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早起來,老公就煮好了早餐,我一看呆了:怎么還有雞蛋?老公說,過節(jié)嘛,意思意思,吃一個吧。
我搖搖頭。于是,兩個雞蛋進了老公的肚。
在我的記憶里,每年的端午節(jié),母親都會煮一小盆甜的咸的雞蛋和鴨蛋,還有大蒜頭,另備雄黃酒一瓶,粽子時有時無。
這些東西是必須要吃要喝的,到底有什么講究卻不知。只是當?shù)氐拿袼资沁@樣,一個早上肚子里塞的雞蛋鴨蛋大蒜足夠消化幾天了。
蛋類平時是吃不上的,除非過生日了才能吃上一個,家里人也就跟著沾光,說是“咬災”。農(nóng)村人有句俗話:寧省一年不省一節(jié)。說的就是平時吃蘿卜白菜喝稀飯都行,但等到節(jié)日的時候,一定會不惜血本,讓你過足心癮和嘴癮。
粽子是母親自己蒸的。很小的時候沒有吃過,因為我們那里不產(chǎn)大米。十幾歲的時候,村里有了外地人來賣大米和糯米,于是母親便用玉米黃豆等糧食換些大米和糯米。逢年過節(jié)的時候便熬點稀飯什么的,端午節(jié)便會蒸些粽子端上桌子。母親蒸的粽子便是蘸糖吃的那種,而我天生不愛甜食,所以只是象征性的咬上一兩口。
幾十年過去了,我一直對端午節(jié)有種莫名的厭惡感。但是今天,老公按照我的意思,買回了雞、魚,羊肉、青菜,還有一瓶葡萄酒。雖然兩個人雞魚肉酒的對拚有點奢侈,但我喜歡。
破天荒,第一次,有生以來第一次,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過個端午節(jié)了。
這個端午節(jié),我不吃雞蛋和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