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張抗抗,祖籍新會杜阮,1950年7月3日出生于杭州,祖籍廣東新會。
張抗抗對文學的興趣從閱讀開始,而她童年的閱讀經(jīng)歷則深受母親影響,張抗抗指出:“因為我母親就是一個生活在童話世界里面的人。她一輩子都充滿著童心,即使在遇到最大困難的時候,比如說’文革’被隔離審查,她也是用童話的營養(yǎng)去戰(zhàn)勝這些困難的。”
1961年,張抗抗在《少年文藝》雜志上發(fā)表了她的“處女作”——《我們學做小醫(yī)生》;那一年,她11歲,是一名五年級的小學生。
張抗抗兒時熟讀西方童話故事,家里的《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俄羅斯童話》,在寒暑假無數(shù)次的閱讀中都被翻爛了。
1963年,張抗抗參加了小學升初中的考試,她的成績達到了浙江省重點中學——杭州一中的錄取分數(shù)線。張抗抗高高興興地邁入了中學生活。
1966年初中畢業(yè)于杭州第一中學(杭州高級中學)。
1969年赴北大荒上山下鄉(xiāng),在黑龍江省鶴立河農(nóng)場勞動,工作8年。
1972年開始發(fā)表作品。
1977年考入黑龍江省藝術(shù)學校學習編劇專業(yè)。
1979年畢業(yè)后調(diào)入黑龍江省作家協(xié)會從事專業(yè)創(chuàng)作。
1979年進入黑龍江省作家協(xié)會,任黑龍江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黑龍江省第六、七、八屆政協(xié)委員。
2006年11月第七屆全國作代會上當選為全國作協(xié)副主席。
2009年11月13日,被聘為中國國務(wù)院參事室參事。
2016年12月04日,中國作協(xié)新一屆領(lǐng)導機構(gòu)產(chǎn)生,張抗抗當選為新一屆中國作協(xié)副主席。
人物家庭
張抗抗兩歲那年,就跟著父母進了審干學習班。爸爸媽媽這對抗戰(zhàn)后期參加革命的知識分子,因受到政治上的誤解,被迫離開《浙江日報》。她的爸爸,為革命做過多年記者、編輯,不得不改行當了車工、泥水工、搬運工。幾十年的逆境,他不氣餒,也不向任何人訴苦,這對女兒的成長,有著深刻的影響。
她的母親,單純、善良、富于同情心和幻想。青年時代曾寫過兒童文學作品,1948年輯成小冊子出版,取名《幼小的靈魂》。這位有志于文學的青年,由于受到丈夫的牽連。也改行當了中學語文教員。在逆境中,她把對生活的愛、對文學的愛,全部傾注在女兒身上?箍箘倳f話就開始背詩,聽媽媽講故事、唱歌。到了上學的年齡,便跟媽媽一起上學校,每天步行,早出晚歸,在路上聽媽媽講故事、念詩、學普通話。大概從那時起,她對文學就發(fā)生了興趣。
創(chuàng)作理念
創(chuàng)作策略
1980年前后,張抗抗最初的小說創(chuàng)作具有明顯的啟蒙主義和人道主義特征。她以其“超性別意識”的寫作策略來表現(xiàn)自己對自然社會宇宙人生的審美感悟。這一寫作特色集中體現(xiàn)在兩類作品里,一是知青題材的小說,如《淡淡的晨霧》?《北極光》?《塔》?《紅罌粟》?《白罌粟》等;二是普通青年和大學生題材的小說,如《我要的不是這些》?《飛走了,鴿子》?《夏》?《去遠方》等。
女性敘事
張抗抗小說女性敘事逐漸走出民族、國家和革命等宏大敘事的遮蔽,是在1990年中期開始的。從外部條件看,1990年的社會環(huán)境和文學環(huán)境都發(fā)生了歷史性變化;從創(chuàng)作主體看,張抗抗的思想觀念也出現(xiàn)了新的變化。因此,女性敘事的顯影應該是一種必然。早在《夏》?《淡淡的晨霧》?《隱形伴侶》和《赤彤丹朱》等作品中,張抗抗就塑造了岑朗?梅玫?肖瀟?朱小玲等女性形象,這些形象已初步具有了女性意識的萌芽,為讀者提供了女性主體性重建的朦朧想象。到了1990年中期,張抗抗小說女性敘事進入了自覺狀態(tài),在中篇《銀河》?《寄居人》?《鐘點人》和長篇《情愛畫廊》中,張抗抗開始關(guān)注女性地位,聚焦“婦女命運”。
《作女》的問世,證明張抗抗小說的女性敘事已經(jīng)進入自由自在的敞開境界。
主要作品
從事寫作以來,已發(fā)表小說、散文共計600余萬字,出版各類文學專著80余種。代表作:長篇小說《隱形伴侶》、《赤彤丹朱》、《情愛畫廊》、《作女》、《張抗抗自選集》5卷等。
國內(nèi)出版
短篇小說集 | ||
書名 | 出版日期 | 出版社 |
夏 | 1981年 |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
白罌粟 | 1986年 | 北方文藝出版社 |
中短篇小說集 | ||
張抗抗中篇小說集 | 1982年 | 中國青年出版社 |
塔 | 1985年 | 四川文藝出版社 |
陀羅廈 | 1992年 | 華藝出版社 |
永不懺悔 | 1995年 | 河北教育出版社 |
銀河 | 1996年 | 長江文藝出版社 |
熱石頭 | 1996年 | 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 |
走請帶我走 | 2003年 | 華藝出版社 |
性情張抗抗 | 2004年12月 | 修正文庫 |
黃罌粟 | 2005年1月 | 江蘇文藝出版社 |
北極光 | 2006年1月 | 人民文學出版社 |
張抗抗小說(學生版) | 2005年 | 吉林文史出版社 |
張抗抗自選集 | 2006年12月 | 現(xiàn)代出版社 |
鳥善走還是善飛 | 2007年8月 | 上海文藝出版社 |
請帶我走 | 2012年1月 | 中國社會出版社 |
中短篇小說散文合集 | ||
張抗抗代表作 | 1991年 | 北方文藝出版社 |
張抗抗兒童文學作品選 | 1991年 | 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 |
張抗抗知青作品選 | 2000年 | 西苑出版社 |
鐘點人 | 2002年 | 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 |
中國當代作家,選集叢書——張抗抗卷 | 1998年 | 人民文學出版社 |
張抗抗作品精選 | 2013年1月 | 長江文藝出版社 |
散文集 | ||
橄欖 | 1983年 | 上海文藝出版社 |
小說創(chuàng)作與藝術(shù)感覺 | 1985年 | 百花文藝出版社 |
地球人對話 | 1990年 | 中國華僑出版公司 |
野味 | 1992年 | 百花文藝出版社 |
你對命運說:不! | 1994年 | 上海知識出版社 |
恐懼的平衡 | 1994年 | 華藝出版社 |
牡丹的拒絕 | 1995年 | 春風文藝出版社 |
張抗抗散文自選集 | 1995年 | 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
故鄉(xiāng)在遠方 | 1995年 | 四川文藝出版社 |
柔弱與柔韌 | 1996年 | 湖南文藝出版社 |
沙之聚 | 1996年 | 吉林人民出版社 |
山野,現(xiàn)代舞 | 1998年 | 陜西人民出版社 |
滄浪之水 | 1998年 | 江蘇文藝出版社 |
風過無痕 | 1998年 | 江蘇人民出版社 |
鸚鵡,流浪漢 | 1998年 | 重慶出版社 |
女人說話 | 1999年 | 江蘇人民出版社 |
張抗抗散文 | 2000年 | 解放軍出版社 |
詩意的觸摸 | 2001年 | 當代世界出版社 |
我的節(jié)日 | 2001年 | 知識出版社 |
天然夏威夷 | 2002年 | 河南文藝出版社 |
嫁衣之紉 | 2004年 | 新華出版社 |
女兒湖隱喻 | 2006年6月 | 上海三聯(lián)出版社 |
張抗抗隨筆 | 2006年9月 | 社會出版社 |
張抗抗散文賞析 | 2006年12月 | 上海學林出版社 |
在時間的深處 | 2007年5月 | 江蘇文藝出版社 |
悅己 | 2007年6月 | 中國青年出版社 |
白色大鳥的故鄉(xiāng) | 2007年8月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追述中的拷問 | 2008年3月 | 海關(guān)出版社 |
張抗抗散文,(插圖珍藏版) | 2009年10月 | 人民文學出版社 |
君子不獨樂 | 2012年1月 | 長春出版社,“大家書系” |
漢語魔方 | 2013年1月 | 中國社會出版社 |
長篇小說單行本 | ||
隱形伴侶 | 1986年 | 作家出版社 |
隱形伴侶 | 1995年 | 華藝出版社 |
隱形伴侶 | 2001年 | 時代文藝出版社 |
隱形伴侶 | 2005年 | 作家出版社2005年“重溫經(jīng)典”叢書 |
赤彤丹朱 | 1995年 | 人民文學出版社 |
赤彤丹朱 | 2007年 | 人民文學出版社 |
赤彤丹朱 | 2009年8月(精裝本) | 人民文學出版社 |
情愛畫廊 | 1996年 | 春風文藝出版社 |
情愛畫廊 | 2001年 | 西苑出版社 |
情愛畫廊 | 2005年 | 時代文藝出版社 |
情愛畫廊 | 2010年2月(精裝本) | 江西教育出版社 |
作女 | 2002年 | 華藝出版社 |
作女 | 2004年 | 長江文藝出版社 |
赤彤丹朱,情愛畫廊,作女 | 2009年4月 |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年4月“共和國文庫” |
隱形伴侶 | 2012年8月 | 武漢大學出版社,“知青”文庫 |
其他 | ||
張抗抗自選集(5卷) | 1996年 | 貴州人民出版社 |
張抗抗,影記 | 1998年 | 河北教育出版社 |
大荒冰河(老三屆著名作家回憶錄叢書) | 1998年 | 吉林人民出版社 |
我游畫海 | 2001年 | 西苑出版社 |
你是先鋒嗎(張抗抗訪談錄) | 2002年 | 文匯出版社 |
彼岸的風 | 2002年 | 浙江攝影出版社 |
過眼銘心錄 | 2003年 | 湖北美術(shù)出版社 |
情愛畫廊(繪本) | 2005年 | 蘇州,古吳軒出版社 |
誰有勇氣問問自己(,人生筆記,叢書) | 2007年1月 | 時代文藝出版社 |
張抗抗自述人生 | 20010年1月 | 時代文藝出版社 |
問問自己 | 2012年1月 | 時代出版社 |
港臺版 | ||
永不懺悔 | 1994年 | 香港天地圖書出版公司 |
情愛畫廊 | 1998年 | 臺灣業(yè)強出版社 |
女人的極地 | 1998年 | 臺灣業(yè)強出版社 |
女人向前走 | 2001年 | 臺灣,宏文館 |
作女 | 2003年 | 臺灣,九歌,出版社 |
請帶我走 | 2005年 | 臺灣九歌出版社 |
牡丹的拒絕 | 2012年8月 | 臺灣新地文學社 |
國外出版
長篇小說《隱形伴侶》: 北京外文局1997年出版 | ||
中篇小說集《殘忍》法文——《L IMPITOYABLE》)法國《藍色中國》——“BLEU DE CHINE”出版社——1997年出版 | ||
中短篇小說集《殘忍》(英文——《LIVNG WITH THEIR PAST》):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3年出版 | ||
中短篇小說集《白罌粟》(英文——《WHTE POPPIES》): 美國康奈爾大學出版社2011年出版 |
所獲榮譽
曾獲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優(yōu)秀中篇小說獎、第二屆魯迅文學獎、全國首屆女性文學創(chuàng)作獎、第二屆女性文學優(yōu)秀小說獎、莊重文文學獎,多次獲東北文學獎、黑龍江省文藝大獎、精品工程獎、德藝雙馨獎、第十二屆中國人口文化小說金獎,以及全國各類報刊、雜志獎。多部作品被翻譯成英、法、德、日、俄文并在海外出版。
《夏》獲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淡淡的晨霧》獲全國優(yōu)秀中篇小說獎!都t罌粟》獲首屆《上海文學》獎、長篇小說《隱形伴侶》獲黑龍江省文學大獎賽大獎、《赤彤丹朱》獲東北文學獎長篇小說一等獎、《張抗抗散文自選集》獲東北文學獎散文集一等獎、中篇小說《鐘點人》獲《東海》全國純文學最高稿酬獎、1995年獲莊重文文學獎、1998年獲中國首屆女性文學創(chuàng)作獎、其它各省市刊物獎數(shù)十次、各報副刊全國獎數(shù)十次。1988年英國劍橋大學國際名人傳記中將其收入“世界名人錄”。 2008年,作為評委出現(xiàn)在首屆“文學之新”大賽上。2011年11月12日,獲得“2011年中國版權(quán)產(chǎn)業(yè)風云人物”獎。
人物影響
作為一位作家,張抗抗具有良好的藝術(shù)感覺和藝術(shù)素質(zhì),一方面她以女性的溫柔和細膩探索青年一代的追求與痛苦,以敏銳、瀟灑的筆揭示人的心靈底蘊,作品中洋溢著青春的朝氣和純凈的詩意;另一方面比之于其他女作家的作品,她的作品包含著更多的理性思考。她不被感覺和情緒所左右,而是以一個智者的清醒有意識地將作品當作某些思考的載體,使其很多作品以深邃而獨到的思索見長。
張抗抗從這部帶有明顯的自敘傳色彩的心態(tài)小說《隱形伴侶》中找到最能發(fā)揮其思想與藝術(shù)個性的形式。她打破了長篇小說一般傳統(tǒng)的敘事模式,從人的主觀心態(tài)出發(fā)進行總體構(gòu)建。以肖瀟這位年輕女性主角為中心,拉開她的外視及內(nèi)省的心理活動線索,打破時序,超越時空,忽實忽虛、忽夢忽幻,一任心態(tài)的流動。讓讀者跟著肖瀟心理活動走,以此傳達作者對社會、人性的哲學思考。
張抗抗作為二十世紀中國文學最后輝煌時期的代表作家之一,在創(chuàng)作上雖然已經(jīng)取得了不同凡響的成就,但她依然鍥而不舍,以敏銳的藝術(shù)嗅覺感覺時代運行的腳步聲,刻意追求作品的藝術(shù)風格的建立與完善和思想的深度與哲學意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