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書豪:這是個偉大的故事
陷入職業(yè)生涯低谷的林書豪對自己能在紐約呆多久沒有一點把握。他甚至沒有去租公寓,而是跑到在紐約大學讀醫(yī)學院的哥哥那里睡沙發(fā)。在對新澤西網(wǎng)隊比賽的前一天,因為回紐約晚了,他干脆去隊友菲爾德斯(Landry Fields)家里對付了一夜。林書豪后來開玩笑說要買下菲爾德斯的沙發(fā),因為他的命運從第二天開始了轉(zhuǎn)變。
我們無法預言林書豪未來會不會成為巨星,但他毫無疑問是名現(xiàn)象級球員。在過去瘋狂的一周里,林書豪四次首發(fā)摘下109分的成績是自1976-1977ABA與NBA合并以來最高的,超過了喬丹、拉里·伯德和詹姆斯。前尼克斯和火箭隊主帥范甘迪認為林書豪在場上表現(xiàn)出非常強的比賽閱讀和控制能力,“他的比賽思路清晰,知道什么時候該傳球,什么時候該投籃。這看起來簡單,實際并非如此!
運氣不足以解釋林書豪的成就。他的大學教練阿瑪克(Tommy Amaker)說,“他需要點運氣嗎?當然。但當機遇來臨時,他做好了準備。這個孩子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他整個人生都在為之奮斗。”在對決中輸給林書豪的科比·布萊恩特也表示,“球員都不是憑空誕生的。如果你去回顧一下,會發(fā)現(xiàn)他的球技一開始就在那里,只是從沒有人注意到。這是個偉大的故事,是堅韌與勤奮的最好證明!
美國偶像
如果不是因為有族裔的背景,林書豪的美國故事也許并不會引起媒體這么強烈的關注。亞裔已經(jīng)慢慢確立了自己在美國的政治、經(jīng)濟、科技和藝術等領域里的形象,但在NBA歷史上的亞裔球員仍然屈指可數(shù)。在林書豪的經(jīng)歷中,亞裔身份或多或少地給他帶來過影響。
在哈佛打球時,有球迷沖他喊過“回到中國去”、“交響樂隊在校園另一頭”;到尼克斯之后,麥迪遜廣場花園的安檢人員還經(jīng)常問他是不是訓練師。在公眾的固定思維里,東方面孔與職業(yè)籃球之間仍然有一條鴻溝,需要更多像姚明、林書豪這樣的人才能填平。
洛杉磯湖人隊的“小魚”費什爾(Derek Fisher)說,“(林)身上背負著整個大陸的希望。我只需要照顧到阿肯色小石城就夠了!
在林書豪之前,姚明代表了亞洲。但林書豪不是姚明第二,姚的角色是中國的,而林的角色才是美國的。對美國亞裔群體來說,林書豪的經(jīng)歷給了他們自信和勇氣去跨越過去的障礙,在陌生的領域?qū)で笸黄疲拖駨埖屡、伍茲和關穎珊曾經(jīng)和正在帶給他們的啟示一樣。
在尼克斯的主場麥迪遜廣場花園球場,越來越多的亞裔球迷戴著林書豪的面具,自始至終為他吶喊助威。這些美國亞裔在林書豪身上看見了自己的影子,而生活在地球另一端的中國人在他身上看到的則是姚明的影子。
說到姚明,林書豪總把他當做典范,“我每場比賽之后都會跟姚明聊一下。每次遇到在同一個城市,他都會帶我出去吃飯。他就像我的大哥,我們一直保持聯(lián)系!
雖然像NBA總裁斯特恩所說的,單論影響程度,林書豪很難超越姚明。但微博上有關林書豪的話題吸引的留言能上百萬,短短一周內(nèi),他的新浪微博粉絲從19萬飆升到92萬,連CCTV都為他改變轉(zhuǎn)播日程。
大陸的對面也陷入這片狂熱中。因為林書豪的父母都從臺灣移民去美國的,臺灣媒體競相去采訪林家在島內(nèi)的親屬,挖掘任何能把林書豪與臺灣聯(lián)系起來的信息。連馬英九在“內(nèi)閣”會議上都特地拿林書豪作例子,鼓勵成員們多些團隊合作精神。
據(jù)臺灣媒體報道,早在林書豪帶領哈佛大學在NCAA闖出名堂的時候,就已經(jīng)引起了中國籃協(xié)和中華臺北籃協(xié)的關注。雙方都曾經(jīng)接觸過林書豪,希望日后他能代表自己協(xié)會征戰(zhàn)國際賽事。
2010年,臺灣《中華時報》報道稱,由于中國不允許第二國籍,在經(jīng)過一番考慮之后,林書豪不想放棄美國國籍,已經(jīng)決定加入中華臺北男籃。然而,林書豪并沒有在亞運會為中華臺北隊出場。
相關文章
熱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