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貼餃是武漢特色的過早(即吃早餐)小吃。包制時一般是餡面各半,呈月芽形。鍋貼底面呈深黃色,酥脆,面皮軟韌,餡味香美。鍋貼的形狀各地不同,一般是形狀,但天津鍋貼類似褡褳火燒。
簡要介紹
鍋貼餃武漢特色的過早(即吃早餐)小吃。包制時一般是餡面各半,呈月芽形。鍋貼底面呈深黃色,酥脆,面皮軟韌,餡味香美。鍋貼的形狀各地不同,一般是形狀,但天津鍋貼類似褡褳火燒。從某種意義上說,人所謂的餃子都是鍋貼。鍋貼是大眾風味小吃。稻香居鍋貼以其選料嚴謹、制作精細、品質(zhì)優(yōu)美而聞名古城。成品灌湯流油,色澤黃焦,鮮美溢口。東北也稱水煎包,又稱為煎餃。
菜系分類
美味糕點、早餐、風味小吃
工藝手法
煎
食材介紹
面粉200克,鮮肉餡400克,水,色拉油,蔥花各適量。
制作方法
1.在豬肉糜內(nèi)加醬油拌勻;將蔬菜洗凈剁碎,擠去水;將蔥、姜、面醬、五香粉、麻油(約250克)放在一起拌和。然后將肉糜、碎蔬菜、調(diào)料放在一起拌成鍋貼肉餡。
2.將面粉倒在面板上,加水約2.5千克和成面團,稍餳后揉成長條,揪成若干個同樣大小的小面劑。面板上撒干面粉,把面劑一個個放在干粉上按扁,再搟成直徑6~7厘米左右的圓皮,用每張圓皮裹適量肉餡對折起來,再捏成帶裥的花邊,形如月牙狀的鍋貼生坯(俗稱老虎爪)。
3.將帶邊的鐵鐺放在火上,用油抹遍,再澆上一層麻油,將生鍋貼一行行整齊地排入鐺內(nèi),隨即灑上一些水,蓋上鐺蓋,燒到水快耗干時,再灑點水繼續(xù)煎到水耗干,揭開鐺蓋,澆點麻油,一面將鐺不時轉(zhuǎn)動,一面用慢火烙,待鍋貼底呈焦黃色用鏟刀鏟出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