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的時間,我把日子梳理得很整齊,每天早起,帶著熱水瓶早餐迎著地平線上躍升的第一縷陽光匆匆趕到教室。邊吃早餐邊定下當天的學習計劃,規(guī)定自己當天的學習計劃必須得完成,不然不允許睡覺,曾經就有過挑燈奮戰(zhàn)到凌晨兩點半的歷史。制定出不同科目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時間,語文底子比較好,自己就充分利用好課堂上的時間,針對比較薄弱的文言文閱讀,就在平時大量記憶常用的實詞和虛詞,兩個月后,14分滿分的文言文拿10分以上已經沒有問題。每天把15個生字新詞抄在一張小紙條上,排隊打飯的時候就從口袋摸出小條子背。數學是弱項,買了一本“天利38套”的模擬試卷實行“題海戰(zhàn)術”,分塊去練習各個題型和知識點。對個人而言這個方法還是十分奏效的,在做題的過程中記憶了大量的公式和解題方法技巧。遇到不會的,問老師問同學,逮著誰問誰,再簡單的也問,完全一副“人不要皮天下無敵”的架勢,最大的收獲,就是自己不再從心底畏懼數學,敢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解決問題,慢慢的,卷面上的空白越來越少。英語靠積累,一個星期規(guī)定自己要做3套英語試卷。做完后把錯誤的改正,利用課間大聲朗讀背誦,做題的語感就慢慢有了。地理就分區(qū)域記憶,地圖不熟悉就一遍一遍地畫,自己標上重要的經度緯度。歷史按時間線索背誦,課本一遍一遍地看,慢慢填充知識網絡。政治就拿著熱點問題運用原理分析……
每天晚上12點之前從不睡覺,大口大口地喝苦丁茶防止瞌睡,每天早晨睡眼惺忪艱難地從床上爬起的時候總會對自己說:沒事,上了大學再把覺給補回來。最奢侈的放松,是心煩氣躁的時候,耳朵里塞著耳機聽汪峰的《怒放的生命》,那個滄桑男人的聲嘶力竭的聲音縈繞在靜謐的空間里,雄渾有力。一筆一劃地臨摹字帖,細細品味每一句歌詞。十五分鐘,心情平復,一股力量便會重新在血液里沸騰。
這條路并不好走,在過了一個月我數學測試還是拿46分的晚上,我逃課到操場全速跑了很多圈,最后沒有力氣就坐在旁邊的看臺上掉眼淚,我甚至開始思考這到底值不值,我是不是在做無用功,要不干脆放棄算了?晌易罱K沒有,因為被打敗和放棄是完全不一樣的概念,被強者打敗,輸的是能力,自己得服,自己輸掉的只不過是一場考試。放棄?不能,我不允許自己像個懦夫。要真放棄的話,自己輸掉的不僅僅是高考,還有日后面對遙遠征途的勇氣。擦干眼淚洗了把臉回到教室,把那個“46”從考卷上剪了下來貼在桌面上,旁邊配了一行大字:知恥而后勇!
我想這些日子是厚重的,不然它們怎么會在我記憶里留下那么深刻的痕跡,我甚至還記得每一個微小的細節(jié)。被白熾燈照耀得發(fā)白的臉,大堆大堆散發(fā)著墨香的試卷,紅藍筆跡密密麻麻交替的參考書,被翻爛的筆記本,大拇指上被筆磨出的繭子,夜晚寢室床上散發(fā)出的微光,書寫了青春中筆墨濃重的一頁,回憶起來的時候真實而溫暖。它讓一個稚嫩的孩子知道自己對未來沉甸甸的責任,賜予她在荊棘遍布的路上執(zhí)著前進的勇氣,那是孤注一擲的信仰。
終于,我開始聞到果實的芬芳
四月,春天的痕跡隨處可見。埋頭做題仰起酸痛的脖子,看窗外樹上草坪上冒出的嫩芽,滿心歡喜。希望仿佛縈繞在自己周圍,充斥在整個空間。微笑地告訴自己,堅持,不遠了。
第一次市區(qū)統(tǒng)考,超出二本模擬分數線7分,和別人差的很遠,但自己卻很高興,它起碼讓我知道,這段時間的付出,真的沒有白費。
第二次市區(qū)統(tǒng)考,差一本模擬分數線18分。這時離高考還有28天。
桌上的練習空白越來越少,用掉的稿紙簽字筆芯越來越多,老師告訴我,只要一切正常,二本絕對沒有問題。我欣喜,在這場投入得如此深沉的戰(zhàn)爭中,我終于看到了勝利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