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生產(chǎn)隊里的茅草房還很多,往往是今年蓋,明年修,后年又要重新蓋。記得那年我家有一間茅草房到了該重新蓋的時候了。過去總是麻煩二位伯父幫忙,今年我跟父母說:“別老麻煩伯父,就讓我來修吧!”開始,他們表示懷疑,“糟了幾擔(dān)稻草是小事,漏雨的日子可不是好受啊?”我對他們說:“你們不是說,豬沒殺過,豬叫總聽到過吧?放心,我一定會蓋好!”最后,全家一致同意我來完成蓋茅草房的任務(wù)。
蓋一間茅草房大約需要十個挑擔(dān)的稻草,這些稻草生產(chǎn)隊里可以低價提供。當(dāng)秋收時,需要蓋房子的人家,就要注意觀察合適的稻草堆在那個草垛的。蓋房的稻草要是比較長的梗稻草,而且要比較黃亮——收割后沒遭雨淋。當(dāng)秋種結(jié)束之后,天涼了,雨水少,重新蓋房正是時候了。從生產(chǎn)隊打谷場上挑來精挑細選的稻草后,先要把稻草整理一下:把稻草把子一一打開,抖落碎屑、雜物,去掉遭蟲害后太短的草,特別要把脫粒不干凈的稻子除掉——開始我總認為有點大驚小怪,不就是幾粒稻子嗎?后來,母親告訴我說,稻子不除掉,蓋上屋會引來麻雀的破壞。原來這道工序還有這些學(xué)問呢!然后把稻草扎成合適的“獨頭捆”堆好待用。在正式蓋房前一天,必須把這些“獨頭捆”按進水里吃透水,再撈上來整齊堆好——它的作用是為了使稻草服帖,蓋的時候順手。還要準備幾桶爛河泥,一般是到村東頭的濠里頭撈。至于蓋茅草房的工具,一個丁字形鈀子和一把泥擦子而已。
第二天大清早,全家人就忙碌起來。畢竟對我這位新手的蓋房速度心里沒底,只能趁早不趁晚。其實就那么半間屋面——朝陽那面暫時不用重蓋。借來梯子、木板,搭好架子后,我爬上屋面有些害怕,只得小心翼翼地用小鐵鈀把“慘”掉的稻草清除干凈?纯次菝,不少地方爛成了一撮撮碎泥,里面蠕動著寸把長的蟲子。大家都說要是不蓋,外面落小雨家里落大雨了。先在不牢靠的椽子邊添上一根沒用的鋤頭柄或較直的樹枝,破損的蘆網(wǎng)用稻草和著爛泥補好。一切就緒正式開工了,第一次蓋房還真有點緊張,好在有父母作場外指導(dǎo)。
“靠屋檐的這架,先涂上爛泥,再攤上稻草,稻草大頭朝下。”場外指導(dǎo)發(fā)令了,我一一照辦。看看屋檐不算齊,我便用泥擦子敲敲,滿意了再進入下一道工序。然后從剛蓋好一塊屋面的草稍部分起,一共大約三四尺寬吧,全涂上爛泥,然后邊學(xué)邊蓋了起來——當(dāng)然稻草稍必須朝下了。不一會兒,“一架”屋就蓋好了,感覺不錯。剛才這些工作,我都是站在架子上完成的,當(dāng)我再次爬上屋面時還是有點怕,不知怎么站,生怕踩斷椽子摔下去。父親告訴我:“別怕,站要站在桁條處;蓋的時候,一條腿彎曲,另一條腿伸著,并踩著丁鈀!薄昂冒,一切照著辦!苯幼伾蟻淼膸桌Φ静莘藕煤螅艺罩軇葑,用泥擦子 把幾勺子爛泥涂均勻——手夠不著的地方下次再涂。右手扶著原屋面的稻草,左手抓過一把新稻草,稻草根緊貼屋面,邊放下邊慢慢向上移動,形成一個扇面。每根稻草根都要粘著屋面的爛泥,仿佛是屋面長出的一根根羽毛,草稍很順妥地側(cè)向自己面前,向后斜躺著。這樣蓋了五六把稻草之后,你必須兩手扶著已蓋的稻草,順著屋面稍稍用力向面前壓緊。這也許是蓋茅草屋的關(guān)鍵技藝,母親說,蓋得好的話,在屋檐下抓住一把已蓋好的稻草能吊起一個人來。就這樣,經(jīng)幾個來回很快就蓋到屋脊了,在屋脊上蓋上稻草,與向陽一面銜接起來,壓上爛泥,大功告成。雖然累得腰酸背痛,但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我還是蠻自豪的。
我蓋茅草房的手藝不錯吧,如果申保蓋茅草房非物質(zhì)遺產(chǎn)傳承人,我能否算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