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南京靈谷寺簡介

    2022-01-28    南京   

    靈谷寺位于南京市玄武區(qū)紫金山東南坡下,中山陵以東約1.5千米處,始建于天監(jiān)十三年(514年),是南朝梁武帝為紀念著名僧人寶志禪師而興建的“開善精舍”,初名開善寺。明朝時朱元璋親自賜名“靈谷禪寺”,并封其為“天下第一禪林”,為明代佛教三大寺院之一。《金陵梵剎志》將其與大報恩寺、天界寺并列為大剎。

    靈谷寺內(nèi)有放生池、金剛殿、天王殿、無量殿(又稱無梁殿)、五方殿、毗盧殿、觀音閣等殿堂,寺后有寶公塔。靈谷寺玄奘紀念堂中供奉玄奘法師坐像,像前的玄奘法師頂骨紀念塔中有玄奘頂骨舍利。

    1982年,靈谷寺無梁殿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南京靈谷寺被定為漢族地區(qū)佛教全國重點寺院。2006年,國務院將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公墓、中山陵附屬譚延闿墓、鄧演達墓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京靈谷寺

    歷史沿革

    靈谷寺最初為南朝梁武帝為尊崇寶志禪師興建的“開善精舍”,位于紫金山獨龍阜玩珠峰南麓,始建于南朝天監(jiān)十三年(514年),梁武帝為埋葬寶志和尚,在獨龍崗建開善精舍和志公塔。

    唐朝乾符年間改名為“寶公院”。

    宋開寶年間, 易名為開善道場。

    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宋太宗題寺額為“太平興國禪寺”。

    元朝及明朝初年時被稱作“蔣山寺”。

    明太祖朱元璋選定此處修建自己的陵墓明孝陵,于洪武十四年(1381年)將原寺移到靈谷寺現(xiàn)址,地形是“左群山右峻嶺”之間的一片谷地,可謂山有靈氣,谷有合水,故而命名為“靈谷禪寺”。用磚石砌成的無量殿(又稱無梁殿),安置無量壽仏本尊,靈谷寺的寺匾額是朱元璋所賜,并敕封寺名“靈谷禪寺”。當時靈谷寺規(guī)模很大,占地500余畝。還有靈谷塔和三絕碑等勝境;玄奘紀念堂中供奉玄奘法師坐像,像前的玄奘法師頂骨紀念塔中有玄奘頂骨舍利。

    清朝初年,遭受冰火打擊,但次年很快地就復興了,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康熙南巡時,臨幸鐘山,御賜“靈谷禪林”匾額,并書“天香飄廣殿,山氣宿空廓”對聯(lián)賜寺。 雖接待過康熙帝與乾隆帝在這里逗留。但是,建筑大多毀于清朝咸豐同治年間清軍與太平軍的兵火,雖然同治年間寺院在曾國藩等人得以重建,規(guī)模已大不如明代靈谷寺的威容盛況。

    民國十七年(1928年),國民政府在靈谷寺原址建設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公墓,原靈谷寺則遷至東側(cè)同治六年所建的龍神廟。四方墻壁設置了110座石碑,刻有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名單。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這一帶被改為“靈谷寺公園”。

    1973年,南京靈谷寺修復開放,經(jīng)有關部門批準,從市文管會請回供奉玄奘法師靈骨,寺內(nèi)專設“玄奘法師紀念堂”,紀念堂正中心設13層密檐楠木塔,玄奘法師頂骨即安奉于此中。

    1980年,真慈大和尚住持靈谷寺后,對靈谷寺進行了全面維修,重建了山門、大雄寶殿、祖堂、客堂、志公殿、藏經(jīng)樓,新建了觀音寶閣、玄奘院等建筑。

    1983年,南京靈谷寺被定為漢族地區(qū)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2004年,靈谷寺新建仿唐建筑玄奘院。

    2014年4月,靈谷寺舉行開山1500周年慶典暨第四屆金陵禮佛文化月活動。

    2016年1月8日,靈谷寺玄奘院地宮舉行落成儀式,鎮(zhèn)寺之寶——玄奘的頂骨從玄奘院大殿移駕地宮內(nèi)保存。以后,地宮將作為這份玄奘頂骨的永久存放和供奉之地。

    建筑格局

    靈谷寺,由寺廟建筑、國民革命陣亡將士公墓和靈谷公園組成的風景名勝區(qū),位于中山陵東面。

    靈谷寺大門是一座三拱門的門廳。大門正南有一個長近百米的月牙形放生池(又稱萬工池)。大門后的過雨道是無梁殿。殿前有一座五楹帶頂?shù)年囃鰧⑹颗品,中間坊額刻“大仁大義”,背面刻“救國救民”。坊前置一對漢白玉雕成的貔貅。無梁殿后是陣亡將士第一公墓,此墓連同位于東西各300米處的第二、第三公墓共埋葬北伐與抗日陣亡將士1029名,弧形墓墻后是松風閣,建于幾十級臺階之上,九楹二層,外有回廊,四周紅柱環(huán)繞,二樓為中空式。閣后甬道正中置寶鼎一座。上刻“名鼎垂勛”四字。寶鼎向北是靈谷寺的標志性景點靈谷塔。無梁殿東有大雄寶殿、大道覺堂、觀音寶閣、藏經(jīng)樓、彌勒殿等建筑。寺門對面是一座帶頂?shù)狞S色照壁。向東過小橋是座五楹的古建筑名“流觴廳”。由流觴廳向東南是鄧演達墓。墓門正中是一座圓形花壇。游廊盡頭各有方亭一座。墓前雪松、龍柏,地下鋪草坪,東、西、北三面有石墻環(huán)繞。墓前有花崗石墓碑,刻何香凝所書“鄧演達烈士之墓”。

    主要景點

    山門

    靈谷寺山門是靈谷公園的大門,這座仿古建筑的山門是20世紀30年代重建的,其形式為三拱門,綠色琉璃瓦檐頂,外墻為紅色,所以也叫紅山門。門額上有“靈谷勝境”四字,是現(xiàn)代書法家錢松岳先生的手筆。門外的一對石獅,是建造陣亡將士公墓的北平軍分會贈送的。紅山門后一條青石鋪就的兩道,在道的盡頭,矗立著一座陣亡將士牌坊,牌坊建于民囯二十四年(1935年),是為紀念北伐陣亡將士而建,牌坊的臺基長32.7米,寬16.6米,高10米,共五間,全部用鋼筋水泥構筑,座基外鑲花崗巖,綠色琉璃瓦覆頂。牌坊前中門門額上橫刻“大仁大義”四字,背面刻“救國救民”四字,都是國民黨元老張靜江題寫的。[9]

    無梁殿

    無梁殿是明代靈谷寺僅存的一座建筑,因殿內(nèi)供奉無量壽佛而得名。由于這座殿是磚石拱券結(jié)構,不用梁木,所以俗稱“無梁殿”。無梁殿建于明朝洪武十四年(138年),大殿的東西長53.8米,殿前露臺寬敞,面闊5間,進深3間。殿頂是重檐九脊琉璃瓦,屋脊上的3個琉璃瓦塔是喇嘛塔。其建筑結(jié)構改變了中國古建筑梁柱結(jié)合框架式的建筑傳統(tǒng)。整座建筑找不到梁柱,全部用磚砌造而成。采用了中國古代石拱橋的建造方法,由基層用磚先砌5個洞,合縫后疊成一個大型的拱形殿頂。5個開門的每一間就是一券,每排為5券,正中一間券洞最大,寬11.4米,高14米。內(nèi)部雖為券洞結(jié)構,外部卻仍以仿木結(jié)構的形式出現(xiàn),檐下有出挑的斗拱,正面還設有門窗,是一座采用多樣券法,錯綜連接后構成的建筑。

    靈谷寺無梁殿前有一漢白玉赑屃,上馱一碑,這塊碑是譚延闿的墓碑,上面原有蔣介石題書的“中國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 員前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長譚公延闿之墓”字樣。墓碑之下有龜趺座,四周圍有石欄,為譚延闿墓的起點。后來原碑文磨平,由中山陵園管理處第一任處長高藝林摹乾隆筆意題書“靈谷深松”。

    靈谷塔

    靈谷塔——原名陣亡將士紀念塔,是陣亡將士公墓的主要建筑之一,建于民囯二十年~民國二十二年(1931~1933年)。塔的設計者是美國著名建筑師茂非和中國建筑師董大酉。該塔高約60米,九層八面,全部用鋼筋水泥建筑。每層以綠色琉璃瓦披檐,塔外繞有走廊(云座),圍以石欄桿的平臺,塔之中部用螺旋式,扶梯有260多級圍轉(zhuǎn)而上,每層每面有門通至塔外繞之平座,繞臺可鳥瞰鐘山景物。正門橫帽上的“靈谷塔”三個字是解放后陵園管理處第一任處長高藝林所書。塔底層外壁石刻 “精忠報國”為蔣中正題書。側(cè)門分別是“成功”、“成仁”,后門為“有志竟成”。[9]

    松風閣

    松風閣是一座依山而建的仿走馬樓式建筑,面闊9間,屋頂為重檐式,鋪以藍色琉璃瓦。這座建筑是“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的紀念館。紀念館于1931年起建造,由美國建筑師茂非按中國傳統(tǒng)的民族建筑形式設計,造價21.5萬元。1933年完工后正式定名“革命紀念館”。這幢二層樓建筑,東西長41.7米,南北寬19.7米,為鋼筋水泥仿木結(jié)構。外有回廊,樓下為9間,中為穿堂,上面是走馬樓式的樓屋。上下遍設架柜,供陳列陣亡將士遺物或舉辦展覽。

    寶公塔

    寶公塔是南朝梁武帝用來安葬寶志和尚舍利的塔,當時建塔耗資20萬銀兩。后因朱元璋建明孝陵,將塔與寺一起遷往這里,改名叫靈谷塔。塔初建時為5層,可惜原塔早已毀盡。寶志和尚是南京棲霞東陽人,7歲出家,死于梁大監(jiān)十三年,是梁武帝最敬仰的和尚之一。

    寶公塔原為七級,磚木結(jié)構,明初在今靈谷塔位置,建造烈士公墓時遷移至此,為覆缽體形式,1941年完工。

    將士公墓

    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公墓位于無梁殿東西后三個方位,于民囯二十四年(1935年)落成,共建筑有公墓3座,第一公墓居中,位于無梁殿后面;第二、三公墓位于無梁殿東西兩側(cè)。三個公墓共葬入1029名國軍陣亡官兵,多數(shù)是北伐和12.8淞滬會戰(zhàn)陣亡將士。牌坊建于1933年,建造在42級石階之上,臺基長32.7米,寬16.6米,高10米,共5間,鋼筋水泥結(jié)構,座基外鑲花崗石,綠色琉璃瓦蓋頂,飾有有水泥脊獸,斗拱三級,四角起翹。前后門額上鐫刻有“大仁大義”、“救國救民”八個大子,左右門額上配有瓷質(zhì)國民黨黨徽。第一、二、三公墓的地上建筑基本已經(jīng)被毀。

    玄奘紀念堂

    大雄寶殿東跨院的正廳為玄奘法師紀念堂,里面陳放著六面七級飛檐桃角檀香寶塔一座,塔內(nèi)安放著玄奘法師的部分頂骨。玄奘,通稱三藏法師,唐朝高僧,唯識宗的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與鳩摩羅什、真帝并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據(jù)文獻記載,玄奘法師圓寂于西安,葬于興教寺塔,黃巢起義時遭盜而捐殘。后來,宋朝天禧寺和尚法政,在陜西終南山紫閣寺得玄奘法師頂骨,遷葬于南京中華門外的大報恩寺,建一座磚塔,埋藏頂骨,名為“三藏塔”。清未遭兵燹而毀。

    1973年,南京靈谷寺修復開放,將存放于文管會的頂骨迎回,后建玄奘院、造金絲楠木純金構建玄奘大師頂骨舍利塔進行供奉。

    2016年1月8日,靈谷寺玄奘院地宮舉行落成儀式,鎮(zhèn)寺之寶——玄奘的頂骨從玄奘院大殿移駕地宮內(nèi)保存。

    文化傳說

    文化

    清朝康熙游覽靈谷寺時,親筆題書“靈谷禪林”匾額,還寫了一副對聯(lián):“天香飄廣殿,山氣宿空廊”。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每次都到過靈谷寺,并在這里建了行宮,還賦詩、賜物,親筆御書“凈土指南”四字,令刻在三絕碑上。

    歷代詩詞

    詩名作者朝代
    靈谷寺屈大均明朝
    靈谷寺梅花塢六首焦竑明朝
    游靈谷顧起元明朝
    靈谷寺吳敬梓清朝
    靈谷寺晚步甘熙清朝

    傳說

    《高僧傳》卷十記載,寶志又作保志,俗姓朱,金城(今甘肅蘭州)人。出家后師事僧儉,修習禪學,有很深的佛學造詣。傳說在南朝宋太初元年(453年)以后,言行神異,“手足皆鳥爪”,常隨身攜帶古鏡、剪刀尺、扇之類的東西,披發(fā)赤足而行,“時或賦詩,言如讖記”。齊武帝、梁武帝和侯王士庶視為“神僧”,十分推崇。

    文物保護

    1973年,南京靈谷寺修復開放,將存放于文管會的玄奘頂骨迎回,后建玄奘院、造金絲楠木純金構建玄奘大師頂骨舍利塔進行供奉。

    1982年,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指定無梁殿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983年,被國務院列為漢族地區(qū)全國重點佛教寺院,并移交給佛教界管理使用。

    2001年6月25日,國務院公布廖仲愷何香凝墓、鄧演達墓、譚延闿墓、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公墓四個革命遺址及革命紀念建筑物整體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鄧演達墓位于靈谷寺東,廖仲愷何香凝墓位于明孝陵西側(cè),譚延闿墓位于靈谷寺東,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公墓位于靈谷寺)。

    2012年3月,靈谷寺桂林石屋遺跡被列為第四批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價值地位

    歷史

    明代靈谷寺在上元、江寧、句容、六合等地所擁有的地產(chǎn),總共達 34000余畝。明朝還把棲霞寺、方山的定林寺等12座佛寺劃歸靈谷寺管轄。

    永樂五年(1407年)春,靈谷寺修建水陸普度大齋勝會,為太祖、太后舉行大薦揚之典,同時為在“靖難”戰(zhàn)役中死亡的將士及天下亡故軍民超度。中官侯顯、僧智光專程入藏詔迎烏斯藏(今西藏)高僧哈立麻(即得銀協(xié)巴),前來南京靈谷寺主法。后永樂皇帝又將內(nèi)廷畫工所繪《靈谷寺普度大齋瑞相圖》長卷圖軸,賜予得銀協(xié)巴活佛,帶回西藏,至今保存完好。靈谷寺與西藏佛教的交流,有力佐證西藏與中國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宗教

    靈谷寺是南京市著名佛教寺院之一。1983年,被國務院列為漢族地區(qū)全國重點佛教寺院。

    自20世紀70年代開放以來,靈谷寺已接待了成千上萬的游人、香客,并與海內(nèi)外開展了廣泛的佛教文化交流活動。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日本、加拿大、美國等國家,以及臺灣的許多佛教團體和友人都光臨過靈谷寺。1992年5月以來,前任住持真慈法師曾多次率團,赴日本、韓國、美國、新加坡、香港等國和地區(qū),進行法務交流及訪問。

    歷任主持

    真慈法師:曾任中國佛教協(xié)會理事、江蘇省佛教協(xié)會副會長、南京市佛教協(xié)會會長,與及南京市棲霞寺、靈谷寺、玄奘寺、瓦官寺方丈。

    凈然法師:曾任靈谷寺監(jiān)院、方丈,南京市佛教協(xié)會副秘書長。

    傳靜法師:1984年禮南京棲霞寺輝堅長老出家,1988年于韶關南華寺受具足戒,曾任南京靈谷寺方丈,觀音寺、龍泉寺住持,江蘇省佛教協(xié)會副秘書長,南京市佛教協(xié)會副會長。

    靈山法師:惟賢法師弟子,曾任靈谷寺監(jiān)院,現(xiàn)任靈谷寺主持。

    佛事活動

    2011年4月23日,作為第一屆“金陵禮佛文化月”中的重點活動之一,玄奘法師頂骨舍利供奉大典在南京靈谷寺舉行。23日上午9點,供奉大典開始,儀仗隊法師、主法和尚將在觀音殿迎請玄奘法師頂骨舍利至玄奘紀念堂,進行戒定真香(上香禮拜)、禮拜大懺悔文、僧寶贊、回向偈等法會程序。

    2011年10月,由南京市佛教協(xié)會與臺北市佛教會、金門縣佛教會共同主辦的“海峽兩岸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祈福超薦水陸大齋法會”在靈谷寺舉行,辛亥革命將領藍天蔚的曾外孫女藍薇薇專程前往參加活動。史書記載靈谷寺明代有過兩次規(guī)模極為盛大的水陸法會。而這次,是有史以來第三次規(guī)模盛大的大法會。海峽兩岸高僧云集,數(shù)千余名信眾參與。

    2015年1月1日至3日,靈谷寺在寺院講堂啟建了乙未年迎新祈福抄經(jīng)法會。江蘇省佛教協(xié)會副秘書長、南京市佛教協(xié)會副會長、靈谷寺方丈傳靜法師表示,此次抄經(jīng)法會本著提升靈谷寺寺院文化氛圍的初衷,以法利生、廣結(jié)善緣的精神,將寫經(jīng)的功德回向國泰民安,風調(diào)雨順,社會和諧。

    2015年5月15日,第五屆金陵禮佛文化月活動之一的玄奘法師頂骨舍利供奉法會在靈谷寺隆重舉行。法會前,隆相法師致辭,傳靜法師致答謝辭。上午10時,供奉法會開始,隆相法師在儀仗隊法師的護從下從觀音殿手捧玄奘法師頂骨舍利寶函,供奉于“玄奘法師紀念堂”內(nèi)。隨后,在上香禮拜、僧寶贊、回向偈等法會程序后,將玄奘法師頂骨舍利安奉至舍利寶塔中,接受信眾游客瞻禮。

    旅游貼士

    景點攻略

    靈谷景區(qū)游覽線路:萬工池——紅山門——陣亡將士牌坊——無梁殿——陣亡將士公墓——志公殿——松風閣——靈谷塔——嘆譚延闿墓——靈谷寺——靈谷深松——龍池——鄧演達墓

    交通信息

    1. 202路“靈谷寺公園”站下即到。

      2. “明孝陵(紫霞湖)”站坐觀光車5號線,或“中山陵東”站坐觀光車4號線到“靈谷景區(qū)”站下即到。這是鐘山風景區(qū)內(nèi)部的觀光車,有兩種,紅色的小火車和藍色的電瓶車,票價都是5元。

    3.南京自駕:進入管家橋向南行駛 ----左轉(zhuǎn)進入漢中路向東行駛---靠右進入滬寧高速出口向東行駛---左轉(zhuǎn)進入靈谷寺路向北行駛----進入環(huán)島進入靈谷寺路向北行駛----右后轉(zhuǎn)進入向東行駛----左轉(zhuǎn)進入向北行駛----左轉(zhuǎn)進入陵東路向西行駛。

    相關文章
    熱點文章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