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董倩

    董倩(主持人)

    董倩,1971年出生于中國北京,1995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中央電視臺主持人。1995年,進入中央電視臺,主持的第一個節(jié)目是《焦點訪談》。1997年起,《東方之子》出鏡記者。2001年起,《新聞調查》出鏡記者;同年,獲金話筒獎。2003年起,《央視論壇》、《董倩面對面》、《新聞1+1》主持人。2011年10月,出席金號獎2011"全國聽眾喜愛的歌手"頒獎晚會主持。先后主持過《東方時空》、《新聞調查》、《新聞會客廳》、《新聞1+1》等節(jié)目。

    早年經歷

    姓名:董倩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971年

    籍貫:山東平度

    民族:滿族

    董倩

    畢業(yè)學校:

    1983年畢業(yè)于實驗二小

    1989年畢業(yè)于北京八中

    1995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歷史系

    1995年:11月至1996年12月 《焦點訪談》國際組編輯

    1997年:1月至1999年12月 《東方之子》出鏡記者

    2001年:1月至2003年4月 《新聞調查》出鏡記者

    2003年:4月至今 《央視論壇》《董倩面對面》《新聞1+1》主持

    2011年:10月出席金號獎2011"全國聽眾喜愛的歌手"頒獎晚會主持

    步入職場

    1995年10月,董倩剛剛走出北大校門,一次偶然的機會參加了中央電視臺的招聘考試,憑著一股“出生牛犢不怕虎”的氣勢她順利地通過了入臺考試,進人新聞評論部《焦點訪談》工作!爸案緵]有想過會從事電視方面的工作。我是學歷史的,對新聞知之甚少,可以說,我是伴隨著央視電視新聞的發(fā)展慢慢地成熟起來的!眲偝鲂iT的董倩對于電視是地地道道的門外漢,年輕的她沒有社會經驗,沒有工作經驗,甚至不懂編輯機!爱斂粗k公室里的同事出出進進忙這忙那,自己卻像個木頭一樣傻呆呆地坐在分給我的辦公桌前不知所措時,那種自卑幾乎要了我的命。”

    在《焦點訪談》工作一年后,董倩到《東方之子》做出鏡記者。1999年參加了澳門回歸大型直播節(jié)目,“直播對記者的現(xiàn)場采訪能力要求更高,記者要做的是更加敏銳地把握現(xiàn)場以及鎮(zhèn)定自若的心理素質。”或許正是憑著這種勇于自我挑戰(zhàn)的拼搏精神,才有了今天成熟、干練的董倩。2000年她加入《新聞調查》,“這是一個全面培養(yǎng)出鏡記者的好地方。出鏡記者在第一現(xiàn)場,其他人都是在通過他們的眼睛看事件,所以他們的采訪和挖掘深度尤為重要!苯涍^7年多記者生涯的積累,董倩又站到了《央視論壇》主持人的位置上,“從做現(xiàn)場記者到進入演播室做主持人,我的速度可能快了些,但既然受命于此,就要盡力干好!边@是董倩的一貫風格。

    職業(yè)經歷

    香港回歸、五十年國慶、澳門回歸、申奧成功、APEC會議、中國加入WTO、載人航天飛行、北京奧運會、汶川大地震……央視這些重大活動報道中,都有一位秀外慧中的女子——董倩。 這位在央視摸爬滾打十四年的資深記者和主持人是怎樣走到今天的?

    在常人的眼里,董倩一路似乎總是伴著鮮花、雨露和掌聲。其實,事實遠非如此。有一次,記者私底下問董倩,工作中有沒有遇到過觀眾“不買賬”的時候。董倩哈哈一笑:“多了去了,怎么會沒有呢?即使到現(xiàn)在,也會聽到一些批評的聲音,更不用說早些年了。當初,組里有白巖松、水均益這樣的u2018大牌u2019,雖然跟他們不在一個起跑線上,但領導和觀眾都不會因為你起步晚幾年,就會用低一些的標準要求你。你既然來了,就應該做好。所以,早期那些日子挺糟糕的,自己根本找不到感覺,別人的批評接踵而來,有一段時間甚至覺得干不下去了!

    開始那幾年,她發(fā)現(xiàn)觀眾對她總是不認可,一些同事也失去了最初的熱情,不太愿意與她合作,很多議論不期而至……一個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主持的節(jié)目觀眾不愛看,收視率不斷下降,這種打擊無疑是沉重的。那段時間董倩寢食難安。

    董倩清楚地記得制片人時間曾跟她說過:“我挑主持人向來一挑一個準兒,看人還從沒有看走眼的時候。可是現(xiàn)在我們的同事,還有領導,都反映你不行,我不能不想是不是我看走眼了。你可別成為我的第一個敗筆!

    那次談話對董倩刺激很大。董倩說:“當一個主持人不僅要有閱歷,有知識,關鍵還要有自信。今天回想起來,我當時的主要問題在于,什么都沒有,尤其閱歷不夠,我老以一種學生心態(tài)面對不同的人,不夠自信!

    一次,董倩做了一個系列專訪。但采訪效果大家普遍反映不好,說她瞪著眼,繃著臉,特別嚴肅地質問人家。部門主任還特意把董倩叫到辦公室,面無表情地說:“這里有一份關于你的材料,你拿回去好好看看!”一頭霧水的董倩接過大信封,忐忑不安地回到辦公室,打開材料一看,原來是北京廣播學院博士生導師張頌寫的一篇內參,密密麻麻幾頁紙,就她主持的節(jié)目進行了有理有據(jù)的分析,并從專業(yè)的角度提出了不少非!凹饪獭钡呐u意見。

    董倩將這份批評材料鄭重地貼到辦公桌旁邊的墻上。她說:“人應該換一個角度看待批評,人家批評我是對我的幫助啊!說明你引起別人注意了,你再也不是一個無關痛癢的人了!倍唤又f:“前些年我是個不被人想起的新手,遇到大事需要采訪的時候,都沒有我的份兒,心里很難受。當別人在前方熱火朝天地忙活時,你知道我在干什么?我心想哪怕你讓我?guī)湍銈兡眉茏佣夹,只要讓我參與。但是沒有我參與的機會。你說做一個記者,當大事發(fā)生的時候你卻只在邊上看著,心里會怎么想?”

    不過這一切都過去了。2007年,臺里批準董倩去耶魯大學學習了一個學期。在外國人堆里生活,這對董倩來說還是第一次。在美國的經歷,讓董倩第一次意識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美國電視節(jié)目中,重要的時段中出現(xiàn)的都是男人,回央視一看,自己也是在重要時段出現(xiàn)!拔沂桥耍纱宋揖偷贸鰝結論,我也挺重要的!倍徽f。

    演藝經歷

    迅速撲面而來的新鮮事物竟會是這樣陌生。我進了電視臺,可根本不懂電視,連什么是編輯機都不懂!我所熟悉的是在自己家里看到的電視節(jié)目,而遠遠不是電視本身!后來我才知道, 在電視臺,是沒有人主動輔導一個新人的,不懂的就要勤著問,勤著陪笑臉去迎人家的冷漠。當時我哪懂 。北大的4年養(yǎng)出來了清高、比別人多上幾倍的自尊、還有,甚至是傲慢。而所有這一切,當我每天看著辦公室里的同事出出進進忙這忙那,自己卻像個木頭一樣傻呆呆坐在分給我的辦公桌前不知所措時,轟然 倒塌。取代它們的是自卑。真是小姑娘啊,那種自卑幾乎要了我的命。哪里曉得在往后的日子里,自卑有可能是時時侵襲咬噬那顆稚嫩純真的心的。從那天起,她開始踏上了艱苦的記者的道路。

    自訴

    我還清楚地記得,第一天到中央電視臺來上班的情景。那天,天是鉛灰色的,天空中飄著無窮無盡的大雪花,冷得不得了。我早早地趕了4路車到東門傳達室等制片人李小萍來接我進去。定的是9點,我恨不得8點就到了。后來才知道,我是參加招聘考試進臺的,所以不象正式分配進來的 同事,有完備的一套證件,每天可以目不斜視、傲然出入于把守大門的武警衛(wèi)兵的眼前。我雖然被考試錄取了,但一切還沒有辦理,所以站在東門外等,跟傳達室里的一切人沒有任何兩樣。那時候根本不懂這些 ,緊張興奮地站在雪地里,緊緊地盯著東門里面出來的人,看哪一個像是接我的。哪里顧得上冷,人興奮得直熱。

    第一次的印象太深了,我甚至記得那天我穿的是什么:細格布襯衫,灰色套頭毛衣,牛仔背帶褲,為 了上班新買的銳步運動鞋,一條灰格的寬大羊毛圍巾,一件米色的毛茸茸的羽絨服,還有一頂我媽給我織的藍白花毛線帽子。我就是以這一身的學生氣面對一切去了。

    行業(yè)觀點

    董倩認為,要想采訪成功,首先氣勢上不能輸,一定要讓被采訪者眼里有你。為了做到這一點,采訪前的功課便不能不做足。

    董倩覺得對于新聞來說,最首要的便是“準確”兩字。如果你的提問不準確,或者說你的提問不夠水準, 對方覺得你不具備與他們對話的資格,那么他們很可能就會敷衍你。

    “樸素大方”是董倩對自己采訪風格的評價,這也許得益于她的父母。雖然董倩是家里的獨生女,但多年來,父母給她最大的影響就是“樸素 ”。

    多年面對面的采訪經驗,董倩總結出一句話:讓對方覺得你配坐在他面前!安还苁裁慈耍块L也好,普通老百姓也好,所謂u2018配u2019,就是讓對方感到u2018你懂我說的話u2019。這樣,“在日后的采訪中,能讓別人把你 當回事,還是一個u2018配u2019字。你更加u2018配u2019,他就會更重視你,采訪出來的東西就會更客觀、更準確。”

    記者生涯

    董倩在北京第二實驗小學、北京八中、北京大學完成了教育。1995年底,大學畢業(yè)后不久一次很偶然的機會,考入了中央電視臺,開始在《焦點訪談》國際組工作。

    董倩主動要求調入《新聞調查》欄目出任記者,雖然在《新聞調查》的出鏡率要比《東方之子》低,但董倩看中它更廣闊的工作空間。在這樣的空間里,到60歲都可以繼續(xù)拓展。董倩承認在她更年輕的時候,不是沒有浮夸過,但很快發(fā)現(xiàn)這樣做很累。董倩一直在一點一點地積累,一點一點地努力,向著她心中的目標靠近。

    談起自己的記者生涯,董倩有很多體會。她坦言剛到中央電視臺時壓力非常大,也十分焦灼 。什么都不懂,也沒有人教你,每天坐在辦公室,看著別人忙忙碌碌,進進出出,只覺得自己無用,恨不 得幫別人扛機器去。好不容易有機會去采訪那些東方之子,但白巖松采訪一個人只需20分鐘,自己來來回回卻需要兩個小時,心里直對攝像人感到歉意。雖然6年多的磨煉已經使得董倩鎮(zhèn)定自若、成熟 大氣,但什么是成功,董倩卻自有她的看法。能夠游刃有余地駕馭一個題目,成為一個智者,這才是她的目標。

    克服缺陷

    “北大的4年養(yǎng)出來了清高、比別人多上幾倍的自尊,甚至是傲慢!眲倓倧谋贝螽厴I(yè)時董倩自信滿滿的,經歷了初次接觸電視的茫然后,原先的自信被洶涌而來的自卑所取代,“在一個人從學校到社會,從年輕到成熟的過程中,適度的自卑是非常好的,它會推動你向前。當你知道自己這方面不如別人的時候,克服缺陷的過程就是努力向前的過程!”如今的董倩表現(xiàn)出的是虛懷若谷的平靜。

      董倩的家教很嚴,父母從小就教育她不管遇到什么情況都不能丟掉做人的最基本原則!暗咀邮炝瞬艔澭,這是父親經常教育她的一句話,所以董倩給人的感覺總是那么親切、樸素、自然,而她也說自己總是帶著些“學生氣”。已成為央視名記者的董倩,生活依然保持樸實、低調,“作為一個公眾人物拋頭露面是必然的,但我只是電視節(jié)目制作中眾多環(huán)節(jié)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是特殊的工作性質決定了我必然成為一個公眾人物。其實,電視有時候挺不公平的,有那么多的人參與了電視節(jié)目的選題、策劃、編輯工作,最后觀眾記住的卻往往只有露臉的公眾人物!

    專心做事

    “我覺得自己當記者的天賦是與生俱來的。我真的不知道除了干記者這行,我還能干些什么!倍缓芴谷坏卣f!凹热蛔隽,就要做好”,這是董倩對自己的要求,也是支撐她在新聞這條道路上不斷前進的動力!皍2018努力+機遇u2019是每個人成功的砝碼,我是一個被動型的人,有機會就抓住,沒有機會就做自己的事情!倍徽f她不是一個愛空想以后要干什么的人,喜歡專心地把正在做的事做好,踏踏實實地走好每一步。

      《央視論壇》是一個評論性、互動性、交流性很強的欄目,它要求主持人能引導談話的進程并推動與嘉賓的討論,這對主持人董倩要求更高了!懊鎸Σ稍L對象,最重要的是真誠,要用心交流,要了解對方,讓對方信任你,這樣他們才會敞開心扉和你交流,才能獲得更準確深入的資料!堆胍曊搲愤@個節(jié)目中請的嘉賓都是專家,要想與之平等地對話,就需要做大量的前期工作。這樣才能讓對方覺得你可以坐在他面前。”董倩多年采訪的經驗之談,正是這種不卑不亢的平等心理讓觀眾喜歡上了平和、親切的她。

      董倩每天的工作都很忙,平時她常常用散步的方式來放松,真有點無奈的味道——太忙。不過,興之所至,在一片芳草綠蔭中走走也未嘗不是件好事。這種淡雅的休閑方式恐怕也只有真正擁有淡雅情趣和平和心態(tài)的人才會喜歡,因為只有他們能領會到,平平淡淡才是最真。

    社會活動

    2008年的汶川地震直播,對于董倩來說,與她之前主持過的“兩會”報道,“神五”、“神六”發(fā)射等新聞直播經驗相比,是“一場沒有任何準備、不知道何時結束的大戰(zhàn)”。她已經習慣了在主播臺上,戴著耳機聽導播的指揮,手里翻閱大量資料和信息,同時嘴里與嘉賓交談的直播過程。而5月12日的晚間時段里,董倩和張羽搭檔現(xiàn)身《抗震救災 眾志成城》直播節(jié)目。當時董倩對地震完全不知情,是突然被調進直播室的。董倩告訴我:“在直播中,我和我的同事,一個接一個地哽咽、落淚,有觀眾給我們留言說,謝謝你們,天天陪我們一起擔心、哭泣、憤怒,同時帶給我們噩耗和希望的人!

    董倩是經歷過無數(shù)次直播的主持人,早已百煉成鋼,但是面對這次直播,她說這是她所遭遇到的最艱難的一次直播。難度最大的一點在于,地震發(fā)生太突然,在直播過程中,主持人幾乎沒有什么資料準備!坝袝r電話打進來了,就要馬上連線,通話的時候我甚至不知道對方是誰,在什么地方,會帶給我們什么消息。”由于時間緊張,在直播第一天,大家甚至是通過短信來部署當天的直播細節(jié),比如需要的素材是什么,傷亡數(shù)字是多少,圖片要多少張。

    在直播開始的時候,面對地震,董倩所得到的信息和普通電視觀眾相差無幾,幾乎所有的新信息都是來自直播中和前方記者的交談,那時前方記者拍攝的畫面?zhèn)鞑换貋恚荒茏龅木褪潜M量多問連線記者幾個為什么,比如,部隊深入到哪一個階段了?又有多少人被救出來了?傷亡數(shù)字是多少?三天后,董倩又以記者身份出現(xiàn)在抗震救災的一線。“我必須要上前線,在這樣的大災面前,深入一線采訪,是每個記者應該盡到的責任。情況越是復雜,我越想知道是為什么!

    這次直播對于董倩和大部分主持人而言,是一次集體“不專業(yè)”的直播:張羽哽咽,趙普含淚……董倩這位平時被看做最專業(yè)、客觀、冷靜的新聞主播,在這次直播中,面對鏡頭,也難掩悲痛。鏡片后面紅紅的眼睛,成了那段日子她最常見的表情,表面的平靜難掩內心的焦慮。“看到那么多同胞失去生命,我的腦子里一片空白,自己做了這么多年主持人,從來沒有這種時候,有時自己說了什么都不知道!苯乖辍o奈、感動、震動,這些情緒的交叉使得董倩在播報死傷數(shù)字、播送救援畫面的同時,需要努力再努力地控制自己的感情。那么多不幸集中在一起,而人的承受力是有限的!拔覀兠刻於荚诟行院屠硇灾袙暝谥辈ラg需要不停地壓抑自己的情感。這次直播中,我們多多少少都有說錯話或者失誤的時候,觀眾都很寬容。很多網友留言說,主持人也很辛苦,別再給他們額外的心理壓力了。很讓人感動!倍徽f。

    主持節(jié)目

    先后主持過《焦點訪談》、《東方時空》、《新聞調查》、《新聞會客廳》。

    榮譽記錄

    2001年:獲得第五屆“金話筒獎”

    人物評價

    董倩,已經歷了7年記者生涯的歷練,按說應該是比較自信了。而她卻深有感觸地向我坦言:“真是越做越覺得如履薄冰、誠惶誠恐……”往常的經歷被她稱為是“實習生的經歷”,是“謹慎的學習過程”!鞍凑f每做一個節(jié)目我都應該增加自信,但問題是兩方面的:一方面,的確是培養(yǎng)了自己的自信,知道在面對采訪對象的時候應該調整到一種什么樣的狀態(tài),這比以前自信了;另一方面,我比以前更誠惶誠恐、謹小慎微,因為我知道要采訪得好太難了!怎么能夠深入事情的本質、核心,挖掘到真實情況,這其中的學問太深了!”

     從重點大學到新聞評論部,一路在“人尖”中打拼的董倩,雖然親歷了眾多重大事件,越來越被觀眾和業(yè)界認可,但董倩卻有著出乎我們意料的謙虛,“從所處的環(huán)境中,我始終能感受到什么是優(yōu)秀的,所以我就越發(fā)感受到自己的不足。我知道自己資質平平,所以我必須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我才能維持跟那些優(yōu)秀的人一樣的水平。這不是謙虛,這點我對自己的評價很客觀!

    《新聞調查》是在進行“人對事”的采訪。經過在《東方之子》3年的歷練,董倩學會了挖掘一個人內心的東西。而《新聞調查》涉及的面要廣,程度要深,挖掘的是事件、事件中的人和人所參與的事件。從《東方之子》到《新聞調查》,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只有完成了《東方之子》的積淀,通過在《東方之子》的鉆研、訓練、提高,才能進入《新聞調查》這一更高的層次。沒有《東方之子》的訓練,就不可能有我在《新聞調查》相對自如一些的采訪功力!

    作為一名出鏡記者,董倩把自己定位于資料的搜集者,“要做一桌豐盛的宴席,素材的搜集是必不可少的,你準備了什么樣的料,決定著你將獲得一席什么樣的菜。所以我作為資料的搜集者,任務也是比較艱巨的!睘榱四軌蛩鸭礁嗟牧,董倩不斷地嘗試不同領域的采訪。她把現(xiàn)階段定位為打基礎的階段,而《新聞調查》則提供給她一個廣泛涉獵各個領域的平臺。

    香港回歸、五十年國慶、澳門回歸、申奧成功、APEC會議、中國加入WTO、載人航天飛行、北京奧運會、汶川大地震……央視這些重大活動報道中,都有一位秀外慧中的女子——董倩。 這位在央視摸爬滾打十四年的資深記者和主持人是怎樣走到今天的?

    險為領導的“敗筆”

    在常人的眼里,董倩一路似乎總是伴著鮮花、雨露和掌聲。其實,事實遠非如此。有一次,我私底下問董倩,工作中有沒有遇到過觀眾“不買賬”的時候。董倩哈哈一笑:“多了去了,怎么會沒有呢?即使到現(xiàn)在,也會聽到一些批評的聲音,更不用說早些年了。當初,組里有白巖松、水均益這樣的u2018大牌u2019,雖然跟他們不在一個起跑線上,但領導和觀眾都不會因為你起步晚幾年,就會用低一些的標準要求你。你既然來了,就應該做好。所以,早期那些日子挺糟糕的,自己根本找不到感覺,別人的批評接踵而來,有一段時間甚至覺得干不下去了。”

    開始那幾年,她發(fā)現(xiàn)觀眾對她總是不認可,一些同事也失去了最初的熱情,不太愿意與她合作,很多議論不期而至……一個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主持的節(jié)目觀眾不愛看,收視率不斷下降,這種打擊無疑是沉重的。那段時間董倩寢食難安。

    董倩清楚地記得制片人時間曾跟她說過:“我挑主持人向來一挑一個準兒,看人還從沒有看走眼的時候?墒乾F(xiàn)在我們的同事,還有領導,都反映你不行,我不能不想是不是我看走眼了。你可別成為我的第一個敗筆!

    那次談話對董倩刺激很大。董倩說:“當一個主持人不僅要有閱歷,有知識,關鍵還要有自信。回想起來,我當時的主要問題在于,什么都沒有,尤其閱歷足夠,我老以一種學生心態(tài)面對不同的人,不夠自信!

    一次,董倩做了一個系列專訪。但采訪效果大家普遍反映不好,說她瞪著眼,繃著臉,特別嚴肅地質問人家。部門主任還特意把董倩叫到辦公室,面無表情地說:“這里有一份關于你的材料,你拿回去好好看看!”一頭霧水的董倩接過大信封,忐忑不安地回到辦公室,打開材料一看,原來是北京廣播學院博士生導師張頌寫的一篇內參,密密麻麻幾頁紙,就她主持的節(jié)目進行了有理有據(jù)的分析,并從專業(yè)的角度提出了不少非!凹饪獭钡呐u意見。

    董倩將這份批評材料鄭重地貼到辦公桌旁邊的墻上。她說:“人應該換一個角度看待批評,人家批評我是對我的幫助。≌f明你引起別人注意了,你再也不是一個無關痛癢的人了!倍唤又f:“前些年我是個不被人想起的新手,遇到大事需要采訪的時候,都沒有我的份兒,心里很難受。當別人在前方熱火朝天地忙活時,你知道我在干什么?我心想哪怕你讓我?guī)湍銈兡眉茏佣夹,只要讓我參與。但是沒有我參與的機會。你說做一個記者,當大事發(fā)生的時候你卻只在邊上看著,心里會怎么想?”

    不過這一切都過去了。2007年,臺里批準董倩去耶魯大學學習了一個學期。在外國人堆里生活,這對董倩來說還是第一次。在美國的經歷,讓董倩第一次意識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美國電視節(jié)目中,重要的時段中出現(xiàn)的都是男人,回央視一看,自己也是在重要時段出現(xiàn)!拔沂桥,由此我就得出個結論,我也挺重要的。”董倩說。

    最難忘的新聞直播

    2008年的汶川地震直播,對于董倩來說,與她之前主持過的“兩會”報道,“神五”、“神六”發(fā)射等新聞直播經驗相比,是“一場沒有任何準備、不知道何時結束的大戰(zhàn)”。她已經習慣了在主播臺上,戴著耳機聽導播的指揮,手里翻閱大量資料和信息,同時嘴里與嘉賓交談的直播過程。而5月12日的晚間時段里,董倩和張羽搭檔現(xiàn)身《抗震救災 眾志成城》直播節(jié)目。當時董倩對地震完全不知情,是突然被調進直播室的。董倩告訴我:“在直播中,我和我的同事,一個接一個地哽咽、落淚,有觀眾給我們留言說,謝謝你們,天天陪我們一起擔心、哭泣、憤怒,同時帶給我們噩耗和希望的人!

    董倩是經歷過無數(shù)次直播的主持人,早已百煉成鋼,但是面對這次直播,她說這是她所遭遇到的最艱難的一次直播。難度最大的一點在于,地震發(fā)生太突然,在直播過程中,主持人幾乎沒有什么資料準備!坝袝r電話打進來了,就要馬上連線,通話的時候我甚至不知道對方是誰,在什么地方,會帶給我們什么消息!庇捎跁r間緊張,在直播第一天,大家甚至是通過短信來部署當天的直播細節(jié),比如需要的素材是什么,傷亡數(shù)字是多少,圖片要多少張。

    在直播開始的時候,面對地震,董倩所得到的信息和普通電視觀眾相差無幾,幾乎所有的新信息都是來自直播中和前方記者的交談,那時前方記者拍攝的畫面?zhèn)鞑换貋,董倩能做的就是盡量多問連線記者幾個為什么,比如,部隊深入到哪一個階段了?又有多少人被救出來了?傷亡數(shù)字是多少?三天后,董倩又以記者身份出現(xiàn)在抗震救災的一線!拔冶仨氁锨熬,在這樣的大災面前,深入一線采訪,是每個記者應該盡到的責任。情況越是復雜,我越想知道是為什么!

    這次直播對于董倩和大部分主持人而言,是一次集體“不專業(yè)”的直播:張羽哽咽,趙普含淚……董倩這位平時被看做最專業(yè)、客觀、冷靜的新聞主播,在這次直播中,面對鏡頭,也難掩悲痛。鏡片后面紅紅的眼睛,成了那段日子她最常見的表情,表面的平靜難掩內心的焦慮!翱吹侥敲炊嗤ド,我的腦子里一片空白,自己做了這么多年主持人,從來沒有這種時候,有時自己說了什么都不知道!苯乖辍o奈、感動、震動,這些情緒的交叉使得董倩在播報死傷數(shù)字、播送救援畫面的同時,需要努力再努力地控制自己的感情。那么多不幸集中在一起,而人的承受力是有限的!拔覀兠刻於荚诟行院屠硇灾袙暝,坐在直播間需要不停地壓抑自己的情感。這次直播中,我們多多少少都有說錯話或者失誤的時候,觀眾都很寬容。很多網友留言說,主持人也很辛苦,別再給他們額外的心理壓力了。很讓人感動!倍徽f。

    名人推薦
    • 崔永元
      崔永元,1963年出生于天津北辰區(qū),中國大陸主持人。1985年,畢業(yè)后進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任記者。1996年,因主持《實話實說》受到歡迎。2003年7月,...
    • 杜憲
      杜憲,1954年9月23日出生于北京,內地女主持人,畢業(yè)于北京廣播學院。1982年分配到中央電視臺新聞部播音組。1992年9月以訪問學者身份赴美交流。1993...
    • 段暄
      段暄,主持人,1972年7月8日出生,曾被廣播電影電視部評為一級播音。1995年段暄從北京廣播學院畢業(yè),畢業(yè)后加盟中央電視臺,主持過《天下足球》、《...
    • 董卿
      董卿,1973年11月17日出生于上海,中國中央電視臺節(jié)目主持人,畢業(yè)于上海戲劇學院電視系電視編輯專業(yè)。1994年,因擔任浙江電視臺主持而進入演藝圈;...
    • 董浩
      董浩,1956年出生于北京市海淀區(qū),中國大陸主持人、配音演員。1977年起在北京人民廣播電臺作播音員。1980年代初為中央電視臺解說大型重點系列專題片...
    • 方瓊
      方瓊,1974年1月4日出生于河北石家莊,河北電視臺、中國中央電視臺主持人。1999年5月,開始主持河北電視臺的全新娛樂欄目《激情九九》,一時間成為...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