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不起的阿斗”,千百年間這句話讓蜀漢后主劉禪成為了最大笑話。然而,這不是真實的歷史,劉禪從223年登基,到263年投降曹魏,在位長達41年,是三國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君。
眾所周知,三國鼎足中蜀國勢衰微,劉禪能在執(zhí)政如此長的時間,沒有過人的才能是不可能做到的?赡苡腥藭f,這是諸葛亮的功勞。確實,諸葛亮能力毋庸置疑,劉備也承認這一點?墒,諸葛亮是234年病死五丈原,他死后,劉禪還是做了29年的皇帝。
因此,我們不能說劉禪做了這么久國君,完全是諸葛亮之功。舉個例子,曹魏大將夏侯霸逃往蜀地,此人的父親夏侯淵就是黃忠所殺。夏侯霸來到成都后,劉禪親自接見,還寬慰一番,“卿父自遇害于行間耳,非臥先人之手刃也!
劉禪還指著自己的兒子,“此男乃夏侯氏之甥也!绷攘葦(shù)語,就打消夏侯霸的防備之心。從此之后,夏侯霸對劉禪忠心耿耿,他也成為蜀漢后期的重要將領之一。那么,既然劉禪非昏庸之主,為何丞相諸葛亮遲遲不愿還政給劉禪呢?
劉備“白帝城托孤”時交代的很清楚,“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贝蠹乙雎孕≌f《三國演義》的夸大虛構,真實的劉備對諸葛亮并非完全信任,他臨死前把軍權交給了李嚴,僅憑這一點也說明了劉備希望劉禪能繼承大統(tǒng)。
諸葛亮之所以不愿意放手,也是不得已而為之,他有太多的無奈!冻鰩煴怼分杏羞@樣一句話,“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边@句話很重要,它到處諸葛亮不愿意放手的原因,不能辜負劉備對自己的希望,這是其一。
其二,蜀漢內外交困,“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边@絲毫沒有夸大,自從關羽丟了益州、劉備傾國之兵伐吳慘敗后,蜀漢越發(fā)艱難。除了四周強敵外,蜀漢內部也非常鐵板一塊。
荊州集團、益州集團以及東州集團,三大勢力在劉備死后再也無法找到一個平衡點。諸葛亮強勢奪取蜀漢軍政大權后,一方面要處理好與劉禪的君臣關系,另一方面則要平衡與另外兩大集團的之間關系。所以,諸葛亮在北伐未成功之前,是萬萬不可能還政給劉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