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合記燴面:
鄭州沒有發(fā)明什么,沒有獨立的菜系,合記燴面差不多是鄭州的飲食標志。選用上好鮮羊肉,經反復浸泡后下鍋,撇出血沫,放入全大料,將肉煮爛。另用精制面粉,兌入適量鹽堿和成軟面,經反復揉搓,使其筋韌。下面時,鍋內放原汁肉湯,將面拉成薄條入鍋,放上羊肉,配以黃花菜、木耳、水粉條。上桌時外帶香菜、辣椒油、糖蒜等小碟,其味更鮮,成為鄭州有口皆碑的佳肴。
據說,合記羊肉燴面是飛機轟炸出來的美食。抗戰(zhàn)時期,日軍飛機經常空襲鄭州,當時有一位名廚叫趙榮光,特別喜歡吃面食。飛機來了,趙師傅就去躲飛機,回來后,就把乘下的面條加點羊肉湯燴燴再吃。久而久之,趙師傅發(fā)現重新燴過的面也很好吃,就潛心研究,在里面放些鹽、堿,使之更筋,做出的面別有一番風味,后來就成了風靡一時的風味美食。
2、葛記壇子肉燜餅:
說實話要是餓的時候吃著還真是不錯,有餅有肉還有小山椒配搭。不過好吃也不能多吃嗎,一是油太大,再說了這餅也是不容易消化的東東,所以建議兩人一份足矣了。強烈推薦的紅豆粥,味道的確是不錯,甜甜沙沙的火候正好,兩元一份十分超值。
3、老蔡記蒸餃餛飩
蔡記蒸餃的創(chuàng)始人是河南長坦縣蔡士俊先生。蔡老先生早年在北京皇宮里幫廚,辛亥革命之后,蔡士俊流落于北京街頭,為了養(yǎng)家糊口,在幫朋友的幫助下,在北京前門外開一小飯店,經營蒸餃、餛飩,生意倒還紅火。幾年后,蔡士俊攜家眷輾轉來到鄭州。1919年在西二街開店重操舊業(yè),定名為“京都老蔡記餛飩館”。
蔡記蒸餃制作頗為講究,肉餡剁好之后,要邊打邊加水,使肉餡打上勁,各種調料也要按一定比例,缺一不可,蒸餃皮用半死半燙面粉,經反復揉搓使面團筋韌,再搟成薄皮,裝餡提成柳葉褶,使蒸餃形為彎月,所以蔡記蒸餃具有皮薄微黃、色澤光亮、餡飽透明、造型美觀、灌湯流油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