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開始之前,我們參加了第一次省質(zhì)檢。我認真地準備,由于我一個學期以來的自我充實,我感覺我高二留下的空白已經(jīng)被我漸漸地填平,這是我上高中以來第一次考試之前感覺胸有成竹。最后的結(jié)果出來了,我考了全班20名,年段39名。班主任特意找到了我,表揚了我高三的狀態(tài)。但是我的頭腦依舊是清醒的。學校也開始在大考后舉行年段規(guī)模的表彰大會,通常文科年段前20的同學會被點名表揚,然后有獎狀之類的東西。當然這次沒有我的份。我想起了新東方總裁俞敏洪的成功秘訣(我知道提這個很俗氣,他也不是我最欣賞的人):向優(yōu)秀的榜樣學習。這些同學都是最精英的優(yōu)秀分子,我必須向這些優(yōu)秀的榜樣學習,個人智慧永遠都是渺小的。
接下來,就完全進入了高考倒計時的時代。
高三下,高三生們集體進入了鬼畜狀態(tài)。我關(guān)掉了手機上網(wǎng)包年業(yè)務(wù),開始真正地全心投入到這一場惡戰(zhàn)中來。開學初的第一次市質(zhì)檢,我考了全班15名,年段30名。第二次市質(zhì)檢全班第十名。第二次省質(zhì)檢,全班第8名……
是的,在我不斷的進步中,高考也越來越近了。第二次省質(zhì)檢我考出了好成績,徹底讓班主任對我刮目相看了。但是,不斷的進步也給我?guī)砹藟毫,下次還能不能考得更好?這樣的問題總是在考前出現(xiàn)。我只能盡量不去想他們,因為人在高三,確實要承受不少的壓力。有許多同學在紅榜上屹立不倒,也有很多上下顛簸曇花一現(xiàn)。我承認高考,尤其是文科高考,投機性是非常強的,也就是運氣的成分占了很大的比例?蔁o論如何,終歸是要拿實力說話。我承認我不是那種天生特別聰明的人,每一點的進步都要靠自己的汗水來換回。晚上,我在學校晚自習,周末,我參加了兩個補習班。我開始享受這樣的生活,因為我讀的是我自己喜歡的東西,念得是我愛的文科,我從不為自己選擇文科而后悔,高三在文科的享受中快速度過。大家也漸漸地把我視作高考的種子選手,我依舊是按部就班地學習,學習。
直到最后高考波瀾不驚地度過了。很遺憾,盡管我上高三以來不斷地進步,一直進步到高考,但是我那年段第8的成績還是沒能讓我搭上理想的北大末班車。不過我已經(jīng)非常幸運了,慶幸自己當初選擇了文科,慶幸自己真的在最后一年的努力中證明了自己,慶幸自己最后依然考到了一所之前想都不敢想的好大學。
2007-2009,兩年的文科路很快就走完了,有遺憾也有收獲,人的成長總要付出代價的呵。我依舊填報了心愛的文科專業(yè),希望能在北京的那個角落里,做完沒有做完的少年文科夢。
文科從不負我,我定不負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