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美蓮 - 簡介
冀美蓮(1921—1979年),晉劇女演員。山西文水縣下曲鎮(zhèn)人,后遷居文水城內(nèi)西街定居。幼年家境貧寒,13歲拜王有福(藝名“一點紅”)為師,攻學晉劇花旦,兼演刀馬旦。她聰明好學,進步很快,后隨師奔波于晉中各地演出,嶄露頭角。
正當她為晉劇事業(yè)培養(yǎng)人才發(fā)揮重要作用時,不幸身患疾病,治療無效,于1979年12月16日在太原去世,終年58歲。
冀美蓮 - 歷程
曾在晉綏七月劇社、太原新華戲園演出。建國后,歷任華北人民晉劇團、山西省晉劇院一團團長。1952年獲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演員二等獎。
冀美蓮 - 演技
冀美蓮長相俊秀,扮相嫵媚動人,雖嗓音不很宏亮,但很會用嗓。唱時委婉纏綿,俏麗脆氣;做戲舒展大方,惟妙惟肖;臺步、身段、眼神、手勢,一招一式都充滿藝術魅力。她功底扎實,戲路廣,文武戲都有較深的造詣。她演妙齡少女,含情脈脈,神色溫柔,不露不過,曲盡其妙;演巾幗英雄,做打利落,英姿颯爽,功中有情,情中有戲,將劇中人物性格刻畫得栩栩如生。
冀美蓮 - 代表劇目
她的代表戲有《梵王宮》、《百花亭》、《戲叔》、《雙鎖山》、《七星廟》、《拾玉鐲》、《打金枝》等。新中國建立后,她與丁果仙、牛桂英、郭鳳英等晉劇表演藝術家同臺演出,被譽為“晉劇四大名角” 之一。
冀美蓮 - 性格特點
冀美蓮為人純樸、性格耿直,即使在舊社會,她堅決拒演低級下流,荒誕不經(jīng)的劇目,為后人師表。
冀美蓮 - 舞臺形象
1957年在山西省第二屆戲曲觀摩大會上,演出《文嫣》,榮獲演員獎。是20世紀50年代晉劇花旦中的最優(yōu)秀者。其基本功扎實,技藝全面,戲路寬,能上演傳統(tǒng)劇目近百個,塑造了各種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舞臺形象。如《百花亭》中的百花公主,《回荊州》中的孫尚香,均為大家閨秀,演來春情綿綿,含而不露;《戲叔》中的潘金蓮,《王虎墜》中的王娟娟為小家碧玉,演來眉飛色舞,渾身是戲;《炮烙柱》中的妲己,《麟骨床》中的文嫣,是心狠手毒的女野心家,演來妖艷潑辣;《拾玉鐲》中的劉媒婆,《國公圖》中的七奶奶為粗俗爽快的人物,她演來丑中透美,妙趣橫生。
冀美蓮 - 藝術經(jīng)驗
其將自己的藝術經(jīng)驗概括為三句話:①練功不能間斷;②一出臺前就要忘掉自己;③內(nèi)心情感必須與表演程式相結合。其女兒冀萍較好地繼承了其藝術風格,是晉劇舞臺上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