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傳薌 - 簡介
昆曲旦角。本名興華。江蘇蘇州人。系姚傳湄之胞弟。
姚傳薌(1912—1996) 男,江蘇吳縣人。昆劇表演藝術家、戲曲教育家。1921年8月入蘇州昆劇傳習所,從名旦許彩金等習藝,專攻作旦、貼旦。出師后,與周傳瑛等組織“新樂府”、“仙霓社”,為發(fā)起人之一。后由著名學者張宗祥等人資助,再拜名旦錢寶卿為師,《牡丹亭·尋夢》、《療妒羹·題曲》獲其真?zhèn)鳌?/p>
姚傳薌 - 人物生平
1921年9月初在雙塔小學讀二年級時,與同班同學周根榮(周傳瑛)一起輟學入昆劇傳習所。他師承許彩金、尤彩云,后又從學于錢寶卿、丁蘭蓀,工五旦、六旦。20世紀20年代中葉,傳習所在滬“幫演”階段,及后轉(zhuǎn)入“新樂府”初期,傳薌大多飾演配角。評論家黃南丁慧眼獨具,贊揚其扮演的某些角色 “淡雅宜人,濃纖合度”,是“可造就的人才”。后來,傳薌得到熱愛昆劇的學者張宗祥(冷僧)的資助,先后向原全福班名旦錢寶卿、丁蘭蓀學戲,技藝漸趨成熟,主戲逐漸增多。
1931年合股組建仙霓社,他是發(fā)起人之一。后長隨班流轉(zhuǎn)演出于滬、蘇及杭、嘉、湖一帶。“八·一三”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離班轉(zhuǎn)業(yè),旅居重慶,任四川絲業(yè)公司辦事員。工作之暇,兼為交通部俱樂部、重慶曲社、成都曲社的曲友們“拍曲”授藝,并向宜賓川劇團青年演員傳授了《思凡》、《鬧學》、《販馬記》等戲。 1951年返回上海,任春光越劇團技導。同年10月,應邀赴杭,歷任浙江越劇實驗劇團、浙江越劇團技導、導演,曾參與排演《庵堂認母》、《盤夫索夫》、《西廂記》、《孔雀東南飛》等越劇劇目,成績斐然。1958年始,先后出任浙江省戲曲學校業(yè)務班主任、藝術顧問等職,在培養(yǎng)昆劇、越劇人才方面貢獻頗大。浙江昆壇名旦王奉梅、張志紅等皆為其得意學生。此外,全國南、北昆劇院團的挑梁名旦亦大多向他學過戲。如1979年夏,他曾向?qū)3虂砗紝W戲的江蘇省昆劇院張繼青傳授了《尋夢》,又向上海昆劇團的華文漪傳授了《偷詩》、《說親》、《回話》,向梁谷音傳授了《借茶》、《活捉》、《佳期》、《挑簾》、《裁衣》等戲。1985年11月,姚氏隨浙江昆劇團赴京期間,又正式收北方昆曲劇院洪雪飛、董瑤琴為弟子,向她倆傳授了《說親》、《回話》、《跳墻》、《著棋》、《佳期》、《拷紅》等六旦主戲。香港名票鄧婉霞亦曾登門求教,向其學習了《鐵冠圖·刺虎》。1986年4月始,他積極參與文化部昆指委主辦的昆劇培訓班的教學工作,向?qū)W員們傳授了《金雀記·覓花、庵會、喬醋》等戲。
姚傳薌在表演藝術上既不游離于師承,又不墨守成規(guī),并在長期的演出實踐中不斷有所發(fā)展提高。他向錢寶卿所學的《療妒羹·題曲》,本是一出身段不多,以內(nèi)涵深沉、唱功和表情見長的傳統(tǒng)折子戲,后經(jīng)他的不斷豐富完善,已成為一出唱做皆重的看家好戲。1982年初,他將此戲授予學生王奉梅。同年5月,王在蘇州 “兩省一市昆劇會演”中獻演,獲與會行家的高度贊揚。后該戲被競相學習搬演,成為全國各昆劇院團的優(yōu)秀保留劇目。江蘇省昆劇院在原有《游園》、《驚夢》、《尋夢》的基礎上,新增表演藝術已失傳的《寫真》、《離魂》二折,串連成《牡丹亭》(上集),也是姚氏參與主教、設計、排練的成功之作。其中《寫真》開排時,他與導演、演員相互切磋,設計杜麗娘持柳枝上場,使其與上折夢境情節(jié)銜接。在末折《離魂》中,他巧妙地運用《蝴蝶夢》中“莊周脫殼”變形的手法,表現(xiàn)杜麗娘之殤,為全劇畫龍點睛之筆。該劇在1982年“兩省一市昆劇會演”中演出,被專家們譽為風格清新統(tǒng)一、頗能體現(xiàn)南昆特色的佳作。
傳薌還積極參與戲曲會演和其他藝術活動。如:1954年10月,曾榮獲華東區(qū)戲曲觀摩演出大會獎狀獎;1962年12月在“蘇、浙、滬三。ㄊ校├デ^摩演出大會”上,又主演了名劇《尋夢》;1993年2月他應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邀請,與學生王奉梅等一起赴香港講學。姚氏主講《牡丹亭·游園、驚夢》、《蝴蝶夢·說親、回話》中的旦角表演,受到聽講的昆曲愛好者及在校大學生們的熱烈歡迎。他還接受當?shù)亍洞蠊珗蟆酚浾卟稍L,在該報發(fā)表了《姚傳薌談昆劇近況》一文。
1996年4月5日在杭州病逝,終年85歲。
誕辰:1912年,農(nóng)歷壬子年
逝世:1996年4月5日,農(nóng)歷丙子年二月十八日
科班院校
蘇州昆劇傳習所 傳字輩 學生
姚傳薌 - 教學方法
姚老師對不同地區(qū)不同素質(zhì)和年齡的演員采取了不同的教學方法。他說:“江蘇的張繼青,現(xiàn)在是名演員了,舞臺經(jīng)驗較為豐富。給她排戲,不能一招一式地摳。我是先給她說戲,把我過去如何創(chuàng)造這個角色,與我所看過的其他老先生如何創(chuàng)造這個角色,詳細講給她聽,由她自己選擇吸收,自己再創(chuàng)造角色,然后再演給我看;看過后,我提出改進意見,她再改。張繼青的嗓子條件好,唱得也好,她的表演偏于‘實’,比起唱腔來,表演上略有欠缺。作為旦角,兩腳的功夫很為重要,而且千變?nèi)f化,要有適應于每個角色的不同性格的各種不同步法。她的理解程度極強,我只是給適當?shù)刂赋觯⒉灰欢◤娗笏邮芪业囊庖!薄吧虾@F如華文漪以及現(xiàn)在戲校任教的張絢澎等,這批演員功底都很扎實、造詣高,但由于所處上海的具體環(huán)境的不同,觀眾的欣賞口味不同,她們在表演上偏于‘花’。地區(qū)環(huán)境使然,這也是一種風格,無可厚非;如張絢澎,她的表演較開放而靈活。我對她的指導,只是提出要她適當?shù)刈⒁馐諗,這也是僅供參考。我根據(jù)她表演上的不足,特地給她排《琴挑》,因為這戲基本上是坐著唱的,排這戲不是為了要演出,而是為了適當糾正她在表演上的偏頗。我是主張一個旦角,應該兼學一些別個旦角行當?shù)膽,從其它行當吸收養(yǎng)料,以彌補本行當?shù)牟蛔愫拓S富本行當?shù)谋硌;如閨門旦需要學演一些花旦的戲,從花旦戲中汲取少女的活潑,否則專照閨門旦演,總有點少婦的味道,加進一點花旦的東西,如同加進一點味精,少女的特點就突出了!
這誠然是姚老師的長期舞臺、教學實踐中得來的真知灼見。出于同一原因,姚老師給工閨門旦的張志紅排了《學堂》里的花旦表演,豐富了張志紅的演出技巧。姚老師還說對張志紅那樣的年齡和條件,就不能采取象對張繼青或張絢澎那樣的教法,必須著重于一招一式地教,并多給做一些示范動作。昆曲的唱詞,一般都典雅、深奧,大致的意思,則要向她解釋,可不必往深里說。隨著年齡的增長,她慢慢會自己體會的。
姚老說:“比如《題曲》這出戲吧!我是三十幾年前學會的。但里面幾句唱詞的典故 ,還是在前不久教繼青、志紅時,才弄明白的,F(xiàn)在好辦得多,我可以‘走后門’,向杭大中文系老師請教!
姚傳薌 - 對昆曲的整理革新和去蕪存菁的看法
他認為昆曲藝術是通過表演藝術家們多年來不斷的舞臺實踐而豐富起來的,昆曲不繼承革新便得不到發(fā)展。一般本子,還需做一些幅度較大的壓縮、修改,并在唱詞的通俗化上下功夫,不這樣便得不到觀眾。
姚傳薌 - 評價
姚傳薌口齒清晰,唱腔柔和圓潤,身段舞姿優(yōu)美,善于運用眼神和面部表情表達人物復雜微妙的心理活動。飾演《牡丹亭·游園、驚夢、尋夢》中杜麗娘、《西廂記·跳墻、著棋》中崔鶯鶯、《水滸記·借茶、活捉》中閻婆惜、《荊釵記·繡房、別祠》中錢玉蓮、《同窗記·訪友》中銀星、《釵釧記·相約、討釵》中蕓香、《呆中!分懈鹎山愕冉巧,均極佳妙。尤其是昆旦獨角主戲《尋夢》、《題曲》兩個名折,獨傳名師錢寶卿之藝,成為其畢生最負盛名的拿手杰作,受到行家與觀眾的高度評價。有位署名未翁的老觀眾,連續(xù)兩次觀看《尋夢》后,特在《申報》著文感嘆姚傳薌“為絕妙之才”!罢撈鋭偬,尤在傳神。以雙眸為主,而眉心顴頰唇吻輔之,遂覺凝盼含羞,輕顰淺笑,無不適如分寸。其發(fā)音清越而圓潤,……舞姿亦復工細。指點亭臺,摹擬榆楊,億人夢之前歡,傷對花之獨宿,俱一筆不茍,深深體貼出之!庇终f:“彼蓋能創(chuàng)造一神化境界,攝住觀眾心魂!币灾隆扒K下場,乃忘鼓掌,頷首默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