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雅布賴的向往,自打孩童時代就糾結(jié)著,一直未能如愿……
那時,對院鄰居是有一位司機,回族,常年開車跑外地拉運貨物,其兒子與我為發(fā)小好友。一次,他拿一塊如玻璃般非常潔凈透明的晶狀體送與我,并讓我猜是什么東西,我脫口說是“冰糖”,引來他的大笑。而后他告訴我說這是“鹽根”,并說,鹽就是從“鹽根”上長出來的,我問他是從哪來的?他說是從雅布賴鹽池帶來的。
從此,雅布賴便一直在我的腦海中縈繞著,去雅布賴,去雅布賴鹽池,去雅布賴鹽池探個究竟,竟成為我心中一個不解的疙瘩,這疙瘩一結(jié)便是三十多年。歲月滄桑,白駒過隙,昔日的發(fā)小朋友如今已不知道身在何方,但那鹽根、那雅布賴,卻長久地盤桓在心頭、腦海,怎么也揮之不去。直到今天,已年近半百的我,這個夙愿才得以實現(xiàn),真不容易!
游覽完巴丹吉林沙漠博物館,綠友團便向雅布賴鹽池進發(fā)……
汽車在荒漠中飛速疾馳,始終如一的景色使綠友們雙目疲勞,個個昏昏欲睡。只有這條褐色的柏油公路,與黃色的沙漠構(gòu)成鮮明的對比,在這荒瘠的沙海中宛如一條無限延長的寂寞長蟲,僵直無語。路兩旁也是寸草不生,生命在這里已成為禁區(qū),看到的,只是在黃沙之上的一層薄薄的脆殼,想必那一定是沙漠中析出的鹽分了。
車行約一個多小時,我們遠遠地看見了一彎彎波光粼粼的湖水,湖水周圍,呈現(xiàn)白色,綠友喊道:那就是鹽池。
我們終于到達了雅布賴鹽池!
雅布賴鹽場總面積大約160平方千米,有眾多大小不等的鹽池組成,鹽池有約23平方千米。極目遠望,一個個鹽池碧波蕩漾,向著沙漠深處排列延伸,不知何處是盡頭。大自然就是這般的神奇,漫漫的黃沙、流動的沙丘,竟掩埋不了這神奇的鹽池,卻還在造福人類,這似乎沒有別的解釋,只有驚嘆造物主的神奇造化了!
下了車,我們向鹽池走去。鹽池離公路大約有一公里遠,沒有路可走,我們只能踩著黃沙奔向鹽池。當我們踩在浮在沙土之上脆殼時,它確實很脆,一腳下去,便會隨著脆殼的破裂而使你的腳陷入沙礫之中,行走當然不便。這種脆殼會隨著接近鹽湖而逐漸變的堅硬起來,到了鹽湖邊上,這層鹽殼已經(jīng)變得如石頭般十分堅硬了。
到鹽湖的第一件事,便是迫不及待地用手蘸了池水,嘗一嘗鹽池的水到底有多咸!呵呵,確實很咸,不但很咸,而且發(fā)苦、發(fā)澀,那水的確很清澈,在池水的邊緣,可以清晰地看到水底已結(jié)晶的黃白色的鹽塊,鹽就在這池水之下,我看到了魂牽夢繞的雅布賴鹽池!
繼續(xù)前行,來到鹽場,望著一座座小山似的鹽堆,綠友們瘋狂了,他們抓起鹽巴,拋向天際,盡情享受這沉重的“雪花”;他們沖向“鹽山”,忘情地擁抱和親吻這咸咸的“冰山”,置身于這鹽的“山脈”之中,誰能想到,我們每日餐餐離不開的鹽,竟給我們帶來了如此意外的歡喜,真是不虛此行!
雅布賴鹽池所產(chǎn)的鹽品質(zhì)十分的好,在過去,人們把這里產(chǎn)的鹽習慣叫“青鹽”,四川所產(chǎn)的鹽叫“雪花鹽”, 因“青鹽”質(zhì)量好而比“雪花鹽”的價格要貴得多。前面所提到的“鹽根”,它就在鹽池的最底層,是鹽中的精品。藏族和蒙古族把“鹽根”是當作一味藥材來入藥的,可見,“鹽根”的珍貴。
雅布賴鹽池除了開采食鹽,芒硝是其另一個開采的主打產(chǎn)品,所以,有的原始食鹽中會含有一定量的硝,也就不足為怪了。用這種原始鹽來腌菜,腌出的菜不壞不霉,口感極好,F(xiàn)在我們在市場上買來的食用成品鹽,是經(jīng)過加碘的食鹽,用這種鹽腌菜,因典具有腐蝕性,腌的菜易壞,口感也不好。
人類食用鹽的歷史極早,早在用谷物代替肉類的過程中,便開始了食用鹽的歷史。商周時期,鹽已經(jīng)開始在民間普遍食用!昂脧N子一把鹽”。鹽,作為人們?nèi)粘I畹谋匦杵分,歷來就被當局所壟斷。為鹽而斷送歷史命運的朝代也不乏存在,如唐朝的黃巢,就是一個鹽販子,是他,成為了唐王朝的掘墓人。到宋朝年間,西夏國李元昊數(shù)次挫敗大宋,大宋無奈,向西夏進貢無數(shù)的金銀財寶,但聰明的宋人始終沒有開放鹽禁,使鹽成為宋當局控制西夏人的一把鎖鏈。到了民國年間,我們的賀大元帥,也是因為販鹽與當局發(fā)生沖突,“一把菜刀鬧革命”,走上了革命道路。
現(xiàn)在,當我們置身這鹽海之中,目睹這鹽池之水,我們有理由感慨:鹽的歷史,也許是人類歷史的一個縮影,愿雅布賴鹽池和鹽場的明天會更加美好!
完
20**年5月10日于武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