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山野枝子
油茶花,說不愛你,卻總也忘記不了你!說愛你,又怎么也愛不起你!
油茶果及種子和茶油,對于你,我也是有歡樂也有辛酸的淚水,更是悲欣交集于你!
我今生注定命中與你有緣,曾經(jīng)愛你又恨你,一度曾經(jīng)扼殺你,現(xiàn)在卻又要愛你。
真是造物弄人,彼一時,此一時。
這就是你的前世今生,轉(zhuǎn)眼間從地獄上升到了天堂,如此轉(zhuǎn)身,從丑小鴨化成美麗的天鵝,真是世事無常!
油茶樹,自古在我們這里就有分布,但從現(xiàn)有的文獻記載,油茶分布的北緣地帶有湖北、安徽而沒有河南,從近十幾年的調(diào)查研究文獻來看,油茶在河南的分布記述為新縣、商城、信陽有栽培,但沒有注明是先人引種還是原生態(tài)本有樹種。
只是聽老人們傳說,我們這里的油茶,最先引進是在明朝或者在周朝,一個在兩廣外做官的沙窩人,把茶籽插進蘿卜里貯藏保鮮,騎著馬帶種子,回到沙窩境內(nèi)種植成功的。
從現(xiàn)有的油茶樹分布和野外遺存考查來看,我們還可以看到,在一些深山中的茶樹,有的用石頭壘有石岸做成的樹坪。奶奶的奶奶講,她們小時候就見油茶樹下有這些石岸,聽說是周朝時期,我們這個地區(qū)人口稠密,田地稀少,收成很低,開荒種植各種植物,達到了“山到梢(杪),河到邊”的程度。這些石岸樹坪,就是那時的先人壘徹的石岸,以種植莊稼和樹木,但從現(xiàn)有遺留的油茶樹來看,目前還沒有聽說有五百年以上或千年古油茶的報告,縣志上也沒有此類相關的記載。
這也許是一個傳說,但也許這就是民間流傳的真實歷史。
油茶的中心產(chǎn)地則分布在我國的西南及湘、贛南部,其栽培歷史有2300年以上,是我國特有的油料樹種,中國是油茶的原產(chǎn)地。從這些記載來分析,也許很早我們這個地區(qū)就開始引種種植油茶樹了。
茶油是我國特有的傳統(tǒng)的食用植物油,其生產(chǎn)和發(fā)展的歷史源遠流長。據(jù)公元前三世紀的《山海經(jīng)》記載:"員木,南方油食也"。油茶,早在公元前100多年漢武帝時,就開始栽種油茶。世界上除日本和東南亞極少數(shù)國家有零星分布外,唯有中國大面積栽培。
我國山茶油至今已有3000年以上的食用歷史,明朝醫(yī)藥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提到茶油的食療作用:"茶籽,苦寒香毒,主治喘急咳嗽,去痰垢。"
其他古籍中也多有記載,《綱目拾遺》記載"茶油可以治療痔瘡,退濕熱"《農(nóng)居飲食譜》記載"茶油烹調(diào)肴饌,日用皆宜,蒸熟食之,澤發(fā)生光,諸油惟此最為輕清,故諸病不忌。"
歷史上,茶油曾經(jīng)是"皇封御膳"用油,據(jù)史料記載,用小米面為原料,配以杏仁、花生米、海帶絲、豆腐丁、茶油,是宮廷的御膳食譜,朱元璋統(tǒng)一天下后,將江西茶油封為"御膳用油"。因明朝皇帝對茶油的喜好和重視。
從這些記述來推測,可能在某一個朝代皇帝曾經(jīng)下令各地廣泛種植油茶。或許我們這里的油茶就是明朝引進種植的。
油茶樹是常綠喬木或灌木,三至四米,有時可達八米;ò咨刍ǘ鄶(shù),花期六到十二月,果熟期到第二年的十到十一月。在我們這個地區(qū)油茶樹開花大都在秋冬季節(jié),菊花盛開的時節(jié),油茶花也漫山遍野地開放了。
這金黃色野菊花與這雪白色油茶花,在油茶樹和常綠綠色的背景映襯下,如黃金白銀般交相輝映,引得蜜蜂采蜜,來回穿梭其間。蜜蜂的振翅,震動了晚秋的朝陽。此時,我們孩子們把牛羊趕上山后,也會掐根吸蜜用的中間有管的小草去吸吮花蕊中那甜香的蜜汁。
我是在吸著油菜茶花蜜的歡樂中,同時也是在起早貪黑放?巢竦男了釀诳嗟谋粗校冗^童年的時光,所以我說,“油菜花,說不愛你,卻總也忘記不了你!說愛你,又怎么也愛不起你!”。
童年時代,因為歷史的原因,家里很窮,幾乎要靠撿拾油茶籽來維持一家全年的生計。上學的學費、過年的新衣、家庭過年的香、臘、紙、炮和年肉及炸油鍋用的油,都要靠撿拾到的茶籽打成油,買出錢來支付?上攵,年幼孩童的我,每到秋季,就要去離家很遠大山上去撿拾茶籽。 撿茶籽可遠沒有吸花蜜那么愜意,只是痛苦和辛酸淚水的回憶。
那時我很小,每到秋天茶籽成熟的季節(jié),在我現(xiàn)在的映象中,總是秋雨連綿,夜里凌晨兩三點的時間,那時根本沒有鐘表,只是聽到雞叫二便或第三便,我們就是起床吃飯,帶著布袋,系著圍裙,扛著木鈀鉤,揣著幾個手捏的干飯團或幾個發(fā)面饃饃或煎的面饃,戴著草帽,然后就出,去離家十多公里以外的大山里。
有時走到山里,天還沒有亮,去撿拾別人已經(jīng)采摘過的樹上、那遺漏或遺落下的油茶苞子(果子),或果子成熟過度后而散落在地下的茶籽米。
一進到山里,一爬到樹上,就渾身被雨水或霜露淋濕透頂,一天就這樣被水浸泡著,從一棵樹爬到另一棵樹,去尋找被別人沒有發(fā)現(xiàn)而遺失的果子,或從一個樹腳挪到別一個樹腳去撿拾那落下的茶籽米。
有時會受到看茶園的人漫罵和遭到其從山上方砸下的石頭的襲擊,像這樣的撿茶籽遭襲擊。每年都有撿茶籽的人被打死的悲慘事件發(fā)生,那時像這樣被打死人,也沒有什么了不起,根本沒有什么追究責任或者說判判刑處罰。
就這樣提心吊膽,一天下來,饑渴難忍,饑寒交迫,精疲力盡。渴了喝口山溝里的泉水,有時甚至喝牛腳印留下的坑里的水;餓了就吃自帶的米飯團或面饃,一直到天黑才下山。
這樣,一天機會好的話,也能撿拾到能夠榨出五六斤茶油的茶子苞子或茶籽米;有時撿得很少,有時還要被別人攔截沒收而空手而歸。
扛著撿拾的油茶苞子或種子,走十多公里才能回家,有時回家近十一二點,吃點飯洗個澡就要睡覺,三點左右又要起床,重復著昨天的撿拾茶籽的勞苦生活。
油茶子撿回后,還要經(jīng)過堆放,讓其苞子開裂,然后挑出種籽,再把籽米多次晾曬,曬干還要進一步揀擇,用簸箕簸,除去其雜質(zhì)和壞籽,最后才挑到古老榨油房去用經(jīng)過碾碎、蒸炒、做餅、上榨、撞打加壓,然后才能榨出油來。
榨油也是一個辛苦的活,因為那時榨油的人很多,油坊很少,有時把柴禾和茶籽挑去油坊以后,還要等一兩天,甚至幾個夜晚,我們就在油坊里烤火和睡覺。
后來,正值大力發(fā)展用材林和板栗的時代,大砍油茶林,挖山造杉木林和板栗,使油茶樹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壞;再后來,還從事過油茶載培管理及改造低產(chǎn)油茶園及油茶加工綜合利用研究工作,又與油茶發(fā)生了關系。
如今,大力發(fā)展木本天然油料,油茶樹的大發(fā)展又迎來了新的生機和煥發(fā)出了新的生力。
油茶樹的變遷史,也是一部人類認識發(fā)展的思想史,也是一部社會史。滄海桑田,物換星移,盛衰有時,興退輪回。但愿油茶樹不再被拋棄,但愿潔白的油茶花開放的更加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