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秦始皇死前沒有下令讓人陪葬,他嚴格遵守秦國的法治傳統(tǒng)“廢止人殉”,陪葬的僅僅是上萬名兵馬俑。
二世皇帝胡亥繼位后,為了表達孝心,聽從趙高的建議,將沒有生育的嬪妃全部殉葬,死者眾多。
朱元璋認為自己驅逐蒙元,恢復中華,功勞跟秦始皇一樣偉大,因此他生前專門給皇太孫朱允文交待,他死后沒有生育的嬪妃全部殉葬,以此來跟秦始皇帝比肩。
朱允文給殉葬的宮女嬪妃的家屬都給予了一定的褒獎和補償,嚴格執(zhí)行了老朱的命令。
不過朱允文天性仁慈,深受儒家文化影響,因此明朝之后就沒有嬪妃為先皇殉葬的成例了。
從商朝從土的殉葬坑來看,被殉葬的人都死得十分慘烈,他們大部分都是被肢解了軀體而死,死前受盡折磨。
商朝殉葬的人多數(shù)是奴隸或者戰(zhàn)俘,他們或斬首而死,或剖心而亡,或重擊而斃,總而言之死狀是慘不忍睹。
給朱元璋殉葬的嬪妃與宮人都是有身份地位的貴婦,因此她們的死法相對十分“人道”,基本上都是自縊而死,不敢自縊的則由太監(jiān)絞死她們。
老朱發(fā)明了許多酷刑,比如千刀萬剮而死、剝皮抽腸而死,亂棒打死等等,明顯殉葬的嬪妃沒有被如此虐待。
人殉制度從人類原始社會開始就有,鼎盛于商朝時期。
春秋時期開漸漸廢除,孔子就曾大力提倡廢除人殉制度。
秦國從秦獻公元年開始廢除人殉制度,之后各朝代基本上都沒有恢復人殉制度。
朱元璋統(tǒng)一中國后,他還是恢復了一些過去已經(jīng)廢除的落后制度,包括分封諸侯制與人殉制度。
老朱要求沒有生育的宮女嬪妃統(tǒng)統(tǒng)給他殉葬,死法并不慘烈,僅僅是喝毒酒與上吊兩種方式,并沒有像商朝那樣將人做成祭祀。
老朱一生雄才大略,平定地方割據(jù),驅逐蒙元,恢復中華功不可沒,他又嚴厲懲治貪官污吏,恢復民生,可以說是一個大有作為的皇帝。
不過老朱殺伐過重,在胡庸案、空印案、藍玉案中大面積牽連無辜,死者多達二十余萬人,不少功勛也因此喪命。
朱元璋為了加強皇權,他還廢除丞相制,重拾分封制,加強特務機構(錦衣衛(wèi)、東廠、西廠),大搞秘密恐怖活動,這些都是他執(zhí)政的明顯缺點。
最后老朱還恢復了人殉制度,算是歷史的一大倒退,人生的一大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