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廣總督,正式官銜為總督湖北湖南等處地方提督軍務(wù)、糧餉兼巡撫事,正式簡(jiǎn)稱為湖北湖南總督或兩湖總督,是清朝九位最高級(jí)的封疆大臣之一,總管湖北和湖南的軍民政務(wù)。
因湖南、湖北兩省在明朝時(shí)同屬湖廣省,因此通稱為湖廣總督。乾隆十四年例授都察院右都御史,乾隆四十八年例授兵部尚書。
歷史沿革
該職的前身為順治元年所設(shè)置的湖廣總督,總督府駐武昌,康熙七年被廢,九年再次設(shè)置
康熙十九年,改川湖總督復(fù)為湖廣總督,還駐武昌
康熙二十六年,更名湖北湖南總督
光緒三十年起,歷任湖北湖南總督兼任湖北巡撫
歷任總督
湖廣總督
姓名 | 籍貫/旗籍 | 任命時(shí)間 | 卸任時(shí)間 | 卸任原因 | 備注 |
蔡毓榮 | 漢軍正白旗 | 1772年 | 1778年 | ||
陳輝祖(署) | 湖南祁東 | 1772年 | 1773年 | ||
汪志伊 | 安徽桐城 | 1806年 | |||
張映漢 | 山東無(wú)棣 | 1820年 | 奉旨內(nèi)遷 | 任刑部右侍郎 | |
楊懌曾(署) | 安徽六安 | 1830年 | |||
林則徐 | 福建侯官 | 1837年2月 | 1838年12月 | ||
周天爵 | 山東東阿 | 1838年 | 1840年12月 | 發(fā)配新疆 | 由吳其濬查處 |
吳其濬(屬) | 河南固始 | 1840年12月 | 1843年12月 | 兼湖南巡撫 | |
程矞采 | 江西新建 | 1851年12月 | 1852年10月 | ||
徐廣縉(署) | 安徽太和 | 1852年10月 | 1853年2月 | ||
張亮基(署) | 江蘇銅山 | 1853年2月 | 1853年9月 | ||
吳文镕 | 江蘇儀征 | 1853年9月 | 1854年2月 | ||
臺(tái)涌 | 滿洲正白旗 | 1854年3月 | 1854年7月 | ||
楊霈 | 1854年10月 | 1855年6月 | |||
官文 | 滿洲正白旗 | 1855年6月 | 1867年2月 | ||
譚廷襄(署) | 浙江山陰 | 1866年 | |||
李鴻章 | 安徽合肥 | 1867年2月 | 1870年8月 | ||
李瀚章(署) | 安徽合肥 | 1867年 | 1868年 | ||
郭柏蔭(署) | 1868年 | 1869年 | |||
李瀚章 | 安徽合肥 | 1870年8月 | 1882年4月 | ||
翁同爵(署) | 江蘇常熟 | 1875年 | 1876年 | ||
涂宗瀛 | 安徽六安 | 1882年4月 | 1883年6月 | ||
卞寶第(署) | 江蘇儀征 | 1883年6月 | 1885年4月 | ||
裕祿(署) | 滿州正白旗 | 1885年4月 | 1889年8月 | ||
張之洞 | 直隸南皮 | 1889年8月 | 1894年11月 | ||
譚繼洵 | 湖南瀏陽(yáng) | 1894年11月 | 1896年1月 | ||
張之洞 | 直隸南皮 | 1896年1月 | 1902年11月 | ||
端方(暫署) | 滿洲正白旗 | 1902年11月 | 1904年 |
湖廣總督兼理湖北巡撫事
姓名 | 籍貫/旗籍 | 任命時(shí)間 | 卸任時(shí)間 | 卸任原因 | 備注 |
張之洞 | 直隸南皮 | 1904年 | 1907年8月 | ||
趙爾巽 | 奉天鐵嶺 | 1907年8月 | 1908年3月 | ||
陳夔龍 | 貴州貴陽(yáng) | 1908年3月 | 1909年10月 | ||
瑞澄(署) | 滿洲正白旗 | 1909年10月 | 1911年10月 | 末代總督 | |
袁世凱 | 河南項(xiàng)城 | 1911年10月14日 | 未到任 | ||
魏光燾 | 湖南邵陽(yáng) | 1911年 | 未到任 | ||
王士珍(署) | 直隸正定 | 1911年11月2日 | 未到任 | ||
段芝貴(護(hù)) | 安徽合肥 | 1911年11月14日 | 未到任 | ||
段祺瑞 | 安徽合肥 | 1911年11月17日 | 未到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