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三、灶爺送上天”送灶是一個傳承已久的民俗活動,自我記事起,送灶的習(xí)俗就浮印在我的記憶中,同時也反映出時代的貪窮與富有,嚴(yán)苛與寬和。
“送灶”,家鄉(xiāng)俗稱送灶老爺上天。我小時候的印象中,灶老爺是一個長的很黑,像灶臺一樣臟黑的丑人。家鄉(xiāng)人說誰相貌黑丑,就會說:“某某長得像灶爺一樣”?傄詾樵顮敔斒且粋經(jīng)歷煙熏火燎,肯定是一個又黑又丑又兇悍的武夫。但事實與我的想象截然相反,根據(jù)唐代段成式的《西陽雜俎》記載:“灶神姓張,名隗,字子郭,狀如美女!本褪钦f灶老爺是一個長得如美女一樣,性情溫柔的張公子。因為此公近民親和,能深入百姓,民間因此恭而敬之。
祭灶的禮儀大體相同,這天傍晚各家虔誠地將各種貢品陳放在廚房灶臺下桌案上,小時候聽爺爺說過去送灶是很講究的,還要糊紙馬,灶神馬料,將麥稈剪成一寸長,拌點黃豆,燒紙錢,好讓灶老爺騎上吃飽的馬上天述職時多說好話。
男不拜月,女不祭灶。這規(guī)矩真讓人納悶:女人圍繞灶臺轉(zhuǎn),卻不能祭灶,男人愛美如彎月的女子,卻不能拜月。只能由男家主沐手、點燭、焚香、燒紙,跪地念念有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永保平安吉祥,來年豐收。
祭灶的貢品也有很多講究,在物品缺少的時代,多用豬頭,把豬頭煮成半熟,全盤端出,置于案頭,祭灶后再煮熟作為過年大餐享用。父親講村子里過去還發(fā)生過一幫窮小子偷吃地主家祭灶豬頭的事,有一年地主祭灶,在將祭灶豬頭擺一會兒的間隙,被早爬上房等候的小子,用鉤子偷走,地主見豬頭不見了,以為自己干了缺德事,被灶老爺顯靈吃了,心里犯嘀咕,修廟拜神折騰不安,多年沒得安然。
現(xiàn)代人多用酒,肉,麥芽糊糖,糕點,灶神是上天去開述職報告年度例會,就像考核干部的領(lǐng)導(dǎo),不可馬虎,敬以酒可以讓灶老爺喝醉,喝醉做的報告,玉皇聽了醉話,不計較什么;麥芽糖能將灶老爺?shù)淖煺澈∽屍洳槐阏f話,言多必失嘛,不說最好;灶老爺是管居家過日子、人間雜事的,凡夫俗子,誰能無過,怕述職報告時亂揭人間的短處,人間熱情歡送,請吃送禮,好不熱火。
送灶老爺上了天,就拉開了年的大幕,送灶爺也是過小年,專管油鹽醬醋雜事官走了,人們可以大吃大喝幾天。小時候總愛吃灶老爺吃剩下的糖果,每年總盼著送灶爺上天的日子。而今,愈來愈怕這日子的臨近,如今人們處在亮麗的灶房里,心里早沒有灶老爺了,日子好像天天都在過年,這種風(fēng)俗淡化而去,隨俗送灶的也沒有那樣的慮誠,人們知道幸福生活要靠自己創(chuàng)造,做人與處世的底線要自己去把握,早已不寄希望于灶老爺?shù)氖雎殘蟾媪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