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華 - 基本資料
蔡華 - 導演
蔡華 - 政協(xié)主席
蔡華,1944年10月生,河北灤縣人,1973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8年9月參加工作,河北師范大學中文系、中央黨校培訓部畢業(yè),研究生學歷。
1964.9-1968.9 河北師范大學中文系學習
1968.9-1970.3 部隊鍛煉
1970.3-1982.5 吳橋縣革委會政治部宣傳組、滄州地委宣傳科干事
1982.5-1982.7 滄州地委宣傳部宣傳科副科長
1982.7-1983.1 共青團滄州地委副書記,主持團地委工作
1983.1-1983.8 黃驊縣委常委、縣委副書記
1983.8-1985.8 中央黨校干訓校學習
1985.8-1987.3 滄州地委宣傳部副部長
1987.3-1989.11 黃驊縣委書記,后改任黃驊縣市委書記
1989.11-1993.6 滄州地委委員、宣傳部長
1993.6-1995.12 滄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
1995.12-1997.12 滄州市委常委、紀檢委書記
1997.12-1999.5 滄州市委副書記兼政法委書記
1999.5-2001.8 滄州市委副書記
2001.8-2003.3 滄州市委副書記兼政法委書記
2003.3-2003.5 政協(xié)黨組第一副書記、政法委書記
2003.5-2003.6 政協(xié)黨組書記,
2003年6月任滄州市政協(xié)黨組書記、政協(xié)主席。
蔡華 - 教授
1: 云南省社會科學院教授
學術經歷1995:法國巴黎第十大學人類學系博士學位;
1988:巴黎第十大學人類學D.E.A.學位;
1986:巴黎第十大學人類學碩士學位
1995-1997:法蘭西學院社會人類學研究所博士后研究
1997-2000:英國牛津大學、倫敦大學訪問學者;
1984-1995:就讀于巴黎第十大學人類學系
工作經歷
1999-2000:云南省社會科學院東南亞研究所所長
1997-2000:云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1976-1984:云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人員
1970-1973:開遠鐵路局車輛段工人
獲獎情況
2002年:獲法蘭西科學院授予的“法語國家大獎”金牌;
1995年:紀錄片《無父無夫》在巴黎國際民族志電影節(jié)上獲法國文化部“瑪黎約-呂斯鮑里”獎;
1996年: 紀錄片《無父無夫》在英國皇家人類學會舉辦的國際人類學電影節(jié)上再次獲獎。
1995年:博士論文被法國巴黎第十大學評為最佳博士論文;
2003年:獲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著作一等獎
2002年:獲北京大學楊夫清-王陽元獎。
主要著作
1997年,《無父無夫的社會-中國的納人》(法文 版),法國大學出版社。
《信仰 制度 行為》,法文版,即出。
法屬印支與中國的經濟關系,200頁 譯著 云南省歷史研究所出版,1979年
東南亞的印度化國家 專著 商務印書館,1986年
東南亞的印度化國家,494頁 譯著 商務印書館,1990年
一個既無丈夫亦無父親的社會—中國的納人 專著 法國大學出版社,紐約ZoneBooks出版社,1997年
A Socity Without Fathers And Husbands (無父無夫的社會: 中國納人) 專著 法國大學出版社,2001年
2: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
1965年 3月出生, 湖北黃梅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分別于1985年、1991年、1998年畢業(yè)于華中理工大學,獲工學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先后在香港城市大學、美國Worcester Polytechnic Institute和美國福特汽車公司及香港中文大學從事客座研究,在多機器人協(xié)調操作與裝配等方面開展研究工作多年,并已取得一系列的理論及應用成果。3: 北京大學人類學教授
北京大學人類學教授、博導,人類學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學人類學和民俗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人類學重點學科負責人,清華大學社會學系兼職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社會人類學、傳統(tǒng)社會結構 、親屬制度 文化人類學 、目前擔任本科生教學任務、社會人類學 人類學導論 。
主要研究的領域為“傳統(tǒng)社會結構”、“多元文化中的制度與行為”和“社會身份”。目前在北京大學中國社會與發(fā)展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承擔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的重點項目:“中國社會文化變遷的社區(qū)史研究——以親屬制度為研究主線”。
主要著作(含合著及譯著)
1997年,《無父無夫的社會-中國的納人》(法文 版),法國大學出版社。
《人思之人》,法文版,法國大學出版社 2008年。
法屬印支與中國的經濟關系,200頁 譯著 云南省歷史研究所出版,1979年
東南亞的印度化國家,494頁 譯著 商務印書館,1990年
A Socity Without Fathers And Husbands (無父無夫的社會: 中國納人) 英文版 紐約ZoneBooks出版社,2001年
主要論文
2000年,“納人親屬制度的結構與婚姻家庭悖論的終結”,載《公共理性與現代學術》,三聯(lián)書店。
懸棺(法文) 論文 《生物世界》,1987年,巴黎
弈車性(法文) 論文 《重要報道》,巴黎,1991年
不羞澀的愛情(法文) 論文 《重要極島》(法文版)1991年4月
滇西北民族(法文) 論文 《;拇蟮亍1992年,巴黎
沒有丈夫和父親的社會:摩梭的走訪制(朝鮮文) 論文 《地理》漢城,1994年7年
無父無夫(英文) 論文 英國皇家人類學院發(fā)行教學版,1996年
達巴:喜馬拉雅區(qū)域的薩滿(英文) 論文 英國皇家人類學院發(fā)行教學版,1999年
婚姻制度是人類生存的絕對必要條件嗎 論文 《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4期
“親屬關系的基本問題”(Les questions élémentaires de la parenté), 載 《文化與社會》Culture et Société, 巴黎,2008年第2期;
“事實與臆想”,載《民俗研究》(核心期刊),2008年第2期;
漢族父系制度與中國親屬法的缺失,載《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08,第5期。
不可抗拒的反例,載《云南社會科學》,2008,第5期。
拍攝人類學紀錄片:《童婚》片長52分鐘
參與的主要研究課題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的重點項目:“中國社會文化變遷的社區(qū)史研究——以親屬制度為研究主線”。
2000 傳統(tǒng)社會的基石 社會血統(tǒng)制度 國際項目 (法國法蘭西學院、英國牛津大學)
蔡華 - 演員
參與制作過的電影:
蔡華 - 安徽省中醫(yī)學院臨床學院兼職教授
副主任醫(yī)師,安徽省中醫(yī)學院臨床學院兼職教授,畢業(yè)于解放軍第三軍醫(yī)大學醫(yī)療系,曾在上海第二醫(yī)科大學附屬瑞金醫(yī)院消化疾病研究所進修專業(yè)一年,F擔任安徽省內科分會常委。獲安徽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武警部隊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四等獎5項,武警部隊醫(yī)療成果三等獎1項,四等獎1項。
蔡華 - 院長
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北方藝術學院院長
音樂教育家,博士研究生。2001年獲日本國際音樂大賽管樂組 長笛獨奏銀獎。2007年在新加坡亞洲音樂大賽中,獲國際管樂 伯樂指導金獎。現任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北方藝術學院院長,F為北京現代音樂研修學院音樂教育學院教授。
蔡華 - 校長
中共卜猶縣委黨校副校長
本名蔡申華 曾用名蔡華,男,1958年10月生,漢族,現任中共卜猶縣委黨校副校長河西上猶人,高級講師職稱,大學文化。1976年3月參軍,在團報道組寫稿,因成績突出,多次受嘉獎。1979年退伍后于1980年考入江西師范大學中文系,1984年7月畢業(yè)分配在上猶中學任教。1987年調黨校工作。喜愛文學特別是詩歌創(chuàng)作,先后在《山花》、《中國青年報》、《當代詩歌》、《贛江文學》等月余家報刊雜志發(fā)表當代詩歌40余首,小說、散文、報告文學16篇。在黨校,他忠誠于黨的干部教育事業(yè),勤懇踏實,治學嚴謹。系統(tǒng)講授了《大學語文》、《哲學》、《領導科學》、行政學》、《鄧小平理論教程》等課程和20幾個專題。在教學中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堅持少講、精講、講活的原則,教學效果受到普遍好評。經常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充實教學和科研內容。先后在《理論與改革》、《求實》、借理科學》、儲區(qū)建設》、仲國農村經濟》、《江西日報》等報刊發(fā)表論文對篇,獲地級以上研討會優(yōu)秀論文一、二、三等獎20余項。擔任副主編(執(zhí)筆)的《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一書,1992年由北京海洋出版社出版發(fā)行。1996年被評為全省黨校系統(tǒng)優(yōu)秀教師,1998年被評為全省優(yōu)秀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