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起源
山粉糊又叫 糟羹。山粉即是 番薯粉。相傳唐朝初年, 臺(tái)州刺史 尉遲敬德發(fā)動(dòng)兵士修城防盜。修城大難,修完已是正月半。又逢大雪,民工返鄉(xiāng),鄉(xiāng)中竟無好吃之物犒勞親人。虧得有聰明人將家中所有吃食拌以薯粉共煮,御寒充饑,味道竟是大佳。人相效仿,流傳至今。這個(gè)版本,僅見于方志。
又傳 戚繼光戚 大將軍于 臺(tái)州大敗倭寇,時(shí)也恰逢 元宵,本是雙喜臨門。無奈吃食已被小日本掠空,大概連做一頓 元宵都不夠本的。于是 大將軍無以勞軍老百姓無以過節(jié),就這樣又歡喜又無奈。但 大將軍畢竟是大將軍,靈機(jī)一動(dòng)將殘留的亂七八糟一鍋煮了,其中就有小日本瞧不上眼的 番薯粉。天可憐見,居然是好味道!于是大軍山呼 海吃,百姓奔走相告。因取亂七八糟之物,故名曰 糟羹。當(dāng)年老戚在 江南平蕩倭寇,端的是英勇神武,才華橫溢,則則讓人嘆服,只這名字讓人嘆氣,什么不好取偏取作 糟羹!現(xiàn)很多地方早就不叫糟羹,改稱糊,我家鄉(xiāng) 黃巖即是。糊者和也。家和萬事興。
咸 糟羹多以肉丁、 冬筍丁、年糕丁、豆腐干丁、香菇絲、 蟶肉、 牡蠣肉、 蝦皮、川豆瓣、花生仁、鹽等為佐料;
甜糟羹則以紅棗、 葡萄干、 桂圓肉、桔餅、 蓮子、 荸薺、 冬筍、 紅蘿卜、花生仁、白(紅)糖為 佐料。
甜山粉糊是以濕淀粉、紅棗、蜜棗、 荸薺、 金桔餅、桂圓、 紅蘿卜絲、花生米、 紅糖等燒煮而成的。做法很簡單,但配料卻很講究,很復(fù)雜。通常要放 葡萄干、桔皮絲、蜜棗絲、 金桔絲,還要放各種新鮮水果丁,如蘋果、梨、 桔子、馬蹄。把它們倒入事先調(diào)好的山粉糊里,再倒到煮沸的糖水里,按順時(shí)針不斷攪拌,不一會(huì)兒,白色的液體就會(huì)慢慢變成無色半固體狀,這時(shí)就可以盛到碗里了。不過,在吃之前,還要在羹上均勻地灑上一層“粉”,這種“粉”是用芝麻、 花生、核桃仁、瓜子仁碾成粉,再拌上 桂花做成的。這種甜品口感豐富,甜而不膩。 制作咸山粉糊則先要把蘿卜、菜頭、芹菜、豬肉、鰻干、 墨魚干、豆腐干等都切成方塊小丁與豆子或花生仁一起下鍋炒好,調(diào)好味,加水燒熟,再把事先用水調(diào)好的稀薄山粉慢慢倒入鍋內(nèi),一邊倒入山粉,一邊不斷攪拌,防止鍋底的山粉燒焦,直至燒熟。
制作注意事項(xiàng)
1、番薯粉一定要搗碎,這樣倒入時(shí)不容易結(jié)小顆粒,里面卻還沒熟。倒入前可以用搟面杖搟碎,或者摻水?dāng)嚢杈鶆蚝笤俚?入。
2、一定要等水燒開后,再倒入番薯粉。
3、一邊倒番薯粉,一邊要攪拌,以免粘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