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章孝慈
生卒:1942—1994
籍貫:中國(浙江省奉化)
章孝慈,1942年生,與章孝嚴為孿生兄弟。1949年赴臺。東吳大學中文系、法律系雙學士。美國杜蘭大學法學博士。曾任東吳大學校長,國民黨中央委員。1996年病逝。
章孝慈 - 個人概述
章孝慈 - 職業(yè)生涯
1978年,章孝慈自美返臺,任教于東吳大學法律系,兩年后任命為法學院院長。1986年接任東吳大學教務長職務,仍兼任法學院院長,1992年后出任代理校長、校長。別人評價他“頭腦細密,辦事有步驟,講話有條理,思路清晰;平時雖然不大愛講話,但教學、演講都不錯! 章孝慈一直與政治保持距離,但是,他并非不懂政治,也并非對政治不感興趣。事實上,身為法學博士的章孝慈,對政治自有其想法和理念。蔣經國在世時,為保護蔣家聲名,他一直否認他與蔣經國的父子關系。蔣經國逝世后,他才坦然聲明:“他是我父親!”章氏兄弟與蔣家關系已明確,與孝武、孝勇兄弟的交往也日漸密切。在蔣孝文和蔣孝武的葬禮上,章氏兄弟都以家屬的身份出席。 蔣經國去世后,章氏兄弟更加發(fā)奮努力,其政治前景也一片看好。國民黨十三大前夕,章孝嚴、章孝慈同時聲明參加競選。初聽到這個消息,許多人感到很驚訝。章孝嚴在政界大發(fā)展,當屬人們意料之中,而以學者出名,淡出政界的章孝慈也競選十三大代表,實在是想象不到的事。因為在一般人印象中,他始終不帶什么政治色彩,外界也極少的把他定型為“政治人”。章氏兄弟經過努力,在國民黨十三大上雙雙以高票當選為中央委員,按票數多少排位,章孝嚴列居第6位,章孝慈列居第11位。 正當兄弟倆躊躇滿志之時,1994年10月,章孝慈在回大陸參加學術討論會時,不幸突發(fā)腦溢血,于1995年在臺北病逝。章孝嚴于1999年,因婚外情暴光而辭職。 1997年,時任臺灣“外交部長”的章孝嚴收到了浙江老家三位蔣家族長給他的聯名信,承認他和章孝慈是蔣氏后代。但是,章孝慈已不在人間,成為遺憾。
章孝慈 - 個人簡介
章孝慈(1942--)浙江奉化人,蔣經國之子,章孝嚴孿生兄弟。其母章亞若早逝,由外婆扶養(yǎng)。1949年渡海入臺,定居于新竹。畢業(yè)于東吳大學法律系,后留學美國,獲南美以美大學政治學碩士、杜蘭大學法學博士學位。回臺后,從事教學研究工作。1988年當選國民黨“十三大”中央委員。后任東吳大學法學院教授兼院長,F任東吳大學校長。
章孝慈和章孝嚴是蔣經國的私生孿生兒子,真是可憐的人。真是屬于沒爹沒媽的孩子,6個月大的時候,母親神秘在醫(yī)院死亡,而父親活著的時候一直沒有相認。經國先生死掉的時候,將孝嚴才偷偷的跑過去看一眼遺體,而且還是半夜11點,把所有的人都支開,從冰藏室拉出這個所謂神秘父親的遺體跪拜兩下,這是他一生第一次見到父親也是最后一次,而章孝慈已在幾年去去世了,至死都沒有見到親生父親一面?杀。普通人這么容易得到的東西,他們卻得不到。
他們是蔣經國的兒子幾乎全臺灣人都知道。卻至死父子都未能相認
1938年.蔣經國被父親蔣介石派往江西南昌,在那里,因為工作關系蔣經國結識了秀外慧中的章亞若,不久兩人相戀,而當時的蔣經國已與蔣方良結婚3年1942年1月.章亞若在桂林為蔣經國生下一對雙胞胎.取名蔣孝嚴、蔣孝慈但在孩子出生不久后.章亞若就離奇死亡了,為了這對雙胞胎的安全,舅舅章浩若將他們改姓為章,1949年,在蔣經國的安排下.蔣孝慈一家由南昌來到臺灣新竹。
蔣孝嚴、孝慈兄弟雖然在蔣經國在世時,并未等到名分上的承認,但是父親無疑是他們成長最為關鍵的幕后推手;與他們同父異母的兄弟相比,孝嚴、孝慈更懂得人世艱辛,他們自立自強,努力拼搏,在各自鉆研的領域開拓出一片屬于自己的“領地”,因此他們無疑是蔣家第三代最奪目和成才的雙星。
章孝慈 - 自我評價
獨一無二的我
章孝慈
我的臉上有一個醒目的塌鼻子,說它塌可真是名副其實喲!
我的鼻子可塌了!爸爸有時還對我說:“從側面看,都看不見你的鼻子了”!聽了爸爸的話,我連忙拿起衣夾子夾住鼻子,想讓它變高變挺,可是,哪里夾得住呀,剛一夾,衣夾子就掉下來了,本來想讓鼻子變高,沒想到鼻子反而變紅了。
鼻子塌是我的缺點,可耳朵靈是我的優(yōu)點,不如來看看我的靈耳朵吧!
我的耳朵可靈了!晚上睡覺,媽媽和爸爸在門外講話,我耳朵一豎,就聽到了他們說的話,早晨起床,我告訴了爸爸,羞得媽媽臉都紅了。
這就是我,在這世界上你絕對找不到第二個我,因為我是獨一無二的。
章孝慈 - 童年趣事
大約是一九四五年暮春,章浩若先生來銅仁接任縣長。出現在我面前的章縣長是一位文質彬彬風度翩翩的青年人。他談吐文雅,表情熱烈。到職沒有幾天,就來我校視察,經過交談,知道他是南昌人,而我祖籍也是南昌府豐城縣,我們自然成了真資格的“老表”。當他得知這一關系后,倍感親切。他熱情地勉勵我:“你年輕,有干勁,現在擔當的是標準中心學校校長,你必須把這所學校辦好。為銅仁全縣十六所鄉(xiāng)鎮(zhèn)中心學校起到示范推動作用。如遇工作困難,及時來找我,我一定盡力支持!惫唬髞硭菍嵺`諾言的。我沒有想到,在此兵荒馬亂的抗戰(zhàn)年頭,還會有這位父母官重視教育。他以后常來我校看看,我們的私交越來越好。他曾經贈我一本《重慶影集》并親筆題簽。原來他打抗戰(zhàn)爆發(fā),就投筆從戎,奔赴武漢,當了一名戰(zhàn)地記者,以后跟隨張雪中將軍,參加廬山保衛(wèi)戰(zhàn),當過上校參謀長,經歷了血與火的洗禮。但多年的戎馬生涯并未洗盡他的書生本色。
縣教育科長出面來找校長,說是章縣長有對孩子要來進幼稚園,這當然不用商量,立即辦入學手續(xù)。不幾天,一對取名“大毛”、“小毛”的孿生兄弟來園學習了,伴隨孩子來的還有一老一少兩位婦女,從年齡看我估計是他們的媽媽和奶奶,后來知道她們是縣長夫人紀琛和章老太太。但更特別的是同行的還有兩們氣宇軒昂的衛(wèi)士,身佩盒子槍,牽著四歲左右的大毛小毛形影不離,令全校上下感到神秘莫測。
自章家兄弟來校后,前來圍觀的人日益增多。因大毛、小毛的長相酷似,人見人愛,從頭到腳著裝完全一樣,老師和我都難以分辨,時常叫錯他倆的名字。從縣府到我校,相距不過幾百公尺,每天來去四趟,都是讓孩子騎在衛(wèi)士肩上(銅仁叫“騎馬馬肩”)以肩代車。來校后,兩個衛(wèi)士就在教室外站崗,整天如此,從不離崗。
一九四三年增設了幼稚園,由楊淑仙和程家猶兩老師任教。楊老師是受過專業(yè)訓練擅長幼兒教育的能手,外號“土明星”,經常扮演話劇主角,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她的助手程老師,是逃難來銅仁的武漢音專高材生,也是能歌善舞的好老師。章氏兄弟進校后,很快就與這兩位老師相處融洽,親如家人。根據楊程兩位老師回憶,章氏兄弟雖個性孤僻,但聰慧過人,唱游和簡易知識幾門課都是優(yōu)秀,當時,為了便于幼兒們記憶,每個孩子用的桌椅等用品上分別貼上一個動植物圖象(蘋果、小狗???)以示區(qū)別,楊老師為此征求大小毛的想法,不料小兄弟天真的說:老師,就叫我們大貓小貓吧!不一會兒,兄弟倆各畫出一只栩栩如生的小花貓。從此,全班同學和老師都親熱的稱他們?yōu)椤按筘垺、“小貓”?/p>
那年過春節(jié),章縣長在縣府觀看龍燈、獅子燈,大小毛在章老太太的攜帶下,津津有味的欣賞著。當地苗胞穿上節(jié)日盛裝,男的吹著蘆笙,女的跳起了蘆笙舞,章氏兄弟情不自禁的跟在后面跳起來。一陣歡樂過后,表演結束,突然不見了他兩兄弟,衛(wèi)士們臉都嚇白了,四處呼叫尋找,最后在縣府內廳找到兩兄弟,只見他倆學著苗胞頭上圍著頭巾,正在翩翩起舞???大伙兒才松了一口氣。
一九四六年歲末,章縣長調離銅仁去南昌,章氏兄弟隨他的舅舅遠走高飛,從此,我們就再也沒有機會見面了。
章孝慈 - 時辰命運
臺灣東吳大學校長章孝慈在1996年病世,使得大家禁不住想要問,同樣是一對孿生兄弟,章孝嚴、章孝慈在出生時辰上僅是幾分鐘的差異,為什幺在命局上竟有如此大的天壤之別?
從章孝嚴口述中得知他們兄弟倆出生的正確時間是1942年正月十七日,但是時辰不詳,依據章孝嚴所回憶的童年往事,推斷這對孿生兄弟很可能都是子時出生;哥哥章孝嚴是正月十六日夜晚十二點以前出生,學術上講是夜子時,而弟弟章孝慈是十二時以后才出生,就變成了正月十七日早子時,所以同樣是相差幾分鐘的孿生兄弟,在八字上卻是完全不相同的命局。
章孝嚴的八字
壬 壬 甲 甲
午 寅 寅 子
章孝慈的八字
壬 壬 乙 丙
午 寅 卯 子
哥哥的日干是甲木,是大樹;弟弟的日干是乙木,是藤條,這其中的差異很明顯了。
夜子時與早子時出生的人在命局上會造成很大差異。在基本上這對兄弟都是木命。哥哥章孝嚴是甲木,弟弟孝慈是乙木,所以在樣子上很相像,均屬貴格。在他倆一至六歲時走癸水運,甲木、乙木都不需要癸水,所以這時候兄弟倆身體都很弱,很不好養(yǎng),有過大毛、小毛之稱。雖然從小不好養(yǎng),但他們在十六歲以前過得日子相當安穩(wěn),受到家人妥善的照顧。從十六歲到二十一歲這五年里,家族有事發(fā)生,如他們的外婆去世、舅舅生意做得不好等,經濟上發(fā)生問題,日子過得很清苦,但是大體上在他倆二十六歲以前,就個人成長的過程來說,還是相當順利,讀書也很好。
從二十六歲到五十一歲這二十五年中,大運走火運。哥哥章孝嚴當上僑務委員長,弟弟章孝慈也做了東吳大學校長。為什么就在這個時候他倆在命局上會有如此大的差異,原因有二:一是八字上的差異,二是方位風水的問題。哥哥是甲寅日出生(十六日夜子時),是大樹,所以筋骨很強、精力旺盛、口才好、個性很直,可說是全陽的命格;而弟弟章孝慈是乙卯日(十七日早子時)出生,是乙木,是藤條,六乙鼠貴,是個純文人,體力不好,凡是乙木的人,手腳容易受傷,在個性上不愛說話、不喜歡麻煩別人。兄弟倆與四十六到五十一歲走未運,午未合六局,火太旺往上燒,所以弟弟章孝慈眼晴受傷。1994年是狗年,戍土運,寅戊戌三合成火局,兄弟倆流年、大運都走燥土運,甲木克得住燥土,而乙木是樹枝、藤條,克不住反而被折斷,同時又往北方走在方位、風水上極為不利,所以中風。
命理、風水對我們的一生實在是太重要了,所謂一運,二命,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當大運、流年都不好的時候,就要靠風水來趨吉避兇,通常我們居住的風水只要住滿三個月以上,即會產生磁場效應,而與我們的大運發(fā)生密切關系,譬如說大運好的人,盡管所住的風水不好,還是勉強可以過,但是做得很辛苦,賺不到什幺錢;如果大運不好又碰到不利的風水,就會加倍的兇,以至一發(fā)不可收拾。章孝慈就是一個實例,1994年是土狗年,流年、大運都走燥土運,基本上乙木無法克住那幺燥的土,他又往北方走,而當時正值冬天來臨,北方屬水,水沖木,木浮于水中,這象征著一個人的手、腳都不動了,所以才會發(fā)生嚴重的后果。到了1996年,流年丙子,大運戊申,乙木見子為病,大運戊申與月柱壬寅天克地沖,流年丙子之子與日支犯刑,乙木之根盡失,所以駕鶴西去。
章孝慈 - 對女兒的影響
前東吳大學校長、立委蔣孝嚴胞弟章孝慈的女兒章友菊,在父親過世十周年之際,對于外界看她是“蔣家第四代”,章友菊說,這個包袱太沉重,她未曾與蔣家人互動,現實生活中像是毫不相關。
“我不覺得自己是蔣家人,沒有認祖歸宗的問題”。她直言,一直無法認同為了政治,大伯父章孝嚴改姓蔣的做法。章友菊也透露,自從父親過世后,蔣孝嚴與他家很少聯系,“就連過年都見不到伯父的面”。
章友菊,不少人對她一度投書抨擊大伯章孝嚴改姓記憶猶新,但她從未曝光,鮮少人知道她的情況。從事瑜珈教學的章友菊,并不避諱談及她與蔣家、蔣孝嚴間的敏感話題。
章友菊,至今想法沒有改變,并非不滿伯父,只是不喜歡他這種行為,因為“我不相信大的政治動作能改變事情的本質”。在她的記憶里,只能說,祖先好像是個不平凡的人物,但現實生活卻毫不相關。
對于社會上蔣家第四代的認知,章友菊說,直到去年,內心仍有嚴重的沖突,因為這個包袱太沉重。事實上,是跟外公、外婆比較親近,與蔣家毫無互動,卻要承受外界異樣的眼光,以前會覺得情何以堪,如今嘗試放下這些想法,學習做自己,內心已不再有蔣家第四代的陰影。
對于年齡接近的蔣友柏、蔣友常,章友菊說,沒有見過兩兄弟,偶爾會注意蔣友柏的新聞,很佩服他靠著自己的努力開創(chuàng)一片天。
與蔣孝嚴之間,父親過世后,她與母親、哥哥一家三口相依為命,蔣孝嚴與他家雖然住得很近,但幾乎沒有往來,連過年期間也都見不到大伯的面。
“日月星辰各就其位,這輩子開心做個平凡人就好!边@是十年前,前東吳大學校長章孝慈在北京中風前對女兒章友菊說的話,深深影響了章友菊。臺大哲學系畢業(yè)的她,放棄高薪工作,投身瑜珈教學,認真教學外還要掃廁所,沒有蔣家的光環(huán),她甘于平凡。
章友菊說,“我在意這輩子能不能做對人有幫助的工作。”
1978年生的章友菊,有著超乎年齡的成熟;叵胱哌^的路,章友菊說,十年前,向來身體不錯的父親突然病倒,讓當時十七歲的她感受環(huán)境的不確定性,正升高三的他,一邊照顧父親、一面念書,成績曾一落千丈,父親病逝,一度讓她自暴自棄,還好有老師的鼓勵,考上輔大哲學系,大二轉到臺大哲學系!罢l會想到每天跑一萬公尺的爸爸會中風,之所以選擇哲學,就是希望在有限人生中找出答案。”
章友菊說,學法律的父親言行也影響哥哥,后來哥哥攻讀哈佛法學碩士,回臺后在律師事務所工作。認為“蔣家第四代”太沉重的章友菊,談到瑜珈教學時語氣明顯輕松了,接觸瑜珈后,不僅改變體質,也產生濃厚興趣,“從陸文灝老師身上,更發(fā)現教瑜珈不僅專業(yè),還需要耐力、愛心。”因為不少人是因為痛風、脊椎打鋼釘才來練瑜珈,必須很有耐心教導。章友菊很愛與人互動,在瑜珈教學過程中,覺得很開心。
父親生前的話,也影響章友菊的選擇。章友菊憶及父親生前,總愛在飯桌上提老子、莊子,父親赴北京前,曾叮嚀不要期待人生要有非凡成就,只要做個平凡人就好。章友菊回想,大學選擇讀哲學,現在選擇當瑜珈老師,都是受了父親的影響。
章孝慈 - 南昌生活
在南昌市的子固路上,有棟古色古香的青灰色西洋教堂建筑,它目前是賀龍起義指揮部舊址和南昌市民俗博物館。當年蔣經國和章亞若所生的章孝嚴、章孝慈雙胞胎兄弟倆還在此讀了三年書呢,但這段歷史卻鮮為人知———
“蔣章戀”的最真版本
“現在社會上關于我姑姑章亞若與蔣經國的愛情故事有很多個版本,而我說的應該是最真實的一個版本”。現年60多歲的章修維先生是章亞若的親侄子,現在是江西大宇學院外事辦主任。
據章主任回憶說,章亞若祖籍浙江,在南昌出生。章亞若在教會學校、南昌葆靈女子中學(現南昌市十中)讀書時是公認的“;ā薄1937年抗戰(zhàn)爆發(fā)后,在蘇聯生活了12年的蔣經國回到中國,而當時的江西省主席熊式輝的妻子顧松筠曾拜宋美齡的母親為干娘,憑借這層特殊關系,他說服蔣介石把蔣經國調到江西來任省保安處少將副處長。當時章在南昌參加了國共合作時期的抗日救亡的文藝宣傳活動,有一次章亞若表演的《投軍別窯》京劇節(jié)目受到了蔣經國的表揚,不過這只是兩人的初次見面,后來就沒來往了。
1939年3月,日寇攻陷南昌后,章亞若全家逃難到贛州,而蔣經國當時也到贛州任贛南專署專員兼保安司令。章亞若順利地考入了專署圖書館工作。在一次專署舉行的文藝晚會上,章亞若又表演了京劇,這使臺下的蔣經國回想起這就是曾在南昌見過的章亞若,這也是他們的第二次見面。隨后章亞若被調到專署當文書。1941年,29歲的蔣經國在贛州效仿蘇聯的做法,創(chuàng)辦“三青團”青干班并親自兼任班主任,而26歲的章亞若又是班里的學員,于是水到渠成地演繹了一出“師生戀”。1942年農歷正月十七,章亞若生下一對各三斤多重的雙胞胎。蔣經國給孩子取名為“大貓”和“小貓”。蔣介石得知此事后,按蔣家的“孝”字輩給孩子取名為“孝嚴”和“孝慈”,但只能姓章不許姓蔣,此事讓章亞若非常難過。正當章亞若企盼著孩子滿周歲時去與蔣介石見面時,她突然發(fā)病住院,在被打了一針后就奇怪地死去了,死因至今還是個謎。
章亞若的死對蔣經國打擊很大,以至于他臨終前還一直喊著“亞若”。
“章大毛”和“章小毛”
章亞若離奇死去后,當時在桂林幫著帶孩子的章母周錦華按照蔣經國的安排,帶著兩個小外孫在戰(zhàn)火紛飛的歲月中先后顛簸到江西的萬安、贛州以及湖南、貴州等地,1945年抗戰(zhàn)勝利后才回到南昌。后來蔣經國出錢給他們在章江門外的井頭巷6號買了棟房子住下。當兩兄弟滿6歲后,被送到附近的教會學!甑佬W去讀書,因為里面開辦了一個“江西省立幼稚園”。
當時中華圣公會的會長是鄧述,他早年與宋子文是同班同學,與蔣介石夫婦關系也很密切。1933年的“南昌新生活運動”時期,蔣、宋還經常到宏道堂來做客。出于這層特殊的關系,所以蔣經國暗地里將兩孩子托付給鄧會長,鄧又交代張維舟的父母照顧孩子,并定期給些美國菊花牌罐頭奶粉和餅干等食品。
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雙胞胎的小名分別叫“章大毛”、“章小毛”,學名是“章嘉仁”和“章嘉志”,除少數人外,沒人知道他們的真實身份。1946年春,章氏兩兄弟來到南昌宏道堂的“省立幼稚園”讀書。
1949年初,國民黨開始節(jié)節(jié)潰退,在蔣經國的暗中幫助下,章家在駐守南昌的國民黨第三戰(zhàn)區(qū)里辦好了隨軍隊撤退的手續(xù)。有一天早上,已讀二年級的章氏兩兄弟破例沒來吃早飯,于是張維舟就一個人去了教室。“大約9點鐘左右,勤務兵帶著兩孩子來到學校,先和我父母親以及鄧會長單獨談了許久,然后我媽媽和勤務兵一人牽一個孩子到每個教室里去和同學、老師揮手告別。然后,我媽媽又要我與他倆握手告別。我們那時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分別,更沒想到這一別就是半個多世紀!”隨后,兩兄弟在舅舅的帶領下,先轉到廈門再搭乘軍艦去了臺灣。
章孝慈在35歲時取得兩個學士、兩個碩士和一個博士學位,這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在1992年任東吳大學校長。章孝嚴大學畢業(yè)后考上美國的研究生,后來回臺灣擔任過“外交部長”、“國民黨中央秘書長”、“總統(tǒng)府秘書長”等職務。
故地見老友
2002年6月30日,60歲的章孝嚴第一次重回南昌,他特地到自己曾經讀過三年書的故地重游。
在南昌市臺辦的安排下,張維舟一大早就在門口等候,當闊別53年的兒時玩伴再次相見時,兩人都感慨萬千,握著的手久久不肯分開。保存完好的教堂建筑讓章孝嚴思緒萬千,童年的生活像放電影一樣在腦海里浮現。章孝嚴邊參觀邊向妻子章黃美倫講述起自己在這里的三年讀書的情景,他頗有感慨地說:“年幼離家白發(fā)返,幾番風云情更濃”。參觀結束后,章孝嚴夫婦倆還特地和張維舟合影留念。此時,章黃美倫在旁笑著對章孝嚴說:“不容易啊,你竟然還在南昌找到了50多年前的玩伴……”。
隨后,張維舟將他倆在南昌以及小時候的合影寄給了章孝嚴,章孝嚴很快就回了信,他在信中寫道:“拜讀來函,敘述各切,童年似昨日,往事涌上心頭,誠如所謂‘記得小時騎竹馬,匆匆又是白頭翁’,盼多加保重,相會必當有期……”。
回憶起往事,看到張維舟老人眼里噙著淚水,他動情地說:“章孝嚴是個非常重感情的人。改革開放后,我給他寫過信,談起兒時的故事甚至包括我咬他的事,我們無話不說。盡管他當時工作非常繁忙,但他每次都會回信,信紙是帶英文名字水印的專用防偽信箋,還蓋上他的私章以示親情。盡管他比我大一歲,卻總在信里自稱為學弟,尊稱我為學長.
章孝慈 - 參考資料
http://www.oklink.net/online/tougao/98041/185748.htm
http://jiangxi.jxnews.com.cn/system/2003/10/16/00054542
http://www.jxnews.com.cn2003-10-1607:017.shtml