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
由于就任于中國音樂研究所的王迪老師發(fā)掘和整理了大量的琴歌,在她的培養(yǎng)下,喬珊也努力鉆研琴歌的演唱藝術。她的琴歌將吟詩和歌唱與古琴清微淡遠的藝術境界結合為一,風格獨特。她自彈自唱的琴歌不但廣受聽眾的喜愛,也受到音樂界的高度評價。
喬珊先后和中國中央樂團、香港中樂團,新加坡華樂團、臺灣高雄國樂團、澳門中樂團、天津民族樂團等合作演出。曾出訪奧地利、德國、美國、加拿大、意大利、日本、香港、新加坡、臺灣、澳門、俄國、捷克、波蘭、白俄羅斯、等地,成功地舉辦了多場古琴獨奏、協(xié)奏音樂會。
經歷
喬珊,喬珊出生于北京。古琴演奏家、琴歌演唱家。
1987年,她為飛利浦唱片公司錄制了世界首張古琴與交響樂隊合作的CD《離騷》和《普庵咒》,也為雨果唱片公司錄制了《空山憶故人》。同年,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在北京音樂廳主辦了“喬珊古琴琵琶獨奏音樂會”,由中央樂團協(xié)奏。
1989年,她獲香港市政局邀請與香港中樂團合奏演出三場《琴韻》音樂會,獲得極大成功,好評如潮。1990年,她移居香港,在香港演藝學院教授古琴和琵琶。1993年,她在臺北由臺灣文化建設委員會主辦了“喬珊古琴琵琶獨奏音樂會”。
1994年,她移民加拿大,先后和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管弦樂團、哥倫比亞室內樂團、哥倫比亞中樂團等合作演出。并在英屬哥倫比亞大學音樂系教授古琴。2005年創(chuàng)辦了“加拿大九嶷琴社”, 熱心推廣和傳承古琴藝術。
2003年,她和新加坡華樂團合作,演奏了著名作曲家關乃忠的新作古琴、琴歌與中樂隊的大型交向詩《琴詠春秋》,并由香港龍音唱片公司錄制成CD及DVD。由此,喬珊成為了這種琴、歌、樂隊結合形式的第一位演奏和演唱者。
2004年,美國FIM唱片公司推出了她的古琴與琴歌專輯《古琴新韻》。專輯中除了收錄了著名琴曲《廣陵散》、《流水》、《梅花三弄》和琴歌《胡笳十八拍》、《關山月》、《釵頭鳳》外,更收錄了關乃忠的新作古琴與鋼琴的雙協(xié)奏曲《太極》,此曲表現(xiàn)了中西文化的沖突和融合,擴展了古琴的表現(xiàn)力。此專輯無論演奏、演唱和錄音技術都獲得了極高的評價,并獲美國“天際”唱片大獎。
2005年1月,喬珊在奧地利維也那金色大廳舉辦的“中國新春民族音樂會”上演出了大型交響詩《琴詠春秋》。2005年10月,她在意大利羅馬公園音樂中心辛納波利紀念音樂廳再次演出交響詩《琴詠春秋》。
喬珊被名列于《中國當代名人錄》及《中國音樂家辭典》。
知音難覓
2005年喬珊創(chuàng)辦“加拿大九嶷琴社”,熱心推廣和傳承古琴藝術。近兩年她將發(fā)展的重點移到國內,并擔任上海幽篁里鈞天琴韻古琴館館長,該館集古琴教學、文化交流和品茗會友于一身,視中國傳統(tǒng)文明傳播為己任,目前已經成為上海最具規(guī)模的專業(yè)古琴學習和文化傳播中心之一。據喬珊女士介紹,該館目前有上百個學生,他們都是出于對古琴的熱愛慕名而來,包括IT精英、外企白領、媒體工作者等,一般都是修為比較高的人群。另外,一些家長也會鼓勵子女學習古琴。
古琴這一流傳了幾千年的民族樂器如雨后春筍般崛起,又再次受到人們的關注,走入人們的生活,究其原因,喬女士認為:“由于社會壓力比較大,大家有一種回歸自然的需求,借助古琴可以幫助大家做到這一點。此外,古琴文化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大家可以藉此找到心靈的共鳴。”
但對于古琴大眾化的可能性,喬珊女士卻表示不容樂觀。在喬珊女士看來,真正的琴人需要付出很多努力,不僅要積累生活體驗,還要提高文學造詣,這是古琴文化本身的特性決定的。時至今日,喬珊每天還會花一兩個小時彈奏古琴,于她,這已成為一種修身養(yǎng)性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