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秦華孫 (1935~2017)
秦華孫,1935年9月生于江蘇高郵。1955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61年8月參加工作。1971年9月到中國駐塞拉利昂使館工作。1980年4月起歷任外交部新聞司副處長、處長、參贊。1984年9月起歷任中國常駐聯(lián)合國日內(nèi)瓦辦事處和瑞士其他國際組織代表團參贊、副代表。1987年2月任中國常駐聯(lián)合國維也納辦事處和其他國際組織代表(大使銜)兼駐聯(lián)合國工業(yè)發(fā)展組織代表、國際原子能機構(gòu)代表。
9、吳應(yīng)熊 [清] (1634~1674)
吳應(yīng)熊(1634年-1674年5月18日),吳三桂之子,額駙、少傅兼太子太傅,娶建寧公主為妻。因多爾袞對吳三桂有戒心,故以額駙之名讓吳應(yīng)熊留在京城作為質(zhì)子。吳三桂起兵反清,吳應(yīng)熊和次子吳世琳被殺,其子吳世·即位吳周皇帝,追謚吳應(yīng)熊為孝恭皇帝。人物生平吳應(yīng)熊 (1634―1674年5月18日),云南平西王吳三桂之子。吳三桂因擒殺南明永歷皇帝,將其趕出云貴,逃往緬甸,一舉平定了西南,立下大功,被清廷封為平西王,奉命永鎮(zhèn)云南,兼轄貴州。由于他兵精將壯,實力雄厚,威震朝廷,為清廷所忌。于是多爾袞為媒,將皇太極的女兒和碩公主下嫁吳三桂兒子吳應(yīng)熊,封他為和碩額駙。
8、吳世· [清] (1642~1681)
吳世·(1642年―1681年),吳三桂之孫、吳應(yīng)熊的嫡長子。他是吳周第二任皇帝?滴跏吣辏1678年),吳三桂稱帝,不久病死。吳世·繼位吳周皇帝,年號洪化,退據(jù)貴陽,吳世·年幼,軍心渙散,敗逃昆明。康熙二十年(1681年),定遠平寇大將軍趙良棟、彰泰、賴塔等從蜀、黔、桂三路入滇,吳世·急令夏國相、胡國柱、馬寶移阻趙良棟,郭壯圖迎戰(zhàn)蔡毓榮,蔡毓榮縱火燒林,郭壯圖敗退。這時清軍逼近省城,吳世·又調(diào)夏國相等人回援。吳世·堅守五華山,拼死抵抗,圍昆明城,兩軍血肉互搏,相持數(shù)月。十月中旬,城內(nèi)糧食不繼,文武紛降。昆明城破,守將胡國柱陣亡,郭壯圖自殺。
7、陳知微 [宋]
陳知微及第后任歙州通判。不久任著作佐郎、直史館,出任三司戶部判官。出使契丹,遷太常博士、判三司都磨勘司,再為戶部判官,京東轉(zhuǎn)運副使,任職期間上奏東平監(jiān)侵占六百八十家民田之事,在真宗的干涉下,田地被悉數(shù)退還。又疏通古廣濟河,使漕運通向更遠的地方,解決了黃河水運不便的困難,每年減少夫役數(shù)以萬計。陳知微又任荊湖南路轉(zhuǎn)運使。奉召還,拜比部員外郎、知制誥;茨习l(fā)生饑荒,皇上派遣陳知微巡察安撫,陳知微認真視察了糧食儲備及諸官吏任職情況。陳知微思維敏捷。既當過司農(nóng)寺一類的閑官,又糾察過監(jiān)獄冤情。天禧二年(1018)病重,真宗差遣太醫(yī)前去看望。
6、汪廣洋 [明] 明朝開國功臣 (·~1379)
汪廣洋(· ~1379)字朝宗,江蘇高郵人,明朝洪武時期GY。生平經(jīng)歷少從余闕學(xué),通經(jīng)能文,善篆、隸大書,莊重非時人所及,早年流寓太平(今江蘇南京)。至正十五年(1355)朱元璋渡江,攻下采石磯,召汪進見。擢元帥府令史、江南行省提控。后又任都諫官,并相繼調(diào)升為行省都事、中書省右司郎中。不久任驍騎衛(wèi)事,參與常遇春的軍務(wù)。至正二十六年,常遇春攻下贛州,汪為留守,任江西行省參政。 洪武元年(1368)大將軍徐達平定山東,因汪廉明持重,朱元璋任命他料理行省。后入京任中書省參政。二年,出任陜西參政。 洪武三年,因李善長病,中書無官,召為左丞相。
5、陳造 [宋] 宋朝詞人 (1133~1203)
陳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郵(今屬江蘇)人。生于宋高宗紹興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進士,以詞賦聞名藝苑,撰《芹宮講古》,闡明經(jīng)義,人稱“淮南夫子”。范成大見其詩文謂“使遇歐、蘇,盛名當不在少游下!庇荣、羅點得其騷詞、雜著,愛之手不釋卷。鄭興裔薦其“問學(xué)閎深,藝文優(yōu)贍”。調(diào)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尋知明州定?h,通判房州權(quán)知州事。房州秩滿,為浙西路安撫司參議,改淮南西路安撫司參議。自以轉(zhuǎn)輾州縣幕僚,無補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號江湖長翁。寧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著有《江湖長翁文集》四十卷,由子師刊刻行世,陸游為之序。
4、秦湛 [宋]
秦湛,生卒年不詳,字處度,號濟川,行名大七(一作祖七),高郵(今屬江蘇)人,秦觀之子。官宣教郎。紹興二年(1132)添差通判常州。四年(1134)致仕。少好學(xué),善畫山水。詞存《卜算子》一首,見《唐宋諸賢絕妙詞選》卷四。秦湛,幼承家學(xué),工于文,宋元釣五年(1090)應(yīng)舉未中,隨侍于父親身邊。紹圣元年(1094)秦觀被誣,目為元釣黨人,追論不已,一貶再貶,一直流放到廣東雷州。流放途中,父子失散。宋元符三年(1100),秦觀卒于廣西藤州,秦湛方從湖南奔喪至藤州,與范元長扶櫬北還,因時局不穩(wěn),不便還鄉(xiāng),遂停殯于潭州(即今長沙)并守制。
3、吳三桂 [清] 中國古代十大奸臣 (1612~1678)
吳三桂(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字長伯,一字月所,明末清初著名政治、軍事人物,封爵平西伯(明)、平西王(清),與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廣東平南王尚可喜并稱三藩。崇禎十七年,多爾袞逼迫吳三桂放棄聯(lián)清擊李的政策而徹底投降清朝;山海關(guān)大戰(zhàn)中擊敗李自成,又殺南明永歷帝于昆明?滴跏吣辏1678年),吳三桂建立大周政權(quán),發(fā)動“三藩之亂”。然而他只做了五個多月的皇帝就去世了,時年六十七歲,謚號開天達道同仁極運通文神武高皇帝,廟號太祖。人物生平早年時期萬歷四十年(1612年)吳三桂出生于關(guān)外的漢鎮(zhèn)中后所,祖籍江蘇高郵。
2、賈國維 [清]
賈國維(?~?),字千仞,字奠坤,號毅安。江南揚州府高郵人。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丙戌科王云錦進士第三人!べZ國維時在京會試時用的是王兆鳳的名字。(也有稱其弟為兆鳳)他與弟弟康熙三十八年己卯解元,同榜成進士,選為庶常,任職澤州。相國陳廷敬嘗有“花磚聯(lián)步”之額紀念賈國維兄弟雙雙登科的盛況!べZ國維是孝廉賈良璧的次子。早年博通經(jīng)史,善長于詩、古文辭、書法?滴跞迥,賈國維得中康熙丙子科順天府鄉(xiāng)試舉人。賈國維開始憑借擅長書法,在內(nèi)廷食奉祿,康熙帝常常稱呼他“內(nèi)翰林”。后來由于冒名籍貫參加順天府鄉(xiāng)試,被人告發(fā)而回老家。
1、秦觀 [宋] 蘇門四學(xué)士,宋朝詞人,蘇門六君子 (1049~1100)
秦觀(1049~1100) 北宋詞人。字少游,一字太虛,號邗溝居士,學(xué)者稱淮海先生。高郵(今屬江蘇)人。少時喪父,侍母家居,借書苦讀,研習文詞。個性豪雋,喜讀兵書。神宗熙寧十年(1077)往謁蘇軾于徐州,作《黃樓賦》,賦成,蘇軾譽為有屈宋之才。元豐七年(1084),自編詩文集10卷,名為《淮海閑居集》。同年蘇軾向王安石推薦他的詩,安石贊為清新似鮑謝。元豐八年,秦觀登進士第,授定海主簿,調(diào)蔡州教授。哲宗元□元年(1086),蘇軾以賢良方正薦之于朝,為嫉妒他的人所阻,沒有赴任。元□三年,應(yīng)制科考試,進策論,為宣教郎、太學(xué)博士,校正秘書省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