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鼎湖灣風景區(qū)
國家2A級景區(qū),國家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qū)。位于河南省三門峽靈寶市西閆鄉(xiāng)文東村北,連霍高速公路靈西出口西行2公里,310國道文東村站即達。距三門峽市約70公里。是一處以水波蘆葦蕩為主的濕地型自然風景旅游區(qū),有著黃河第一蕩――西部白洋淀的稱號。
該景區(qū)面積約6.5平方公里,擁有我國北方少有的黃河濕地景觀的萬畝蘆葦蕩,湖中蘆蘭叢生,水道縱橫,自然形成一所水中迷宮。這里地下泉水肥涌,水下魚蝦成群,野生禽類長年生存在草叢中。植被區(qū)系具有三方交會、南北混雜的過渡特點。唐代詩人李白曾在此寫下“鼎湖流水清且閑”的詩句。明代詩人彭剛則寫下“鼎湖煙樹接孤城”的詩篇;唐代詩人姚合在此寫下《題河上亭》“亭亭河上亭,魚躑水禽鳴。九曲何時盡,千峰今日清。晨光秋更遠,暑氣夏常輕。杯里移墻影,琴中有浪聲。岸沙連砌靜,漁火入窗明。來此多沉醉,神高無宿醒”。區(qū)內(nèi)植物資源豐富,有維管束植物80科160余種及變種,盛產(chǎn)蘋果、大棗、花生、棉花、閔蓮等。野生動物有36科140余種,其中白天鵝、白冠雞、黑魚、大閘蟹、灰鷺等具有保護價值。有景點16余處,著名的有觀景亭、鼎湖滑道、荷花觀賞池、游船碼頭,魚民小區(qū)、鼎湖漁村、釣魚臺、臥龍?zhí)、四爺泉、黃河晚度、半崖春燕、鴕鳥養(yǎng)殖場等。
萬畝蘆葦蕩:約5.7平方公里,是黃河流域最大的水泊蘆葦蕩。每年的4月份開始泛青,5至10月是最為茂盛季節(jié)。蘆葦高度約3-4米,12月份開始枯萎。其中夾雜有馬蘭,馬蘭出苔顏色呈棕紅色,可作保健枕芯用。
荷花觀賞池:共有兩個。荷花顏色以白色為主,另外還有黃、紅、綠等顏色。每到夏天,荷花池中荷花爭艷,荷葉茂盛,每年可產(chǎn)蓮藕50余噸,是全國有名的九孔蓮生產(chǎn)基地。
鼎湖灣湖面:約6.4平方公里,有大小天鵝、丹頂鶴、灰鶴、鴛鴦、鴻雁、白冠雞、大雁、野鴨等候鳥及珍禽常在這里棲息,游客在此可觀賞“魚鷹常在水中立,白鷺成行天上飛”的自然景觀。
8、三門峽大壩
位于河南省三門峽市東北部,距市區(qū)14公里,從市區(qū)乘旅游專線車可達。是一處依托萬里黃河第一壩―三門峽大壩而建成的風景名勝和人造景觀相結(jié)合的水庫觀光游憩類人文景觀。其中,三門峽大壩是建國后我國在黃河上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樞紐。它是響應毛主席的“一定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的偉大號召而于1957年4月開工興建,1960年10月主體工程完工。
這里峽谷險峻、景色秀美,兩側(cè)的山體蜿蜒起伏。景區(qū)內(nèi)的主要景觀有:黃河展覽館、大禹公園、中流砥柱、張公島、梳妝臺、水晶宮、煉丹爐、黃河古棧道等。
中流砥柱,屹立在三門峽大壩下方激流之中。自古以來就被世人傳頌被譽為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精神的中流砥柱石。相傳這塊石頭是大禹治水時留下的鎮(zhèn)河石柱。古時的三門峽谷,石島、暗礁犬牙錯落;懸崖絕壁,森然聳立。過往的船工們要想將船順利撐過三門峽谷,必須要在船過三門時朝砥柱石直駛過去,在船與石幾乎將要相撞的一剎那間,石前的回水就會將船輕輕撥劃,從而使船工們獲得九死一生的成功。中流砥柱石作為黃河上的一大奇觀,千百年來,無論是遭遇-的侵襲,還是經(jīng)受驚濤駭浪的沖刷,砥柱石都巍然屹立在這里,水漲它也漲,永遠淹不沒沖不垮。歷史上無數(shù)的文人學士,對它推崇備至,并為它吟詩作畫。唐太宗李世民也曾對這里的雄偉壯觀贊嘆不已,尤其仰慕大禹治水,劍劈三門的豐功偉績,欣然令筆寫下了“仰臨砥柱、北望龍門、茫茫禹跡、浩浩長春”的詩句,命大臣魏征勒于砥柱之陰。
7、黃河大壩
黃河在三門峽市全長120公里,形成了水勢浩渺的壯觀景象,其中以黃河大壩景致最為壯觀。
大壩距市區(qū)30公里,由主壩、副壩、隧道和壩后發(fā)電站組成,是建國后我國在黃河上興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工程。始建于 1957年4月13日,1960年10月建成。壩長857米,高106米。每年10月至次年6月庫區(qū)正常蓄水時,黃河便在這里形成了一個美麗的湖泊,面積約 200平方公里,碧波粼粼,山水相映。到了6月至10月期間,大壩泄洪放水,水花飛濺,有雷霆萬均之勢。
6、靈寶娘娘山風景區(qū)
娘娘山又名女郎山,位于小秦嶺山脈的最東端,位于靈寶市西南10公里處的焦村鎮(zhèn)南部,總面積28平方公里。娘娘山自然風光優(yōu)美,與函谷關(guān),亞武山國家森林公園一起構(gòu)成了靈寶市的“品”字型黃河旅游熱線。關(guān)于娘娘山還有一個美好的傳說故事。相傳漢時,山下有李姓二女,年及婚嫁,母欲擇配,終不允,母曰:婦人以夫為家,未有終身不嫁者。二女指山曰:此即吾夫家也。遂逃至山巔,后偕其母羽化而去,常呼風喚雨,廣降甘霖,造福百姓,因而又名夫家山。千百年來,有關(guān)娘娘山的傳說,在民間廣泛流傳著許多神奇動人的故事,使娘娘山成為豫西人民心目中的神山。山頂娘娘廟,黃天墓、撈兒攆等景觀都留下了極為豐富的人文故事,為娘娘山披了神秘面紗。
娘娘山共分6大景區(qū)29個景點,其中,“秦嶺雪橇”,屬古靈寶二十景之一。娘娘山之險在靠近主峰頂?shù)鸟R鞍橋段,登山者腳踏寬不盈尺的石檻,下臨千仞深谷,加之耳旁山風呼嘯,其險不亞于黃山之鯽魚背,華山的擦耳崖。娘娘山山體完整,山脊狹窄峻峭,尖峭的山峰突兀屹立,時見筆直山柱、石墻橫空出世,高聳云間。在風口附近海拔1136米處,有一巨石形千年烏龜,龜蓋、0渾然天成,整齊完美,龜體、0向著向著主峰娘娘廟,稱之為“金龜朝圣”。獨立的西峰,有風吹巨大的花崗巖體形成了石猴觀天、先龜負重、巨龍騰空等各種地貌造形,鬼斧神工,惟妙惟肖,極富美感。娘娘山峽谷地貌發(fā)育獨特,河谷多呈V型,幽谷清泉,茂林繁花,如臨仙境,著名的山泉就有小龍?zhí)丁ⅠR刨泉、黑龍?zhí)、白龍(zhí)兜仁嗵帯?
娘娘山之雄在于登臨1556.12米的主峰峰顛,極目東眺,靈寶市高樓林立,人車如流;南望平湖,氣象萬千,窄口水庫宛如一塊碧玉鑲嵌于群山之間;西佇雪壁,花崗巖森嚴壁壘,形成蔚為半觀的飛流石瀑;北瞰果海,弘農(nóng)古塬郁郁蔥蔥,更有黃花,漫山遍野,加之6萬畝的松柏林,青黃相肌,層次分明,令人有心曠神怡、閱盡滄桑、陶然忘我的全新感受。
5、天鵝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
天鵝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位于三門峽市東西城區(qū)之間的生態(tài)區(qū)內(nèi),
三門峽市天鵝湖城市濕地公園(4張)現(xiàn)有面積8850畝,其中陸地6150畝,水面、灘涂2700畝,核心景區(qū)包括雙龍湖白天鵝觀賞區(qū)、陜州古城和沿黃生態(tài)林帶三部分,是一處融生態(tài)、文化和人文地理于一體的自然山水景區(qū)。
景區(qū)位于市區(qū)的生態(tài)區(qū),東起金昌立交橋,西到陜州大道與沿黃觀光路交叉處,南接陜州大道,北至黃河灘涂,規(guī)劃面積590公頃,是在陜州故城遺址及青龍、蒼龍兩條澗河治理改造的基礎(chǔ)上逐步建設(shè)起來的。天鵝湖景區(qū)的規(guī)劃建設(shè)目的是使三門峽市擁有了一個常年5000畝、蓄水期3萬畝水面和5萬畝林地的城市生態(tài)園。每年10月至次年3月,園區(qū)吸引數(shù)萬只白天鵝來這里棲息越冬,三門峽市因此被譽為“天鵝之城”。
景區(qū)榮譽
天鵝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以白天鵝特色資源為品牌,以虢山島為中心,以黃河、青龍湖、蒼龍湖為主體的自然山水景區(qū)已逐步形成,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游客駐足流連;濕地公園的生態(tài)、旅游、休閑、觀光、科普等功能日益凸顯。
2007年02月,公園被國家建設(shè)部命名為三門峽市天鵝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又名天鵝湖景區(qū)。
2011年,三門峽市天鵝湖城市濕地公園被國家旅游局評為國家4A級景區(qū)。
4、函谷關(guān)
函谷關(guān)是中國歷史上建置最早的雄關(guān)要塞之一,因關(guān)在谷中,深險如函,故稱函谷關(guān)。這里曾是戰(zhàn)馬嘶鳴的古戰(zhàn)場,素有“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之稱。這里又是我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老子著述五千言《道德經(jīng)》的地方。千百年來,眾多海內(nèi)外道家、道教人士都到這里朝圣祭祖。
函谷關(guān)位于河南省靈寶市北15公里處的王垛村,距三門峽市約75公里,地處“長安古道”,緊靠黃河岸邊。因關(guān)在峽谷中,深險如函而得名。 函谷關(guān)西據(jù)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北塞黃河,是我國建置最早的雄關(guān)要塞之一。始建于春秋戰(zhàn)國之中,是東去洛陽,西達長安的咽喉,素有“天開函谷壯關(guān)中,萬谷驚塵向北空”、“雙峰高聳大河旁,自古函谷一戰(zhàn)場”之說,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周慎靚王三年,楚懷王舉六國之師伐秦,秦依函谷天險,使六-隊“伏尸百萬,流血漂櫓”。秦始皇六年,楚、趙、衛(wèi)等五-隊犯秦,“至函谷,皆敗走”!皠钍仃P(guān)拒項羽”,“安史之亂”的唐軍與叛軍的“桃林大戰(zhàn)”,1944年中-隊與日本侵略軍的“函谷關(guān)大戰(zhàn)”,都是在這里進行的。 函谷關(guān)不僅是一處軍事重地,而且是古代中原腹地與西北地區(qū)文化、經(jīng)濟交流的要點。圍繞著這座重關(guān)名城流傳著“紫氣東來”、“老子過關(guān)”、“雞鳴狗盜”、“公孫白馬”、“唐玄宗改元”等歷史故事和傳說,唐太宗、唐玄宗、司馬遷、李白、杜甫、白居易、司馬光等歷史名人志士臨關(guān)吟詩作賦,流傳至今的有100余篇。 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函谷關(guān)古文化旅游區(qū),位于豫·晉三省交界、河南省西大門靈寶市境內(nèi),轄區(qū)面積16.5平方公里,主要景點有太初宮、道圣宮、道家養(yǎng)生園、藏經(jīng)樓、瞻紫樓、雞鳴臺、碑林、蠟像館、博物館、關(guān)樓、函關(guān)古道等20余處。 函谷關(guān)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老子著述道家學派開山巨著《道德經(jīng)》的靈谷圣地,道家文化的發(fā)祥地;是古代西去長安、東達洛陽的通衢咽喉,中原文化和-文化的交匯地;是千百年烽煙際會、兵家必爭的戰(zhàn)略要塞,紫氣東來、雞鳴函關(guān)等歷史故事與傳說的發(fā)軔地。在漫漫歷史長河中,這里以名人(老子)、名著(《道德經(jīng)》)、名關(guān)(函谷關(guān))留芳青史,聲播海內(nèi)外。
函谷關(guān)為AAAA級景點
3、三門峽甘山森林公園
三門峽甘山森林公園位于三門峽市陜縣南部窯店林場境內(nèi),距三門峽市區(qū)30公里,距離市區(qū)28公里,車程40分鐘屬國家3A級旅游區(qū)(點)。景區(qū)總面積為3800公頃 ,最高峰海拔 1884以米,公園內(nèi)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植物種類多達1500多種,動物 20余種,林木植被覆蓋率達95%以上。
【夢回甘山 老袁】
自然風景具有奇、秀、艷、幽、靜特色, 春夏秋冬景色各異、別具一格,風景十分秀麗。 主要景點有蝴蝶溝、鐵瓦廟、祖師廟、鐘樓、馬武寨、崔氏洞等。正在開發(fā)的項目有:甘山別墅山莊、甘山會議中心、甘山民族民俗游樂場、甘山植物園、甘山養(yǎng)鹿場、射擊場、人工湖、甘山滑雪場。三門峽甘山森林公園是休閑度假、回歸自然的好去處。
巍巍甘山(又名干山、常蒸山)矗立于崤山南麓、南瞰伏牛。西臨秦嶺,動、植物資源非常豐富,林區(qū)面積12萬畝,植物近三千種,珍禽異獸百余種,漫山遍野奇山異峰,奇樹異草,林木茂密,山花爛漫,百鳥爭鳴,溪水潺潺,風景旖麗,秀色可人。
甘山歷經(jīng)滄桑,人文文化豐富,廟宇遍布,典故傳說優(yōu)美動人。神秘莫測的崔氏洞,古樹參天的望鄉(xiāng)臺,高聳入云的鐵瓦廟,萬刃如削的舍身崖,傳之神奇的拉鐘槽,挺拔突兀的馬武寨,五彩繽紛的蝴蝶谷,景色秀麗的錦雞嶺等等,真是:洞、碑、廟、殿華寶地,峰、崖、寨、嶺神仙境!八拿嬗猩浇曰ㄏ悖荒隉o時不鳥鳴。”
公園內(nèi)動植物資源豐富,在多達1500多種的植物種類中,最年長的要數(shù)“千年槲樹”,雖歷經(jīng)千年滄桑,卻依然枝繁葉茂,郁郁蔥蔥;500年樹齡的河南巨楊,獲河南小葉楊樹之冠稱號,最有趣的是掏空的樹洞內(nèi)可容4人打牌,既遮陽又擋風。園內(nèi)的金錢豹、羚羊、梅花鹿等110多種野生動物,不僅為美麗的甘山維持了生態(tài)平衡,而且也增添了勃勃生機。
甘山的森林覆蓋率達95%以上,被譽為“森林沐浴,天然氧吧”。春夏時節(jié)的甘山滿眼望去都是綠,尤其是在盛夏季節(jié),它的溫度比市區(qū)溫度低70C左右。這對久居繁雜熱鬧的城市人來說無疑具有巨大的吸引,40分鐘的車程即可避暑納涼。
甘山最美的季節(jié)要數(shù)金秋,每年的9月下旬至10月,甘山滿山滿坡都是葉,可謂層林盡染,如晚霞、如彩虹、似流丹,似多彩畫卷。隆冬季節(jié)的甘山銀裝素裹,更是妖嬈。
游甘山最佳的去處,是多達156種的蝶類繁衍生息的安樂家園――蝴蝶谷。如果雨水充沛,每年的6至8月,五彩斑斕的蝴蝶在谷內(nèi)翩翩起舞,每日里都演驛動人的“蝶戀花”。
2004年,甘山國家森林公園新建了民族村,每天展演展示來自云南的傣族、愛尼族、瑤族、佤族,緬甸的長頸族、黑齒族等十幾個少數(shù)民族的孔雀舞、標牛舞等民族歌舞和民族服飾、工藝品等。
甘山84座峰,峰巒疊嶂。主峰甘露峰和玉翠峰、羅漢峰、聚仙峰、光武峰等峰聳姿雄威,氣勢磅礴。站立峰頂,舉目眺望,萬千景色盡收眼底,三門峽市、九曲黃河依稀可見,令人心曠神怡。
甘山四季景色十分誘人。春天萬木吐綠,百花競放,蜂飛蝶舞,鶯啼鳥囀;夏天茫茫-,白云藍天,山巒疊翠,流水潺潺;秋天萬紫千紅,層林盡染,丹楓流霞,云海蒼山;冬季林披銀甲,懸崖冰掛,銀裝素裹,分外妖饒。
甘山滑雪場位于素有“天鵝之城”美譽的三門峽市甘山森林公園水上休閑度假區(qū)內(nèi),地理位置優(yōu)越、交通便捷,距三門峽市區(qū)僅半小時車程;﹫鲆郎桨⒘帜经h(huán)繞,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于一體,是我省唯一一家森林滑雪場。游客不僅可以體驗到滑雪、嬉雪帶來的快感,還可以乘坐觀光游覽車,盡賞風景區(qū)內(nèi)的美麗自然風光,觀賞天鵝的美麗舞姿,體驗北國風光、踏雪尋梅的樂趣。
甘山滑雪場于2005年7月開始籌建,是一家集滑雪、觀光、餐飲、住宿于一體的四季旅游運動休閑場所;﹫鰞(nèi)高空觀光纜車,滑雪拖牽等各類配套服務設(shè)施齊全,安全可靠。目前整個滑雪場總面積達18萬平方米,可用面積達15萬平方米;﹫鰞(nèi)擁有初級滑雪道2萬平方米、中級滑雪道4萬平方米、高級滑雪道3萬平方米,場內(nèi)還建有6000平方米的滑雪練習區(qū)和3000平方米的嬉雪區(qū)。同時,滑雪場內(nèi)開展有雪地飛碟、雪地摩托、雪地自行車、狗拉雪橇及夏季滑草、滑水、新西蘭悠波球等多種娛樂項目。
滑雪場內(nèi)還設(shè)有餐廳、賓館等休息場所,為游客朋友提供優(yōu)質(zhì)便捷的服務。整個甘山滑雪場內(nèi)所有配套設(shè)施全部按照國際標準配置,不僅是河南省規(guī)模最大的高山運動休閑場所,更是豫、陜、晉黃金三角地帶的休閑場所后起之秀!
現(xiàn)已升級為AAAA級景區(qū),國家森林公園。
2、三門峽虢國博物館
虢國博物館是依托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周虢國墓地遺址而建立的一座專題性博物館。它北依黃河,南望崤山,是一座集文物陳列、遺址展示、園林景觀為一體的現(xiàn)代化、多功能博物館、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
虢國博物館位于河南省三門峽市區(qū)北部的上村嶺,它北依黃河,南展廳
望崤山,是建立在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周虢國貴族墓地遺址上的一座專題性博物館。 虢國是西周時期―個重要的姬姓封國,開國之君為周文王的弟弟虢叔。虢回原分封在寶雞附近地區(qū),西周晚期,東遷到三門峽―帶、建都上陽(今市區(qū)李家窯附近),公元前655年,被晉國采用“假虞滅虢”之計所滅。虢繭墓地是我國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唯―一處規(guī)模宏大、等級齊全、排列有序、保存完好的西周、春秋時期大型邦國公墓,總面積32.45萬平方來.探明各類遺址800余處,己發(fā)掘的260多座墓葬0土文物近3萬件。尤其是90年代發(fā)掘的虢季和虢仲兩君大墓。因出止文物數(shù)量多,價值高和墓主人級別高,分別被評為1990年、1991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觀之―。2001年4月,虢國墓地遺址被評為“中國20世紀百項考古大發(fā)現(xiàn)之一”.
場館規(guī)模
虢國博物館總占地近150畝,建筑面積6000平方米,展廳面積4000平方米。是一座集文物陳列、遺址展示、園林景觀為一體的現(xiàn)代化、多功能的文物博物館。 虢國博物館是依托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一西周虢國墓地遺址而建立的一座專題性博物館。它北依黃河,南望崤山,是一座集文物陳列、遺址展示、園林景觀為一體的現(xiàn)代化、多功能博物館、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 虢國墓地是我國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唯一一處規(guī)模宏大、等級齊全、排列有序、保存完好的西周、春秋時期大型邦國公墓,總面積32.45萬平方米。從1956年發(fā)現(xiàn)至今,探明各類遺址800余處,出土文物近3萬件。尤其是90年代發(fā)掘的虢季、虢仲兩座國君大墓,因出土文物數(shù)量多、價值高和墓主人級別高,連續(xù)兩年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之一,又被評為“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fā)現(xiàn)”之一。2002年8月虢國博物館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并通過了IS014001國際環(huán)境管理體系認證,2003年8月又榮獲第五屆“全國博物館十大精品陳列”。 虢國博物館占地150畝,其基本陳列《虢國墓地遺址與文物陳列》分為《虢寶擷英一一虢國墓地出土文物精華展》、《梁姬風韻--虢國國君夫人墓出土文物展》、《車轔馬梁姬風韻展廳
蕭--虢國地下車馬軍陣遺址群展》、《國君覓蹤--虢季墓遺址群展》四部分。這里展示的有全國最早、規(guī)模最大的地下車馬軍陣、有上古國君第一陵墓、有“中華第一鐵劍”、時代最早、形制最為完備的虢季氏綴玉面罩、七璜組玉佩等國寶重器。這里是世界郭姓的衍源地,“假途伐虢”的發(fā)生地。 虢國博物館特殊的地理位置,獨特的建筑造型,夢幻般的陳列設(shè)計,美倫的國寶重器,威武的地下軍陣,神秘的上古國君陵墓,全新的服務理念,高雅的參觀氛圍,成為觀光休閑、品嘗歷史文化大餐的極佳勝地。 虢國車馬坑博物館,位于三門峽市春秋路北側(cè),虢國博物館是依托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一西周虢國墓地遺址而建立的一座專題性博物館。它北依黃河,南望崤山,是一座集文物陳列、遺址展示、園林景觀為一體的現(xiàn)代化、多功能博物館。該館始建于1984年,占地面積1200平方米,屬仿古歇山式建筑。館內(nèi)有三個基本陳列,即虢國簡史、三門峽歷代碑碣石刻藝術(shù)、虢國車馬坑和復制的古戰(zhàn)車。 虢國車馬坑,是1956年配合黃河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建設(shè)時,在上村嶺發(fā)現(xiàn)的,由國家黃河水庫考古隊發(fā)掘,經(jīng)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的建議,予以原地原狀保護。 此坑為長方形,坑底南北長15米,東西寬3.82米,深4.1米,坑內(nèi)保存有戰(zhàn)車5輛,戰(zhàn)馬10匹,由北向南排列。車為木質(zhì)結(jié)構(gòu),獨轅雙輪,車上施漆,由車輪、車箱、車轅等部件組成,保存完整,形象清晰。每輛車的下邊壓有兩匹馬,馬頭朝北,排列整齊,系殺死后埋葬的。車箱底下還發(fā)現(xiàn)有狗的骨架。同時出土的還有大量的銅車飾、銅馬飾及其它陪葬品。 虢國車馬坑是我國目前發(fā)現(xiàn)的東西周相交時期保存最為完整的一處,具有重要的歷史、科學、藝術(shù)價值,1963年被定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虢國車馬坑博物館占地150畝,其基本陳列《虢國墓地遺址與文物陳列》分為《虢寶擷英一一虢國墓地出土文物精華展》、《梁姬風韻--虢國國君夫人墓出土文物展》、《車轔馬蕭--虢國地下車馬軍陣遺址群展》、《國君覓蹤--虢季墓遺址群展》四部分。這里展示的有全國最早、規(guī)模最大的地下車馬軍陣、有上古國君第一陵墓、有“中華第一鐵劍”、時代最早、形制最為完備的虢季氏綴玉面罩、七璜組玉佩等國寶重器。這里是世界郭姓的衍源地,“假途伐虢”的發(fā)生地。 虢國車馬坑博物館特殊的地理位置,獨特的建筑造型,夢幻般的陳列設(shè)計,美倫的國寶重器,威武的地下軍陣,神秘的上古國君陵墓,全新的服務理念,高雅的參觀氛圍,成為觀光休閑、品嘗歷史文化大餐的極佳勝地。
1、豫西大峽谷
豫西大峽谷風景區(qū),位于豫、秦、晉三省結(jié)合部的三門峽市盧氏縣官道口鎮(zhèn)境內(nèi)。峽谷呈東西走向,象一條由西向東延展的飄帶,由大大小小99級瀑布及300多個潭池組成。每當汛期來臨,潭上飛珠濺玉,霧氣騰騰,聲響如雷,氣勢磅礴;風和日麗時節(jié),瀑布則如白練懸空皎美絕倫。
豫西是指河南省內(nèi)、省會鄭州以西地區(qū)包括洛陽、三門峽、平頂山三個城市,即洛、虢、鷹三市。 西接陜西,東靠中原,北依太行,南鄰黃河。位處亞歐大陸橋東段豫西地處晉豫大峽谷以南,南陽盆地以北,以平原為主。東經(jīng)111°08’―133°45’,北緯33°08’―35°05’之間。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夢回豫西:老袁】豫西大峽谷風景區(qū)位于豫、陜、晉三省本數(shù)據(jù)來源于百度地圖,最終結(jié)果以百度地圖數(shù)據(jù)為準。
結(jié)合部的三門峽市盧氏縣官道口鎮(zhèn)境內(nèi)。盧氏是一個具有2116年歷史的古縣,屬我國河洛文化發(fā)祥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燦爛,歷史悠久。相傳,秦末博士盧敖避戰(zhàn)亂于熊耳,煉丹治病,撲滅瘟疫。死后百姓立廟祀之。至西漢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建縣,即以其姓氏命為縣名。
豫西大峽谷呈東西走向,象一條由西向東延展的飄帶,總長度30余公里,寬度30米到50米,深度50米到200米,兩側(cè)山峰最高海拔1372米.最低620米。狹長而深邃的峽谷河流灘多水急,由大大小小99級瀑布及300多個潭池組成。每當汛期來臨,潭上飛珠濺玉,霧氣騰騰,聲響如雷,氣勢磅礴;風和日麗時節(jié),瀑布則如白練懸空皎美絕倫。漫步風景區(qū),只見青山如黛、幽谷疊翠、銀練飛瀉、野花叢生,宛如一幅山水畫卷,給人以極好的視覺享受和心理享受。峽谷內(nèi)幾處懸崖絕壁勢如刀削,兩旁植被豐茂,滿谷蒼翠,石峰形態(tài)各異,峰峰相連如畫卷,暢游期間移步換景,別具風韻。每逢云蒸霧繞之時,山峰宛如空中樓閣,點綴于縹緲云海之間。
主要景觀
中原第一勇士漂 豫西大峽谷漂流----中原第一勇士漂
豫西大峽谷風景區(qū)風景照(2)(17張)豫西大峽谷中原勇士漂流刺激浪漫,全長3公里,全程約90分鐘,雙人漂流船安全系數(shù)高,操作簡單,雖有驚但無險,堪稱中原第一勇士漂,峽谷內(nèi)飛瀑高懸,溪流淙淙,潭幽池清,乘橡皮舟揮槳擊水,穿流于翠嶺幽谷之間,盡享峽谷漂流熱情。 漂流的最大特色――暗河漂流,到豫西大峽谷漂流穿越“飛龍洞”是必不可少的一段經(jīng)歷,進去時伸手不見五指、一片漆黑,出來時豁然開朗、柳暗花明,有位記者說得好,通過這飛龍洞給一種入死出生的感覺。
大淙潭瀑布
大淙潭瀑布落差40余米,寬約5米,只看一泓溪水從懸崖絕壁上飛流直下,飛珠濺玉,似一條飛舞的白練,又像一個‘巨大的驚嘆號。它不僅氣勢雄偉,而且聲音恢宏,遠聽如雷,近聽如鼓,雄偉壯觀,氣象萬千。
瀑布下有一個大深潭,潭中魚龜蝦蟹眾多,潭碧水澈,風景迷人。
擋箭石和擋箭崖
據(jù)說,王莽曾派兵在這里追上劉秀,追兵即亂箭齊發(fā),欲置劉秀于死地。他見這里有巨石,便迅速躲到石后,才免一死。追兵的亂箭紛紛射向巨石和石后的崖壁,將巨石和崖壁射了無數(shù)的小孔。仔細看整個石頭上布滿了無數(shù)的小孔。
濯足池
濯足池:相傳劉秀曾在此洗腳而得名。潭上有一把石椅,自然生成,十分逼真。后面有靠背,兩邊還有扶手,據(jù)說此潭洗浴可祛病強身,定能保你身心健康,長命百歲。
擋箭石和擋箭崖:據(jù)說,王莽曾派兵在這里追上劉秀,追兵即亂箭齊發(fā),欲置劉秀于死地。他見這里有巨石,便迅速躲到石后,才免一死。追兵的亂箭紛紛射向巨石和石后的崖壁,將巨石和崖壁射了無數(shù)的小孔。仔細看整個石頭上布滿了無數(shù)的小孔。
天狗望月
天狗望月:山上那兩塊大石頭,像像兩只小狗,他們一個正面,一個側(cè)面,活龍活現(xiàn)的,真是奇妙!
潭中井
潭中井:顧名思義,潭中有井,此井位居小潭中,天然生成,深2米有余,極似一口深井,實屬奇特。
飲馬槽
飲馬槽:這一段溪水像一個水槽,旁邊的岸石像一匹匹駿馬,馬頭潛入溪水,馬身在岸,溪水有升有降。水位高低不同,似被群馬齊飲所致,你看,這里有一只馬頭,那兒也有一只,正俯于溪中飲水。
三疊峽谷
三疊峽谷:珍珠潭與上游的貞女潭、玉淵潭合稱為三疊峽谷,三瀑疊繞,群潭相連,巧奪天工。相傳當年劉秀被王莽追趕到這個地方,已是人困馬乏,口干舌焦,劉秀便俯身喝水,將飲之時,河槽忽然,低落下去,又俯身欲飲,河槽又低落下去,這時,遇見一位名叫泉鳩的姑娘,見劉秀喝水困難,便用雙手掬起――捧水遞上去,劉秀這才喝到水。泉鳩姑娘手起,河槽又落下去,三次低落形成了三個瀑布深潭。此一遇,劉秀和泉鳩姑娘一見鐘情,劉秀東去后,泉鳩姑娘長年在潭邊守候。
弧光潭
弧光潭:又叫瓦翁潭,因酷似兩個瓦片相對故名,傳說為泉鳩在此守候劉秀時用的生活用品。
龍浴潭
龍浴潭:相傳光武帝劉秀的沐浴之處。走到此處,溪水潺潺,林木叢郁,兩岸崖壁色彩斑斕,中間一長石酷似巨龍,由上而下臥入溪水,龍嘴浸入潭面。
臥龍溪
臥龍溪晾旨崖:據(jù)說西漢末年,劉秀出宮之時,曾帶有先皇秘旨一道,大意為“大宗封潭,龍呈四祥,磨礪艱險,大功告成”,久不能悟。到了此地,得知有大淙潭且是大淙羽化成仙的地方。便悟得今后定能雄霸天下,萬分欣喜,又見溪流清澈,頓覺口渴,便彎身去掬水喝,不料,圣旨跌入潭中,忙命人將圣旨撈出放在石崖上晾曬,誰知干后,字跡全無,圣旨背面龍紋已浸入石崖。正在這時一游龍路過此地,劉秀便命它飛入溪中,守護圣旨,至今石崖上色彩斑斕,好似龍紋一般,所以后人稱這里為“臥龍溪”“晾旨崖”。
剪子潭
剪子潭:早些時候,這個水潭很像剪子的形狀,所以叫剪子潭。水潭右邊石壁下方還有一個剪子的紋樣。
沸水潭
沸水潭:又叫鍋滾潭,此處水流湍急,潭深數(shù)米,西漢末年王莽追趕劉秀,劉秀逃到此地,人困馬乏,將土們饑渴難耐,劉秀見這劉秀個峽谷山勢險峻,便吩咐士兵拾柴,生火,做飯。一大鍋水剛燒至沸,忽聞哨兵來報,追兵將至,將士們慌成一團,人亂馬嘶,將一大鍋開水踢翻,此后形成一潭,水浪猶如沸水一般,瀑下潭內(nèi)有一深坳,如燒火灶。因而當?shù)匕傩辗Q之為鍋滾潭。
劉秀湖
劉秀湖:這個人工湖總面積近3萬平方米,深達8米,請大家注意安全。在不久的將來,湖上游還要修建湖心曲橋,栽植蓮花等,我們的景區(qū)還有待進一步開發(fā)。夕陽西下,碧波蕩漾,我們就會聯(lián)想到范仲淹的詩句“錦鱗游泳,岸芷汀蘭!焙戏褐郏矂e有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