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的車,被撞,且兩次。說不心疼,那是假,說心疼的郁悶,更是假。
早上,開車送兒子去書法班。行至紅燈處,望著前面遠遠的車隊,我小心翼翼地停下車,靜等之余,聽兒子聊輔導班的趣事。
“哐當”!
我慌忙回頭去看,一個面包車頂了上來。追尾事件發(fā)生了,且是在我身上。
正在我想下車指責那人,也想就此算了,吃虧別吃氣了時,只見那中年男司機,氣沖沖地從車上下來,嗷嗷嚷道:“你這是怎么開車的,停下車了,還往后倒車……”
他這句話,一下子扯斷了我隱忍的底線,解開安全帶,關上車鑰匙,熄了車,推開車門,下車后指責他:“你怎么開車的?你撞上我的車了,還惡人先告狀,我本來不想下車看了,你倒好,還抱怨我,我的車拉著手剎,腳也踩著剎車了,哪里會倒車,明明是你……”
“是你,就是你倒車了,你的車不倒我的車能頂上嗎?你不承認,咱罵個誓……”那司機氣急敗壞地扯著嗓子嚷。
“罵,你會罵,你來罵吧,你敢罵就行……”我怒氣沖沖地沖他喊。
“你真是的,開車不重用還不承認……”那司機嚷嚷著去開自己車門,鉆到車里去了。
我看怒瞪了他一眼,也看到后面因為我們而堵車很遠很遠了,便忍著氣,上車,往前移動。
看到兒子沉浸在小說中,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我的氣也消了。如果理論起來,給兒子一個斤斤計較的印象,或者給兒子一副要大家的形象,這些對兒子的成長都不利啊,常常教育兒子,得饒人處且饒人,自己不能得理不讓人啊,再就是,看剛才那個司機的樣子,這理也是說不通的,畢竟這里沒有攝像頭啊。吃點虧,少吃點氣,或者不吃這份氣,也許于我而言損失更小一點吧。
我邊往前移動車邊思索著,突然看到后面撞我車的面包車拐道快速開走了。我這才意識到,他剛才肯定就是因為在后面排隊等得不耐煩了,想走另一條道,在拐車時,不小心往前開了,撞上了我的車。又怕我下車找他“事”,便先下車誣告人。結果看我下車后沒看車尾被撞得怎樣,沒有想賴他的架勢,便見風使舵,自己先上車了,不給我理論了。
“老媽,你還為人家撞了下咱的車生氣嗎?”兒子翻了一頁書,歪著頭,問我。
“不生氣了,媽媽每天接送你,要圍城轉(zhuǎn)一個小圈,次次都碰到‘車禍’,不是兩車相撞,就是撞人。老媽為自己沒碰撞了人家車,或者撞人而欣慰著,過節(jié)了,處處車水馬龍的,自己安全,自己沒威脅到別人的安全我就心安了。再就是,老媽這是送你去輔導班,為了我的兒子你,車受點傷,我也不心疼。遇到事,必須冷靜的思索這件事的價值。如果我是沒事出來玩,車受傷,我會自責。但是我這是為了送你,怕你自己騎車冷,也不安全,這樣就覺得車受點傷也值了!
“嗯,老媽這樣想就好了,我怕你下車給人家打起來呢!眱鹤诱f著又把視線移到了書上。
兒子的一個“怕”字,更讓我認識到我剛才的饒人之念是對的。
到了兒子輔導班,兒子還沒下車,我就下車去看車尾受傷的程度。慶幸,沒有留痕。
下午,我開車去市中心給父母買褲子和毛衣。在尋車位停車時,為了躲開一輛迎面開來的黑色現(xiàn)代,我猛一打方向,前車燈處與一個鐵架子刮擦了一下。我的心一顫,這次肯定受傷了。停好車,忙去瞧。白色的漆掉了三手指頭。剛想生自己不小心的氣,轉(zhuǎn)念一想,為了親愛的父母,車受點傷,值!怒氣,便滅于萌芽狀態(tài)。
一切的果,皆源于念頭處。生活在念頭里的我們,都是了不起的創(chuàng)造者,不管你是刻意,還是無意,不管你的念頭是善,還是惡,她都會立“念”而生,其“果”也會依“念”而生。
為人者,總追求快樂。而所謂的快樂,亦總是美好如月,光明如日。只是,有人常會讓快樂與心行相悖,使致自己落于悲苦煩愁間。以樂觀和隱忍的心態(tài)視之,宜去負面若死灰槁木之念,且刻不容緩,留得念想如霞彩般光艷,何愁不快樂縈懷?
果于念起,快樂于心寬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