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菜起源于秦漢時期,是自江蘇省徐州向東沿隴海鐵路至連云港一帶地方傳統(tǒng)風味菜(連云港古稱海州,故這一區(qū)域,稱為徐海)。
徐海菜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蘇菜的四大代表菜之一,原近楚漢風味,肉食五畜俱用,水產(chǎn)以海味取勝。菜肴色調(diào)濃重,口味偏咸,習尚五辛,多用煮、煎、炸等。
徐海菜代表菜品有霸王別姬、沛縣黿汁狗肉、彭城魚丸、羊方藏魚、紅燒沙光魚等。
發(fā)展歷史
徐海地處蘇北的徐州、宿遷、連云港一帶北鄰山東,我國第一位典籍留名的職業(yè)廚師彭鏗就出在徐州,彭鏗被尊為廚師的祖師爺,并有雉羹、羊方藏魚等名菜。秦漢時期,徐州一帶的反秦主要人物劉邦、項羽及后稱為漢三杰的張良、蕭何、韓信等人物在此聚眾收兵,一時商販云集,市肆飲食振興!稘h書》記有:“漢潁川尹暹為徐州刺史,以小銅釜甄,一日十炊!币暂p巧的銅釜為炊具,小爐旺火使菜肴速成,一日十炊。當時已有龍風宴、“八盤王簋”等。從近年來徐州出土的漢畫象看有關烹飪方面的不少,如有烹飪原料雞、魚、兔、雁、鹿等;有庖人憑案宰牲、燒火作菜等場面。唐宋時韓愈曾任徐州通判,自制燒魚后稱為“愈炙魚”;自稱“老饕”的蘇東坡在徐州任州牧之職二年,他的四道菜被稱為“東坡四珍”。民國初年徐州詩人時鴻有詩云:“學士風流號老饕,烹調(diào)有術自堪豪,四珍千載傳佳味,君子無由夸遠庖!泵鞔朝煵嗽谛熘輳V泛出現(xiàn),當時徐州有一家易牙菜館是為易牙當年落腳徐州而得名,據(jù)傳該菜館有四種風味回異,流傳于世的菜,即養(yǎng)心鴨子、四諦丸子、杏仁豆腐、三正雞。
菜系特點
徐海菜,來于徐州,宿遷和烹調(diào)技藝連云港擅長海產(chǎn)和蔬菜。徐海菜原近齊魯風味,肉食五畜俱用,水產(chǎn)以海味取勝。菜肴色調(diào)濃重,口味偏咸,習尚五辛,多用煮、煎、炸等。
近年來,三種地方風味菜均有發(fā)展和變化;磽P菜由平和而變?yōu)槁蕴穑剖芴K錫菜的影響。而蘇錫菜尤其是蘇州菜口味由偏甜而轉變?yōu)槠胶,又受到淮揚菜的影響。徐海菜則咸味大減,色調(diào)亦趨淡雅,向淮揚菜看齊。
徐海菜原近齊魯風味,肉食五畜俱用,水產(chǎn)以海味取勝。菜肴色調(diào)濃重,口味偏咸,習尚五辛,烹調(diào)技藝多用煮、煎、炸等。近年來,三種地方風味菜均有發(fā)展和變化;磽P菜由平和而變?yōu)槁蕴,似受蘇錫菜的影響。而蘇錫菜尤其是蘇州菜口味由偏甜而轉變?yōu)槠胶停质艿交磽P菜的影響。徐海菜則咸味大減,色調(diào)亦趨淡雅,向淮揚菜看齊。在整個蘇菜系中,淮揚萊仍占主導地位。
經(jīng)典菜品
特色名菜
玉米炒湯圓
原料:玉米 、 珍珠小元宵
調(diào)料:白糖 、 色拉油 、鹽
做法:
1.水一鍋,下入元宵、玉米煮熟過水備用。
2.起炒鍋上火,加色拉油少許,下入元宵玉米加鹽翻炒。
3.裝盤后加水果、果仁等即可。
海帶清熱湯
烹飪手法:煲
原料:海帶
配料:綠豆
調(diào)料:紅糖
做法:海帶洗凈切段,綠豆洗凈,加水1碗,煲至豆爛,后下紅糖,攪勻可飲湯食豆、海帶。
貼士:海帶性寒,不能大量食用,或求急切而一連數(shù)日均煲1次,造成面瘡雖見好,人已虛寒就犯不著了。
氽鵪鶉
烹飪手法:醬、燒
原料:鵪鶉、 黃瓜、雞蛋
配料:淀粉
調(diào)料:水 、花椒 、 鹽、 醬油 、味精
做法:鵪鶉肉白,湯清見底,咸鮮清淡。
1.將凈鵪鶉肉片成薄片,用雞蛋清和濕淀粉10克(淀粉5克加水)抓勻,冬筍、口蘑(水發(fā))、黃瓜均成片。
2.勺內(nèi)放入豬油,四五成熱時將鵪鶉片放入油內(nèi)滑熟倒入漏勺內(nèi)。
3.勺內(nèi)放入湯,加入精鹽、紹酒、花椒水、醬油、冬筍、口蘑、黃瓜和滑熟的鵪鶉肉片,燒開后,撇凈浮沫,放入味精,盛入湯碗內(nèi)即成。
雞蛋羹
烹飪手法:燒 、 蒸
原料:雞蛋
配料:蔥
調(diào)料:水、 鹽、 蠔油
做法:雞蛋、鹽、水、油、蔥花。
1、新鮮雞蛋一個。磕入碗中,用打蛋器調(diào)散,加入很少量鹽調(diào)勻,這時的蛋液會比之前稀、黃。
2、加水。最好是溫水。冷水不太好,熱水就更不行了,以沖進去就成蛋花了。
3、水中加入少量蠔油調(diào)勻后摻入蛋液里面調(diào)勻。再加入少量豬油。
4、燒一鍋清水,放上蒸隔。水一定要開以后,再把蛋液放上蒸隔,然后開小火,鍋蓋一定要留縫,不要蓋嚴實了。這樣蒸出來的蛋羹絕對不會有蜂窩眼,口感也不會老。
5、大概10-15分鐘,雞蛋羹就應該差不多好了。撒上一些蔥花(根據(jù)個人愛好,還可以加肉臊之類的),滴上幾滴蒸魚豉油就可以享用啦!
燒麥
烹飪手法:炒、 醬、 燒 、 蒸 、 泡
原料:豬肉
配料:香菇 、青椒 、 面粉
做法:
1.先準備好材料,切成末的肉,香菇,青椒。
2.糯米浸泡若干小時之后,上籠蒸熟。
3.浸泡香菇的水,這是濾去雜質(zhì)留下的部分。
4.和好的面團。
5.鍋中放油,下入肉末炒至變色,加入香菇和青椒一起翻炒,加入鹽、醬油和雞精,倒入香菇水燒沸。再把蒸好的糯米倒進去翻炒,至湯汁略干即可出鍋。燒麥的餡料就做好了。
6.接下來就該面團出場了。把揉好的面稍整理,搟成荷葉狀的圓片,包入炒好的餡料,捏捏壓壓。
7.最后,把包好的燒麥放入鍋中蒸個桑拿,十分鐘后,就大功告成了。
雪菜肉絲
烹飪手法:炒 、 醬 、腌 、燒 、 煸
原料:豆瓣 、 雞、 豆瓣醬 、 雞精
配料:淀粉 、紅辣椒
調(diào)料:料酒 、 水 、辣椒 、鹽
做法:
1:肉絲洗干凈用鹽,料酒,淀粉腌制15分鐘。
2:鍋中底油,放入肉絲煸炒幾下,倒點料酒,然后倒入一匙豆瓣醬繼續(xù)煸炒幾下。加點干紅辣椒,翻炒肉絲上色。
3:然后倒入雪菜翻炒幾下,稍微加點水燒個1分鐘收汁為止。
4:加點雞精就可以起鍋了。
揚州煮干絲
烹飪手法:蒸 、 切、 炒
原料:豆腐干、 雞絲
配料:豬油 、火腿 、開洋、 豌豆苗 、雞湯 、 肉湯
調(diào)料:精鹽 、紹酒 、 味精
做法:
1、將豆腐干先批成厚約0.15厘米的薄片,再切成細絲,放入盛器,加沸水和少量鹽浸泡兩次,清水過清,撈出瀝干,以除去豆腥味,使干絲軟韌色白。開洋洗凈,放在小碗內(nèi)加酒,上籠或入鍋隔水蒸透。
2、炒鍋燒熱,放熟豬油40克,加雞湯和肉湯,下干絲、開洋,旺火燒沸,加精鹽、紹酒,移小火上燴煮10分鐘,使干絲漲胖,吸足鮮味。出鍋前再用旺火燒開,下豆畝,放味精,淋熟豬油10克,將干絲連湯倒在湯盆里,撒上雞絲和火腿絲,豆苗放四周即成。
紅燒烤麩
烹飪手法:切、煮、炒
原料:燒麩
配料:筍 、香菇 、豆干 、金針 、木耳
調(diào)料:香油、八角 、醬油、 酒 、糖 、胡椒粉、 味精 、 油
做法:
1、燒麩用水清洗后擠出水份再用手撕成小塊,油燒至八成熱時,投入撕好的燒麩炸至呈金黃色,撈出瀝油;
2、筍去皮切片,香菇泡軟對切,豆干每塊斜切成3塊,另外將金針、木耳泡軟;
3、鍋內(nèi)放油,將香菇、豆干、筍片、金針、木耳放入炒鍋,最后加入炸好的燒麩,淋上酒后加入醬油,酒、糖、胡辣粉、味精、香油、姜片及八角,然后加水用中火煮至汁干,淋上香油食用。
雞茸蛋
原料:蠶豆、肥膘肉、 黃酒 、火腿、雞 、雞蛋 、 雞蛋清 、雞胸脯肉、雞油、生菜 、香菇、 豬油
配料:香菜、 淀粉、 芝麻
調(diào)料:白糖、茶、水 、鹽、味精
做法:雞胸脯肉 72克 雞蛋清 175克 肥膘肉 38克 黃酒 15克 味精 1克 淀粉(蠶豆) 8克 豬油(煉制) 60克 鹽 4克 雞油 5克 各適量
1.熟火腿切絲;
2.香菇去蒂,洗凈,切絲;
3. 生菜葉擇洗干凈,切絲;
4.將雞脯肉、豬肥膘肉分別剁成茸,一起放入碗內(nèi),加黃酒5 克、精鹽3 克、味精少量、雞蛋清25克,攪拌成雞茸;
5. 將雞蛋清150克放入湯盆中,攪打成蛋泡糊;
6. 先舀3 湯匙蛋泡糊,放入雞茸中攪勻,然后,再將剩下的蛋泡糊放入雞茸中調(diào)勻;
7. 將鍋置中火上燒熱,舀入熟豬油,燒至四成熱時,用湯匙將雞茸分次舀入鍋內(nèi),成蛋形,同時用筷子輕輕翻動,待外表起軟花凝結成雞茸蛋,用筷子逐個托起,放在漏勺內(nèi)瀝油;
8. 做完后改用微火,再放入雞茸蛋,輕輕翻動,使其均勻受熱,撈出瀝油;
9. 另取鍋置旺火上,放入熟豬油25 克,舀入雞清湯150毫升,加黃灑10 克、精鹽、味精各少許,再放入火腿(切絲)、香菇(切絲)、生菜葉(切絲),燒沸后用水淀粉勾芡;
10. 同時將雞茸蛋用漏勺撈出,放入鍋內(nèi)輕輕翻動,淋入熟豬油25 克,起鍋滑入盤中,再淋上熟雞油即成。
主要名菜
霸王別姬、黿汁狗肉、羊方藏魚、彭城魚丸、東坡回贈肉、鳳尾對蝦、野味五套、把子肉、啥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