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luán)樨(xī)餅是以一種叫做欒樨的植物的葉子和糯米粉、澄粉、粘米粉、冰片糖等為主要材料蒸制的糕餅。是珠江三角洲一帶的特色小吃,也是農歷四月初八“佛誕”的傳統(tǒng)食品,以中山最普遍。在部分地方,四月初八會有浴佛節(jié)、欒樨節(jié)等的別稱,也跟佛教有關,人們在那天一般都會采摘欒樨葉做欒樨餅吃。
做法
材料
欒樨、糯米粉400g、澄粉100g、粘米粉100g、冰片糖250g
做法
1、欒樨加適量的水打爛、冰片糖250g加水用微波爐叮融、澄粉用開水燙熟攪勻。
2、把全部材料加在一起和好待用。
3、準備好模具,先抹一點油再把粉團印上,再脫模,這樣就有一條條小魚游出來了。
4、隔水蒸15分鐘,待涼后再取出,熱辣辣的小魚就做好了。
相關傳說
傳說200多年前“ 浴佛節(jié)”那天,一個和尚來到香山縣(現(xiàn) 中山市)龍?zhí)翗淇拥男『舆呄丛,他剛脫下衣服,一條大蟒蛇闖了出來,直向他奔去。那和尚拔出寶劍,把 蟒蛇斬成幾截,丟在河里。這時正好來了個老漁翁,他醉熏熏地抓起蛇頭,又搬來蛇尾,胡亂地跳起舞來。這一舞,竟使那條蟒蛇死而復生了。它變成了一條龍,騰空而去。余下的幾截蛇身,居然在河邊變成了幾棵小樹,就是現(xiàn)在的欒樨樹。有一年夏天,當?shù)匚烈吡餍,死了不少人。河邊有戶窮苦人家,無錢請醫(yī)購藥,聞到 欒樨樹葉發(fā)出陣陣清香,便摘了一把,回家搗碎沖水喝,不久病就好了。這事一傳十,十傳百,人們紛紛采摘欒樨葉,沖水喝,做餅吃,后來每年四月八,人們還做欒樨餅來貢神。
相關植物
闊苞菊
別稱: 欒樨
學名: Pluchea indica
英文名: Marsh Fleabane
科別: 菊科
特征: 灌木,高 1-2 米;ㄖ睆郊s 5 毫米,粉紅色,由多朵細小的管狀花組成。果有棱,具白色冠毛,干后稍帶褐色。幼枝有微柔毛,葉全緣或有小尖齒。全草有異味。
應用: 葉可制欒樨餅,可令小孩暖胃去積;另全草亦可藥用,可改善記憶力。
生長環(huán)境: 海邊潮水到達的地方。
欒樨常被誤寫成“欒茜”、“萱茜”、“櫞茜”,甚至“芫茜”、“芫荽”,其實,欒樨就是菊科闊苞菊屬的“闊苞菊”,不同于其它芳香植物,傘形科芫荽屬的“芫荽”,蕓香科柑橘屬的“枸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