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電影表演協(xié)會會員、上海電影家協(xié)會會員、著名電影表演藝術(shù)家沙莉于2009年1月25日凌晨因病逝世,享年85歲。 1924年9月12日出生于上海的沙莉,解放后先后在上海長江電影公司、上海國泰影片公司和上海聯(lián)合電影制片廠擔任演員,1953年正式轉(zhuǎn)入上海電影制片廠任演員,于1979年2月退休。
沙莉 - 個人資料
姓名:沙莉
本名:錢善珠
又名:秀娟
出生年月:1924年9月12日
出生地:上海
原籍:浙江定海人
沙莉 - 個人介紹
沙莉是一位深受觀眾喜愛的話劇、電影演員。從 1941年到今天,四十余年來她在舞臺上和銀幕上塑造了許多具有鮮明性格的形象,在戲劇電影界頗有影響。
她本名錢善珠,又名秀娟,浙江定海人, 1924年出生出生于上海的一個職員家庭里,有八個兄弟姐妹,家境清寒。她讀到初中二年級時不得不轉(zhuǎn)讀學費極少的補習學校。巧得很,這個學校的底樓,正是天風劇社演出話劇的璇宮劇場。她放學后便可以溜進去看白戲,戲中各式各樣的人物吸引著她,非要看到閉幕方肯回家。演員生活使她非常羨慕,慢慢地她也產(chǎn)生了要當演員的強烈欲望。1941年春天,這個劇社招考學員,她報考后被錄取,從此踏上了藝術(shù)生活的道路。解放后先后在上海長江電影公司、上海國泰影片公司和上海聯(lián)合電影制片廠擔任演員,1953年正式轉(zhuǎn)入上海電影制片廠任演員,于1979年2月退休。 在近40年的演員生涯中,沙莉塑造了一個個與現(xiàn)實生活貼近的藝術(shù)形象。她邁進藝術(shù)之門時,曾遭到父母的反對,但得到了大哥錢英郁的鼓勵。錢英郁愛文藝,好讀書,思想進步。他見到妹妹從小喜歡唱歌跳舞,便常常帶她參加一些進步團體的業(yè)余文藝活動,平時也介紹她閱讀一些中外文學名著,使她受到了文學藝術(shù)的熏陶。當她想報考劇社當學員時,父母怕女兒被人恥笑為“戲子”而反對,大哥卻暗中竭力支持她去報名,她不敢報真實姓名,就用了在教會學校讀書時嬤嬤給取的名字——沙莉。考進以后,經(jīng)大哥再三勸說,父母才勉強同意。
劇社學員先要經(jīng)過六個月的學習和一次甄別測驗,合格者才能當上演員。她潛心學習,珍惜這段時間。為了學好普通話,她特地買了一本字典,隨時依靠字典上的注音字母來糾正自己的鄉(xiāng)音。同時,她還爭取擔任了提詞的工作,利用它來練習普通話。當時演員一邊演戲,一邊排練新劇目,時間非常緊張,常常等不到背熟臺詞便得公演了,所以就得有人在布景后面提詞兒。她做這一工作既可練習字音和臺詞,又可琢磨別人的表演技能。養(yǎng)成了一種習慣后,她在看導演排戲時,也會自然地跟隨著演員默默地背誦臺詞,體會著角色的感情變化。有一次在新劇《孤島男女》將要公演的前幾天,忽然扮演丫頭的演員生病了,導演決定在學員中挑選代戲的人。于是讓每個人讀一段臺詞,當輪到她時,不僅臺詞念得很熟,就是角色的情緒也有所表現(xiàn),當場得到導演費穆的肯定,讓她代替扮演丫頭這個角色。之后,費穆在組織上海藝術(shù)劇團時,便約了沙莉和其他幾個青年演員作為基本演員,還特約了著名電影演員劉瓊等人。他們于1941年秋開始在卡爾登劇場演出了《楊貴妃》、《鐘樓怪人》、《四姐妹》、《梅花夢》等劇。
沙莉 - 任務經(jīng)歷
1941年起先后參加天風劇社、上海藝術(shù)劇團、國華劇社等話劇團體,曾在《楊貴妃》、《云彩霞》、《家》、《甜姐兒》、《貴族之家》等二十余部話劇中飾演主角或重要角色?箲(zhàn)勝利后在上海電影實驗工場、中電二廠以及大同、昆侖等電影公司拍攝的《鐵骨冰心》、《浮生六記》、《舐犢情深》、《啞妻》、《大雷雨》、《麗人行》等十余部影片中扮演角色。建國后相繼在長江電影制片廠、上海電影制片廠任演員。1957年于北京電影學院表演進修班結(jié)業(yè)。參加拍攝的影片主要有《無限的愛》、《夫婦進行曲》、《宋景詩》、《萬紫千紅總是春》、《年青的一代》等。還曾參加《育花人》、《窮街》等電視劇的拍攝。
抗戰(zhàn)勝利后,她在《浮生六記》《啞妻》《麗人行》等片中扮演了主要角色。新中國成立后,她出演了《夫妻進行曲》《宋景詩》《萬紫千紅總是春》《春催桃李》《年青的一代》等影片。2005年,沙莉獲得中國表演協(xié)會“金鳳凰”表演藝術(shù)獎。
沙莉 - 藝術(shù)生涯
沙莉通過演出實踐,學習了表演技能,并逐漸成長起來了。她的大哥在1941年10月參加上海劇藝社當演員,隨后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這個劇社由中共地下黨文委負責人之一于伶領導,建立了黨支部。太平洋戰(zhàn)爭后,劇藝社解散,劇藝社的一些骨干力量幾經(jīng)努力保持不散,于 1943年秋,由地下黨員王元化、戴耘、張可、錢英郁、柯剛與老戲劇家李伯龍合作組成同茂劇社(后改為國華劇社)。劇社內(nèi)建立秘密黨小組繼續(xù)進行黨領導下的戲劇工作。黨也關心著沙莉,通過她大哥約她參加這個劇社,在金都劇場(今瑞金劇場)演出。黨小組堅定地主張劇團演戲決不為日寇粉飾太平或進行政治宣傳,不演黃色戲,還提出:“勤學、勤業(yè)、交朋友”的口號,要黨員努力提高自己并團結(jié)群眾共同前進。當時團結(jié)了導演吳紉之、朱端鈞、章杰和丁力;演員衛(wèi)禹平、馮■、孫道臨、凌之浩、黃宗英、沙莉等人。演員們?yōu)榱颂岣哐菁夹摒B(yǎng),自費學習芭蕾舞形體訓練和聲樂,除了演出和排新戲外,就進行這些基本訓練。沙莉每天借用后臺的鋼琴學習鋼琴和練聲,一練就是一兩個小時,學習空氣非常濃厚。黨小組還通過談心、郊游等活動介紹解放區(qū)生活情況,引導閱讀《大眾哲學》,使這些青年演員們在政治上受到了啟蒙教育。在演戲方面,沙莉特別受到重視和培養(yǎng),她在《家》、《人仙外傳》、《富貴浮云》、《風雪夜歸人》、《甜姐兒》、《魂歸離恨天》、《稱心意》、《弄假成真》、《啞妻》和《紅菊花》等劇中,都擔任了主角和重要角色。這些角色性格各不相同,但大家論她扮演小家碧玉類型的角色最為突出,如《家》中的鳴鳳等。后來這個劇社引起了日偽當局的注意,它不得不幾經(jīng)更換投資人和負責人,乃至劇社的名稱。在這種情況下,她又曾演出了《晚宴》、《人之初》、《花信鳳》、《滿江紅》和《云彩霞》等劇。她不僅演性格不同的角色,同時也扮演反派,表演的戲路子更加廣闊了。
1945年抗戰(zhàn)勝利前夕,國華劇社被迫解散。1945年春,費穆重新組織國風劇社,再次排演《楊貴妃》。費穆親自找沙莉來主演楊貴妃一角,唐明皇仍請劉瓊演。楊貴妃是唐明皇的寵妃,儀表雍容華貴,感情熱烈細膩,沙莉演得十分適度,在風格上與《家》中的鳴鳳那種小家碧玉之氣迥然不同。從此,沙莉便成為國風社的棟梁之柱,相繼又在《梅花夢》、《紅塵》、《貴族之家》、《蔡松坡》、《第二夢》等劇里擔任了主角。費穆的導演風格是善于把感情豐富而又細膩的人物安置在詩情畫意的環(huán)境里,并利用樂隊的配音烘托舞臺氣氛,賦予演出以強烈的抒情色彩。因之他要求演員的表演也要挖得深,演得真,內(nèi)心生活要豐富。沙莉的表演在這位嚴師的指導下,越來越顯示出真摯樸實和細膩深沉的特點。這個階段,沙莉的戲路子有了開拓,開始塑造豐富多樣的人物性格,演技趨于成熟,藝術(shù)風格也逐漸形成。
沙莉 - 個人生就
抗日戰(zhàn)爭勝利以后,電影公司紛紛成立,話劇演員開始轉(zhuǎn)向影壇。費穆組辦了上海電影實驗工場,約沙莉拍了三部影片,第一部是《錦繡江山》,拍了一半停拍,接著在《浮生六記》和《鐵骨冰心》兩部影片里擔任了主角。在拍電影的空檔里,沙莉還參加了話劇演出,如朱端鈞導演的《少年游》、胡導導演的《孽海》、張駿祥導演的《萬世師表》、應云衛(wèi)導演的《棠棣之花》,以及石揮等人組織的臨時演出《大團圓》和《雷雨》等。當時,沙莉在《雷雨》中演四鳳,石揮演魯貴,張代演周萍,韓非演周沖,盧碧云演繁漪,穆宏演周樸園,白穆演魯大海,路珊演魯媽,觀眾譽為“八大頭牌”,盛況空前。
這時,各電影公司相繼聘請她拍電影,“中電”、“大同”、“國泰”、“昆侖”等幾個公司請她主演了《舐犢情深》、《啞妻》、《蝶戀花》、《大雷雨》、《再相逢》、《女大亨》、《望穿秋水》和《麗人行》。在影片《麗
人行》里,她扮演梁若英。梁若英是一個意志薄弱、思想生活極端矛盾的女人。她的丈夫章玉良(趙丹飾)到內(nèi)地參加抗戰(zhàn)后,她為生活所迫又再嫁給王仲原(藍馬飾),但又不滿王的親日態(tài)度而時感苦惱。人物心理復雜,表演難度大。沙莉通過研究和排練,掌握了人物的基調(diào),既從她愛虛榮怕吃苦入手,抓住人物性格軟弱的一面,又從她對日寇和王仲原充當漢奸的行為日益不滿,以至最后毅然走向新生活的行動,把握住她身上潛藏著的愛國之心,從而把這個人物演得有血有肉,深得導演陳鯉庭的好評。自從抗戰(zhàn)勝利后,原聯(lián)系她的地下黨小組成員陸續(xù)轉(zhuǎn)移,只有大哥錢英
郁始終在身邊關心著她的工作和生活。她對反共內(nèi)容的影片堅持不拍,香港某些人來聘請她拍戲,也被婉言謝絕。她和影劇的朋友們一起日日夜夜地盼望著解放。1949年5月25日,終于盼來了上海的解放,她沉浸在興奮之中,冒雨參加游行慶祝解放,并參加演出了大型話劇《怒吼吧!中國》和在文藝界舉辦的游園會中進行義賣, 以及廣播演出、 慰問解放軍。 1950年她拍完 《江南春曉》和《無限的愛》之后,便參加了公私合營的長江電影公司,和愛人凌之浩共同主演了《夫婦進行曲》。1952年公私合營之后,長江公司并入國營上海電影制片廠,她隨之成為上影廠的演員。
1953年她到北京參加全國第一屆電影創(chuàng)作會議,學習了蘇聯(lián)的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方法,參加討論了如何提高表演水平的問題。她和其他演員都認為應該系統(tǒng)地學習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體系。當她拍完《斬斷魔爪》和《宋景詩》后,1955年秋,被選送到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專修班進修。兩年的學習,使她在塑造人物性格方面得到有益的鍛煉和提高。在畢業(yè)演出的《第十二夜》中,她扮演奧麗薇亞伯爵小姐,受到好評。1957年秋回到上海以后,廠領導決定抽出十八個演員組成暫時脫產(chǎn)的劇團,專演話劇,讓從北京學習歸來的幾個人談學習心得,共同研究掌握斯氏體系,提高表演水平。由凌之浩、肖龍導演《第十二夜》,沙莉除了演伯爵小姐外,還和秦怡輪流扮演孿生兄妹——莎白斯馨和薇歐拉。沙莉演的三個角色是三種性格:小姐是高傲自負,薇歐拉是溫柔機靈,莎白斯馨則是剛毅沉著。演得各有其貌,獲得好評。以后她又連連參加演出了《鋼人鐵馬》和《水往高處流》等劇。1958年夏, 他隨以陳荒煤為團長的電影代表團參加在捷克斯洛伐克舉行的卡羅維·發(fā)利國際電影節(jié),1960年又和鄭君里、趙丹等去捷克斯洛伐克參加了一次國際電影節(jié)。
回廠后,她拍了《戰(zhàn)斗的山村》、《萬紫千紅總是春》和《春催桃李》,其中以《萬》片中的蔡桂貞演得較為突出。她塑造了一個賢慧而又有堅強性格的家庭婦女形象。蔡桂貞對待滿腦子封建思想的丈夫,一面要想服侍好他,一面又想得到他的支持:讓她出去參加生產(chǎn),但這種支持始終未得到。沙莉把這種又愛又怕又恨的人物關系都細致地體現(xiàn)出來了。這個人物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上影演員劇團恢復后,她參加了《李雙雙》、《女民兵》和《雷雨》的演出。在趙丹導演的《雷雨》中,沙莉非常喜愛魯侍萍這個角色,她雖然才三十幾歲,第一次扮演五十多歲的老年角色,但她對這類婦女的生活有所積累,所以把魯侍萍這個形象塑造相當成功。第一次彩排時,當演到最后魯侍萍滯呆地扶著沙發(fā)站起來轉(zhuǎn)身朝著門外初升的太陽緩緩走去,大幕隨之慢慢落下后,臺下的觀眾鴉雀無聲,這時,只聽趙丹噔噔地由臺下跑到臺上,一把握住了沙莉的手,他按捺不住自己的激動,含著淚花說:“祝賀你演出成功,我看到了善良而又堅韌的中國婦女形象!”1964年趙明導演《年青的一代》時,請沙莉演肖奶奶。肖奶奶是一個受壓迫并有著多年革命經(jīng)歷的退休老工人,她撫養(yǎng)孫子肖繼業(yè),既有母親般的細膩感情,又有父親般的豪邁心胸。沙莉有前面的生活體驗,但缺乏后面的生活體驗,在拍攝前,她從生活中著重體驗補充她所缺少的東西。影片拍攝完畢,人們看到,她終于把這一鮮明的形象展現(xiàn)在觀眾的面前。在十年浩劫中,她也遭到誣陷迫害,身心受到很大創(chuàng)傷。近幾年來經(jīng)過治療休養(yǎng),體質(zhì)已逐漸復原,精神煥發(fā)。她正在回憶自己的演劇生活,整理創(chuàng)作經(jīng)驗,同時還想在銀幕上塑造幾個老年婦女的形象
電影表演藝術(shù)家沙莉于1月25日凌晨在家中去世,享年85歲。
沙莉 - 作品
解放前
《楊貴妃》
《鐘樓怪人》
《風雪夜歸人》
《萬世師表》
《梅花夢》
《雷雨》
《蔡松坡》
解放后
《鐵骨冰心》
《浮生六記》
《舐犢情深》
《啞妻》
《大雷雨》
《麗人行》
沙莉 - 參與影片
娃娃餐廳 THE BABY INN(1986)
火紅的年代 (1974)
年青的一代 (1965)
春催桃李 (1961)
萬紫千紅總是春 (1959)
戰(zhàn)斗的山村 (1958)
宋景詩 (1955)
麗人行 (1949)
舐犢情深 (1948)
啞妻 (1948)
再相逢 (1948)
浮生六記 (1947)
沙莉 - 參考資料
[1] 京華網(wǎng) http://epaper.jinghua.cn/html/2009-02/04/content_389700.htm
[2] 解放網(wǎng) http://www.jfdaily.com/newspaper/xwcb/page_24/200902/t20090202_523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