(zhèn)和1個產業(yè)集聚區(qū),516個行政村,有北宋太平興國寺塔、清末劉青霞故居等景點,先后榮獲全國計劃生育優(yōu)質服務先進縣、科技工作先進縣、科普示范縣、村民自治模范縣、體育和衛(wèi)生保健先進縣等稱號。

    尉氏縣

    建制沿革

    歷史沿革

    尉氏縣歷史悠久。早在7000——8000年前這里就有人類勞動生息。春秋時為鄭國別獄,為獄官鄭大夫尉氏采食之邑,故名尉氏,沿襲至今。秦始皇三年(前219年)置縣,歷經分并廢置,隸屬關系多變。

    尉氏縣于秦始皇三年置縣!肮弄z官曰尉氏”,今尉氏原為“鄭之別獄”,并以這里為食邑,人們又稱此邑為“尉氏”。據《漢書》:“鄭大夫尉氏之邑,故遂以為邑!

    春秋時,為鄭國別獄。大夫尉氏任獄官,地為采食之邑,邑襲獄官姓氏為名至今。戰(zhàn)國時期,尉氏屬梁地,秦置縣。漢承秦制,尉氏屬陳留郡,三國時屬魏地,為兗州陳留郡所轄,西晉時歸兗州陳留國,惠帝末年,改陳留郡為建昌郡,屬洛州。北魏屬梁州陳留郡。文帝興安初,尉氏并入苑陵(故城在今新鄭東北)。太安三年(457年)析苑陵復置尉氏。東魏屬梁州開封郡。后齊廢尉氏入苑陵,隋開皇六年(586年)分苑陵再置尉氏歸穎川郡。唐武德二年(619年)隋遺將王世充僭位稱帝置尉州。唐武德四年(621年)平王世充改尉州為洧州,歸河南道汴州陳留郡。五代、后梁都汴梁,尉氏均屬東京開封府,后唐屬汴州宣武軍。后晉、后周均屬東京開封府。北宋屬京畿路開封府,金襲宋制,屬南京(今開封市)開封府。元屬汴梁路總管府,明屬河南承宣布政使司開封,清亦然。民國初屬河南省都督府豫東道,河南省長公署開封道,后直屬河南省政府。1928年省下設行政區(qū),尉氏屬第一行政區(qū)(治所在今鄭州市)。建國后,初屬陳留專區(qū),1952年并入鄭州專區(qū)。1954年,省會由汴遷往鄭州,開封更為專區(qū),尉氏歸之。1958年通許、尉氏兩縣合并稱尉氏縣;1962年尉氏、通許分置。1983年8月撤開封專區(qū),尉氏歸屬開封市至今。

    尉氏縣轄5個鎮(zhèn)、12個鄉(xiāng):城關鎮(zhèn)、蔡莊鎮(zhèn)、洧川鎮(zhèn)、永興鎮(zhèn)、張市鎮(zhèn)、大營鄉(xiāng)、大橋鄉(xiāng)、大馬鄉(xiāng)、崗李鄉(xiāng)、門樓任鄉(xiāng)、南曹鄉(xiāng)、莊頭鄉(xiāng)、朱曲鄉(xiāng)、水坡鄉(xiāng)、邢莊鄉(xiāng)、十八里鎮(zhèn)、小陳鄉(xiāng)。

    尉氏縣轄6個鎮(zhèn)、11個鄉(xiāng),508個行政村。

    2000年,尉氏縣轄7個鎮(zhèn)、10個鄉(xiāng)。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812150人,各鄉(xiāng)鎮(zhèn)人口: 洧川鎮(zhèn) 51899、朱曲鎮(zhèn) 47328、蔡莊鎮(zhèn) 51187、永興鎮(zhèn) 66150、張市鎮(zhèn) 45563、十八里鎮(zhèn) 53301、城關鎮(zhèn) 53826、邢莊鄉(xiāng) 44141、莊頭鄉(xiāng) 46811、大營鄉(xiāng) 45952、大馬鄉(xiāng) 40783、崗李鄉(xiāng) 54130、門樓任鄉(xiāng) 34952、大橋鄉(xiāng) 46887、南曹鄉(xiāng) 49922、小陳鄉(xiāng) 27968、水坡鄉(xiāng) 51350。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尉氏縣轄8個鎮(zhèn)、9個鄉(xiāng):城關鎮(zhèn)、洧川鎮(zhèn)、蔡莊鎮(zhèn)、永興鎮(zhèn)、張市鎮(zhèn)、朱曲鎮(zhèn)、十八里鎮(zhèn)、水坡鎮(zhèn),崗李鄉(xiāng)、大馬鄉(xiāng)、大營鄉(xiāng)、莊頭鄉(xiāng)、大橋鄉(xiāng)、南曹鄉(xiāng)、邢莊鄉(xiāng)、門樓任鄉(xiāng)、小陳鄉(xiāng)。

    名人事件

    尉氏縣在史冊上有許多風流人物。戰(zhàn)國時尉繚協助秦王完成統一大業(yè);東漢著名文學家、書法家蔡邕及其才女蔡文姬均有佳作留世:“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竹林七賢"中的阮籍、阮咸分別以詩文、音律彪炳史冊;南北朝時的梁目錄學家阮孝緒撰《七錄》開中華目錄學之先河;唐將劉仁軌英勇善戰(zhàn)、破寇有功官至文昌左承、同鳳閣鸞臺三晶;唐高僧神秀創(chuàng)建佛教禪宗北宗而被譽為大通禪師;宋歷史學家陳越為中國斷代史研究作出卓越貢獻;明代南京工部尚書靳於中曾以同情農民起義軍,救闖王于危難而留下千古佳話;清末王天佑率農民起義軍抗糧抗租,威震官府;辛亥女杰劉青霞女士捐巨資于革命被世人贊頌;抗日名將黃樵松曾受七枚反法西斯勛章名垂史冊;中共尉氏縣委第一任書記石文卓因創(chuàng)建尉氏縣黨組織,率領農民舉行“九·九”暴動聞名豫東;周廷云領導人民抗日、英勇不屈,表現了共產黨人的高風亮節(jié)。當代名人有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唐喜成、牛得草、“梅花大王”王成喜等。

    境內文化遺址眾多,現存有阮籍嘯臺、北宋太平興國寺塔、紫銅鐘等歷史遺跡。戰(zhàn)國軍事家尉繚、東漢文學家、書法家蔡邕、“竹林七賢”之阮籍古稱“尉氏三賢”,尉氏是“建安七子”之阮瑀、辛亥女杰劉青霞的故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yè)中,尉氏縣涌現出英模人物更是層出不窮。據不完全統計,在全國各地任職的尉氏籍人士中,有地師級以上干部64人,副教授以上技術職稱的125人,省級以上勞模(包括三八紅旗手、新長征突擊手等先進分子)77人。在民主革命戰(zhàn)爭、抗美援朝、中蘇邊境自衛(wèi)反擊戰(zhàn)、中越邊境反擊戰(zhàn)中,有407人為祖國獻出了寶貴生命。

    演變事件

    尉氏縣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人民飽受戰(zhàn)亂之苦,素有反抗剝削壓迫,反對侵略的斗爭精神。

    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本縣水坡一帶人民協助李自成起義軍大敗明將左良玉的幾十萬官兵。

    清咸豐三年(1853年),尉氏人民積極響應林風翔、李開芳率領的太平天國軍隊北伐。

    咸豐三年至同治五年(1853--1866年)的十二年間,尉氏人民先后9次支援協助捻軍抗擊僧格林沁和曾國藩清兵。

    咸豐四年(1854年),本縣南曹鄉(xiāng)農民王天佑領導農民抗捐、打官府、圍縣城,大燒涼馬寺,大戰(zhàn)四柏橋,雖遭失敗,但給統治者以沉重打擊。

    1927年,共產黨員石文卓回尉氏、次年創(chuàng)建了尉氏縣第一個黨組織,組織農民協會,農民赤衛(wèi)隊,領導人民同統治階級進行了可歌可泣的斗爭。1930年農歷九月九日,領導了震驚豫東的農民暴動。 1930年10月,蔣、馮、閻中原大戰(zhàn),尉氏處于馮軍后方,承受了兵佚糧餉的掠奪,深受軍閥混戰(zhàn)之苦。

    1938年6月,日軍犯尉,燒殺奸擄,無惡不作,激起了尉氏人民的強烈憤怒,程莊、蘆木張、寺前張、朱崗、朱曲、要莊、小寨等村人民對日軍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

    1939年4月,中共黨員周廷云奉命返尉,恢復了尉氏縣黨組織,領導了尉氏縣的抗日救亡運動。

    進入解放戰(zhàn)爭時期,尉氏人民先后配合中國人民解放軍豫皖蘇軍區(qū)五分區(qū),劉鄧大軍、華野八縱、四次解放尉氏縣城和洧川鎮(zhèn)尉氏縣縣城(原尉氏縣城后遷至城關鎮(zhèn)),建立了人民政權,1948年11月人民政權機關進駐縣城。之后,組織兵員和擔架隊,支援了解放開封的戰(zhàn)斗和淮海戰(zhàn)役,迎來了全中國解放的曙光。

    行政區(qū)劃

    尉氏縣轄8個鎮(zhèn)、9個鄉(xiāng):城關鎮(zhèn)、洧川鎮(zhèn)、朱曲鎮(zhèn)、蔡莊鎮(zhèn)、永興鎮(zhèn)、張市鎮(zhèn)、十八里鎮(zhèn)、水坡鎮(zhèn)、邢莊鄉(xiāng)、莊頭鄉(xiāng)、大營鄉(xiāng)、大馬鄉(xiāng)、崗李鄉(xiāng)、門樓任鄉(xiāng)、大橋鄉(xiāng)、南曹鄉(xiāng)、小陳鄉(xiāng)?h人民政府駐城關鎮(zhèn)。

    城關鎮(zhèn)代碼:4102231002006年,轄5個居委會、7個村委會:小東門居委會、小西門居委會、大西門居委會、南街居委會、城東居委會、小東門村、小西門村、大西門村、南街村、斗虎營村、梅莊村、寺前張村
    洧川鎮(zhèn)代碼:4102231012006年,轄37個村委會:南街村、東街村、北街村、西街村、北關村、棗陳村、丁莊村、紙坊村、灣里河村、王莊村、翟胡同村、陳莊村、宋莊村、桑樹廟村、劉春桃村、養(yǎng)馬寨村、過莊村、沙沃村、仝莊村、英內村、英外村、張莊村、花橋劉村、四合村、倉劉村、倉李村、董莊村、許寨村、東三趙村、大三趙村、西三趙村、老莊王村、魯灣村、灣李村、關莊村、裴寨村、興龍崗村
    朱曲鎮(zhèn)代碼:4102231022006年,轄32個村委會:西街村、東街村、北街村、史井村、毛寨村、盧莊村、山魏村、小寨村、黃湖村、火把張村、焦莊村、黃莊村、苗莊村、劉莊村、秦樓村、古莊村、石橋村、窩口趙村、花李村、菜張村、后趙村、菜李村、五村、米莊村、許官寺村、仝莊村、雙廟吳村、周寨村、山字村
    蔡莊鎮(zhèn)代碼:4102231032006年,轄41個村委會:留石寺村、貊寨村、大新莊村、北街村、西街村、東街村、南街村、水臺村、夏莊村、高莊村、時村、呂莊村、北孟莊村、鄭坡村、鹿村、前王村、宋莊村、史莊村、安頭村、西安頭村、劉莊村、后黃村、隗村、馬灣村、高廟寨村、灣孫村、泥張村、三樓村、大朱村、香王村、胡新莊村、尚莊村、瑤臺村、孟樓村、羅莊村、舍茶崗村、蠻楊村、大張村、小張村、南孟莊村、郭莊村、劉拐村
    永興鎮(zhèn)代碼:4102231042006年,轄35個村委會:趙樓村、司馬村、段莊村、西黎崗村、東黎崗村、西范莊村、陳村、王寨村、東范莊村、白潭村、白樓村、黃崗村、常崗村、李崗村、中杜柏村、后杜柏村、王樓村、喬寨村、孫留村、臺子崗村、劉符陳村、閆崗村、前雙廟村、后雙廟村、唐莊村、吳莊村、丁崗村、后高村、前翟村、凌崗村、金寨村、黃寨村、袁口村、三柳村、馬口村
    張市鎮(zhèn)代碼:4102231052006年,轄25個村委會:張市村、石潭村、南謝村、北謝村、鄭崗村、郭家村、沈家村、小寨村、東萬村、西萬村、馮崗村、沙門村、邊崗村、崔莊村、孔莊村、尹莊村、劉莊村、前大莊村、后大莊村、王老村、高莊村、老集村、吳崗村、陸口村、坡莊村
    十八里鎮(zhèn)代碼:4102231062006年,轄35個村委會:十八里村、牛莊村、前滹沱村、后滹沱村、會莊村、石槽李村、丁家村、大王貨村、小王貨村、周莊村、王杜莊村、新代莊村、江劉莊村、趙莊村、黎寺村、孟家村、凡家村、萬寺村、鄧家村、蔡莊村、崔灣村、錦被崗村、馬家村、申莊村、二郎廟村、馬廟村、倉王村、蘇唐村、劉莊村、營孜村、趙崗村、付尚村、金針村、鞏家村、武家村
    水坡鎮(zhèn)代碼:4102231072006年,轄34個村委會:東水坡村、南水坡村、楊店村、盆劉村、耿廟村、海清郭村、牛集村、坡徐村、南瑋塢村、北瑋塢村、李牧莊村、西水坡村、西楊村、肖莊村、張砦村、馬莊村、北鬧店村、南鬧店村、老李村、雙河府村、李砦村、賈砦村、齊崗村、蘇橋村、東夾河村、西夾河村、彭莊村、橫堤村、李崗村、冉莊村、瓦崗村、仝家村、朱崗村、霍砦村。
    邢莊鄉(xiāng)代碼:4102232002006年,轄29個村委會:鰲頭呂村、三李村、邢莊村、蘆木張村、蜜蜂趙村、董莊村、韓莊村、葛莊村、尚村、史莊村、北丁莊村、尹莊村、郭佛村、七里頭村、安莊村、蘆關村、屈樓村、水黃村、燒酒胡村、明家村、府里莊村、大廟楊村、趙莊村、拐楊村、簸箕任村、岳家村、雷家村、郭新莊村、甄家村
    莊頭鄉(xiāng)代碼:4102232012006年,轄35個村委會:莊頭村、歇馬營村、小營村、高砦村、高家村、田家村、孫莊村、前曹村、后曹村、于家村、文家村、劉家村、老鴉田村、裴家村、高廟村、趙迪村、王家村、小范村、鄭一村、鄭二村、陳家村、雞王村、黑高村、位家村、栗林村、新莊村、三楊村、鄒家村、牛家村、韓集村、阮家村、朱家村、馬家村、龐楊村、二家張村
    大營鄉(xiāng)代碼:4102232022006年,轄32個村委會:大營村、黑凡村、椅圈馬村、玉陳村、尚王村、孫家村、陳村、東凡村、崗陸村、蘆醫(yī)廟村、棗朱村、呂家村、祥付張村、郝家村、寨黃村、史家村、許家村、檀頭高村、五間房李村、祝家村、丁香李村、黃集村、石槽王村、蘆家村、后鄭村、君李村、黃家村、梁家村、下趙村、崗趙村、楊集村、安家村、三戶趙村,北馬村
    大馬鄉(xiāng)代碼:4102232032006年,轄26個村委會:大馬村、朱莊村、郭家村、柏崗寨村、西王村、陳石村、馬古崗村、崗李村、石橋村、雙嶺崗村、八里廟村、井趙村、前宮村、牛莊村、后宮村、馬莊村、門張村、胡陳村、廟陳村、周家村、魯家村、廟張村、程莊村、店張村、李家村、雁黃村、任澤村
    崗李鄉(xiāng)代碼:4102232042006年,轄38個村委會:崗李村、柴村、龐莊村、窩沈村、何樓村、石莊村、田莊村、段莊村、申劉村、王魁府村、打車周村、冉村、花李村、寺下沈村、韓佐村、冉家村、胡家村、占莊村、榆林趙村、劉莊村、東戎村、三石村、張同府村、路化宇村、袁樓村、任莊村、劉合集村、鄭莊村、水寨村、老莊村、聶家村、u2019紅蓮張村,u2018霍莊村、肖莊村、小石村、張莊村、馬莊村、袁莊村
    門樓任鄉(xiāng)代碼:4102232052006年,轄26個村委會:門樓任村、寄莊王村、趙家村、陳家村、要家村、鄭家村、卜家村、郝寺村、李家村、花張村、雙莊村、郭潘王村、蔡家村、新莊村、新栗林村、文家村、栗林村、沙沃村、張莊村、閆前村、閆后村、齊莊村、趙存村、錢家村、東周楊村、西周楊村
    大橋鄉(xiāng)代碼:4102232062006年,轄30個村委會:大橋村、席蘇村、要井村、馬莊村、崔家村、孔家村、許莊村、大李莊村、要莊村、河灣要村、姜莊村、花村鋪村、大路王村、崗東村、大蘇村、馮村、崗劉村、通院村、大槐樹村、碾陳村、灣里馬村、新劉莊村、常王村、十里鋪村、七里河村、南臺村、周莊村、老鴉劉村、寺前劉村、麥仁店村
    南曹鄉(xiāng)代碼:4102232072006年,轄34個村委會:南曹村、洼張村、馮莊村、前孫村、后孫村、北曹村、前張鐵村、后張鐵村、蔣溝村、代莊村、后于村、寺前劉村、中山村、東黃莊村、西黃莊村、史橋村、魏莊村、東郎村、西郎村、何莊村、馬莊村、周莊村、涼馬董村、涼馬李村、河溝劉村、貊莊村、榮村、涼馬胡村、墳臺村、馬村、磚樓村、靳村、小寺村、朱坡村
    小陳鄉(xiāng)代碼:4102232082006年,轄20個村委會:小陳村、史莊村、靳老村、王莊村、南袁莊村、大齊村、陳家村、小齊村、江曲村、司馬村、圉村、后馬村、前馬村、睢老村、前張村、中張村、后寨村、東賈村、西賈村、阮莊村

    自然環(huán)境

    地理環(huán)境

    尉氏縣地形呈西北高而東南低趨勢,西部7條崗系交錯,14條主脈南北起伏,最高點海拔133米(崗李鄉(xiāng)冉家村北);西南部為海拔70米左右的高臺平地;東部為黃河淤積平原,平均海拔65米左右,最低點海拔59米(永興鄉(xiāng)李崗村北)。

    水文特征

    境內南有雙洎河、杜公河,東有賈魯河,中有康溝河,蜿蜒東南,先后匯流出境,注入淮河。

    氣候環(huán)境

    尉氏縣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4.1℃。年平均無霜期215天,年平均降水量692.3毫米。年平均日照2481.9小時。該縣七十年代中期前水澇普遍,之后,漸呈干旱趨勢。

    尉氏縣的地形和氣候特征,決定了本縣適宜各種林木和農作物生長。林業(yè)西部以刺槐和大棗為優(yōu)勢,東部以泡桐和楊柳為普遍。農作物以小麥、棉花為盛。已被國家確定為干原綠化先進縣,小麥商品糧生產基地縣,優(yōu)質棉生產和出口基地縣,瘦肉型豬生產基地縣,大棗生產基地縣。

    人口

    根據3%人口抽樣調查,2014年末全縣戶籍人口95.69萬人,常住人口87.35萬人,全年出生人口1.03萬人,出生率為10.67u2030;死亡人口0.51萬人,死亡率為5.33u2030;自然增長率為5.43u2030。

    經濟

    綜述

    尉氏縣的經濟建設,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特別是在改革開放以來,2013年西部65平方公里納入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試驗區(qū)(港尉新區(qū)),尉氏人民成功走出了一條中原農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新路子,綜合經濟實力不斷增長,農業(yè)產業(yè)化鏈條日益完善,工業(yè)經濟形成體系,門類齊全,支柱產業(yè)帶動作用明顯,城鄉(xiāng)面貌日新月異,人民生活水平總體上達到小康。科技、體育、科普、初級衛(wèi)生保健是全國先進縣,計劃生育、基層黨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是河南省先進縣。同時是河南省經濟管理擴權縣、電價躉售優(yōu)惠縣,擁有省政府批準的全省八大特色基地之一的河南省中原紡織工業(yè)基地、省級認定的尉北高效農業(yè)示范園區(qū)。

    進入二十一世紀的尉氏,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入嶄新階段。尉氏的發(fā)展思路是:以產業(yè)化提升農業(yè),以城鎮(zhèn)化帶動農村,以工業(yè)化富裕農民,以市場化繁榮農區(qū)。

    初步核算,2014年全縣生產總值290.9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比上年增長10.3%。其中,第一產業(yè)增加值52.0億元,增長4.3%;第二產業(yè)增加值171.7億元,增長12.4%;第三產業(yè)增加值67.2億元,增長8.5%。三次產業(yè)構成為17.9:59:23.1。

    2014年城鎮(zhèn)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2.2%,八大類價格指數“六升二降”,其中食品類、衣著類、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醫(y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居住類分別上漲2.3%、6.7%、5.6%、3.0%、1.7%、1.8%;交通和通信類、煙酒類分別比上年同期下降1.2和10.5個百分點。

    第一產業(yè)

    尉氏農業(yè)基礎雄厚。是全國商品糧生產基地縣、優(yōu)質棉生產和出口基地縣、水利百強縣、林業(yè)百佳縣。種植業(yè)結構進一步優(yōu)化。主要農作物有小麥、棉花、玉米、油料、瓜菜等。特色優(yōu)勢農業(yè)得到發(fā)展,一批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得到省級認定,其中尉北千畝蔬菜基地是開封市首個直供港澳和東南亞的蔬菜基地。畜牧業(yè)綜合實力進入全省16強。賈魯河灘魚鴨混養(yǎng)基地常年養(yǎng)鴨460萬只,年產值7億元,相關產值12億元,是長江以北最大的蛋鴨養(yǎng)殖基地。投資5000萬元的杭州華東家禽交易有限公司尉氏分公司以基地為依托,年可屠宰加工老鴨1100萬只。與中國皓月集團合作投資6億元的肉牛產業(yè)綜合加工項目輻射帶動力強,龍頭產業(yè)優(yōu)勢明顯。全縣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良好,森林覆蓋率24.6%,是河南省首批平原綠化高級標準縣,被譽為"豫東平原上的一顆明珠"。

    2014年全縣糧食種植面積152116公頃,比上年增加57664公頃。其中小麥播種面積63667公頃,增加759公頃;油料種植面積24397公頃,增加575公頃;棉花種植面積6219公頃,減少1040公頃;蔬菜種植面積16069公頃,增加810公頃;瓜果類種植面積8586公頃,減少38公頃。全年糧食產量55.5萬噸,比上年增產2.6%;棉花產量0.6萬噸,減產14.3%;油料產量11.9萬噸,增產0.8%;蔬菜產量81.7萬噸,增產5.4%;瓜類產量51萬噸,增產3.8%。全年肉類總產量9.2萬噸,增長4.5%;禽蛋產量9.2萬噸,增長10.8%;奶類產量2.0萬噸。

    2014年全縣有效灌溉面積81410公頃。農業(yè)機械總動力144.2萬千瓦,比上年增長10%;化肥施用量(折純)43980噸。2014年全縣造林面積2097公頃;零星植樹65萬株;木材采伐量52546.1立方米。2014年全縣自來水受益村327個;通汽車的村516個;通電話的村516個;農村用電量20668萬千瓦時。

    第二產業(yè)

    尉氏紡織公司是全省棉紡行業(yè)的兩面紅旗之一,人均利稅位居全國棉紡行業(yè)50強。河南千里機械有限公司是河南省私營企業(yè)50強,產品產銷量在全國同行業(yè)中名列前茅!巴{”牌棉紗、“久龍”牌三角帶、“千里!迸仆侠瓩C、“鳴鶴”牌香精香料、“賈魯”牌鴨蛋等名牌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上享有較高的聲譽,其中三角帶、香精香料產銷量均占全國三分之一的份額,享有“三角帶生產基地”、“香精香料之鄉(xiāng)”的美譽。

    2014年全縣工業(yè)增加值161.44億元,比上年增長13.3%。其中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增加值143.47億元,增長14.7%;規(guī)模以下工業(yè)增加值17.97億元,增長3.0%。工業(yè)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9.6%,拉動經濟增長6.5個百分點。

    2014年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實現營業(yè)收入680.24億元,比上年增長16.3%;實現利潤總額86.43億元,增長13.0%;年末從業(yè)人員平均人數87715人,增長19.0%。

    2014年全縣資質內建筑企業(yè)16個。其中,有工作量的企業(yè)14個。簽訂合同額12.08億元,完成建筑業(yè)總產值11.17億元,比上年增長2.9%。房屋建筑屋施工面積85.4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9.2%,其中新開工面積69.5萬平方米。

    第三產業(yè)

    固定資產投資

    2014年,尉氏縣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084820萬元,同比增長18.0%,其中項目投資完成1889494萬元,同比增長23.1%;房地產開發(fā)投資累計完成134730萬元,同比下滑18.5%;農村農戶投資完成60596萬元,同比下滑9.1%。項目投資三次產業(yè)中,第一產業(yè)完成投資13991萬元,同比下滑61.9%;第二產業(yè)完成投資1312487萬元,同比增長22.5%;第三產業(yè)完成投資697746萬元,同比增長18.1%。

    2014年末房地產開發(fā)企業(yè)15家,商品房屋施工面積1238135平方米,同比下滑11.4%;商品房屋竣工面積486103平方米,同比下滑38.2%;商品房屋銷售面積741525平方米,同比增長22.9%,商品房銷售額229125萬元,同比增長13.8%。2014年,全縣商品房銷售均價3090元/平方米,同比下滑7.4%,每平方米與去年同期比下降247元。

    國內外貿易、招商引資

    2014年全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73743萬元,比上年增長13.3%。其中批發(fā)業(yè)零售業(yè)完成779674萬元,增長13.7%;住宿餐飲業(yè)完成94069萬元,增長10.1%。

    2014年累計引進縣外資金96億元,引進億元以上項目28個,實際利用外資4800萬美元,完成進出口總額9600萬美元。

    財政、金融

    2014年全縣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130561萬元,比上年增長21.4%。其中縣本級完成57032萬元,同比增長16.6%;鄉(xiāng)鎮(zhèn)級完成73529萬元,同比增長25.4%。全縣稅收收入完成87512萬元,同比增長16.1%,稅收占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比重為67%。

    全縣公共財政預算支出完成334918萬元,同比增長15%。其中縣本級完成259388萬元,增長15.8%;鄉(xiāng)鎮(zhèn)級完成75530萬元,同比增長12.3%。

    2014年末全縣金融機構存款余額1396154萬元,比年初增加194045萬元,比上年增長16.1%。其中,個人儲蓄存款余額1082313萬元,比年初增加146905萬元,比上年增長15.7%。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796440萬元,比年初增加126034萬元,比上年增長18.8%。

    招商情況

    對外開放不斷擴大。積極推行以商招商、優(yōu)勢招商、平臺招商,招商規(guī)模進一步擴大,領域進一步拓寬,產業(yè)鏈條有效延長。全年共引進5000萬元以上的項目38個,其中億元以上的項目20個,引進到位資金36.7億元,完成外商實際投資3100萬美元、對外貿易出口總額3200萬美元。雛鷹肉類加工、開封凱樂、偉達三期等項目已經建成投產;中嘉豪箱包園、巴拉斯光電等項目正在快速推進。在福甬服裝、騰龍皮具、金久龍科技園、偉達金屬等項目的帶動下,紡織服裝產業(yè)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yè)鏈,皮革產業(yè)實現了皮革初加工向皮制品的轉變,橡膠制品產業(yè)形成了儲備、研制、開發(fā)、生產等良性循環(huán)的可喜局面,金屬材料產業(yè)實現了從金屬粗加工到精深加工的飛躍。隨著凱樂、正茂、富潤、富盛等10多家企業(yè)的投產,富士康配套及現代電子等新興產業(yè)有了新的突破。

    尉氏縣人民正在縣委、縣政府領導下,正確把握優(yōu)勢,乘改革開放之東風,為振興尉氏經濟艱苦奮斗,充滿信心地向小康社會邁進。

    農民增收

    領辦專業(yè)合作社。2009年,該縣范莊村大學生村干部范軍華在縣、鎮(zhèn)領導的幫助下,帶領村民成立了“尉氏縣新營種植專業(yè)合作社”。該合作社有社員602戶,是尉氏縣規(guī)模最大、運作最規(guī)范的農業(yè)合作社之一,其主要業(yè)務是化肥、農藥、農膜等農資統一采購及繁育優(yōu)良種植品種等,其所售農資全部采取出廠價加運費的方式銷售,不加利潤。該合作社在2011年銷售小麥底肥200多噸、農藥30多噸,僅此一項,全村農戶每年可減少農資投入20多萬元。同時,2009年以來,全村小麥、玉米等良種繁育面積達1.2萬畝,累計實現農戶增收600多萬元。據了解,2006年以來,該縣先后為大學生村干部協助貸款500多萬元,用于支持大學生村干部創(chuàng)辦各類農業(yè)專業(yè)合作社60多家。

    工業(yè)發(fā)展

    尉氏縣工業(yè)門類齊全,全縣工業(yè)企業(yè)已達1800家,形成了以紡織,橡膠、化工、機械為主的20多個門類的工業(yè)體系。自1997年以來,全縣投資3.1億元,新上項目80多個。化工總廠"8.13工程"及熱電廠配套建設,總投資5.3億元,是全省唯一列入國家"九五"計劃的化工項目,也是開封市"十大振興工程"之一。

    東起永興鎮(zhèn),西至洧川鎮(zhèn)的工業(yè)長廊初具規(guī)模.以縣城為中心,涉及兩鄉(xiāng)一鎮(zhèn),總面積近萬畝的工業(yè)園區(qū)己投入使用。工業(yè)長廊和工業(yè)園區(qū)內已建有企業(yè)560多家,總投資5億多元,年產值達15億元。

    尉氏縣紡織有限公司在同行業(yè)虧損的情況下,投資3000多萬元,完成了1.日萬枚紗錠改造及廢棉處理改造,技術含量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橡膠廠年產30萬套農用輪胎生產線,年產2400t的簾子布生產線已投入使用,"久龍"牌三角帶被評為河南省著名工業(yè)品牌,產銷量居全國同類廠家第一,在全國市場份額中占1/4。

    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己發(fā)展到1500個,從業(yè)人員達12.8萬人。實現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總產值60億元,形成了以當地原料為主的香精香料。農副產品加工、機械制造、木材加工、食品、釀酒、鑄造。建筑建材、紡織業(yè)八大支柱產業(yè)。"宋塔"香精香料、農用拖拉機等產品享譽全國。

    交通

    尉氏縣位子七朝古都—開封以南45公里處,北距連云港至鹿特丹新歐亞大陸橋40公里,西距南北經濟大動脈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和新鄭國際機場35公里。縣內有豫04、07。開(封)——許(昌)、開(封)——龔(家橋)高等級省級干道200公里,呈”木”字型連接四面八方。近幾年來,公路交通事業(yè)飛速發(fā)展。全縣公路里程已達720公里,公路密度達到每百平方公里60公里,高于全國13.55公里和全省x。9公里的平均值。全縣17個鄉(xiāng)鎮(zhèn)全部通公路,有85g6的行政村通公路。擁有各類營運汽車2500多輛,縣城內有公共交通線3條,出租汽車700多輛。

    2014年完成客運量738萬人次,客運周轉量4.6億人公里;完成貨運量928.4萬噸,貨運周轉量7.1億噸公里。

    社會

    基礎設施

    大力實施城鎮(zhèn)建設十大工程,城市品位明顯提升,綜合服務功能有效增強。投資6.3億元,強力推進要莊城中村改造工程;投資1.4億元,完成了綜合商貿城征地拆遷工作;投資8000萬元,積極實施鐵路北街和產業(yè)集聚區(qū)提升改造工程;投資2190萬元,完成了青霞廣場房屋征收補償工作;投資3800萬元,完成了迎賓大道、濱河東路北延等道路工程房屋及地面附屬物的清除工作。投資1.03億元,新建了北二環(huán)、北三環(huán)、濱河西路北段等13條市政道路;投資3730萬元,完成了尉州大道、南環(huán)路西段、人民路西段升級改造工程;投資2000余萬元,完成了北二環(huán)、北三環(huán)、尉州大道、濱河路、建設路北段等路段的亮化工程;投資443萬元,完成了21世紀廣場綠化提升工程。切實加快新型農村社區(qū)建設,共啟動建設19個社區(qū),建成各類住房4600多套。

    積極實施冬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投資4460萬元,對尉氏至開封、尉氏至許昌、尉氏至鄭州、尉氏至通許4條交通干道兩側進行了綜合治理和綠化;投資7930萬元,完成了賈魯河和康溝河治理工程。大力實施農業(yè)綜合開發(fā),投資4683萬元,新建高標準糧田4萬畝,形成了13萬畝集中連片開發(fā)項目區(qū),全省農業(yè)綜合開發(fā)現場會在我縣成功召開。不折不扣地落實各項惠農政策,全年發(fā)放各類惠農補貼1.6億元。大力發(fā)展現代畜牧業(yè),肉、蛋、奶總產分別達到10.2萬噸、10.3萬噸、2.8萬噸,分別增長10%、4.9%、6.5%,畜牧產業(yè)集群納入了省政府發(fā)展規(guī)劃。切實加強林業(yè)生態(tài)建設,完成春季造林3萬余畝,順利通過了全省林業(yè)生態(tài)縣復查驗收。合理引導土地流轉,促進土地規(guī)模經營;著力培育雛鷹農牧、旭梅香料等農業(yè)龍頭企業(yè),農業(yè)產業(yè)化進程不斷加快。

    年初承諾辦理的民生工程總體效果良好,全年財政用于民生的支出達16.26億元,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69%。切實做好就業(yè)再就業(yè)工作,全年城鎮(zhèn)新增就業(yè)1.1萬人,下崗失業(yè)人員再就業(yè)2800人,發(fā)放幫扶貸款1.1億元。認真貫徹落實各項保民生措施,切實保障了困難及特殊群體的基本生活。以改善人民群眾居住條件為目的,完成農村危房改造2000戶,新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875套。

    新建和改建了第二初中、第二實驗小學和37所幼兒園,完成了10個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投資747萬元,完成了鄉(xiāng)村兩級醫(yī)藥衛(wèi)生體制改革,實現了基本藥物零差率銷售;實行村衛(wèi)生室一體化管理,實現了一村一所。著力發(fā)展文化事業(yè),新增農村有線電視用戶6.5萬戶,新建農家書屋127個,積極開展了阮籍嘯臺、劉青霞故居、興國寺塔保護開發(fā)項目的申報工作,并取得階段性成果。體育事業(yè)繁榮發(fā)展,成功舉辦了第五屆運動會?萍紕(chuàng)新能力持續(xù)增強,骨干企業(yè)獲省級科技成果3項,獲省科技進步獎1項。全縣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控制在市下目標范圍之內,低生育水平保持穩(wěn)定。積極做好環(huán)境保護工作,水環(huán)境質量明顯改善,農村環(huán)境綜合整治成效顯著。

    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降低農業(yè)稅稅率3個百分點,落實對種糧農民直補政策,全縣農民人均減負增收53元。全年農業(yè)總產值31.3億元,增長12.6%。全縣林果面積已達6666.67公頃,瓜類面積達9333.33公頃,蔬菜面積達8000公頃,糧經比例調至50∶50。大力發(fā)展養(yǎng)殖業(yè),養(yǎng)殖專業(yè)戶達到2939個,具有一定規(guī)模的養(yǎng)殖小區(qū)發(fā)展到29個,畜牧業(yè)整體實力進入全省16強。狠抓動物疫病防治工作,禽流感防治受到省政府表彰。新發(fā)展農產品加工企業(yè)37個,多渠道輸出務工人員17.9萬人,創(chuàng)勞務收入6.8億元。加大扶貧工作力度,脫貧農民5200人。大力加強農業(yè)基礎設施建設,新植農田林網3066.67公頃,新打配機井530眼,治理大小溝渠1000余條,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766.67公頃,奪取了省“紅旗渠精神杯”。

    全年引進各類資金4.75億元、項目96個、技術56項、人才276人,合同利用外資500萬美元、直接利用外資302萬美元,出口創(chuàng)匯117萬美元,接待中外客商3400多人次。豫棉集團投資的精梳紗、香港萬豪房地產開發(fā)公司投資的房地產開發(fā)、河南通達通訊公司投資的地下公用信息管網、杭州華東家禽交易中心投資的禽類交易及加工、江蘇南通投資的老鴨屠宰加工、福建客商投資的蛋品加工、星級賓館建設、杭州肉聯集團投資的豬肉加工等項目,有的已開始動工建設。長春皓月集團投資建設肉牛育肥深加工、深圳金伯利集團投資的三中分校、澳大利亞客商投資的速凍食品等項目達成了投資意向。引進的項目和資金,將為尉氏經濟注入強大活力,大大增強尉氏經濟發(fā)展的后勁。

    各項社會事業(yè)健康發(fā)展。搞好“三條保障線”銜接,確保了企業(yè)離退休人員養(yǎng)老金和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按時足額發(fā)放。新參加企業(yè)養(yǎng)老保險1600人。全年為2620名城鎮(zhèn)“低!睂ο蟀l(fā)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59萬元。大力開展農村特困救助,幫助農村359戶、998名特困群眾渡過難關。做好就業(yè)再就業(yè)工作,培訓下崗失業(yè)人員2866人,多渠道實現再就業(yè)4156人,其中“4050”,人員1527人。堅持科教興縣,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份額達到49.1%,再次通過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的考核驗收,榮獲“全國科普示范縣”稱號。全面落實了九年義務教育階段“一費制”收費辦法;完成了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年度任務。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制度,全縣農民參保率達到70.72%,全年為參保群眾報銷醫(yī)療費用1300萬元。

    現有22KV輸變電站1座,110KV輸變電站2座。建成了移動、聯通、鐵通、網通通訊網絡。城鄉(xiāng)公路通車里程1000多公里,公路密度80公里/百平方公里。教育、文化、體育、健身、衛(wèi)生等設施一應俱全。縣城建設日新月異。以建設中原城市群的中等城市為目標,確立了"行政辦公區(qū)北遷,工業(yè)園區(qū)南進,中心商業(yè)區(qū)改造,東部生態(tài)環(huán)保區(qū)"的思路,科學規(guī)劃,加大投入,縣城建成區(qū)面積達到18平方公里,綠化面積187公頃,可容納15萬以上人口,城市功能日趨完善,環(huán)境明顯改善。小城鎮(zhèn)建設穩(wěn)步推進。洧川、永興、張市被命名為“中州名鎮(zhèn)”,洧川、永興被確定為全省小城鎮(zhèn)建設重點試點鎮(zhèn)。

    教育事業(yè)

    2014年全縣共有普通高中6所,在校學生12746人,畢業(yè)生5464人,招生4030人。中等職業(yè)教育學校4所,在校學生5873人。普通初級中學37所,在校學生28687人,招生數9723人,畢業(yè)生數7627人。小學162所,在校學生82719人,招生數15945人,畢業(yè)生數10325人。特殊教育聾啞學校1所,共有8個班,招生53人,在校94人,畢業(yè)生0人。幼兒園全縣224所,1174班,在園幼兒35495人。

    初中

    尉氏縣三小中學

    尉氏縣新世紀中學

    蔡莊鎮(zhèn)第一中學

    蔡莊鎮(zhèn)第二初級中學

    蔡莊鎮(zhèn)第三中學

    蔡莊鎮(zhèn)第四中學

    張市鄉(xiāng)孔莊中學

    永興鎮(zhèn)第二初級中學

    永興鎮(zhèn)第三初級中學

    水坡鎮(zhèn)第一初級中學

    水坡鎮(zhèn)第三初級中學

    邢莊鄉(xiāng)第一初級中學

    大橋第一初級中學

    大橋第二初級中學

    高級中學

    1.尉氏縣第一高級中學

    2.尉氏縣第三高級中學

    3.尉氏縣一中分校

    4.尉氏縣民開中學

    注:1、2和3這三所學校合并稱之為尉氏縣第三高級中學,而這三所學校也分別叫做:1叫做尉氏縣第三高級中學南校區(qū);2叫做尉氏縣第三高級中學洧川校區(qū);3叫做尉氏縣第三高級中學北校區(qū)。

    文化事業(yè)

    2014年全縣有藝術表演團體1個,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館藏圖書5.09萬冊。

    衛(wèi)生事業(yè)

    2014年末全縣共有衛(wèi)生機構22個,其中醫(yī)院、衛(wèi)生院20個,婦幼保健院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衛(wèi)生系統在職人員2852人,其中執(zhí)業(yè)醫(yī)師803人。開放床位1946張。

    人民生活

    2014年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246元,比上年增長10%;人均消費性支出20068元,比上年增長17.8%。農民人均純收入9748元,比上年增長11.6%;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7310元,比上年增長38.6%。

    旅游

    青云禪寺

    坐落在莊頭鄉(xiāng)高廟范村東的金雞嶺上,金雞嶺突兀高聳、氣勢非凡,不知何時人們在最高處建了一座五岳廟,唐初,佛教興盛,五岳廟改為青云禪寺,金毀于戰(zhàn)火,明景泰年間重建,為開封大相國寺下院,規(guī)模宏大,星辰殿宇,極為輝煌。更為奇者殿內塑釋迦、老君、夫子,集佛、道、儒于一堂,祖師真人,天王金剛同一殿。

    如今寺廟已非昔比,但寺前四棵千年古槐卻氣度超凡,雖老態(tài)龍鐘,有的甚至中空,可任人由腹中上下,但古槐仍枝繁葉茂,郁郁蔥蔥、無限生機。據傳說,北宋時在青云禪寺還發(fā)生過“王和尚吊打包龍圖,楊排鳳大戰(zhàn)金雞嶺”的故事。說的是北宋真宗年間,當地劉員外的愛女劉翠翠隨母到寺內進香,被該寺主持王和尚撞見,王和尚頓生邪念,將劉翠翠禁于寺內密室中。劉員外投狀開封府,包公微服私訪被王和尚察覺,將包公擒拿,并吊在寺內大槐樹上進行毒打。消息傳到開封天波楊府,老太君派楊排鳳前往營救。楊排鳳與王和尚在金雞嶺上一場大戰(zhàn),活捉王和尚,救出包公。寺內的那棵古槐就是當年吊打包公的地方。

    青云禪寺是尉氏縣開放的佛教場地之一。

    阮籍嘯臺

    一陂春水一荒臺,魏晉風流杳難追。欲覓阮蹤成一慟,嘯聲孤起我徘徊。

    這是一位游客在阮籍嘯臺前寫下的詩句。穿過尉氏縣縣城東部的一條小巷,可以看到一汪清水陪伴著那個孤傲靈魂身影的土臺,那汪清水是尉氏人所稱的東湖。這的確有些符合阮籍的性格,也符合尉氏“嘯臺清風”之景的記載。

    據記載,阮籍嘯臺原“高15丈,闊2丈,有層3楹”,在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清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和民國四年(1915年)曾多次重修,可惜在日寇進犯尉氏時被毀。而今,阮籍嘯臺看來更像一座土堆,或者是遺落在鬧市中的土崗,其上雜樹叢生,有游人經常攀登的小徑。登上去,放目遠眺,陽光燦爛,東湖之上波光粼粼,令人不禁浮想聯翩,回想起阮籍的那個年代。

    太平興國寺塔

    又名東關塔,位于縣城東關太平興國寺內,建于宋初,歷 代累遭兵燹寺廢而塔存。塔體為八層六棱重檐樓閣式磚塔,塔階作盤旋式,現地表以上通高三十米,直徑七米零六,塔內外均嵌有佛龕和圖案、假門、假窗等造型,腰檐互飾斗拱均仿木結構,外觀莊嚴淳厚,為我縣重要古建筑。明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重修上三層,(塔頂刻有碑記)。一九三八年日寇犯尉,第二層西北角和第三層東北、西北角遭炮擊破壞;蔣介石扒開花園口,黃水侵蝕,下層被淤一米多,塔門坍塌。解放后黨和政府為了加強文物保護管理,一九五六年省人民委員會公布列為省文物保護單位之一,一九六四年和一九八二年兩次撥款由縣文化館組織民工進行了維修加固。

    該塔歷經近千年的風雨剝蝕,多次地震的影響,又經黃水的侵襲和戰(zhàn)火的考驗,至今仍然屹立巍峨壯觀。它充分顯示了中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高超的建筑技術。

    興國寺塔于二零零六年六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文章
    熱點文章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