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橛山在膠南市城區(qū)以西12.5公里處,東北西南向?偯娣e73平方公里,南北長14公里,寬7.6公里。主峰海拔595.1米,與睡牛山、月季山成鼎足之勢。鐵橛山峻峭挺拔,崖壁矗立突兀,巖石色黑如鐵,因之得名。
中文名稱: 鐵橛山
象征物: 鐵橛懸泉
赤緯: ,北緯35°88′~35°90′,
外文名稱: tiejueshan
赤經(jīng): 東經(jīng)119°82′~119°84′
面積: 73平方公里
基本內(nèi)容
鐵橛山夏季滿目是葳蕤的綠色植被:墨綠、蒼綠、濃綠、深綠、淺綠、黃綠……,綠得讓人心醉。仰望山巒,好似樹木堆疊而成,到處是鳥鳴啾啾,蜂飛蝶舞,草叢里、樹枝上都開滿了斑斕的花朵。林木蔭翳,涼意襲人,花樹蔥蘢,賞心悅目,蒼翠凝碧的綠色世界!
山中勝景以滴水崖懸泉、絕頂秋海棠為最!对鲂弈z志》載:“[滴水巖]山壁懸空,清泉下滴,落石坎中,極旱不涸;卉多秋海棠”!拌F橛懸泉”向為古“膠州八景”之一,在植被并不豐茂、裸巖比比皆是的北方山脈,澗泉潺潺、溪流淙淙乃實屬罕見。山勢矗兀,色黑如鐵。
北巔滴水崖,山壁懸空如蓋,崖頂方廣10余畝,有秋海棠叢生,崖下有滴水庵。水從石罅中落半腰,滴淅成泉,故名滴水崖。崖下一潭,深不可測,俗稱海眼,據(jù)稱直通東海。相傳把扁擔(dān)放進去,3天后就在膠南海水浴場飄出來了。
清代法若真《滴水巖絕頂海棠序》云:“……[鐵橛山]絕頂。方廣十畝余,皆秋海棠聚生其上,約十余尺、六七尺、四五尺。葉委如偃輪,華灼如火樹。旭色高融,忽芙蓉之搖落,忽桃花之爛熳;亦幔亭之飛霞,亦丹崖之絳雪……”
清代膠州州牧周于智描寫為:“鐵橛山峰直矗,色黑如鐵。頂有懸崖如蓋,名滴水崖,一水從石罅中出時作玉琴聲。下積為流,溽暑不溢,大旱不涸。玩之如明珠時傾,又似聞流水一曲,不減廬山瀑布!辈⒂性娨皇祝骸扒俾暦路鸪鰺熱魉呱阶怨沤。何事成連居海上,風(fēng)濤漫擬是清音!
明萬歷年間御試欽定的第三才子趙任贊滴水庵《滴水巖》詩曰:“四周山色郁嵯峨,萬丈丹梯掛薜蘿。怪石倚空懸古剎,靈流入竅滴云窩。巖花帶雨邀明月,谷草生春蘸碧波。此處蟠龍應(yīng)有待,不須石燕舞婆娑!
明代膠州庠生王無竟也作詩贊滴水巖曰:“徑以石為天,時聞冷雨聲。才坐如深秋,淅瀝獻云影。峰峰側(cè)夕陽,明滅照未登。天杪青欲去,川原相欲永。空洞藏物化,清回發(fā)深省!薄
滴水庵原來庵舍三楹,西臨深澗,巨石砌成擋土墻,填土在上面建庵。庵南側(cè)即是“鐵橛懸泉”,它“山壁懸空,清水下滴,落于石坎中,大旱不涸,長年不絕”。庵下有村命名為下庵村,現(xiàn)在庵址尚辨,山門尚存。
滴水庵南側(cè)有兩棵609歲銀杏樹,其中之一在文革期間被砍到,僅樹枝就做了30多套家具,惜哉,F(xiàn)存一株,雄偉成人三摟,高大峻拔。懸泉就在銀杏?xùn)|側(cè)6米處!
整個鐵橛山雄偉險峻,層巒疊嶂,神奇秀麗,景色奇絕,是一條綿延十幾里的集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于一體的巨大長廊。山的每一條皺褶里,都蘊藏著厚重的文化!
清膠州人趙承寵作詩《鐵橛山晚歸》:斜日荒山返旆旌,野煙迢遞暗孤城。路迷春草連云碧,水繞寒川隔岸明。細雨不禁花外冷,驚風(fēng)可奈樹邊聲。芳菲有興催歸急,?嗟桥R不稱情!
鐵橛山絕頂兩石壁對峙如門,故名“崮門”,又名“大崮口”。 “峭壁對峙,天半雙懸,杜鵑飛掛,錦幔朱帷,望之皆在云深處”!搬拈T”下面的大崮、小崮村背風(fēng)向陽,家家戶戶廣植櫻桃樹,成為膠南新景“櫻皇谷”。陽春三月,千樹萬樹櫻花開,大、小崮村一片花海,五彩繽紛,漫步在櫻花、杏花、桃花、杜鵑花叢中,人人自醉。四月的大小櫻桃,五月的甜杏,掛滿枝頭,引得游人如織,競相品嘗!
“崮門”以西是松山,“山易松,故名”,峭壁巍峨,蒼翠奪目。山上原有碧云庵、歲寒亭。松山西南山下有清涼寺,為古膠州名寺,以及西北側(cè)的陡陽廟,現(xiàn)在都早已經(jīng)坍塌無存!
石為山之骨骼,土為山之血脈,草木為山之皮毛。山有水而媚,土得水而沃。站在鐵橛山舉目四野,山山嶺嶺蒼翠碧綠,云蒸霞蔚!
鐵橛山中的泉水披珠戴玉,且歌且舞,奔騰出山,在大崮村前匯成一處美景“月亮灣”,稍作停歇,流向風(fēng)河,河上建起了道道橡膠壩,河岸兩邊遍植楊柳花草,人至河畔,衣襟飄香,新涼滌暑,晚上風(fēng)河覽月,白天綠水蕩舟。
現(xiàn)在生態(tài)旅游主線路就有兩條:北從329省道山周村西折頭向南,從售票處到主峰鐵橛山頂?shù)臅煞,主峰?95.1米。景區(qū)內(nèi)的主要景點有:休閑生態(tài)園,栗祖園,太師閣,涌金泉,觀音洞,斧劈石,猿祖觀海,鐵橛雄風(fēng),孔明出山、玉簪探寶等等。最著名的就是鐵橛懸泉和會仙峰。南側(cè)由膠南市區(qū)乘坐206路公交車,到達梁家莊后下車,進入櫻皇谷游覽民俗園,也可沿階而上,直達白云洞、會仙峰!
不過要注意的是,游覽鐵橛山時,一定換上輕便的鞋,帶上大號的購物袋。因為山上一年三季都有新鮮的水果和野菜。有句詩好像這樣說的:鐵橛三季花爛漫,四季可嘗水果鮮,春日櫻桃夏日杏,秋有板栗冬柿甜。
正所謂:
靈山浮翠,鐵橛懸壺,膠南美景處處新
白河凝碧,風(fēng)水蕩波,老城古史歲歲傳
鐵橛山位于膠南境內(nèi)中部鐵山和陸汪內(nèi)。與大珠山、小珠山、藏馬山并稱為海西四座名山。
鐵橛山在膠南市城區(qū)以西12.5公里處,東北西南向。總面積73平方公里,南北長14公里,寬7.6公里。主峰海拔595.1米,與睡牛山、月季山成鼎足之勢。鐵橛山峻峭挺拔,崖壁矗立突兀,巖石色黑如鐵,因之得名!
夏季滿目是葳蕤的綠色植被:墨綠、蒼綠、濃綠、深綠、淺綠、黃綠……,綠得讓人心醉。仰望山巒,好似樹木堆疊而成,到處是鳥鳴啾啾,蜂飛蝶舞,草叢里、樹枝上都開滿了斑斕的花朵。林木蔭翳,涼意襲人,花樹蔥蘢,賞心悅目,蒼翠凝碧的綠色世界!
山中勝景以滴水崖懸泉、絕頂秋海棠為最!对鲂弈z志》載:“[滴水巖]山壁懸空,清泉下滴,落石坎中,極旱不涸;卉多秋海棠”。“鐵橛懸泉”向為古“膠州八景”之一,在植被并不豐茂、裸巖比比皆是的北方山脈,澗泉潺潺、溪流淙淙乃實屬罕見。山勢矗兀,色黑如鐵。
北巔滴水崖,山壁懸空如蓋,崖頂方廣10余畝,有秋海棠叢生,崖下有滴水庵。水從石罅中落半腰,滴淅成泉,故名滴水崖。崖下一潭,深不可測,俗稱海眼,據(jù)稱直通東海。相傳把扁擔(dān)放進去,3天后就在膠南海水浴場飄出來了。
清代法若真《滴水巖絕頂海棠序》云:“……[鐵橛山]絕頂。方廣十畝余,皆秋海棠聚生其上,約十余尺、六七尺、四五尺。葉委如偃輪,華灼如火樹。旭色高融,忽芙蓉之搖落,忽桃花之爛熳;亦幔亭之飛霞,亦丹崖之絳雪……”
清代膠州州牧周于智描寫為:“鐵橛山峰直矗,色黑如鐵。頂有懸崖如蓋,名滴水崖,一水從石罅中出時作玉琴聲。下積為流,溽暑不溢,大旱不涸。玩之如明珠時傾,又似聞流水一曲,不減廬山瀑布!辈⒂性娨皇祝骸扒俾暦路鸪鰺熱魉呱阶怨沤。何事成連居海上,風(fēng)濤漫擬是清音!
明萬歷年間御試欽定的第三才子趙任贊滴水庵《滴水巖》詩曰:“四周山色郁嵯峨,萬丈丹梯掛薜蘿。怪石倚空懸古剎,靈流入竅滴云窩。巖花帶雨邀明月,谷草生春蘸碧波。此處蟠龍應(yīng)有待,不須石燕舞婆娑!
明代膠州庠生王無竟也作詩贊滴水巖曰:“徑以石為天,時聞冷雨聲。才坐如深秋,淅瀝獻云影。峰峰側(cè)夕陽,明滅照未登。天杪青欲去,川原相欲永。空洞藏物化,清回發(fā)深省!
滴水庵原來庵舍三楹,西臨深澗,巨石砌成擋土墻,填土在上面建庵。庵南側(cè)即是“鐵橛懸泉”,它“山壁懸空,清水下滴,落于石坎中,大旱不涸,長年不絕”。庵下有村命名為下庵村,現(xiàn)在庵址尚辨,山門尚存。
滴水庵南側(cè)有兩棵609歲銀杏樹,其中之一在文革期間被砍到,僅樹枝就做了30多套家具,惜哉。現(xiàn)存一株,雄偉成人三摟,高大峻拔。懸泉就在銀杏?xùn)|側(cè)6米處。
整個鐵橛山雄偉險峻,層巒疊嶂,神奇秀麗,景色奇絕,是一條綿延十幾里的集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于一體的巨大長廊。山的每一條皺褶里,都蘊藏著厚重的文化。
清膠州人趙承寵 作詩《鐵橛山晚歸》:斜日荒山返旆旌,野煙迢遞暗孤城。路迷春草連云碧,水繞寒川隔岸明。細雨不禁花外冷,驚風(fēng)可奈樹邊聲。芳菲有興催歸急,?嗟桥R不稱情。
鐵橛山絕頂兩石壁對峙如門,故名“崮門”,又名“大崮口”。 “峭壁對峙,天半雙懸,杜鵑飛掛,錦幔朱帷,望之皆在云深處”!搬拈T”下面的大崮、小崮村背風(fēng)向陽,家家戶戶廣植櫻桃樹,成為膠南新景“櫻皇谷”。陽春三月,千樹萬樹櫻花開,大、小崮村一片花海,五彩繽紛,漫步在櫻花、杏花、桃花、杜鵑花叢中,人人自醉。四月的大小櫻桃,五月的甜杏,掛滿枝頭,引得游人如織,競相品嘗。
“崮門”以西是松山,“山易松,故名”,峭壁巍峨,蒼翠奪目。山上原有碧云庵、歲寒亭。松山西南山下有清涼寺,為古膠州名寺,以及西北側(cè)的陡陽廟,現(xiàn)在都早已經(jīng)坍塌無存。
石為山之骨骼,土為山之血脈,草木為山之皮毛。山有水而媚,土得水而沃。站在鐵橛山舉目四野,山山嶺嶺蒼翠碧綠,云蒸霞蔚。
鐵橛山中的泉水披珠戴玉,且歌且舞,奔騰出山,在大崮村前匯成一處美景“月亮灣”,稍作停歇,流向風(fēng)河,河上建起了道道橡膠壩,河岸兩邊遍植楊柳花草,人至河畔,衣襟飄香,新涼滌暑,晚上風(fēng)河覽月,白天綠水蕩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