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線一:金馬坊—碧雞坊—翠湖公園—昆明老街
金馬碧雞坊位于昆明市中心三市街與金碧路匯處,高12米,寬18米,雕梁畫棟精美絕倫,東坊臨金馬山而名為金馬坊,西坊靠碧雞山而名為碧雞坊,是昆明的象征。當太陽將落,余輝從西邊照射碧雞坊,它的倒影投到東面街上;同時,月亮則剛從東方升起,銀色的光芒照射金馬坊,將它的倒影投到西邊街面上;兩個牌坊的影子,漸移漸近,最后互相交接。這就是60年才會出現(xiàn)一次的"金碧交輝"的奇觀。
翠湖公園位于昆明市區(qū)的螺峰山下,五華山西麓,云南大學正門對面,原名菜海子。這里最初曾是滇池中的一個湖灣,后來因水位下降而成為一汪清湖。翠湖公園因其八面水翠,四季竹翠,春夏柳翠,故稱"翠湖"。元朝以前,滇池水位高,這里還屬于城外的小湖灣,多稻田、菜園、蓮池,所以原名稱"菜海子"。
“昆明老街”——昆明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唯一保留下來的一片原汁原味的老街區(qū),是昆明市面積最大、保存清代和民國時期特色民居建筑、商鋪建筑最多的片區(qū),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老昆明情感價值。昆明老街一直以來都是昆明商業(yè)街區(qū)中最有活力的部分。
交通:市中心景點,距離較近,可步行前往
美食:炭烤豆腐、五谷豐登
路線二:西山風景區(qū)—云南民族村
昆明西山古稱碧雞山,西山位于昆明西郊,滇池西岸,距市區(qū)15公里,隔滇池與金馬山遙遙相對。北起碧雞關(guān),南至海口,綿延35公里。最高峰羅漢峰,海拔2511米。山巒起伏,彤似臥佛,故也稱臥佛山。隔水相望宛如—豐盈的女子躺臥滇池岸邊,有“睡美人”山之美稱。至今,昆明民間還保留有農(nóng)歷“三月三,耍西山”(農(nóng)歷三月初三上西山游玩)的春游習俗,屆時四方士民云集聚會,唱山歌,對小調(diào),耍龍舞獅,野餐賞景,熱鬧非凡。
云南民族村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南郊的滇池之畔,與西山森林公園、大觀公園、鄭和公園等風景名勝區(qū)隔水相望,有索道連接西山龍門。景區(qū)內(nèi)水陸交錯,清新優(yōu)雅,各村寨景點錯落有致,風格迎異。其間有綠蔭小徑,亭閣回廊、拱橋石階相銜相接,并與滇池湖濱大道首尾貫通。景區(qū)內(nèi)游覽線路,路轉(zhuǎn)水回,柳暗花明,引人入勝。周圍自然的景觀和得天獨厚的天然調(diào)節(jié),使得民族村內(nèi)花枝不斷,四季繽紛,每一刻,每一季,都有各自動人的美景。游客在村寨里,還可以觀賞民俗表演、品嘗民族風味小吃、以及購買民族工藝品。
路線三:石林風景區(qū)—九鄉(xiāng)風景區(qū)
石林風景區(qū)擁有世界上喀斯特地貌演化歷史最久遠、分布面積最廣、類型齊全、形態(tài)獨特的古生代巖溶地貌群落石林,被譽為 “天下第一奇觀”。昆明石林氣候宜人,海拔較高,具有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干濕季節(jié)分明,類型多樣的氣候特點,所以是一個避暑的好地方。
景區(qū)是一座名副其實的由巖石組成的“森林”,穿行其間,但見怪石林立,突兀崢嶸,姿態(tài)各異。有雙馬渡食、孔雀梳翅、鳳凰靈儀、象距石臺、犀牛望月;有唐僧石、悟空石、阿詩瑪?shù)葻o數(shù)象生石,細看確有幾分像。有一處“鐘石”,能敲出許多種不同的音調(diào)。整個石林就是一座巨大的自然石景藝術(shù)寶庫,任憑大家去觀察,去發(fā)現(xiàn),去自由地想象。
九鄉(xiāng)景區(qū)是以溶洞景觀為主體的綜合性風景旅游區(qū),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宜良縣九鄉(xiāng)彝族回族鄉(xiāng),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 九鄉(xiāng)集溶洞景觀、洞外自然風光、人文景觀、民族風情為一體,擁有上百座大、小溶洞,為國內(nèi)規(guī)模最大、數(shù)量最多、溶洞景觀最奇特的洞穴群落體系,是獨具特色的國際觀光型喀斯特地質(zhì)公園,被稱為溶洞之鄉(xiāng)。現(xiàn)今主要景點有驚魂峽、蔭翠峽、蝙蝠洞、臥龍洞、雄師廳等。
行走洞中,盛夏的暑氣頓時一消而散,眼前看到的是形狀各異的天然石雕,耳旁聽到的是萬馬奔騰的水流聲,過石橋、穿山洞、登臺階,似真似幻的奇妙景象讓人仿佛置身于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仙人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