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jīng)歷
薩姆·門德斯原名塞繆爾·安德烈·門德斯,生于1965年8月1日。他是家中的獨子,父親是特立尼達人,母親擁有波蘭和法國血統(tǒng)。門德斯的雙親在他5歲時離婚了,他跟隨出版刊物的母親瓦勒莉來到倫敦,隨后又搬到牛津。他童年惟一的玩伴就是板球。
升入劍橋后,門德斯使破敗衰頹的戲劇小組恢復了元氣。當時的門德斯已是一名老練的舞臺劇導演了。1992年,他注意到考文特花園一幢熟悉的建筑外有一個支架,于是他將自己視作拯救多瑪貨倉的英雄。玩世不恭的門德斯錯過了許多電影方案,包括后來大獲成功的多瑪?shù)碾娪鞍妗秵“透枋帧贰?/p>
《美國心、玫瑰情》是知名舞臺劇導演薩姆門德斯的執(zhí)導處女作,他初執(zhí)導演筒就一鳴驚人,一舉就拿下奧斯卡最佳導演獎。門德斯執(zhí)導舞臺劇的功力不俗,曾執(zhí)導妮克·基德曼裸露演出的《藍房間》 ,他也曾執(zhí)導《啞巴歌手》的舞臺劇原版,門德斯出生于英國,畢業(yè)于名校劍橋大學。1990年加入皇家莎士比亞劇團,曾經(jīng)執(zhí)導雷夫費恩斯主演的《理查三世》和《暴風雨》,他的舞臺劇作品還有《大亨游戲》、《奧賽羅》等。電影作品尚有湯姆漢克主演的《非法正義》及杰克葛倫霍主演的《鍋蓋頭》。
1999年,為夢工廠拍攝的《美國麗人》是門德斯的銀幕處女作。當他榮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時他才剛滿34歲。盡管門德斯公開承認恐懼、厭惡洛杉磯,但美國還是試圖拉攏這個來自雷丁的小子,他大學二年級的電影自稱是對“美國最終幻想———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的探索。根據(jù)馬克斯·阿倫·柯林斯和理查德·皮爾斯·雷納的圖文小說改編的《毀滅之路》是一部引人入勝的杰作。這部并沒被看好的黑幫題材影片使門德斯和憑《美國麗人》榮獲奧斯卡最佳攝影獎的康拉德·霍爾這對最佳拍檔重新聚在一起。
不同于其他年輕導演“暴發(fā)戶”們,成名后的門德斯依舊過著樸實的生活。門德斯的新片《毀滅之路》小說原著充滿了暴力色彩。在引言中,作者馬克斯·阿倫·柯林斯提及他受到吳宇森的啟迪,而山姆·門德斯卻將影片賦予了另一種完全不同的感覺。
剛得到劇本時,擺在門德斯眼前的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吳宇森式,充滿精彩的槍戰(zhàn),使暴力成為電影的主題;另一種截然不同,影片關(guān)注的焦點并非暴力,而是暴力帶來的后果,使觀眾在觀賞影片的同時產(chǎn)生情感上的犯罪感。睿智的門德斯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后者。山姆門德斯的謙遜并不能掩蓋他的才華,他的執(zhí)導方式和他的作品得到了許多行內(nèi)導演的認可。
史蒂芬·索德伯格創(chuàng)立f-64之初就曾力邀山姆·門德斯加盟,不過個性隨意的門德斯不想受到任何原則性組織的禁錮,毅然選擇了退出,但生活理念上的分歧并不能瓦解他們之間的友誼。
1965年8月薩姆·門德斯出生在英格蘭的雷丁,父親詹姆斯·彼得·門德斯(James Peter Mendes)是一位退休的大學講師,母親是兒童作家。薩姆5歲的時候,父母離異,他跟著母親生活。從劍橋大學畢業(yè)后他加入了奇切斯特節(jié)日劇院,此后他執(zhí)導了朱迪·丹奇(Judi Dench)主演的《櫻桃園》(The Cherry Orchard),該片為他贏得評論家協(xié)會最佳新人獎。他加入皇家莎士比亞公司后,與拉爾夫·費因斯(Ralph Fiennes)一起執(zhí)導了《特洛伊勒與克萊西達》(Troilus and Cressida)和《理查三世》(Richard III)等劇。
1992年他成為倫敦多瑪倉庫劇院的藝術(shù)執(zhí)導,導演了舞臺劇《玻璃動物園》(The Glass Menagerie)和新版音樂劇《卡巴萊》(Cabaret),并因此榮獲包括最佳音樂復興劇在內(nèi)的四項托尼獎。此外他還導演了妮可·基德曼(Nicole Kidman)主演的舞臺劇《The Blue Room》。1999年門德斯執(zhí)導的首部故事片《美國麗人》(American Beauty)大獲好評,并為他贏得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在內(nèi)的五項奧斯卡獎,這對首次執(zhí)導影片的導演來說極為難得。
2008年12月,《革命之路》上映,該片由他導演,他的妻子凱特·溫絲萊特和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主演。
據(jù)英國媒體披露,預計于2011年開拍的第23部《007》電影,將邀請英國著名導演薩姆·門德斯(Sam Mendes)擔任執(zhí)導。不出意外,以拍文藝片著稱的薩姆·門德斯,將第一次執(zhí)導《007》這樣的動作電影。
英國媒體表示,007系列電影的制片人邁克爾·G·威爾遜(Michael G. Wilson)日前在英國和薩姆·門德斯進行了接觸,商討雙方此次合作的一些具體事宜。不出意外,薩姆·門德斯將拿下第23部《007》電影導演的這個重任。
第一部《007》電影于1962年10月5日公映后,此后推出一系列續(xù)集。第23部007電影,于2011年年初開拍,丹尼爾·克雷格(Daniel Craig)將繼續(xù)在這部影片里扮演邦德。
2015年,薩姆·門德斯執(zhí)導“007”電影系列《007:大破幽靈危機》,該電影之后,他不會繼續(xù)執(zhí)導該系列電影。
2016年4月,薩姆·門德斯被選為第73屆威尼斯電影節(jié)評審團主席,是他首次擔任這樣的職務(wù)。
2016年5月29日,薩姆·門德斯確認將不再執(zhí)導007系列的下一部電影。
主要作品
執(zhí)導作品
007:大破幽靈危機(2015)
低俗怪談 Penny Dreadful(2014)
007:大破天幕殺機 Skyfall (2012)
為子搬遷Away We Go(2009)
革命之路 Revolutionary Road(2008)
鍋蓋頭/平頭日記 Jarhead(2005)
毀滅之路/末路驕陽 Road to Perdition(2002)
美國麗人/美國美人/美國心·玫瑰情/美麗有罪/四季開花的紅薔薇 American Beauty(1999)
Company(1996)
Cabaret(1993)
演員作品
Background(2006)
Semper Fi (2006)
Jarhead Diaries(2006)
The 62nd Annual Golden Globe Awards(2005)
The Laurence Olivier Awards 2003(2003)
The 59th Annual Golden Globe Awards(2002)
The Making of ’Road to Perdition’ (2002)
Cannes: Through the Eyes of the Hunter (2001)
第72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The 72nd Annual Academy Awards(2000)
American Beauty: Look Closer (2000)
Company(1996)
"HBO First Look"(1994)
制片作品
Volutionary Road(2008)
Stuart: A Life Backwards(2007)
遺失在火中的記憶/往事如煙/記憶火中逝 Things We Lost in the Fire(2007)
追風箏的人/追風箏的孩子The Kite Runner(2007)
戀愛學分Starter for Ten (2006)
毀滅之路/末路驕陽Road to Perdition (2002)
榮譽記錄
北京時間2016年2月29日上午,薩姆·門德斯執(zhí)導的《007:大破幽靈危機》獲第88屆美國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chuàng)歌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