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玉章 - 簡介
吳玉章,名永珊,號玉章。1878年12月30日出生于四川省榮縣雙廟鄉(xiāng),父母早死,1896年與游丙蓮結婚。先后就讀于鄉(xiāng)塾,成都尊經書院,貢井旭川書院(自貢市旭川中學的前身)、瀘洲經緯學堂。吳玉章是清末著名革命家。早年參加過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和辛亥革命,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任革命委員會委員兼秘書長。1928年到1937年,由黨派往蘇聯(lián)、法國和西歐工作,參加過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1938年回國后,歷任陜甘寧邊區(qū)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魯迅藝術學院院長、華北大學校長等職,20世紀40年代同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謝覺哉一起,被譽為我黨著名的“延安五老”。1945年12月隨周恩來一起去重慶,參加政治協(xié)商會議。建國后任中國人民大學校長,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主任,為新中國的教育事業(yè)做出了巨大貢獻。1966年12月12日因病去世。 同時,吳玉章學識淵博,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吳玉章 - 早期革命歷程
吳玉章于1903年東渡日本,謀強國之策,接受民主革命思想。
保路運動
吳玉章1906年加入同盟會,直接參與了一系列針對清廷的武裝起義,參加了著名的廣州起義。后來四川爆發(fā)了保路運動,同盟會總部考慮到他武裝斗爭經驗豐富,熟悉四川情況,派他回四川主持大計,將保路運動引向對清廷的武裝斗爭。1911年9月7日,吳玉章回到榮縣,正遇到同盟會員王天杰、龍鳴劍率榮縣民軍整隊出城,前往攻打成都。王天杰、龍鳴劍將后方主持重任委托與吳玉章。吳玉章送走王天杰、龍鳴劍后,立即展開工作,為前方提供軍需物資。不久,他與王天杰商量,認為榮縣成立軍政府的時機和條件已成熟,王天杰、龍鳴劍于1911年9月25日在縣城召開各界會議,大會由四川東路民軍副統(tǒng)帥王天杰主持,吳玉章發(fā)表演說,宣布榮縣獨立,成立榮縣軍政府,比武昌起義早半個
月。其后,趕赴內江,出任獨立后的內江軍政府行政部長。
任國民黨要務
1912年1月民國初建,吳玉章代表蜀軍政府赴南京,出任參議院議員、大總統(tǒng)府秘書,助孫中山建政。
袁世凱篡國,吳玉章參加二次革命,失敗后到法國,在法組建華法教育會,為國培養(yǎng)人才。
一九一七年回國,在北京創(chuàng)辦留法儉學預備學校,選送留法學生近兩千人,周恩來、鄧小平、王若飛、陳毅、聶榮臻、趙世炎、蔡和森、張申府等留法學生,都成為中國革命的棟梁。
追悼川籍烈士
1912年吳玉章與在南京的川籍同盟會員首先倡導了悼念死難烈士的活動。發(fā)布了“追悼蜀中倡義死事諸烈士通告”。2月22日,孫中山以臨時大總統(tǒng)身份(兩天后,孫中山辭職),率胡漢民等參加了川籍烈士追悼會,并由胡漢民代讀祭文。追悼會后,孫中山又根據(jù)黃復生、吳玉章等人的呈報,以臨時大總統(tǒng)的名義,追贈川籍烈士鄒容、喻培倫、彭家珍為“陸軍大將軍”,謝奉琦為“陸軍左將軍”。
吳玉章 - 共產黨人革命歷程
傳播馬克思思想
五四運動時期,吳玉章接受科學社會主義思想。1922年到1924年任成都高等師范學校(四川大學前身)校長,傳播新文化新思想,組織馬克思主義團體。
1923年秋冬,吳玉章和惲代英、楊闇公等人創(chuàng)辦《星期日》等刊物,鼓吹新文化、新思想,熱情介紹和宣傳馬克思主義,還派人深入到工人、農民中做宣傳和組織工作,在當?shù)鼐哂休^大的影響。
加入共產黨
吳玉章1925年在北京加入中國共產黨。并任南充高中首任校長。奉黨之命從事統(tǒng)戰(zhàn)工作并參加北伐。后參加南昌起義,任革命委員會委員兼秘書長。大革命失敗,遵黨指示赴蘇聯(lián),在蘇聯(lián)東方大學等校學習、任教,出席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世界和平會議。
一九三八年吳玉章回國參加民族抗戰(zhàn),被選為第一屆國民參政會參政員,出任延安憲政促進會會長、魯迅藝術學院院長、延安大學校長、邊區(qū)政府文化委員會主任,以花甲之齡為國培養(yǎng)各類人才,被尊為延安五老之一。
1945年抗戰(zhàn)勝利后,任中共代表赴渝出席政協(xié)會議。次年兼任中共四川省委書記,為反對內戰(zhàn)、爭取和平民主建國,同反動勢力作堅決斗爭。1948年任華北大學(今中國人民大學)校長。
吳玉章 - 新中國革命歷程
1949年吳玉章到北京,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籌建,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出席開國大典。
吳玉章是中共六屆、七屆、八屆中央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被選為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任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十七年,桃李遍天下。兼任國務院文字改革委員會主任、全國教育工會主席、中國自然科學普及協(xié)會主席等職,兢兢業(yè)業(yè),貢獻卓越。于1966年12月12日逝世。
吳玉章 - 個人事記
1895年開始接受維新思想。為了尋求革命出路,他于1903年東渡日本入東京成城學校學習。在日本,吳玉章1905年參加了中國同盟會,后被選為中國同盟會評議部評議員。1907年創(chuàng)辦了《四川》雜志。
1911年吳玉章歸國后回到四川,領導了保路運動,并策動榮縣獨立。繼之又發(fā)動內江起義,成立內江軍政府。武昌起義后,他參加了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成立工作。
1935年11月,吳玉章受中國共產黨的派遣去法國巴黎負責《救國報》工作。
1938年4月,吳玉章回到中國。
1939年11月,吳玉章到延安,任延安憲政促進會會長、陜甘寧邊區(qū)新文字協(xié)會會長、魯迅藝術學院院長、延安大學校長、陜甘寧邊區(qū)政府文化委員會主任等職。
1945年抗戰(zhàn)勝利后,吳玉章任中共四川省委書記。
1948年8月,中共中央決定成立華北大學,任命吳玉章為校長。
1949年12月,在華北大學的基礎上建立了中國人民大學,政務院又任命吳玉章為校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歷任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全國文字改革委員會主任。從1955年起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
1966年12月12日,吳玉章逝世。
吳玉章 - 教育貢獻
任職經歷
1903年吳玉章赴日本留學,進成城學校、岡山第六高等學校,參與同盟會創(chuàng)始活動。“二次革命”失敗后,赴法國進巴黎法科大學學習。與蔡元培、李石曾等建立華法教育會。
1916年吳玉章回國,推動青年留法勤工儉學。1922年任成都高等師范學校校長。
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創(chuàng)辦重慶中法大學。
1927年參加八一南昌起義,任革命委員會委員兼秘書長。后赴蘇聯(lián)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30年畢業(yè)后,曾在海參威遠東工人列寧主義學校、蘇聯(lián)科學研究院遠東分院和莫斯科東方大學中國部任職,研究中國文字拼音化方案,一度被派到巴黎主辦《救國時報》。
1938年回國,任延安魯迅藝術學院院長、延安大學校長、延安憲政促進會會長、陜甘寧邊區(qū)政府文化委員會主任、新文字協(xié)會會長、中國共產黨四川省委員會書記、華北大學校長等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中國人民大學校長、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主任、中央社會主義學院院長。
主要貢獻
吳玉章在新中國成立之前創(chuàng)辦了一系列大學,這些大學在新中國成立后都成為了中國教育界鼎鼎大名的大學,為新中國培養(yǎng)了最早的一批政治、經濟、文化建設的人才。
吳玉章是中國教育工會首屆主席,在長期革命教育實踐中,倡導根據(jù)文字的科學化、國際化和大眾化原則,推行漢字簡化和漢語拼音方案,以利掃除文盲、普及教育和推廣普通話,促進經濟建設和文化革命。
教育主張
(1)高等教育要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反對機械搬用外國經驗。
(2)建立多種學制、多種規(guī)格、多種形式的辦學體制,從速培養(yǎng)經濟建設管理人才,尤其要關懷工農學員的成長。
(3)腦力勞動者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不斷提高教師的政治素質和業(yè)務水平,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4)要善于總結革命歷史經驗,教育后輩青年繼承革命傳統(tǒng);同時提倡青年獨立思考,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少年兒童要培養(yǎng)和發(fā)展才能,認真鉆研科學。
吳玉章 - 著作
《中國文字的源流及其改革的方案》、《中國新文字的文法》、《辛亥革命》、《吳玉章回憶錄》、《吳玉章文集》。
吳玉章 - 名言
1.青年人首先要樹雄心,立大志;其次要度衡量力,決心為國家、人民作一個有用的人才;為此就要選擇一個奮斗的目標來努力學習和實踐。類別:國家2.做學問要花功夫,持之以恒,日積月累。類別:讀書
3.人生有世,事業(yè)為重。一息尚存,絕不松勁。東風得勢,時代更新,趁此機,奮勇前進。類別:事業(yè)
4.目標既定,在學習和實踐過程中無論遇到什么困難、曲折都不灰心喪氣,不輕易改變自己決定的目標。
5.懈地去學習和奮斗,如此才會有所成就,而達到自己的目的。類別:學習
6.春蠶到死絲方盡,人至期頤亦不休,一息尚存須努力,留作青年為范疇。類別:青年
5.我并無過人的特長,只是忠誠老實,不自欺欺人,想做一個“以身作則”來教育人的平常人。類別:教育
6.能夠獻身于自己祖國的事業(yè),為實現(xiàn)理想而斗爭,這是最光榮不過的事情了。類別:理想
吳玉章 - 相關題聯(lián)
吳玉章龍蛇歸大海;
鯤鵬震九霄。
——吳玉章撰春聯(lián)
吳玉章撰題聯(lián)
藝為人民方有用;
詩稱圣哲豈無因。
——吳玉章題四川省峨嵋山
百年丕振延陵緒;
三讓猶存泰伯心。
——吳玉章為嫡孫吳本清撰正堂門聯(lián)
荊樹有花兄弟樂;
書田無稅子孫耕。
——為嫡孫吳本清撰下堂屋門聯(lián)
言炳丹青,德合天地;
功昭日月,行作楷模。
——題《革命烈士詩抄》
創(chuàng)業(yè)難,守業(yè)亦難,須知物力難艱,事事莫爭虛體面;
居家易,治家不易,欲自我身作則,行行當立好規(guī)模。
——吳玉章為嫡孫吳本清撰客廳門聯(lián)
吳玉章賀贈聯(lián)
七十更強歌戰(zhàn)士;
萬方救難賴人師。
——賀徐特立70歲誕辰
吳玉章 - 相關獎項
獎項名稱:吳玉章獎金
創(chuàng)辦時間:1983
主辦單位:中國人民大學
獎項介紹:為紀念無產階級革命家、教育家、歷史學家、語言文字學家、中國人民大學第一任校長吳玉章同志,中國人民大學于1983年決定設立吳玉章獎金。吳玉章獎金是面向全國的人文社會科學獎,主要用于獎勵國內有重大影響的優(yōu)秀人文社會科學論著,旨在促進我國人文社會科學的發(fā)展和繁榮。自1983年設立至今,吳玉章獎金基金委員會分別于1987、1992、1997年評選并頒發(fā)了第一、二、三屆吳玉章獎金。現(xiàn)任吳玉章獎金基金委員會名譽主任為李鵬、宋平同志,袁寶華同志任主任。
主要用途
吳玉章獎金的主要用途:獎勵國內有重大影響的高水平的人文社會科學論著。評獎學科暫設七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歷史學、語言文字學、新聞學、經濟學和法學。每個學科設立特等獎、一等獎和優(yōu)秀獎,每五年評一次,每次每個學科設特等獎、一等獎各一項,優(yōu)秀獎二~三項。獎金數(shù)額暫定為:特等獎每項三萬元;一等獎每項二萬元;優(yōu)秀獎每項一萬元。獲獎項目需經作者申請或專家推薦,學科評審組評議,吳玉章獎金基金委員會最后審定。
由于吳玉章曾任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因此,在中國人民大學特設吳玉章優(yōu)秀教學獎和優(yōu)秀科研獎,獎勵教學和科研成績卓著的中國人民大學教學、研究人員。每五年評一次,每次評教學獎和科研獎各1-2名(項),獎金均暫定為一萬元,評獎范圍不限于上述七個學科。評獎工作委托中國人民大學有關部門負責。
設立吳玉章學術講座,聘請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進行講學。
基金來源
吳玉章獎金的基金來源為:中國人民大學從學校基金中撥給?;編輯出版吳玉章同志著作的稿費;吳玉章同志的學生、中國人民大學校友、社會知名人士和學者的捐贈款;有關企業(yè)、社會組織與學術、教育團體的捐贈款。捐贈者可以按照基金的籌集辦法規(guī)定,指明所捐款項作為有關學科的單項獎金基金。
成立吳玉章獎金基金委員會,負責基金的籌集和管理工作。委員會由社會知名人士、有關專家和中國人民大學有關負責人組成。委員會設主任委員一人,副主任委員若干人。委員會聘請有關專家,組成若干學科評審組。
吳玉章獎金的設立,是我國教育界、人文社會科學界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希望得到各方面的關心、支持和幫助。
吳玉章 - 故居
吳玉章故居位于榮縣南部,距縣城約15公里的金臺鄉(xiāng)蔡佳堰村。1988年為紀念吳老誕辰110周年,國家撥?钤谂f居之西重建吳玉章故居和陳列館。同年12月30日,揭幕開展。陳列館莊重、典雅、大方,規(guī)格為磚木結構的四合院,再現(xiàn)了故居原貌,占地約15500平方米,建筑面積1050平方米,有專人管理。館內館外已植樹綠化。培育花草,環(huán)境整潔幽雅。
陳列館大門匾額上鐫有原國家主席楊尚昆親筆書寫的“吳玉章故居”;吳老半身胸像座落在四合院壩中央,塑像大理石底落上嵌有鄧小平同志書寫“我國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教育家、歷史學家、語言文字學家吳玉章”;故居內還陳列有徐向前元帥親筆書寫的“革命先驅”手跡;以及吳老生平事跡照片、史料,吳老用過的總分實物,全國各界知名人士書寫的字畫等2400余件。
吳玉章故居陳列館,從1989年元月正式開館以來,已接待國內外參觀者數(shù)十萬人次,成為自貢市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1年4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列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吳玉章故居位于榮縣東南,距縣城約15公里的金臺鄉(xiāng)蔡家堰村,今尚存土木結構房屋三間,其中兩間有樓,占地面積96平方米。1958年,吳玉章回縣,將舊宅捐贈辦師范。1983年師范搬遷后,辦起蔡家堰中學(今名玉章中學)。
1988年吳誕辰110周年,國家拔款,在緊連舊居之西重建吳玉章故居,整修至雙石鄉(xiāng)的道路,及蔡家堰大橋。修葺后的吳玉章故居,占地1550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050平方米。大門門楣懸掛國家主席楊尚昆的題匾“吳玉章故居”。門內兩邊柱上刻有對聯(lián):“荊樹有花兄弟樂;書田無稅子孫耕!痹簤握邪卜艆怯裾掳肷淼裣瘛5裣窕婵逃兄醒胲娢飨囆∑降念}詞:“我國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教育家、歷史學家、語言文字學家吳玉章!被趁骊幙虆怯裾碌纳胶喗楸,文字為繁體正楷。堂屋門楣懸掛徐向前元帥題寫的匾額“革命前軀".大門兩邊及檐柱上亦有對聯(lián):“創(chuàng)業(yè)難,守業(yè)亦難,須知物力維艱,事事莫爭虛體面;居家易,治家不易,欲自我作則,行行當立好規(guī)!薄!鞍倌曦д裱恿昃w;三讓猶存泰伯心”。堂屋內陳列吳玉章60和70大壽時,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及董必武,謝覺哉等同志的賀詞、壽詩。堂屋之右陳列吳玉章的遺物,以及反映其革命一家的圖片;堂屋之左陳列家鄉(xiāng)人民懷念吳玉章的圖片。
陳列館莊重、典雅、大方,規(guī)格為磚木結構的四合院,再現(xiàn)了故居原貌,占地約15500平方米,建筑面積1050平方米,有專人管理。館內館外已植樹綠化。培育花草,環(huán)境整潔幽雅。
陳列館大門匾額上鐫有原國家主席楊尚昆親筆書寫的“吳玉章故居”;吳老半身胸像座落在四合院壩中央,塑像大理石底落上嵌有鄧小平同志書寫“我國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教育家、歷史學家、語言文字學家吳玉章”;故居內還陳列有徐向前元帥親筆書寫的“革命先驅”手跡;以及吳老生平事跡照片、史料,吳老用過的總分實物,全國各界知名人士書寫的字畫等2400余件。
吳玉章故居陳列館,從1989年元月正式開館以來,已接待國內外參觀者數(shù)十萬人次,成為自貢市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1年4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列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吳玉章 - 評價
吳玉章從參加同盟會到參加中國共產黨,從參加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到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為社會進步、民族解放和社會主義建設、黨的事業(yè)奮斗一生,歷經三個歷史時期,始終站在時代的前列,受到了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敬重和愛戴。
“延安五老”
吳老歷經戊戌變法、辛亥革命、討袁戰(zhàn)爭、北伐戰(zhàn)爭、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新中國建設而成為跨世紀的革命老人,與董必武、徐特立、謝覺哉、林伯渠一起被尊稱為"延安五老"。
領導人評價
毛澤東贊譽吳玉章:幾十年如一日,一貫的有益于廣大群眾,一貫的有益于青年,一貫的有益于革命。
鄧小平高度評價吳玉章是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教育家、歷史學家、語言文字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