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74.09——1977.07,在山東工學院電力系 電力系統(tǒng)及自動化專業(yè)學習;
1977.07——1979.05,山東省白楊河電廠技術員, 山東工學院教師;
1979.05——1992.10,山東省臨沂電業(yè)局技術員、科長、副局長、局長兼黨委書記;
1992.10——1995.12,山東省電力工業(yè)局(電力公司)副局長(副總經理)、副局長兼黨委副書記;
1995.12——1997.07,山東省電力工業(yè)局局長兼黨委書記;
1997.07——2000.11, 山東電力集團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黨委書記兼山東 魯能集團董事局主席、 華夏銀行副董事長(2000.04 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
2000.11——2002.12, 國家電力公司副總經理、黨組副書記(2002.10-2002.12 國家電網公司籌備組副組長,2002.06 獲得山東大學電氣工程專業(yè)碩士學位);
2002.12——2004.10,國家電網公司副總經理、黨組副書記;
2004.10——2013.5,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黨組書記;
2013.5——,黨中央、 國務院決定,國家電網公司設立董事會,劉振亞同志任董事長、黨組書記。
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山東), 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山西)。
劉振亞任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
任免信息
2016年5月6日,國家電網公司總部召開干部大會,現任國家電網董事長、黨組書記劉振亞因年齡原因,即將功成身退、卸任現職。
2016年5月16日下午,國家電網公司召開中層以上管理人員大會。中共中央組織部主持常務工作的副部長(正部長級)陳希同志宣布了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國家電網公司主要領導變動的決定:免去劉振亞同志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職務,到齡退出領導班子。
人物成就
2015年2月3日《 全球能源互聯網》首發(fā)儀式暨專家座談會在京舉行。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劉振亞在《全球能源互聯網》一書中首次提出建設“全球能源互聯網”的理論構想。
理論背景
該理論在分析全球能源電力供需格局與電力流、“一極一道”(北極和赤道附近地區(qū))和各洲大型清潔能源基地開發(fā)的基礎上,對全球能源互聯網構建方案、實施路徑、技術創(chuàng)新以及工程實踐進行了系統(tǒng)論述,提出推動“一極一道”及各大洲清潔能源基地電力大規(guī)模開發(fā)外送,實現從化石能源為主向清潔能源為主轉變,根本解決能源可持續(xù)發(fā)展問題。
全球能源互聯網是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干網架(通道),以輸送清潔能源為主導,全球互聯泛在的堅強智能電網。將由跨國跨洲骨干網架和涵蓋各國各電壓等級電網的國家泛在智能電網構成,連接“一極一道”和各洲大型能源基地,適應各種分布式電源接入需要,能夠將風能、太陽能、海洋能等清潔能源輸送到各類用戶,是服務范圍廣、配置能力強、安全可靠性高、綠色低碳的全球能源配置平臺。全球能源互聯網發(fā)展框架可以概況為,一個總體布局(由跨洲電網、跨國電網、國家泛在智能電網組成,各層級電網協調發(fā)展,形成連接“一極一道”和各洲大型清潔能源基地與主要負荷中心的總體布局)、兩個基本原則(清潔發(fā)展和全球配置)、三個發(fā)展階段(洲內互聯、跨洲互聯、全球互聯)、四個重要特征(網架堅強、廣泛互聯、高度智能、開放互動)、五個主要功能(能源傳輸、資源配置、市場交易、產業(yè)帶動和公共服務)。
未來目標
《全球能源互聯網》提出了到2050年,基本建成全球能源互聯網的目標。屆時,清潔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80%左右,成為主導能源,每年可替代相當于240億噸標準煤的化石能源,減排二氧化碳670億噸、二氧化硫5.8億噸,全球能源碳排放115億噸,僅為2009年的50%左右,可以實現全球溫升控制在2℃以內的目標。同時,全球能源互聯網累計投資將超過100萬億美元,對全球經濟拉動、產業(yè)升級作用顯著。全球能源互聯網建成后,長期困擾人類發(fā)展的能源環(huán)境問題將得到有效解決,人們將享受更充足的能源、更繁榮的經濟、更宜居的環(huán)境、更舒適的生活。 參加座談會的能源電力領域有關院士專家、電力企業(yè)和相關組織代表一致認為,全球能源互聯網理論的提出在全球能源領域屬于首次,為推動全球能源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方法和途徑,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院士提名
2017年4月21日,中國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公布,劉振亞獲得工程管理學部院士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