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銀岡書院簡介

    2021-10-05    鐵嶺   

    銀岡書院,是東北地區(qū)唯一保存下來的古代書院,是清代著名的五大書院之一,是關東第一書院,在東北教育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開本邑教育之先",培養(yǎng)出大批英才。周恩來總理就是在銀岡書院入讀小學。銀岡書院現(xiàn)在是遼寧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中的周恩來少年讀書舊址紀念館,被列為遼寧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3年國務院公布銀岡書院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銀岡書院

    書院簡介

    銀岡書院位于昔日的鐵嶺古城內(nèi)南門之右、今日繁華的銀岡小區(qū)之中,是一處古樸幽靜的清代園林式建筑群。銀岡書院始建于清順治十五年(1658), 其創(chuàng)始人是清代謫居鐵嶺的郝浴。如今的銀園,假山曲廊、水榭亭臺、拱橋蓮池、游魚花卉,典雅清幽,如天然花園一般。

    銀岡書院是東北地區(qū)唯一保存下來的書院,已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基地。

    歷史沿革

    郝浴遇赦之后,與其好友函可等人于順治十五年,投奔其好友左懋泰移居鐵嶺。當時鐵嶺城內(nèi)遍是瓦礫,蒿草叢生,除管理流人的官兵之外,尚無居民,其好友左懋泰等居于城外龍首山下。郝浴在"南門內(nèi)之右"選中一片風水之地,成為努爾哈赤攻陷鐵嶺后第一個入住鐵嶺城的居民。郝浴自記:"戊戌五月下嶺,卜居于南門之右,方十許畝,中為書室三間,前有圃種蔬,后有園種花,左壁吾臥室也。右壁一帶,皆吾友連屋而居也"。

    郝浴的父親郝大舫得知兒子獲赦在鐵嶺安家,異常高興,籌集銀兩派人送來,助其修建宅院。自此,郝浴以他高深的學識,在家設帳辦學,傳授理學經(jīng)典、培養(yǎng)生徒、普及文化,從而使鐵嶺文化又有了新的生機。郝浴在此講學十八載,至康熙十四年(1675)復職還朝,留所居宅院為書院,并命名為"銀岡書院"。幾經(jīng)修建已有相當規(guī)模。至1910年周總理入校讀書時,已有校舍70多間。整個建筑群,清幽典雅,古韻濃郁,F(xiàn)今的銀岡書院占地面積8800平方米,與初建時"十許畝"相當。而且布局也無大的變化。東西排列三個院落。中間為郝浴最初所建宅院,東為銀園,西院辟為周恩來少年讀書舊址紀念館。遠遠望去,瓦青色的圍墻上空,蒼翠搖曳的枝葉之間隱現(xiàn)著古建筑的屋脊,古樸幽靜之中蘊藏一絲神秘。

    銀岡書院培養(yǎng)了眾多的成材學生,成為鐵嶺文人學者聚集之地和文化中心,對鐵嶺及遼寧乃至東北地區(qū)的文化藝術(shù)發(fā)展產(chǎn)生重要影響。康熙年間曾任順天府尹又任奉天府尹的屠沂,遍游全國各大書院,當他來到鐵嶺了解到銀岡書院的現(xiàn)狀與歷史,大為感慨,把銀岡書院與河南的嵩陽書院、湖南的岳麓書院、石鼓書院和江西的白鹿洞書院,并列為全國五大書院,并撰文勒碑留記。他在《重修銀岡書院碑記》中寫道:,"維天下之書院多矣,惟嵩陽、白鹿、岳麓、石鼓以大稱。豈高閣、周建長廊四起云爾哉!蓋大其人,故大其書院也"。"茲鐵嶺片石,即與嵩陽、白鹿、岳麓、石鼓四大書院而五焉,奚不可也。興行教化守土之責也。表彰前哲后學之事也。" 他認為郝浴:"學探理窟,才蔚國華,岳岳懷方,不移不屈,政績昭然"。他把郝浴與四大院之創(chuàng)始人同視為偉大人物。

    書院布局

    漫步來到書院的正門--廣亮大門,兩扇乳釘鑲嵌朱漆大門立于門枕石上,石階和上馬石已經(jīng)凹凸不平顯得滄桑古樸。位于書院正門對面,豎立著一座磨磚對縫影壁,高近四米、寬十二米許,中間額寬六米,上有枋柱屋頂,下有須彌座,素面當心浮雕"銀岡書院" 四個金色大字。大門兩側(cè)各有房一間,再向外,有東西角門各一。走進正門,便來到當年郝浴的宅院。這是一個典型的北方四合套院,上屋正房三間為文昌宮,現(xiàn)陳列展出關于銀岡書院歷史沿革的文獻資料、歷史文物。門前有光緒十六年所刻石碑二通。東側(cè)為《銀岡書院捐添經(jīng)費建修齋房記》,其碑陰為《書院所添書籍》。這是我國罕有的古代石刻圖書目錄,被載入國家圖書館館史,實為稀世珍品。西側(cè)為《銀岡書院資產(chǎn)碑記》。

    院內(nèi)有東、西廂房各三間。東側(cè)在書院時期稱東齋房,曾為各齋長辦公之所,后為書院學堂。1910年,周恩來在書院讀書時,即曾在此研習古文、書法。現(xiàn)仍按當年原貌恢復,南北火炕,炕上各擺兩張書桌,靠東壁擺放古書櫥一對,櫥門木心板上刻有楹聯(lián)"晨登講席歌堯舜,千山翠色落銀岡","詩傳畫意王摩詰,船載書聲米舍人"。另外屋中有地八仙桌、太師椅一組,是先生授課的座位。

    西廂房現(xiàn)為書院藏書室,兼辦公室。收藏郝浴與后來邑紳官員捐獻及新添圖書典籍數(shù)千冊。現(xiàn)有《古今圖書集成》240函存于其中。

    正房與東、西廂房之間有東、西月門通二進套院和東、西兩院。二進套院的郝公祠位于文昌宮正北,面闊三間,房前掛有郝浴自題草書"致知格物之堂"匾額。這里是郝浴昔日講學場所?滴22年(1683)7月15日,郝浴病逝于桂林任上。噩耗傳至鐵嶺,學界和銀岡諸生無不為之哀痛,遂將"致知格物之堂"辟為"郝公祠",設其靈位,終年奉祀。

    "致知格物"是郝浴的座右銘,也是他的辦學宗旨,體現(xiàn)了"實踐而體之" 的唯物主義思想。接替郝浴辦學的董國祥對學生解釋說:"知者,心之靈也。致者,推而極之以求蔽也!煜、國家、身、心、意皆物也,誠正修齊以至治平即格物也!思此^: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他教導學生成為品學兼優(yōu)的棟梁之材:"諸士習業(yè)于此,毋自鄙落,當思所以為忠臣、為孝子、為悌弟、良友。修齊誠正之事,皆務實踐而體之,即治國平天下,無其事而有其具,庶無負先生之所以名堂之記哉!"

    現(xiàn)在"致知格物之堂"中展出郝浴辦學經(jīng)過和生平事跡,同時展出的還有郝浴次子,曾任奉天府尹郝林和為恢復書院有突出貢獻的鐵嶺知縣焦獻猷的事跡以及他們?yōu)殂y岡書院撰寫的碑文。并有康熙55年和乾隆59年兩通殘碑展出。門內(nèi)有一付木刻楹聯(lián):"晨登講臺歌堯舜,千山翠色落銀岡"系郝浴先生《銀岡行》中詩句。

    在堂門之前,立有兩通石碑,西為康熙十四年郝浴親自撰寫的《跋銀岡書院記》和康熙52年鐵嶺知縣焦獻猷的《銀岡書院題壁》;而《郝浴捐助銀岡書院膏火土四》碑則立于門東。

    現(xiàn)今書院的西院辟為周恩來少年讀書舊址紀念館。館額為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題寫。院之南側(cè)臨街有房十二間一字排開。東數(shù)第七間為大門即為紀念館的進口處,第八間為收發(fā)室,其余是展室。東側(cè)六間,為《新生活起點》展室,展出1910年周恩來在鐵嶺學習生活情況及相關文物、史料。西側(cè)《第二故鄉(xiāng)情》展出的是1962年周總理視察第二故鄉(xiāng)鐵嶺時的全部史料和文物,真實再現(xiàn)了周總理與鐵嶺人民的魚水深情。院西側(cè)有廂房8間,為《歷史偉人周恩來業(yè)績展》,介紹了一代偉人光輝的一生。廳內(nèi)展出340張照片,127件實物和4組雕塑,還有電化聲像設備,增加了真實性和感染力。院北有房八間,為《周恩來1910年讀書教室》、陳列和接待室、辦公室等。院東側(cè)有一通石碑《銀岡書院修復碑記》。在院中央,有一尊白色花崗巖的周恩來雕像,為中共遼寧省委共產(chǎn)黨員雜志社於1998年敬立,魯迅美術(shù)學院孫家彬制作。人們每到這里,總要與總理雕象合影留念。

    現(xiàn)今的東院,為一仿古園林建筑,稱作銀園。這里的垂花門,是紀念館的出口處。此門為木制結(jié)構(gòu),門上青瓦覆頂,檐下有兩顆倒垂的木柱,端頭飾以蓮花,故稱垂花門。門內(nèi)迎面一座高約3.5米、寬約8.5米青磚雕檐影壁,中間是一塊寬1.5米、長6.5米的漢白玉,正面刻有"銀園"兩個大字,背面鐫刻著著名書法家蘇平書寫的周總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名句。再北是蓮池,池中有總理生前最喜歡的馬蹄蓮花,有無數(shù)赤橙色、墨青色鯉魚繞蓮游戲。池上有單拱花欄小橋,可通東西。蓮池之北,便是被稱為"隱然臥龍"的"銀岡"之處。現(xiàn)在隨形就勢修成假山,沿山脊修成四個亭臺畫閣,由曲廊相連。廊枋上有園林景觀和歷史典故彩繪。

    銀園東側(cè)是沿清代一條街古建筑后墻修建的捐資碑廊。碑廊高三米,長有90延長米,由122塊墨青理石拼接,上面鎏金楷書鐫刻著6千余捐資者姓名。

    書院內(nèi)原有一株郝浴建書院時栽下的老榆樹,猶如一位飽經(jīng)滄桑的老者,日夜俯瞰著書院,年年拋撒榆錢兒,記錄書院教化育人的功績。乾隆時,詩人商其果以老樹為題賦詩,謳歌銀岡書院。詩曰:"老樹婆婆滿院蔭,每當風雨做龍吟,三春鑄得錢無數(shù),灑落人間總不尋。"

    創(chuàng)始人

    郝。1623-1683), 字雪海,又字冰滌,號復陽。清直隸定州唐城(今河北省定州市城區(qū)唐城村)人。浴"少有異稟","生而機警,負異才。年十四五,能通六籍百家言,尤留心世務,高自期許,講求古今治亂興亡之故,而慕諸葛忠武、李鄴侯之為人。少有志操,負氣節(jié)。"順治六年(1649)中進士,授刑部主事。因其非凡的才干和膽略,順治八年,升任湖廣道御史,并委以欽差大臣重任巡按四川。

    此間郝浴體察民情,為民請命,直言敢諫,以實施其"澄清斯世"、"解救蒼生" 的志愿。此時,吳三桂以平西王居四川。他網(wǎng)羅親信,"驕恣部下、淫殺不法"。他的軍隊"殘暴無紀律"。郝浴多次要求吳三桂預以制止,因而遭到吳三桂的忌恨。特別是在與南明永歷小朝廷作戰(zhàn)、保衛(wèi)寧城收復四川的戰(zhàn)斗中,郝浴再次得罪了吳三桂。

    順治九年郝浴在巡按四川時,奉命在保寧城監(jiān)臨鄉(xiāng)試,時逢張獻忠部下劉文秀率領數(shù)萬人包圍了保寧城,郝浴"飛檄邀三桂,激以大義"請求援救,然而,吳三桂"逾月乃赴援"。及保寧解圍后頒賞將士,吳三桂以冠服賞與郝浴,而郝浴拒而不授,并在所上的《保寧奏捷疏》中說"平賊乃平西王責(吳三桂),臣(郝浴)司風憲,不予軍事。而臣予賞,非賞臣則忌臣也",并盡陳"三桂觀望狀",由是積怨于吳三桂。過了兩年,即順治十一年(1654年)三桂乃摭浴《保寧奏捷疏》中有"親冒矢石"語,指郝浴為冒功論劾。"部議當坐死,上命宥之,流徙奉天"。

    順治十一年六月郝浴與懷有身孕的妻子王夫人辭別親人,走上流放之路。從此,郝浴流寓于沈陽、鐵嶺,渡過了漫長的22年流人生活。順治十四年四月,置奉天府于盛京陪都,朝廷視為喜事,盛京大赦。凡此年以前在盛京的"流移者俱赦為民",給他們以有限自由,在盛京境內(nèi)擇居安家,但不經(jīng)朝廷赦準,不得返回故里。

    相關文章
    熱點文章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