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非舒 - 人物簡介
蘇非舒的籍貫是重慶,1994年蘇非舒帶著自己的詩歌來到北京,是“物主義”運動主要發(fā)起人。談到詩歌,蘇非舒認為其語言一定要“直接”,女友也是他的支持者。他主要作品有:《喇嘛莊》、《西南方的地窖》、《十首關于生活研究的詩、一首換詩,及27首附詩》、《反構圖》、《物記錄》、《僅些而已》、《D小姐》、《農事詩》、《對一這個數(shù)的三種常識性認識》和《制香油的手工作坊》等等。
物主義是自2003年底物主義的同仁們發(fā)起的一個集文字、視覺、聲音等藝術形式于一體的藝術團體。物主義主張通過刪減附加意義和稀釋、淡化情緒為主要手段來呈現(xiàn)而抵達物自身的“物說”,讓物和人居于平等的地位;主張借助有著自新能力的藝術形式而使物在不同的人那里自新出不同的世界,從而抵達體驗上的無限。
蘇非舒說,他裸體讀詩所要表達的意思是:“現(xiàn)在的人們賦予詩歌許多意義,而我們倡導詩歌的語言要直接,衣服在這里代表了眾多的枷鎖,我們要去掉這些枷鎖!
蘇非舒 - 詩歌論斤賣
詩歌論斤賣,可以說是聞所未聞,亙古未有。但,詩人蘇非舒開創(chuàng)了賣詩論重量的先河。2007年 5月,蘇非舒的“一噸詩——蘇非舒的詩歌賣場”在北京著名的798藝術區(qū),瑪斯德比當代藝術中心上演了。
蘇非舒準備了一把臺秤、一噸自己的詩歌,每斤賣100塊錢。詩是他的長詩《喇嘛莊》。大概有一百多節(jié),而每一節(jié)由蘇非舒的詩主體和孫一的注解兩部分組成。主體部分寫了詩人眼中的村莊和風物,注解部分則是他們日常的生活。喇嘛莊,則是他在北京通州宋莊居住過的村名。
他把這首詩印成近100頁,每一頁摞成一堆,一共在地上擺了這么近100堆,來買的人可以自己挑,喜歡哪頁就挑哪頁,就像在超市買東西一樣。也可以干脆把這一摞都買走!對于賣出去的詩,他都一一蓋上自己的手印,簽上自己的名字,證明只此專有,別無分店,讓人家感覺特別的珍貴,成為一種記憶,一種留念。
蘇非舒說:“第一天就賣出了20多份。搞了近兩個月,最后共賣出了大概60多份。完整一本詩大概有6兩重!
詩歌為什么要論秤稱著賣呢?
蘇非舒說,他做事只注重過程,不在乎結果。走自己的路,由別人去評說!追求個人內心的一種感受,尋找內心的一種感覺。在蘇非舒看來,他所做的事都是非常普通的。沒有什么特別的目的,帶著目的去做事,那會活得很累。
說起論斤賣詩,蘇非舒說:“這個想法早就有。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為什么詩不可以像瓜果蔬菜一樣論斤賣呢?詩歌可以發(fā)表出去賣錢得稿費,我也可以在網(wǎng)絡上自娛自樂。我也可以把詩歌刻上石碑,印在茶壺上、雕塑上!
論斤賣詩這個創(chuàng)意的完成來源于和朋友的一次徹夜長談。當時是2007年4月份,蘇非舒和朋友從北京去浙江杭州參觀一位畫家朋友的畫展,蘇非舒在賓館和朋友談起他很多年前的這個想法來,計劃到一個農貿市場去租個攤論斤賣詩。那位朋友就跟他出主意何不馬上去實施,就在七九八藝術區(qū)里?畫廊、資金都由這位朋友負責提供,所以,就有了這次轟動全國的詩歌論斤賣的行為藝術的橫空出世。
很多年前,蘇非舒就在內心深處審問自己,為什么詩歌不能論斤賣?1997年的一天,蘇非舒來到了北京東直門地鐵口擺地攤賣詩,現(xiàn)場手寫詩,兩塊錢一首,擺了兩天的地攤,賣了兩天的詩,實際是純粹是為了好玩。結果一首都沒有賣出。
詩歌,在世俗者的眼睛里非常的神圣崇高,甚至遙不可及,仰望了再仰望。而在蘇非舒手里卻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2007年底他在北京后街藝術工廠成立了他的詩工廠,是一個有關詩產品的開發(fā)、生產、展示的工作平臺。詩工廠將致力于詩與其它藝術形式的越界實驗,以及詩意在日常生活里的滲透。
他把詩歌用手寫在小學生的作文本子上,然后用丙烯把作業(yè)本和手寫詩一起畫到畫布上去,并將詩融入到版畫、雕塑、石碑等中去。還有更加驚人的舉動。他買來一臺碎紙機,把詩經(jīng)、楚辭離騷、唐宋詩詞,古代的、現(xiàn)在的,中國的、外國的,只要是詩歌集都搜羅到一起,一摞一摞放進碎紙機里去粉碎。把那些粉碎后形成的紙條、塊塊又都堆成一堆或粘貼在墻上。在蘇非舒眼里,賣詩以及裸誦等等,都只是在尋求一種方式,一種可能性。當然,不管形式如何,都離不開詩歌的。
蘇非舒 - 隱居終南山
2009年5月開始,詩人蘇非舒突然人間蒸發(fā)一樣消失在人們的視線當中。后來才傳出消息,他去終南山隱居了。
王維有詩曰:“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边@詩中的太乙,就是終南山的別稱。自古以來,終南山就是儒、釋、道三家所看重的修行隱居寶地。據(jù)說,那匡扶周室、輔佐武王的姜子牙便是在此處隱居的。他用直鉤釣魚釣著了求賢若渴的周文王,從而由出世轉為入世,扭轉乾坤于亂世,解救黎民于倒懸。而今,這太平盛世,國富民強,這位年僅30幾歲的詩人進山隱居為哪般?難道他也期待自己遇上一位明君來挽救中國不死的詩歌?詩人的浪漫情懷實在叫人捉摸不透!
蘇非舒聽聞記者口中幾次蹦出“隱居”二字,他再三提出修正。原來,詩人是要回歸自然,要把自己全身心的融入到自然當中去,放松自己,愉悅自己,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所謂隱居,就是到山中去勞動,到山中去生活,到山中去走路,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去看、去聽、去嗅。在最自然的環(huán)境中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藝術創(chuàng)作,農業(yè)創(chuàng)作,自然創(chuàng)作。是對自然生活的至高追求。
蘇非舒一頭扎進崇山峻嶺之中,與藍天白云為朋,與古木頑石為友,他開荒,他耕耘,他播種,他收獲。蘿卜青菜、辣椒茄子等等,凡是自己喜歡吃的他都種,不喜歡吃的他也種。間或有朋友不辭辛勞進山拜訪,一杯清茶,幾碗農家菜,悠閑自得,親身體驗與大自然溝通的樂趣。樂在其中。
蘇非舒 - 主要文字作品
1994年 《十首關于生活研究的詩、一首挽詩及二十七首附詩》(詩集)
1994年 《淡水河邊》(詩集)
1995年 《解說詞》(詩集)
1995年 《制香油的手工作坊》(詩集)
1996年 《反構圖》(詩集)
1997年 《西南方的地窖》(詩集)
1997年 《說話算話》(組詩)
1998年 《論詩歌中的精神》(詩論)
2002年 《D小姐》(長詩)
2003年 《農事詩》(長詩)
2003年 《對一這個數(shù)的三種常識性認識》(組詩)
2004年 《物記錄》(組詩)
2005年 《僅此而已》
2006年 《喇嘛莊》
2006年 《怕》
2007年 《南方草木狀》
2007年 《煩》
蘇非舒 - 相關活動及展覽
1989年 開始學習詩歌寫作。
1992年 認識詩人孫江月,由此了解并接觸到中國當代詩歌及詩人。
1994年 6月,參加由《詩探索》組織的北京詩歌研討會。后留在北京發(fā)展。
1994年 7月起至1998年,在極其封閉的情況下寫下早期的一批詩歌作品。
2002年 與朋友一起創(chuàng)辦民刊《弄—13》。任主編。
2002年 詩生活網(wǎng)的34期網(wǎng)刊推出蘇非舒專題。
2002年 9月,參與朋友組織的太行山詩會。河北。
2002年 10月,參加首屆人大詩歌節(jié)。北京。
2002年 11月,參加首屆西峽詩會。河南。
2003年 與王強一起復刊了民刊《大騷動》,并任執(zhí)行主編。
2003年 7月,參加銀川大地房地產詩會。并做行為“詩體”之一,引發(fā)“潑洗腳水”事件,并引起廣泛爭議。寧夏。
2003年 8月,參加河南第二屆西峽詩會,做詩歌行為“鳥語”,引起詩歌評論家們的不滿。河南。
2004年 初,與朋友一起創(chuàng)立物主義流派,同時建立物主義論壇,出版同仁刊物《物主義》。
2004年 10月,參與由藝術家黃巖總策劃的“@車——北京五環(huán)”藝術活動。并主持“二環(huán)詩歌”活動。
2004年 11月,移居宋莊藝術區(qū),住在下面的一個村子喇嘛莊。
2005年 5月,參與由張海濤策劃的“曖昧”當代藝術展。做詩歌行為作品《剪<D小姐>》。前哨畫廊(宋莊)。
2005年 10月,參與由張海濤策劃的“曖昧”當代藝術展在七九八的藝術展。做圖片作品《我和我的衣服》。并組織物主義詩歌朗誦會專場。0工廠(七九八藝術區(qū))。
2005年 12月,參與由藝術家黃巖策劃的“廢墟”藝術活動。
2005年 12月,參與由黃銳策劃的“詩歌與行為”活動。做詩多媒體作品《葬禮——向祖母致敬》。南門空間(七九八藝術區(qū))。
2006年 5月,參與多人行為作品《仿<為無名山增高1米>》。
2006年 6月,被大型網(wǎng)絡社區(qū)樂趣園和《詩選刊》雜志評為“1979—2005中國十大先鋒詩人”。
2006年 7月,參與由張海濤策劃的權沖當代藝術展。做作品《繩子》。組織物主義詩歌朗誦會專場。錦都藝術中心(七九八藝術區(qū))。
2006年 9月初,參與由藝術家黃巖策劃的“風水”藝術展,做作品《默讀<僅此而已>》上海證大藝術中心(上海)。
2006年 9月30日,在“9?30詩歌朗誦會”上做詩歌行為作品《我和我的衣服》。引發(fā)所謂的“裸體朗誦”事件。并因此被拘留10天。
2006年 12月,參加由西班牙詩人在北京組織的“數(shù)碼詩歌”節(jié)。由西班牙的10位詩人和中國的10位詩人組成。做作品《刪<僅此而已>》
2007年 1月,被樂趣園社區(qū)網(wǎng)站評為“2006年中國詩歌十大風云詩人”。
2007年 1月23日,參與策劃由詩人楊黎提倡的“極限寫作”活動。并任導演。
2007年 5月,做個展“一噸詩——蘇非舒的詩歌賣場”,斔沟卤犬敶囆g中心(七九八藝術區(qū))!巴瓿闪艘淮沃袊敶姼柙诟拍钌系霓D型,詩歌不僅是語言、也是概念、也是行為。他將詩歌以論斤兩的方式進行買賣,既顛覆了傳統(tǒng)詩歌的神圣性,又暗示詩歌的平民性到底有多遠!
2007年 6月,參與由藝術家艾未未策劃的大型作品《童話》,因某種原因被德國大使館拒簽而沒能成行?ㄈ麪栁墨I展(德國)。
2007年 7月,參與由牧野、黃巖策劃實施的SOHU第二屆萬人博客大會“詩歌、行為——藝術專場”。
2007年 8月,參與BS1當代美術館年度藝術提名展,朱屺瞻藝術館(上海)。
2007年 9月,作為特邀詩人參加首屆銀川詩歌節(jié)。(銀川)
2007年 9月,參與“北京制造”展,弘益大學現(xiàn)代美術館(韓國)。
2007年 7月至10月,參與總策劃首屆中國漢語詩歌詩人作品手稿專場拍賣會。國內自朦朧詩以來的101位當代詩人183件作品手稿參拍。
2007年 12月,與藝術家黃巖一起創(chuàng)立詩工廠。廠址設在東壩后街藝術區(qū)。是一個有關詩產品的開發(fā)、生產、展示的工作平臺。詩工廠將致力于詩與其它藝術形式的越界實驗,以及詩意在日常生活里的滲透。
2007年 12月,“詩30首——蘇非舒?zhèn)展”,瑪斯德比當代藝術中心(七九八藝術區(qū))。
蘇非舒 - 創(chuàng)辦的刊物
2002年 與朋友一起創(chuàng)辦民刊《弄—13》。任主編。
2003年 與王強一起復刊了民刊《大騷動》,并任執(zhí)行主編。
2004年 初,與朋友一起創(chuàng)立物主義流派,同時建立物主義論壇,出版同仁刊物《物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