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姬姓,畢氏。春秋初期畢公高建立畢國,后畢國國滅,公族子弟多稱畢氏,流落各地。其中有一后裔名畢萬,流落至晉國。前687年,晉國發(fā)生曲沃代翼事件。及晉獻公即位,國家逐漸日益強盛的勢頭。畢萬考慮歸附晉國,請人筮卦。兆頭出奇的好。卜者辛廖驚奇的告訴他:“哎呀,這是公侯之卦啊,沒有再吉利的了!你的家族在晉國一定會繁衍昌盛。你是公侯的子孫,將來你的子孫也一定會恢復公侯的地位!”于是畢萬就帶著家眷來到晉國,投奔晉獻公
前661年冬,晉獻公擴大軍隊編制,變原來的一軍為上下兩軍,自己帥上軍,太子申生帥下軍,隨即發(fā)動了一次開疆拓土的戰(zhàn)爭。晉獻公出征的戰(zhàn)車上,趙夙御戎,畢萬為車右。此次出兵戰(zhàn)果豐碩,一舉殲滅了耿(姬姓國,在今山西省河津市東南)、霍(姬姓國,在今山西省霍縣西南)、魏(姬姓國,在今山西省芮城縣東北)三個小諸侯國。凱旋而還,為了獎勵英勇作戰(zhàn)的趙夙與畢萬,獻公將耿封給了趙夙,將魏封給畢萬做了采邑。從此,畢萬之后稱“魏氏”(由此看來,魏氏應為畢氏的小宗之一),在今后的晉國繁衍壯大起來。
當時,晉國的神算子卜偃就預言:“畢萬的后代一定會昌盛。萬,是滿數;魏,是大名(古時魏寫作“巍”,高大的意思);以這里作為始封地,上天已經啟示預兆了。天子主天下,稱兆民;諸侯主一國,稱萬民,F在把這個叫“魏”的地方封他,他名字里又有“萬”這個滿數,所以一定會得到民眾的。”
就這樣魏氏家族落戶晉國。至魏犨,跟隨晉文公流浪他鄉(xiāng)19年。至魏犨生魏悼子,魏悼子生魏絳,魏絳賢能,為晉悼公所倚重,為晉國六卿之一。魏絳生魏舒,魏舒后位列晉國正卿一職。魏舒生魏取,魏取生魏曼多,魏曼多生魏駒,魏駒生魏斯。魏斯是為魏文侯,始與韓、趙三家分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