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話(Nankinese),又稱南京官話,南京官話特指曾作為中國官方語言的以南京語音為標準的國音,F(xiàn)代南京話主要通行于南京市主城六區(qū)、浦口區(qū)、六合區(qū)、江寧區(qū)、溧水區(qū)北部,句容市全境,儀征市西鄉(xiāng),滁州市區(qū)、來安縣、全椒縣,馬鞍山大部分和蕪湖市小部分,使用人數(shù)約1600萬人。
南京話在中國歷史上長期是官方標準語,金陵雅言以古中原雅言正統(tǒng)嫡傳的身份被確立為中國漢語的標準音,并深遠地影響到直至今天的中國語言形態(tài)。加之六朝以來漢人文化上的優(yōu)越意識,清代中葉之前歷朝的中國官方標準語均以南京官話為標準。
南京地區(qū)在六朝之前通行的吳音或庶音,中原漢族于五胡亂華時期南遷,北方士族帶來的洛陽讀書音受本地語音影響形成金陵士音,成為中古漢語音系的代表音之一。明永樂年間遷都北京后,南京話又成為當(dāng)時北京語音的基礎(chǔ),有明一朝,始終以南京官話為國語正音。
南京官話影響遠及漢字文化圈諸國,如日本、朝鮮等國所傳授、使用的中國語也是南京官話,如日本的日文漢字讀音的“吳音”。
歷史沿革
晉朝之前
形成期
南京自公元前495年吳王筑城以來,迭經(jīng)變遷。自東吳興都起,成為江南之都,到晉朝五胡亂華后,京師南遷,中原士族衣冠南渡,始成中華文化的中心,南京話也在歷代的變遷中演化。
南京早期屬于吳地,本土語音本為已經(jīng)初步漢化的中古吳語,在晉朝以前是地地道道的吳語區(qū)。吳語,是周朝吳王泰伯遷吳的時候,吳國貴族講的語言,與當(dāng)?shù)乇就恋脑饺司用裾Z言,逐漸融合產(chǎn)生的。南京話在泰伯奔吳后的1000多年里,只有很少的變化。但是到了晉朝五胡亂華后,晉朝的京師南遷,中原士族衣冠南渡,帶來了洛陽雅言,本地吳語迅速衰微,夾結(jié)合吳地因素的新雅言——金陵雅音形成,南京成為中華文化的中心,南京話開始了大規(guī)模發(fā)展的歷史,在歷代的變遷中演化。
南朝至隋
輝煌期
西晉京師洛陽南渡至建康(今南京),漢人正統(tǒng)朝廷及南遷漢民帶來中原洛陽雅言,流行于上層社會和知識階層,又稱士音“”。金陵本地居民語言為吳語,又稱“庶音”。雅言和逐漸融合部分古吳語形成金陵雅音,為南朝宋、齊、梁、陳四代所承襲。
南朝梁時學(xué)者顧野王著《玉篇》整理京師金陵雅音,即為中原洛陽雅音南下后與南京吳語的結(jié)合體。中國的國語正音在南北朝時期分為南北兩支,主流上以南方的金陵士音為正統(tǒng)。自東晉起,南京音以古中原雅音的正統(tǒng)嫡傳身份受到政治上和文化上的推崇,在中國產(chǎn)生巨大影響的同時,也流傳到周邊國家,比如傳入日本的,便是當(dāng)時的南京話。
隋朝統(tǒng)一中國后,隋文帝一心想恢復(fù)正統(tǒng)中華文化,于是先從語言入手,陸法言編著《切韻》,《切韻》是隋朝的官方韻書,是融合當(dāng)時洛陽、建康(南京)的讀音編寫的,音系為江東金陵雅音和中原洛陽雅音的綜合系統(tǒng),因以南朝為正統(tǒng)政權(quán)而以金陵士音為重。有人認為,甚至,建康話參考的比例還更大些。因為,北方的洛陽長期在北方游牧民族的統(tǒng)治之下,語音已經(jīng)失去正統(tǒng)地位。
唐朝至元
第一次休整期
唐著《唐韻》,沿襲隋《切韻》,仍以金陵士音為重;宋編《廣韻》,襲隋唐切韻、唐韻。唐朝建立之后的700年前,南京雖由于城市地位的降低,影響力不及從前,但金陵士音依然為中國官方語言。同時,南京話在這700年間,一直在慢慢發(fā)展變化。
明至清初
復(fù)興期
明代建都南京,帶來了大量的江淮地區(qū)的人口,朱元璋帶了20萬淮人定居南京,到了明永樂年間,當(dāng)時居住在南京的40多萬居民中幾乎有一半的人口,是從外地征調(diào)或強制遷來的。這對南京方言無疑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由六朝金陵雅音演化而來的南京話融合部分江淮話,并確立為國家官話標準語的基礎(chǔ)音系,這就是通行中國直至近代的南京官話。
明代建都南京,以古中原雅音為正,鑒于中原地區(qū)于金、元二朝更多融合了北方少數(shù)民族,遂以由六朝金陵雅音演化而來的南京音為基礎(chǔ)音系確立標準國語,并確立為國家官話標準語的基礎(chǔ)音系,這便是通行中國直至近代的南京官話。明、清時代因作為漢語正音,南京話相對比較穩(wěn)定。
清中之后
第二次休整期
1728年雍正皇帝下令將官話改為北京官話后,確立以北京官話為國語正音,南京官話才結(jié)束了作為中央政府官方用語的使命。南京話進入了第二次休整期,雖已不是官方標準語,但影響力依然很大。即便到了清末,南京話依舊享有非常高的地位,當(dāng)時有“申話不如京話好,南京白話更堪嘉”的美譽,而直到清末和民國初年的時候,北京官話的影響才逐漸超過南京官話。清末漢語拼音的創(chuàng)制者盧戇章,仍然倡議以南京話為“各省之正音”。
1892年,為解決漢字無法拼讀的困難,廈門人盧戇章出版切音字專著《一目了然初階》,創(chuàng)制第一套漢語拼音字母方案,第一次提出了“語言統(tǒng)一”,主張以南京官話為漢語標準音。
民國初年
短暫的復(fù)興期
1913年,新建立的民國政府制定的老國音雖以北京音為主,但為了兼顧各地,仍具有南京官話的特征,如有入聲等。當(dāng)時預(yù)定為官方語言的國音是南京話和北京話的結(jié)合:平翹、前后鼻、尖團區(qū)分、部分音調(diào)按照北京話,而部分韻母、入聲音調(diào)按照南京話,成為一個京音為主兼顧南北的復(fù)合國語。
1918年(民國7年)公布了第一套國家認可的國音“注音字母”,以“折中南北牽合古今”為原則,包括保持入聲特征,主要由北京官話和南京官話混合提取創(chuàng)造。南京大學(xué)(前身為國立東南大學(xué)與南京高師)教授張士一發(fā)表《國語統(tǒng)一問題》,其主張以北京話作為國語標準基礎(chǔ)的意見得到當(dāng)時多數(shù)人支持。
南京官話
南京官話特指曾經(jīng)作為中國官方語言的以南京語音為標準的國音,指以南京語音為基礎(chǔ)的中國官方標準語,歷史可以追溯到源自東晉的金陵雅音。
南京官話曾經(jīng)是中國的官方語言。五胡亂華、衣冠南渡以后,中原雅音南移,作為中國官方語言的官話逐漸分為南北兩支。明朝滅元,定都南京,“壹以中原雅音為正”做洪武正韻傳世,即以南京音為基礎(chǔ)音系,南京官話為國家標準語音。由于江南較少受北方游牧民族遷入影響,加之六朝以來南人文化上的優(yōu)越意識,明代以及清代初期以前中國的官方標準語以南京官話為主流。
周邊國家所傳授、使用的中國語也是如此。明末清初來華的西方傳教士所流行的中國話,基本上是以南京話為標準,清末民初西方傳教士發(fā)起的“華語正音會”,依然以南京話為正音,這都反映了當(dāng)時南京話的通行情形。近代漢語拼音先驅(qū)盧戇章倡議以南京話為中國正音,顯示在民間南京話作為中國標準語的正統(tǒng)地位。清末編審國語及民國確定新國音以后,北京官話成為中國官方的標準語。
南京話音、明清的南京官話、加之六朝的金陵雅音,在中國歷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同時也對周邊國家的語音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比如在日本,六朝時期中國傳入日本的語音主要是金陵雅音。十九世紀七十年代時美國最初的漢語教學(xué)也是基于南京語音。在中原經(jīng)歷北朝統(tǒng)治以后建立隋朝,在金,元以后建立明朝,南京話都以古中原雅音正統(tǒng)的身份被確立為中國漢語標準音的主要依據(jù),這深遠的影響到直至今天的中國語言形態(tài)。
語言影響
南京話音,明清的南京官話,加之六朝的金陵雅音,在中國歷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對周邊地區(qū)產(chǎn)生了極大的影響,范圍擴及蘇南鎮(zhèn)江、蘇北、皖東滁州、馬鞍山、蕪湖等地。同時也對周邊國家的語音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比如在日本,六朝時期中國傳入日本的語音主要是金陵雅音(又稱吳音)。從江戶時代到明治初年,日本官立學(xué)校和民間私塾所教的中國語都是南京話,直至明治九年(1876年)日本官方才轉(zhuǎn)而使用北京話。在中原經(jīng)歷北朝統(tǒng)治以后建立隋朝,在金、元以后建立明朝,南京話都以古中原雅音正統(tǒng)的身份被確立為中國漢語標準音的主要依據(jù),這深遠地影響到直至今天的中國語言形態(tài)。
南京早期屬于吳地,本土語音本為已經(jīng)初步漢化的中古吳語。晉代中原漢民衣冠南渡定都南京以后,中原雅音成為南京上層社會的用語。在以后的歷代變遷中,南京語音也在發(fā)生變化。雅語和吳語融合,逐漸形成南方的官話。
在東晉時代,漢族正統(tǒng)朝廷及南遷漢民帶來中原洛陽雅言,又稱“士音”,金陵本地居民的語言稱為“吳音”,又稱“庶音”。此后中原雅言和吳音在金陵融合。南朝梁時學(xué)者顧野王著《玉篇》整理京師金陵雅音,即為中原洛陽雅音南下后與南京吳語的結(jié)合體 。中國的國語正音在南北朝時期分為南北兩支,主流上以南方的金陵士音為正統(tǒng)。
隋朝統(tǒng)一中國定都長安,編著《切韻》,音系為江東金陵雅音和中原洛陽雅音的綜合系統(tǒng),因以南朝為正統(tǒng)政權(quán)而以金陵士音為重。唐著《唐韻》,沿隋《切韻》;宋編廣韻,襲隋唐切韻、唐韻。
宋為元滅,旋明滅元,明以古中原雅音為正,鑒于中原地區(qū)更多融合了北方少數(shù)民族,遂以由六朝金陵雅音演化而來的南京音為基礎(chǔ)音系確立標準國語,這便是通行中國直至近代的南京官話。
明永樂年間遷都北京以后,北京官話也逐漸產(chǎn)生,作為國語正音的官話又再次分為南北兩支。明代北京話是在元大都舊北平話的基礎(chǔ)上,和移居北京的南京移民的南京話融合后形成,到清代又受到滿語的影響。在整個明代,仍以南京官話為國語正音,北京官話通行范圍小,地位低。
清朝定都北京,南京官話仍然是清代官場和知識分子階層的主流官話。雍正年間(1728年)清設(shè)正音館,確立以北京官話為國語正音,北京官話的地位迅速抬升。到清末和民國初年的時候,北京官話的影響逐漸超過南京官話,最終在北洋政府時期以北京話為基礎(chǔ)確立國語。作為漢語官方標準語的南京官話在民國時期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日本六朝時期中國傳入日本的語音主要是金陵雅音(又稱吳音)。從江戶時代到明治初年,日本官立學(xué)校和民間私塾所教的中國語都是南京話,直至明治九年(1876年)日本官方才轉(zhuǎn)而使用北京話。
音系聲調(diào)
聲母
21個
p幫并白不 p?怕票平判 m美敏棉木 f非奉福飯
t端多定懂 t?透同腿聽 l暖諾牛李
?再坐豬莊 ??吹傳查此 s少書繩算
t?知直指只 t??吃池車恥 ?十是時實 ?人讓日允
k共光各干 k?狂看擴奎 x紅和戶回
?見局家酒 ??求群妻取 ?心雪下兄 ?羊云晚疑
部分人聲母z、c、s和zh、ch、sh不分。所有人聲母l、n不分。部分人韻母i、u不分。
韻母
47個
?嗯 ?r兒而二耳 ?之遲是使
?子事字次 i米衣幾棋 u土渡苦書 y雨女居需
ɑ爸拿打茶 iɑ家下丫假 uɑ花娃掛耍
o波多說課
e車舍者遮
?街菜敗太 i?街寫茄夜 u?怪快外摔
? 美給杯賠 u? 對追隨微
??頭樓后走 i??酒謬休由
?o草包少高 i?o交小表橋
ã反三難半 uã關(guān)轉(zhuǎn)彎換
i?見顯眼閑 y?捐全遠卷
?n風(fēng)本森成 in心明頂金 u?n問困滾頓 yn軍尋云裙
a? 剛幫昂杭 ia?巷江兩香 ua?光荒王裝
o? 同從用翁 io?窘窮胸永
??日直吃十 i?筆七吸益
ɑ?八殺發(fā)閘 iɑ?夾狹鴨瞎 uɑ?挖刷刮滑
o?喝各伯末 io?腳岳學(xué)確
??格黑得澤 i??接切葉滅 y??決雪月缺 u??國或闊擴
??不木哭綠 y?曲局育屈
聲調(diào)
單字聲調(diào):5個
陰平: 31 幫端今西花灰江哥播
陽平: 13 明林黃移臺林回王純
上聲: 22? 米擺假悔魯港蟹里敏
去聲: 44? 動靜弄痛病重信衛(wèi)練
入聲: 5 ?? 黑白赤腳接吃喝樂鐵
其他
南京話陰平的調(diào)值近于北京話的去聲,反之亦然。陽平和上聲字與北京話幾乎無差別。除此規(guī)則之外,南京話亦有一些連續(xù)變調(diào)現(xiàn)象:
上聲字后有陰平字時,轉(zhuǎn)為陽平,如老(ㄌㄠˊ lao)師,簡(ㄐㄧㄢˊ jian)單,打(ㄉㄚˊ da)工,小(ㄒㄧㄠˊ xiao)張,廣(ㄍㄨㄤˊ guang)東。
陽平字后跟入聲字,轉(zhuǎn)為上聲,如無(ㄨˇ wǔ)敵,團(ㄊㄨㄢˇ tuǎn)結(jié),權(quán)(ㄑㄩㄢˇ quǎn)力,同(ㄊㄨㄥˇ tǒng)學(xué),韓(ㄏㄢˇ hǎn)國, 回(ㄏㄨㄟˇ hǔi)族。
南京話兩入聲字相連, 前一個有時變?yōu)樯下? 如 十一,十六,十七,十八, 一百, 一切, 不一樣, 不必, 不一而足, 沒得 (即“沒有”), 良莠不一(“不”變調(diào)), 十惡不赦(此詞的,“不”皆變調(diào)),等等. “一”后接一入聲量詞如 “一疊”“一列”“一匹”,“不”后接入聲動詞或形容詞如 “不哭”、“不出去”、“不足”、“不俗”屬此類. 此類例子不很多,因較多情況下兩入聲字相連并不變調(diào). 比如,如果“十一”做數(shù)詞“十”變上聲,如果“十一”指日期十一國慶節(jié),則“十”不變調(diào),還是入聲。
南京話兩上聲字相連成詞,前字變陽平,這和普通話一樣, 如“廣場”“廣”變陽平。
南京話有輕聲,輕聲字的調(diào)值取決於前一個字的聲調(diào):
例詞 | 調(diào)值 | 注釋 | |
---|---|---|---|
陰平加輕聲 | 呆子 | 31 2 | |
陽平加輕聲 | 籠子 | 212 5 | 此時輕聲調(diào)值等同于入聲,前一字則變調(diào)成為上聲 |
上聲加輕聲 | 傻子 | 212 3 | |
去聲加輕聲 | 棍子 | 44 4 | 此時輕聲調(diào)值等同于去聲,不過較短 |
入聲加輕聲 | 鴿子 | 5 5 | 此時輕聲調(diào)值等同于入聲 |
此外尚有一些不規(guī)則的變調(diào) 如這些,那些,文讀為 ㄒㄧㄝˇ xiě, ㄒㄧㄝˇ(白讀中“些”讀為促音). 去聲字后跟入聲字,有時亦轉(zhuǎn)為上聲,如 第(ㄉㄧˇ dǐ)一,第六,第七, 第八,第十。
高元音配入聲是南京話的標配,如“i?筆七吸益”。
特殊字義
字 | 讀音(偏老派) | 意義 | 舉例 | 古字典記錄舉隅 | 備注 |
---|---|---|---|---|---|
呆 | ?2 [? ?? ]音同“皚” | 形容詞,確定的,不會變通的。 | 1. ~的嘛2. 這人真~板 | 《廣韻》“呆{豈犬}:呆{豈犬}癡,像犬小時,未有分別。五來切” | |
瀌 | biao1 [pi? ?? ]音同“標” | 動詞,液體受壓從小孔里噴出。 | 他中了子彈,血直~ | 《說文解字》(段注本):“瀌瀌:雨雪貌。甫嬌切! | |
摽 | biao4 [pi? ?? ] | 動詞,對抗,斗,比。 | 不論喝酒還是打架,你都~不過他 | 《說文解字》(段注本):“摽:擊也。從手,票聲,符少切! | |
缽 | bo5 [po ? ]音同“勃” | 名詞,燒菜的罐。 | 用陶瓷~子煨湯 | 《字匯》:“缽:北末切,音撥。食器! | 又有異體字“缽”“盋”。 |
訬 | chao1 [t??? ?? ]音同“抄” | 動詞,高呼喧嘩。 | 不要~,我一刻兒就去你那塊 | 《說文解字》(大徐本)「訬:繞也。楚交切! | |
chir1 [t??? ?? ]音同“癡” | 動詞,滑。 | 1. 他往地上一~,不走了2. 從滑梯上往下~ | 《廣韻》“:走貌。處脂切” | ||
? | chir2 [t??? ?? ]音同“池” | 動詞,剖魚。 | ~魚,準備紅燒 | 《字匯》“?:先齊切,音u2018犀u2019。傷皮也。又陳知切,音u2018池u2019。?魚” | 南京人多平舌讀如“詞”,出韻。 |
杵 | chu3 [t??u ??? ]音同上聲“處” | 動詞,呆立不動。 | 1.你~在那里干嘛?2. 嫑發(fā)~,快干活! | 《說文解字》(大徐本)“杵:舂杵也。從木,午聲。昌與切! | 杵插臼中,引申為呆立不動。 |
杵 | chu3 [t??u ??? ]音同上聲“處” | 動詞,言詞頂撞。 | 我~他一句 | 《說文解字》(大徐本)“杵:舂杵也。從木,午聲。昌與切! | 以杵舂米,引申為頂撞。 |
諔 | chu5 [t??u ?? ]音同“促” | 形容詞,奸詐無恥。 | 又奸又~ | 《四聲篇海》“諔:之六、昌六二切。詭也! | |
矬 | co2 [ts?o ??]音同“痤” | 形容詞,差、有缺陷的。 | 1.他長得太~2. 《北史·宋隱傳》:「形貌~陋」 | 《廣韻》:“矬:短也。昨禾切! | |
攄 | chu1 [t??u ?? ]音同“粗” | 動詞,伸(臂),藏塞,放置。 | 1.把草~給牛吃2. 你把我的衣服~哪塊啦? | 《廣韻》“攄:舒也,丑居切” | |
等 | d?3 [t? ??? ]音同“歹” | 形容詞,眾多。 | 馬路上人~呢 | 《廣運》“等:齊也。多改切,又多肯切。” | “等”字中古有兩個讀音,一個讀如“待”變上聲,一個讀如“登”變上聲,都是眾多的意思。普通話只傳承後一個讀音。 |
扚 | di5 [ti ?]音同“滴” | 動詞,拽,拔。 | 給豬皮~毛 | 《玉篇》:“扚:丁激切。引也” | |
揄 | dou4 [t?? ??]音同“豆” | 動詞,引燃、生火。 | ~爐子 | 《四聲篇海》:“揄:徒口切。引也” | |
鬭 | dou4 [t?? ??]音同“豆” | 動詞,接,湊在一起。 | 1. 把榫頭~上去2.《說文通訓(xùn)定聲》:“今木工所謂~榫是也。” | 《說文解字》:“鬭:都豆切。遇也! | |
沰 | do5 [to ?]音同“奪” | 動詞,淋。 | 他~著雨了 | 《集韻》:“沰:當(dāng)各切。滴也” | |
篤 | du5 [tu ?]音同“獨” | 動詞,小火燒開。 | 把湯~一下 | 《說文解字》(大徐本)“篤:馬行頓遲。從馬,竹聲,冬毒切” | 擬聲詞變動詞。湯沸騰後,用小火繼續(xù)煮,則保持小沸,發(fā)出“篤篤”的聲音。 |
垢 | gu3 [ku ??? ]音同“古” | 名詞,臟污。 | 1. ~七~八2.《楚辭·哀時命》“務(wù)光自投于深淵兮,不獲世之塵~。孰魁崔之可久兮,愿退身而窮處。” | 《康熙字典》“垢:《唐韻》古厚切,《集韻》《韻會》《正韻》舉后切,并音u2018茍u2019。塵滓也。又葉公胡切,讀若u2018古u2019! | 普通話審音為去聲,有誤。 |
薅 | hao1 [x? ??]音同“蒿” | 動詞,揪出來(懲罰)。 | 警察把他~起來 | 《類篇》:“薅:拔去田艸也。從蓐,好省聲。呼毛切” | |
薧 | hao1 [x? ??]音同“蒿” | 動詞,(食物)乾萎變質(zhì)。 | 1.核桃~了 2.《正字通》:“乾魚曰~。凡物乾陳者,皆謂之~” 3.《周禮·天官·?人》:“辨魚物為鱻~” | 《說文解字》(段注本)“薧:從死蒿省聲,呼毛切 ” | |
嚇 | h?5 [x? ?]音同“黑” | 動詞,嚇唬。 | 吼聲把他~一跳 | 《字匯》:“嚇{?赫}:呼格切。亨人聲,怒也! | |
呵 | ho1 [xo ??]音同“訶” | 動詞,逢迎、拍馬、使之高興。 | 這個員工很會~經(jīng)理 | 《類篇》:“呵:虎何切,博雅呵呵,啞啞笑也。一曰氣出。” | 本有呵護之意。字義又類似“哈韓族”的“哈”字。 |
戽 | hu3 [xu ???]音同“虎” | 動詞,從容器潑灑出來。 | 水~了一地 | 《廣韻》:“戽:戽斗,舟中渫水器。呼古切” | |
hu5 [xu ? ]音同“忽” | 名詞,果核,又引申為淋巴結(jié)。 | 1. 把桃子~吐出來2. 興得一頭~子 | 《四聲篇!罚骸埃簯艄乔。果子?也” | ||
勩 | i4 [i ??]音同“意” | 形容詞,久用而磨損 | 衣領(lǐng)子磨~了 | 《說文解宇》(段注本)“勩:勞也。凡物久用而勞敝曰勩。從力,貰聲,余制切。” | |
襾 | ia4 [ia ??] 音同「亞」 | 動詞,張開小口,沒閉緊 | 門~一道縫 | 《說文解字》(大徐本)「襾,覆也。衣駕切! | |
掗 | ia4 [ia ??]音同“亞” | 動詞,強行擠入 | 1.~隊2.小孩不肯吃飯,就把飯~下去 | 《字匯》“掗:衣架切,音亞。強與人物! | |
i?n4 [i?? ??]音同“燕” | 形容詞,(小孩)調(diào)皮 | 不要~了,快上牀睡覺 | 《廣韻》“:行不正也。吾甸切! | ||
愒 | k?4 [k?? ??]音同“開”變?nèi)ヂ?/td> | 動詞,消磨時間 | 1.快上學(xué)去,不要~了。2.《左傳·昭公元年》:“翫嵗而~日,其與幾何?” | 《類篇》“愒:丘蓋切。貪也” | |
? | ko1 [k?o ??]音同“棵” | 名詞,皮膚上的小痘痘 | 背上生一個~~ | 《玉篇》“?:古禾切。瘡也”《類篇》“?:或又并苦禾切” | |
蜷 | kuang2 [kuã ??]音同“狂” | 動詞,卷曲,縮付 | 1.~毛2.把腿~起來 | 《廣韻》“蜷,蟲形詰屈。巨員切” | 中古擬音[gyen],按中古音到現(xiàn)代南京音的演變規(guī)律,南京音應(yīng)該讀如“權(quán)”,不過此處發(fā)音存古。 |
嫽 | liao2 [li? ??]音同“遼” | 動詞,逗弄 | ~小孩兒 | 《廣韻》“嫽,相嫽戲也。落蕭切” | |
? | liao3 [li? ???]音同“了” | 形容詞,蒼白的樣子 | 嚇得臉白~~的 | 《玉篇》“?:力小切。面白貌” | |
攞 | lo3 [lo ???]音同“裸” | 動詞,收攏 | 1. 把桌上的花生殼~到撮簸裏2.元代《來生債·楔子》:“我~了這文書,點個燈來燒了者! | 《玉篇》“攞:力多、力可二切。揀攞也” | |
礧? | luei2 [lu?? ??]音同“雷”duei1 [du?i ??] 音同「堆」 | 形容詞,笨拙 | 菜都切不好,真~~ | 《廣韻》「礧:礧?,重也!盧對切 《集韻》「礧:擊也!盧回切《廣韻》「?:礧?,物墜也!徒對切 | |
? | mi5 [mi ? ]音同“密” | 動詞,飲、喝(酒) | ~一口酒 | 《說文解字》(大徐本)“?:飲酒俱盡也。從酉,偑聲。迷必切! | |
摩 | mo4 [mo ?? ]音同去聲“磨” | 動詞,移動 | 把電視機朝我這邊~一下 | 《集韻》“摩:揅也。莫臥切! | |
飄 | piao2 [p?i? ??] 音同“瓢” | 形容詞,扭曲不正 | 自行車輪子有點~ | 集韻》“飄:囘風(fēng)曰飄。毗霄切” | 按廣韻記載,“飄”字中古有兩個讀音,一個讀如陽平“瓢”,一個讀如陰平“漂”。普通話只傳承後一個讀音。 |
抪 | pu1 [p?u ??]音同陰平“鋪” | 動詞,湯沸騰溢出 | 飯~了 | 《龍龕手鏡》:“抪:《玉篇》普胡反,開張遍布也。” | |
翹 | qao2 [t??? ??]音同“橋” | 動詞,因受潮或暴曬而變形 | 門板~了 | 《《說文解字》(段注本)“翹:尾長毛也。尾長毛必高舉。故凡高舉曰u2018翹u2019。從羽堯聲,渠遙切! | |
蹡 | ciang4 [ts?iã ??]音同“嗆” | 動詞,斜著靠立 | 把棍子~在墻上 | 《廣韻》“蹡:踉蹌行不正貌。七亮切! | |
尋 | cin2 [ts?in ??]音同“秦” | 動詞,搜找、賺取 | 1.~死2.~錢 | 《集韻》“尋:徐心切。《說文》釋理也! | 根據(jù)中古音到現(xiàn)代北方話的演變規(guī)律,“尋”韻母應(yīng)該是in。北京話讀ün,是民間讀白字了,受推普影響,南京人也讀成“旬”。 |
萩 | ciou1 [ts?i?? ??]音同“秋” | 動詞,(煙)熏,嗆人 | 1. 生火的時候~死了2. 《管子·禁藏篇》“當(dāng)春三月,~室熯造。” | 《說文解字》(段注本)“萩:蕭也。從艸,秋聲,奇由切! | 萩本是一種蒿類植物,氣味郁臭,可辟毒氣,古人新造好房室,就在室內(nèi)燒萩、熏房子。 |
厹 | rou4 [??? ??]音同“肉” | 形容詞,磨蹭 | 快出發(fā),不要~了 | 《說文解字》(段注本)“厹:獸足蹂地也。象形,九聲。人九切!薄都崱贰皡湥痕`也,如又切! | “厹”,又寫作“禸”,是同一個篆字的不同楷化!岸b”是萬、禹等字的偏旁!皡湥ǘb)”也是“蹂”的古字。 |
朒 | ru5 [?u ?]音同“入” | 動詞,扭傷 | 1. ~了腰2.《水滸傳·第四十二回》:「也有閃~腿的,扒得起來奔命。」 | 《玉篇》“朒:女六切?s朒不寬舒貌! | |
sa5 [sa ?]音同“薩” | 動詞,容器中堆得太滿,從邊上掉落出來 | 運煤車~得滿道四處 | 《集韻》:“:悉盍切。,土墮貌” | ||
靸 | sa5 [sa ?]音同“薩” | 動詞,腳拖著鞋子 | 1. ~鞋2. 元代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十八·靸鞋》:“西浙之人,以草為履而無跟,名曰:u2018~鞋u2019! | 《說文解字》(段注本)“靸:小兒履也。從革,及聲,穌合切! | |
韶 | shao2 [?? ?? ] | 形容詞,羅嗦、喋喋不休。 | ~老太 | 《廣韻》“韶:舜樂也。紹也。市昭切! | |
sao4 [s? ?? ] | 形容詞,快。 | 你~點兒,我都等急了 | 《類篇》“:先到切?煲病 | ||
嗍 | sho5 [?o ?]音同“說” | 動詞,吮吸 | 1. 小孩~指頭2.清代邵長蘅《吳趨吟·重賦》“刮膏~民髓,髓竭國亦僵! | 《正字通》“嗍:色角切,《說文》:吮也” | |
漺 | shuang3 [?uã ???]音同“爽” | 動詞,滴乾凈 | ~~水 | 《廣韻》“漺:凈也。疏兩切” | |
搨 | ta5 [t?a ?]音同“塌” | 動詞,涂抹 | 1. 往臉上~雪花膏2.《初刻拍案驚奇》“祝枝山~子幾筆,便直上兩數(shù)銀子。 | 《正字通》“搨:徒達切,音榻。手打” | 假借字 |
? | tä5 [t?? ?]音同“特” | 形容詞,恰到好處 | 這道菜燉得~~的 | 《字匯》“?:惕德切,音忒。快也、得也。又??:動心! | |
舚 | tiän4 [t?i?? ??] | 動詞,伸舌(沾);名詞,蛇舌 | 1. ~一下嘴唇2. 蛇~子 | 《廣韻》“舚:舌出貌。他念切! | |
捅 | tong3 [t?u? ???]音同“桶” | 動詞,挪移 | 把桌子~到旁邊去 | 《廣韻》“捅:進前也。他孔切! | |
搲 | ua3[ua ???]音同“瓦” | 動詞,用手或瓢舀出 | 1. 從缸裏~一碗米2.元代《陳州糶米·第一折》:「父親,他那邊又~了些米去了。 | 《類篇》“搲:烏化切。吳人謂挽曰搲,或作攨。搲,又烏瓜切,手捉物! | |
枵 | xao1[?? ??]音同“宵” | 形容詞,薄,不厚 | 這本書比那本 ~ | 《說文解字》(大徐本)“枵:虛也。許矯切! | |
奓 | zha1 [t?a ??] 音同「渣」 | 動詞,張開,敞開名詞,拇指與食指(或中指)張開之距離 | 杌子有兩~寬嘴巴~開,醫(yī)生要檢查 | 《龍龕手鏡》“奓:陟加、陟嫁二反。張也,開也” | |
扭 | zhou3 [t??? ???]音同“帚” | 動詞,擰轉(zhuǎn)。 | 把螺絲~上去 | 《類篇》:“扭:陟柳切。手轉(zhuǎn)也” | “扭”字中古有兩個讀音,一個讀如“肘”,一個讀如“紐”,都是轉(zhuǎn)動的意思。普通話只傳承後一個讀音。 |
? | ziz1 [ts? ?? ]音同“姿” | 動詞,噴射。 | 水管有小漏孔,~出好多水 | 《正字通》“?:才時切。音慈。大雨又雨聲”《玉篇》“?:子夷切。” |
新老之分
老南京話
老南京話,即一般所指的“地道的南京話”,俗稱“白話”,是明清兩代南方官話的代表方言它和北方官話的最大不同,在于保存了入聲系統(tǒng)。往往被稱為“真正正宗的南京話”。老南京話主要通行于老城區(qū)的南京本地居民社區(qū),流行于城南及城西的老南京居民中。此外,古代南京居民移居外地而傳統(tǒng)保持較好的群體,如西南地區(qū)屯堡“京族”的屯堡話,和老南京話有接近的地方。
南京話歷史上的南京話曾是明清時期的官話,今天南京話在文化界影響較大的是南京白局。
南京話受北方官話影響很大,今天的南京方言(主要指南京市區(qū))在音系上非常接近北方官話。雖然南京地處江淮方言區(qū)的南端(再往南往東就是吳語區(qū)),但是南京話卻較其他地區(qū)的江淮官話更容易被接受。在聽感上,南京話和江淮官話有相似之處。
新南京話
在今天的南京市區(qū),并存著兩種南京話,稱為“老南京話”(被稱為“地道的南京話”)、“新南京話”(一般所指的“南京話”) 。所謂“新”、“老”,也僅就當(dāng)代而言;相對于歷史長河中各個時代不斷變遷的話音則沒有意義。
當(dāng)前南京城區(qū)同時并存著老南京話社區(qū)、新南京話社區(qū)和普通話社區(qū)。普通話和新南京話之間很容易溝通,而和老南京話則稍難溝通。老南京話聲母分尖團,而新南京話受普通話的影響,不分尖團。
新南京話,由于流行范圍大于老城區(qū)的老南京話,如今往往直接稱為“南京話”。南京話屬于中國南方東部官話中的江淮方言,重要特點為保留入聲。南京官話有五個聲調(diào),分別是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入聲。不過入聲韻尾-p、-t、-k消失,而古鼻音韻尾-m、-n、-ng和韻腹合成鼻化元音(如“安”讀如ã),也有人一概說成-ng。除入聲字外,其聲調(diào)系統(tǒng)與北京話對應(yīng)緊密。
新老分歧
南京白話和新派的南京話分歧較大,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老老派的南京話有尖團之分,而今天60歲以下的南京人已經(jīng)不能夠區(qū)分。如,老派南京話中,“江”和“漿”,“千”和“牽”都是不同音的,而如今它們都同音。
2,老派的兒化音很豐富,新派的兒化音在消失之中,這可能是受附近揚州、鎮(zhèn)江、蕪湖以及南京郊區(qū)的江浦、六合方言的影響(這些方言都無兒化)。
3,老派的翹舌音zh,ch,sh r有區(qū)分,如:“張”與“臟”,“竹”與“足”都不同音。而新派的翹舌音只出如今i和e前。如:“遲”和“詞”能區(qū)分,而“張”和“臟”不區(qū)分。
4,老派的an,ang不能區(qū)分,如“關(guān)=光”,而新派受普通話的影響,則能夠區(qū)分。
5, 普通話中讀e的非入聲麻韻字今天的年輕人都讀成如普通話的e,而老派則讀[E]或[EI];普通話里讀e的果攝字,老派都讀[o],而新派[o]和[γ]任意讀。
內(nèi)部差別
南京城區(qū)的方言,在東南西北都能表現(xiàn)出不同的差異,有時候兩個南京人相互對話,都認為對方不是純正南京人。城北的下關(guān)話和市中心的話有小區(qū)別,而出了中華門,差異更加明顯。江寧郊區(qū)的話和南京城區(qū)話就不是一個味道了,所以江寧人說話常常被南京人說“土”。同樣地,江北的六合,江浦說話也和城區(qū)有一些差異,而更接近滁州南部地區(qū)的南京片口音。江浦話“去”說成kei,而南京話則直接照普通話讀成qu。有時候同一個字,在南京的不同地方,讀音也不相同。
今天南京城區(qū)的年輕人,大多已經(jīng)不會說純正的南京話了,這一點就連南京人本人也承認自己說的是“南普”。而江寧,江浦等地還保留著比較正宗的方音土語,但是由于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的緣故,郊區(qū)人到了南京市區(qū)也會改說不純正的帶有普通話味道的“南普”,或者直接講普通話。如果再不加以保護,過不了多久,這種正宗的南京白話就再也聽不到了。在南京話說唱歌曲《喝餛飩》、《擠公交》、《你好陳水扁》中有典型的南京話。
外部差別
南京話屬江淮官話洪巢片南京小片,但與江淮官話其他小片仍有不少差別。南京話和周圍的江淮官話主要表現(xiàn)在語音差異上,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南京話的咸山攝一二等合并為一個韻“a~”,和普通話一樣。但是周圍的江淮官話仍然能夠區(qū)分。例如:普通話和南京話中,“半”=“辦”,“關(guān)”=“官”。而江淮官話淮揚小片的揚州話,淮安話里它們則不同韻。
2,南京話老派有尖團之分,而揚州話與淮安話等不論新老派都沒有尖團之分。
3,南京話中an,ang不分,而揚州話沒有這種情況。
4,南京話有高元音配入聲的情況,而附近方言皆無。
郊區(qū)方言
南京轄位于長江以南的江寧、溧水、高淳和位于揚子江以北的浦口、六合各郊區(qū),其中溧水城區(qū)、江寧、浦口、六合均屬南京官話,溧水部分鄉(xiāng)鎮(zhèn)和高淳主要屬吳方言,有些地區(qū)的方言如溧水、江寧的部分鄉(xiāng)鎮(zhèn)則介于兩者之間。
高淳、溧水本地居民的吳語,同樣是吳語的地區(qū),較好保存了中古吳語的高淳話和作為當(dāng)代一般吳語的溧水話之間也較難溝通。
字詞釋義
1、風(fēng)的南京話讀音?車的南京話讀音?
風(fēng)是讀fen;車是讀cher
2、癔怪,曾見于《紅樓夢》一書,南京話的兩個意思分別是?癔里巴怪,又是什么意思?
癔怪就是惡心、令人作嘔、變態(tài)、色情的意思,癔里巴怪就是其加強版,強調(diào)。
3、公交車司機每到一個人少的小站會問:“啊下?”這兩個字的意思是?南京話中u2018啊u2019字是哪個字的變音?
要不要下;“還”的變音。
4、你到哪過Ki啊?翻譯成普通話為?
你到哪里“去”。
5、啰嗦用一個經(jīng)典的南京字代替是?
韶(sao)
6、南京人說小嬰兒用一個什么詞?
毛娃
7、南京人如何說碗,用拼音打出來?
wer
8、你吃餛飩時最經(jīng)典的一句問話是?
哈要辣油?
9、伯伯,南京話如何念?
白白
10、哥哥,南京話如何念?
國國(guoguo)
11、你站著別走。請用正宗南京話表達。
你站到表動!
12、你喊奶奶,用一個字去喊,該如何念?
來(第四聲)
13、對面。南京人更愛怎么說?張愛玲的書里也這么說過。
對過(或者是“二面二”?老人們說“二面二”是面對面的意思...)
14、宋楚瑜致辭通篇地道南京話:“我離開南京時還是"小三子”。小三子是什么意思?
小孩?那應(yīng)該是“小桿子”(2子的弟弟?)
15、黑漆嘛烏是什么意思?黑,南京話怎么念?
非常黑,黑漆漆一片;喝(he)。
16、二五是什么意思?二五郎當(dāng),意思是?
神經(jīng)病,腦子少根筋;和二五一樣的意思,加重語氣。
17、舌(shi 2聲)搭子是什么意思?十里八達呢?
跟誰都套近乎;十里八達就是跟誰都沒完了韶。
18、小炮子(小炮子子)是什么意思?
和小兔崽子差不多,讀法:xiao(一聲)、pao(四聲)、zi(三聲)、zi(輕聲)。里下河地區(qū)原始的讀法:xiao(一聲)、pao((二聲)、zi(三聲)、zi(輕聲),這個單詞實際是來源于蘇北,里下河地區(qū)的方言(揚州地區(qū)語系)!靶∨谧幼印敝傅氖恰氨夼凇薄皬椬印钡囊馑,是長輩對下輩的一種的稱呼。
犯嫌調(diào)皮的小孩,特指男生。
19、夾生的意思?
不好說話、愛計較。
20、烏(骨)蘇的意思?
心里面一麻一麻的,不舒服。
21、犯嫌的意思?
令人討厭。
22、胎氣是什么意思?
大方。
23、老巴子的意思?
家里兄弟姐妹中最小的孩子。
24、 刷括的意思?
干脆利落。
25、搛菜的意思?
夾菜。
26、磕膝頭的意思?
膝蓋。
27、來斯的意思?
有本事、能干。
28、直不弄冬的意思?
直,或者形容很直。
29、臟烏的意思?
亂搞一氣。
30、活丑,意思是?
丟人。
31、興得一頭核子,核應(yīng)該怎么念?意思是?
huo;相當(dāng)興奮、興奮過頭。
hu,指長癤,果核也念hu子。
32、南京經(jīng)典罵人話:“甩”的意思是?
腦子少根筋,二五(如今這個字不算貶義詞,往往會形容很搞笑的人)。
33、“啊是地呀”的意思?
是不是?
34、“算活拉倒”的意思?
算了吧。
35、南京話“啊油--”是什么意思?
有寒磣的意思,語氣詞。
36、南京話“沒有”怎么說?
么的。
37、你不買馬就沒的了……請問“馬就”是哪三個字的速讀?這句話的意思是?
馬上就;你不買馬上就沒有了。
38、水煮得要漫出來了用一個字去形容?
浦。
39、“一塌帶一抹”什么意思?
非常。
40、猴子的“猴”字,南京話中有“猴到樹上”和“凍得猴猴的”等用法。請問這兩個用法的含義分別是?
用力爬到樹上;凍得直打抖。
41、干么絲啊,南京話含義?
干什么啊?
42、窩賴,南京話含義。
惡心。
43、喝人巴拉的,意思是?同樣,“嚇”這個字南京人怎么念?
嚇死人了;嚇(he)。
44、胡里八涂,什么意思?
糊涂。
45、一得兒,什么意思?
一點點。
46、你到那塊去,什么意思?
你到什么地方去?
47、硬,南京話的讀音是?
en
49、拽死(拽為第一聲,zhuashi,后一字卷舌),意思是?
笨手笨腳的。
50、某人“踮掉了”,在南京話中什么意思?
某人跑掉咯、溜掉咯、先走了。
51、南京話玉米棒怎么說?
苞蘆。
52、活鬧鬼,在南京話中什么意思?
小混混、愛鬧事的人。
53、勺子南京話怎么說?
suo zi(較大的),挑子(較小的),挑跟(也是小勺子的一種叫法)。
54、南京話,“二胡”是什么意思?比如說,你真是個二胡!
沒有用、技術(shù)不行(有時也用于罵人是呆子)。
55、掃把和簸箕南京話怎么說?
條走;搓撥。
56、廁所南京話怎么說?
茅司。
57、脫鼻龍,在南京話中是什么意思?
流鼻涕。
58、慫(song,2聲)樣 ,南京話什么意思?
膽小怕事。
59、紅配綠,丑得哭,這句話應(yīng)該如何念?
hun配lu,丑(cǒu)地哭。
60、喝水的“喝”字應(yīng)該如何念?“餓”應(yīng)該如何念?“課”字呢?
huo;wo;kuo。
61、月頭放衛(wèi)星,月中吃半斤,月底鬼轉(zhuǎn)經(jīng)。鬼轉(zhuǎn)經(jīng),南京話中的意思為?
無事(si)勞(lao),即沒有事干的意思。
62、多大事啊?意思為?
有什么大不了的。
63、小兵達子。南京話意思為?
小角色,沒名氣沒地位的人。
63、姨(念椅)子、二姨(念椅)子、二姨(二聲)娘(四聲)什么意思?
兩個詞一個意思,都指男人像女人,變態(tài)。
64、河(huo二聲)歪,是哪種水里生物?歪歪蜜,又是什么東西?
河蚌;化妝品,擦的香。
65、你想花我?中“花”這句話的意思是?
你想騙我?
66、神過到嘮,意思是什么?
神氣得過頭了。
67、開洋葷,意思是什么?
做一些平時能力范圍內(nèi)做不到的事,比如吃了一頓很貴的大餐。
68、月亮巴巴,意思是?巴巴,南京話指的是?
其實就是月亮的意思。有兒歌“天上月亮巴巴,里面坐個媽媽”。
巴巴南京話就是餅的意思。
巴巴第二聲是大便的意思,拉巴巴,解大便,兒童語。
69、濟濕爛潮,濟潮爛濕,意思是什么?
形容東西濕了,有很多水。
70、人五人六,意思是什么?
人模狗樣的,沒大沒小的,六念陸。
71、抖豁(輕聲)意思是什么?豁(第一聲)二屁,意思是什么?那么豁(第四聲)的意思又是什么?
害怕。拍人馬屁,比如豁著某人。
72、喳吧喳吧,意思是?喳唬,意思是?
羅嗦,聒噪。
73、筋筋拽拽(如:帶筋的牛肉,吃到口里筋筋拽拽的,好吃!),是什么意思?
有咬勁。
74、木里是故,意思是?
做事沒有分寸、盲目、呆,也有簡稱為木故的。
75、拿橋,意思是?
擺架子。
76、乖乖隆地冬,意思是?
表驚嘆某人或某事厲害,感嘆詞。
77、搔包,意思是?
愛炫耀。
78、長(zhang)抽到了,長鋪到了,形容的分別是什么?
太瘦了;太胖了。
79、你把我東西粗哪塊去啦?其中“粗”字的含義是?
放、擺、塞。
80、南京話淋雨怎么說?淋字用哪個字代替?
duo雨;duo。
81、多大花子啊,意思是?
多大的事?
82、表虎粗來,意思是?
不要溢出來!
83、恩正!
1)為人正直,正經(jīng)。2)形容兩人關(guān)系很鐵。
84、挨滴嘛!
肯定的。
85、形容東西很薄,相當(dāng)于“薄”的用法?
xiao(第四聲)。
86、挺尸。
睡覺。
87、作死(作第一聲)。
找死。
88、豁是滴?
語氣詞,表示不滿時用。
89、挨擺的。
顯然的。
90、二年半。
老半天。
91、古七古八。
形容身上的污垢。
92、撕劃子。
問人家要錢。
93、璧寶。
寶貝,如“就你拿它當(dāng)個璧寶”。可能是來自千字文“尺璧非寶,寸陰是競”。
93、房干。
就是房間的意思。
94、咕訴
形容人絮絮叨叨,重復(fù)說一句話一件事。
現(xiàn)代傳承
影視
聽我韶韶南京電視臺十八頻道由老吳主持的《聽我韶韶》是一個地道的南京話節(jié)目。聽我韶韶的意思是,聽我來吹牛、聊天,內(nèi)容為南京相關(guān)的新聞、民生,節(jié)目采用用南京話敘述,詼諧幽默,為廣大南京老百姓所喜愛。
《武林外傳》“扈十娘撒嬌勾展堂”一段,唐靜飾演的“扈十娘”一出場,就是一句句南京話蹦出來:“伯(白)公子”、“慢得兒”、“等一刻”、“干么事啊”、“少得兒什么東西”、“歇一刻”、“一得兒”、“吃撒”、“還曉得啦”、“還是的啊”、“阿曉得啊”、“還是啊”……都是南京方言中的典型發(fā)音,而經(jīng)她那么一演繹,笑倒眾人。
《桃花運》里一直扮苦情的梅婷在影片中負責(zé)耍寶工作。她演一個保守的大齡剩女,一開口一句“我是獨生女……”就笑倒了一片南京人。
《金陵十三釵》金陵十三釵是一部“謀女郎”最多的電影,她們大都15歲左右,許多人地道的南京話聽都聽不懂,可她們卻把1937年的南京話說得如此順溜,這就不得不提到南京市檔案館館藏名人檔案全宗里收錄的一位名人——南京白局老藝人徐春華。真是她教會了電影里的這些學(xué)生們和“十三釵”們說地道的南京話。
翻開館藏檔案:徐春華,1942年出生,1960年進入南京市白局劇團任學(xué)員、演員。1970年劇團解散了,她們?nèi)詧猿植恍傅匮莩拙,收集相關(guān)資料,整理傳統(tǒng)曲目。2007年,被江蘇省評為南京白局傳承人。
徐春華所傳承的南京白局,始自明朝南京織錦工人自娛自樂用方言演唱的俗曲小調(diào),后逐漸發(fā)展為一種曲藝曲種。因演唱者不取報酬,“白唱一局”,故名“白局”。白局形同相聲,表演一般一至二人,多至三五人,說的全是南京方言,唱的是俚曲,通俗易懂,韻味淳樸,生動詼諧,是一種極具濃郁地方特色的說唱藝術(shù)。上世紀有名的香港電影《三笑》中的大部分曲調(diào),都出自南京白局。如今《金陵十三釵》里的對白,說的也全是南京話。
說唱
南京有個很出名的D-evil饒舌團體,出過幾首南京話RAP(“說唱”),《喝餛飩》、《擠公交》、《房的一米》都是用南京話演繹,風(fēng)靡一時。一夜之間《喝餛飩》紅遍南京的大街小巷,接著又被某人在夢想中國翻唱以后成了全國知名的歌曲。不僅如此,這首歌還流傳到了海外,在留學(xué)生中被廣為傳唱。十運會期間,D-Evil南京饒舌團體為了向全國人民展現(xiàn)南京的魅力創(chuàng)作了一首《歡迎來南京》。電臺和電視的播放不僅讓外地來南京的朋友對南京有了更好的了解,也讓南京人對自己的城市感到更加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