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縣城出發(fā),沿著清紅路往西南走大約3公里,就來到清華古洞,昆畹公路從古洞旁通過交通十分便利。佛教喻“清華”為極樂勝地,此洞清幽,故名。
基本內(nèi)容
清華洞位于云南省大理州祥云縣城南3公里的清華山,昆畹公路的南側(cè)。屬喀斯特地形石灰?guī)r大溶洞,洞寬80余米,高30余米,深數(shù)百米,是一個天然大溶洞。洞中右側(cè)頂穹正中,有一道亮光通向山頂,被稱為“碟大天”石孔。
清華洞是祥云縣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人類居住遺址之一,為滇西5000年新石器人類文明的典型洞穴遺址,素有“滇西第一洞”之稱。
清華洞屬喀斯特地形石巖溶洞,洞分前洞、后洞。
前洞深、寬約30余米,高5米;后洞分二支,深不可測,洞內(nèi)石花、石筍、石柱甚多,琳瑯滿目。前洞口右側(cè)頂穹正中,仰視見尺余橢圓形亮光通山頂,稱“碟大天”。右側(cè)有小洞3個,時寬、時窄,洞壁大洞套小洞數(shù)十個。前洞中主洞位于洞口正中。洞內(nèi)怪峰突兀、石筍倒掛、懸崖滴乳、落水有聲。洞口壁上方有摩巖石刻,計24塊,多為明代以來的宮吏及騷人墨客所作。
清華洞歷史
明朝大旅行家徐霞客兩次臨洞考察,李元陽、郭松年、楊慎等歷代官宦、墨客多次游此并留下摩崖題刻“清華洞天”、“坐臥煙云”、“別有洞天”等。1961年,經(jīng)考古發(fā)掘清理,出土了新石器遺物多件,有梯形石斧、石鑿,長條形及月形石刀、石錛等。1988年5月27日,大理州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州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有關(guān)石孔,當(dāng)?shù)剡流傳著一個神話故事,傳說當(dāng)年孫悟空趕鯉魚精進清華洞,洞中一片漆黑,于是悟空便用金箍棒朝洞頂戳了一個窟窿,透出一道光柱,這便是“碟大天”的由來。
神話傳說
有關(guān)石孔,當(dāng)?shù)剡流傳著一個神話故事,傳說當(dāng)年孫悟空趕鯉魚精進清華洞,洞中一片漆黑,于是悟空便用金箍棒朝洞頂戳了一個窟窿,透出一道光柱,這便是“碟大天”的由來。
清華洞,亦稱玉和洞。距六盤水市鐘山區(qū)區(qū)駐地8里許,在石橋村境內(nèi)。洞高、寬各丈許,深10丈許,前行洞分二支,岔口左側(cè)石壁上刻有"天然南海",右石壁上刻有"清華仙洞",左右兩洞幽深,鐘乳嶙峋,極為美觀。洞景完好,可供游覽。(參見后面的陳月樞《荷月》詩詞集中《清華洞》一文及陳昌言《清華洞》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