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文殊院
文殊院位于成都市青羊區(qū),文殊院始建于隋大業(yè)年間(605年――617年)?滴跞辏1697年)集資重建廟宇,改稱文殊院。是國務(wù)院確定的全國佛教重點寺院之一,中國長江上下游四大禪林之首,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集禪林圣跡、園林古建、朝拜觀光、宗教修學(xué)于一體的佛教圣地。文殊院占地20余萬余平方米,現(xiàn)存建筑乃典型川西平原古建風(fēng)格,全木質(zhì)建筑,六重正殿依次正對山門的中軸線上,氣勢恢宏、巍峨壯觀。
9、廈門南普陀寺
南普陀寺位于福建省廈門市東南五老峰下,是漢族地區(qū)佛教全國重點寺院、福建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該寺占地面積25.8萬平方米,建筑面積2.1270萬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藏經(jīng)閣等;兩旁有鐘鼓樓、禪堂、客堂、庫房,另有閩南佛學(xué)院,佛教養(yǎng)正院,寺前有放生池,寺后新建“太虛大師紀念塔”,整座寺院氣勢宏偉,錯落有序。
8、上海靜安寺
靜安寺,又稱靜安古寺,位于上海市靜安區(qū),其歷史相傳最早可追溯至三國孫吳赤烏十年,初名滬瀆重玄寺。宋大中祥符元年,更名靜安寺。南宋嘉定九年,寺從吳淞江畔遷入境內(nèi)蘆浦沸井浜邊,早于上海建城。靜安寺總建筑面積達2.2萬平方米,整個廟宇形成前寺后塔的格局,由大雄寶殿、天王殿、三圣殿三座主要建筑構(gòu)成,是上海最古老的佛寺。寺內(nèi)藏有八大山人名畫、文征明真跡《琵琶行》行草長卷。靜安區(qū)亦由靜安寺而聞名于世。靜安寺的建筑風(fēng)格是仿明代以前的建筑風(fēng)格,典型的代表就是斗拱的形制。
7、南京雞鳴寺
雞鳴寺位于南京市玄武區(qū)雞籠山東麓山阜上,又稱古雞鳴寺,始建于西晉,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剎之一,自古有“南朝第一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寺的美譽,是南朝時期中國的佛教中心。雞鳴寺歷史可追溯至東吳的棲玄寺,寺址所在為三國時屬吳國后苑之地,300年(西晉永康元年)在此倚山造室,始創(chuàng)道場。東晉以后,此處被辟為廷尉署,至527年(南朝梁普通八年)梁武帝在雞鳴埭興建同泰寺,使這里從此真正成為佛教勝地。
6、嵩山少林寺
少林寺位于河南省鄭州市嵩山五乳峰下,因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叢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是孝文帝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尊者,在與都城洛陽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而成。少林寺常住院占地面積約57600平方米,現(xiàn)任方丈是曹洞正宗第47世、第33代嗣祖沙門釋永信。少林寺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寺院,是漢傳佛教的禪宗祖庭,在中國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譽為“天下第一名剎”。
5、佛光寺(五臺山)
山西五臺山佛光寺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五臺縣的佛光村,距縣城三十公里。因此寺歷史悠久,寺內(nèi)佛教文物珍貴,故有“亞洲佛光”之稱。寺內(nèi)正殿即東大殿,于公元 857年建成。從建筑時間上說,它僅次于建于唐建中三年的五臺縣南禪寺正殿,在全國現(xiàn)存的木結(jié)構(gòu)建筑中居第二。佛光寺的唐代建筑、唐代雕塑、唐代壁畫、唐代題記,歷史價值和藝術(shù)價值都很高,被人們稱為“四絕”。
4、深圳弘法寺
弘法寺,位于廣東省深圳市仙湖植物園內(nèi),始建于1983年,寺院建筑面積達三萬多平方米,殿、堂、寮、房、樓、閣共四十余處。弘法寺是1949年建國后,國內(nèi)興建的首座寺院。弘法寺由于地處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陳地深圳,毗鄰港澳,面向東南亞,因此,趙樸初及中國佛協(xié)其他領(lǐng)導(dǎo)寄予了深切的厚望:把弘法寺辦成中國一流的佛教文化寺院,使之成為同海外佛教界聯(lián)誼的紐帶。
3、杭州靈隱寺
靈隱寺,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背靠北高峰,面朝飛來峰,始建于東晉咸和元年(326年),占地面積約87000平方米。靈隱寺開山祖師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南朝梁武帝賜田并擴建。五代吳越王錢槿命請永明延壽大師重興開拓,并賜名靈隱新寺。宋寧宗嘉定年間,靈隱寺被譽為江南禪宗“五山”之一。該景區(qū)暫未開放。
2、蘇州市寒山寺
寒山寺位于蘇州市姑蘇區(qū),始建于南朝蕭梁代天監(jiān)年間,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寒山寺占地面積約1.3萬平方米,建筑面積三千四百余平方米。寒山寺屬于禪宗中的臨濟宗。唐代貞觀年間,當時的名僧寒山、希遷兩位高僧創(chuàng)建寒山寺。1000多年內(nèi)寒山寺先后5次遭到火毀,最后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緒年間。歷史上寒山寺曾是中國十大名寺之一,寺內(nèi)古跡甚多,有張繼詩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書碑文殘片等。
1、潭柘寺
潭柘寺始建于西晉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寺院初名“嘉福寺”,清代康熙皇帝賜名為“岫云寺”,但因寺后有龍?zhí),山上有柘樹,故民間一直稱為“潭柘寺”。潭柘寺寺院坐北朝南,主要建筑可分為中、東、西三路,主體建筑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齋堂和毗盧閣。東路有方丈院、延清閣、行宮院、萬壽宮和太后宮等。西路有愣嚴壇(已不存)、戒臺和觀音殿等,莊嚴肅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